北齐文宣时期
醉醺醺的高洋看着天幕愣了半天。
随即回过神来:
“啊~这个老头死了?”
“这么说,下一个就是朕的大齐了?”
“哈哈哈哈!”
披头散发的高洋突然放声大笑!
殿内的宫女侍人都忍不住颤抖。
“天幕啊天幕!朕知道朕的评价不会高!”
“但是!”
“你也杀不掉我!”
半醒半癫的高洋拎着酒壶指着天幕大笑道:
“哈哈哈哈!朕有功绩在身!哈哈哈哈!”
仰头将壶中一饮而尽,随即将空壶冲身旁的内侍头上砸去。
“砰!咔嚓!”
酒壶砸成碎片,但内侍一声不吭。
高洋看着毫无反应的内侍倍感无聊。
随即摇摇晃晃的向宫外走去。
……
大明嘉靖时期
朱厚羡慕的看了一眼天幕,随即又一边翻着奏折一边淡淡道:
“梁武帝的一生,既有雄才大略,又有疏懒昏庸。”
“以佛教修身,却失于偏激。”
“以慈爱齐家,却失于溺爱。”
“而在治国方面,又不能体恤百姓和士兵。”
“身为君王处事又常常有失公允,以至于在维护皇室贵族利益的同时,严重损害了国家社稷的利益。”
一旁的朱载心里有些怪异。
父亲,你确定你说的是梁武帝了?
不是你自己?
对,不是,你不溺爱。
朱厚不知太子的想法,继续道:
“后世有人同情梁武帝,认为导致侯景之乱的主要责任在于侯景反复无常,不讲礼义廉耻。”
“呵。”
将奏折合上一撇,朱厚嗤笑道:
“这都是没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这天下混乱,强者为王,没有人天生应当为人效忠,也没有人天生就应当称王称帝。”
“梁武帝他自己不也夺了南齐的江山么?”
“为什么侯景在高欢手下不敢反?”
“为什么在高澄手下反不成?”
“为什么在宇文泰那里更是让不敢有所举动?”
“为什么到了梁武帝这里侯景就敢于大反特反,而且一反就成了?”
朱厚看着脑袋有些晕的朱载,继续道:
“换个角度考虑,即便没有侯景之乱。”
“以梁武帝末年的梁国颓势,谁能保证不会有鹿景之乱、牛景之乱?”
“梁武帝扶植宗室,优容甲族,任用寒士,保障旧门。”
“既有意军功事功,又耽迷制礼作乐、玄佛文史。”
“其繁荣只是非驴非马、破绽百出的繁荣啊。”
……
宇文泰和高欢就不写了,虽然是北齐北周的奠基者但毕竟不是建立者。
第176章 东西两魏
天幕缓缓展开,
原本南北分野的魏梁疆域图再次发生变化。
雄据北方的大魏一分为二。
以自北向西而流的黄河为分界线。
东面的为『东魏』,上空出现一道身长八尺的身影。
体貌如神,双眉浓秀,目有精光。
旁边写着『高欢』
西面的为『西魏』,同样出现一道身长八尺的身影。
长发及地,胡须俊美,面如紫色。
旁边写着『宇文泰』
……
【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崩逝后,其子宣武帝元恪继位。】
【宣武帝元恪昏庸无为,委政于高太后的兄高肇,导致政治腐败吏部标价卖官,北魏逐渐由盛转衰。】
【因宣武帝好佛,其妻胡氏生子元诩立为太子后,废“子贵母死制”不杀胡氏,并立为贵嫔。】
【公元515年,宣武帝崩逝,孝明帝元诩即位,高太后临朝。】
【高太后欲杀胡贵嫔,中给事刘腾等设法阻止。】
【公元516年,胡贵嫔和刘腾等合谋,伏兵把高肇杀掉并弑高太后,胡氏自称太后,临朝称制,用事于刘腾和妹夫元。】
【胡太后宠幸孝文帝之子清河王元怿。元、刘腾杀清河王,幽禁胡太后。】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天幕嗤笑一声。
扭头看向卫子夫刚要开口又闭住了嘴。
卫子夫疑惑的看着刘彻。
刘彻扯出个微笑:
“没事,皇后容貌甚丽,朕欣赏欣赏。”
卫子夫知他言语不实,但也顺从的笑了笑。
一旁的霍去病嘘着眼睛看着刘彻。
‘陛下不会是想说,你看朕就说去母留子没错吧!’
霍去病认真的想了想。
‘嗯!陛下一定是想说这句话!’
……
北魏太武帝时期
拓跋焘杀气腾腾的看着天幕。
“拓跋宏如雄鹰般的人物!”
“怎么会有这么蠢钝如猪的儿子!”
这个佛教朕不是已经下令灭了吗!
哪个大逆不道的把它又恢复了!
怒气腾腾的拓跋焘脑海中灵光一闪!
是太子!一定是太子!
朕下诏时他就屡次忤逆,还偷偷设法保全那些僧侣。
拓跋焘眼睛微眯。
“让太子过来见朕。”
一旁新来的宦官附身领旨。
……
天幕上继续播放
画面从天上缓缓推进北方之地。
烈日当空。
原本生机盎然的绿色大地变成了一片枯黄。
河流枯竭,井水干涸,土地裂开深深的皱纹。
怀荒镇,
“大人!给点粮食吧!”
“再不给粮食,弟兄们就要饿死了!”
“大人开恩,救救我们吧!”
一张张饥饿的脸围绕着一名官员乞求着。
官员看着饥民们义正辞严道:
“本帅说过无数遍了!”
“开仓放粮需朝廷允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