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254节

  “邺城的位置比洛阳更靠北,而且经过曹操的治理邺城周围的农田状况也比洛阳好。”

  “毕竟从灵帝开始,洛阳就反复经历战乱破坏,经济很难恢复。”

  “从军事和经济角度看,都是邺城的建都条件比洛阳更好?”

  刘彻冷笑一声:

  “但邺城没有帝王气,非帝王居。”

  “这拓跋宏已经不在认为自己是鲜卑拓跋氏的族长了。”

  “而是中国皇帝,他有了皇帝的自我认知,也有了要统治整个天下的野心。”

  “不过…过犹不及。”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刘彻完全不看好拓跋宏的改革后续。

  想改就改,鲜卑那些贵族可不一定想改。

  就算一时推广开,你儿孙能不能坚持住还难说呢!

  ……

  东魏,

  坐在下首的高欢看着天幕,对坐在上首的元修说道:

  “孝文帝在文明太后去世后很快地作出义无反顾的决断,可见文明太后去世三年以来尚能制约政局。”

  “孝文帝如此迫不及待做出迁都决定,恐怕也想摆脱文明太后的影响吧,是吧,陛下。”

  元修挤出一个笑脸,勉强道:

  “丞相所言,未免有点偏颇了。”

  高欢盯着元修一言不发,直到元修用袖口擦着冷汗才笑道:

  “孝文帝为了表示孝敬,曾在方山顶上太后陵园侧后预筑寿宫。”

  “但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似乎已将此事忘却,在洛阳为自己重新营建陵园,将寿宫改成了万年堂。”

  “随后将自己葬于长陵,而那里埋葬着孝文昭皇后。”

  “两冢相依,一高一矮。”

  “与永固陵和万年堂形制正好相反。”

  高欢死死的盯着元修,微笑道:

  “可见孝文帝生不能继续忍受太后阴影笼罩,死不愿葬入文明太后陵侧的陪陵。”

  “这岂不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个人情绪,最有力的说明吗?”

  被案几挡住的双手紧握成拳,元修笑着点头道:

  “丞相高见,朕长见识了。”

  ……

  【公元494年,孝文帝正式宣布迁都洛阳。】

  【鲜卑人的习俗是编发左衽,男子穿褶,女子衣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说汉语,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

  【且新迁之民初来洛阳,无一椽之室居住,食无担石之储,不擅农业,人心恋旧。】

  【这些问题,都阻碍着北魏政权的巩固。】

  【在王肃、李冲、李彪、高闾等汉族士人的支持下,孝文帝立即开始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

  ……

  从迁都洛阳开始,通往隋唐的强盛之路才被孝文帝开启。

  话说,唐朝的审美观应该就是延续的北魏。

第167章 刘邦:乃公有个大胆的想法!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一左一右两道身影悬浮于天。

  右侧的身影,头戴远游冠,脚踏笏头履,身穿长襟大袖宽带,衣襟右掩。

  左侧的身影,头戴圆顶风帽,脚穿长靴,身披立领直襟长袍,衣襟左掩。

  下一瞬。

  左侧的胡服身影也变成了袍服绅带,衣襟也从左掩变成了右掩。

  ……

  【公元494年十二月二日,孝文帝下诏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其余胡人一律改穿汉服,朝廷百官也改穿汉族朝服。】

  【同时下诏免除迁户三年的租赋,鼓励他们在新授给的土地上耕种。】

  【且将其中许多人选为羽林、虎贲,充当禁卫军。】

  【至此,从代郡而来的鲜卑人成了河南洛阳人。】

  ……

  大秦,

  嬴政一边看着天幕一边疯狂的记着笔记。

  身旁的竹简垒起了半丈高。

  这些制度不管有用没用都被他记了下来。

  现在用不到,以后用不到吗?

  这里用不到,西域用不到吗?

  说不定哪天就用到了!

  随即又瞥了一眼天幕。

  别的暂且不说,后代的这衣服到挺有飞仙之意。

  ……

  季汉怀帝时期

  刘禅看着脸色严肃的诸葛亮有些不太明白。

  “相父啊,这改变衣襟是很大的事情吗?”

  想了下,又补了一句

  “比免百姓租赋,让百姓有田耕还重要吗?”

  诸葛亮看着双目“清澈”的刘禅一阵恍惚。

  他此时有点明白这孩子为什么后来会投降了。

  原来陛下从本质上就没懂礼仪大义为何物,只是单纯的用好坏喜恶来判断一件事。

  诸葛亮心上涌出一抹愧意。

  先帝中道崩殂,托亮辅佐陛下,亮却如此疏忽教导!

  亮又有何颜面去见陛下!

  诸葛亮看着懵懂的刘禅下定决心要好好严加教导,随即微笑道:

  “自古以来,汉人尚右,衣襟右掩,称为右衽。”

  “胡族尚左,衣襟左掩,是为左衽。”

  “正所谓中华礼服皆右衽,左衽乃非我族类。”

  刘禅摸摸头,依旧不明所以。

  “所以呢相父?那他这不就是改了个穿衣习惯吗?”

  诸葛亮摇摇头,答道:

  “陛下谨记,此非穿衣之别,而乃是非之别。”

  “《汉书》云: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而兽心。”

  “此可为注述。”

  “这孝文帝所行为易服色。”

  “他是用行动宣称天下,自己服从汉化,不再是蛮夷,而是正朔了。”

  刘禅点点头,至于懂没懂。

  先把头点了再说。

  ……

  【同月,齐明帝萧鸾篡位自立,孝文帝怒斥萧鸾不忠不义,以此为借口兴师南伐。】

  【十二月二十八日,亲率大军三十万南伐,渡淮河直抵寿阳。由于寿阳防守严密,魏军不能攻下,只好放弃寿阳。】

  【公元495年年三月,孝文帝被迫撤兵。】

  【五月二十四日,孝文帝回到洛阳,立即召集群臣,商议禁绝胡语。】

  【六月,正式发布正音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同月,孝文帝又发布诏令,规定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葬在河南,不得还葬平城。】

  【又依据古代《周礼》制度,下诏去长尺,废大斗,改重秤,颁行全国。】

  ……

  大汉,

  “嘿嘿。”

  吕雉蹙着眉头看着坏笑的刘邦。

  “想什么呢?一脸的不怀好意。”

  刘邦脸一僵,随即又笑道:

  “朕再想,你说这小皇帝要是在始皇帝手里,那是不是还得来一个统一天下正音的法令?”

  吕雉翻了个白眼。

  “无聊。”

  刘邦不乐意,坐直身体震声道:

  “怎么能是无聊呢!你想啊。”

  “要是天下连语言口音都统一了,那得省多少力气!”

  “吴越之地的那些鸟语你听得懂啊!”

首节上一节254/3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