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178节

  “它是一个国家内政与外交的最后手段。”

  “只有军事是不能单独解决问题的,只有依托于正当的制度,才能解决问题。”

  “这就叫‘兵法本于王制’,这也是诸葛亮用兵之法的核心。”

  李世民坐到凳椅上,示意李承乾也坐下。

  拿起水壶倒了一杯水。

  “七擒孟获当然精彩,但其中蕴含的攻心之法、治国之术,却被世人轻视。”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皆即其渠率而用之’,可懂何意?”

  李承乾想了想,回道:

  “渠率,是南中蛮夷首领,诸葛亮是让他们自己治理自己?”

  李世民将面前的茶杯推到李承乾眼前。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李承乾受宠若惊的捧起茶杯喝了一口,提出一个问题。

  “可是,阿耶。南中都已经叛乱了,怎么还敢让他们自治呢?为何不派官员呢?”

  李世民给自己倒了一杯水,饮了一口。

  “其因有三。第一,派出去的官员,南中人信不信你?”

  “第二,既然留了官员,那要不要留军队?不留军队,如果反叛怎么办?”

  “第三,留了军队,还要运送粮食,耗费太大了。”

  “既然如此,诸葛亮所幸让他们自己治理算了。”

  “但这并不是说他就彻底不管南中了。”

  “恰恰相反,诸葛亮定期从南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到蜀汉去任职。”

  “如孟获,后来官至御史中丞。”

  “还从南中抽调优秀的战士,成立了擅长山地作战的“无当飞军”和擅长平原作战的“虎步军”。”

  “同时,蜀汉也源源不断的向南中投入资财、技术、制度和文化,帮助当地人教化。”

  “蛮夷自治,互利互惠,这是诸葛亮政策的第一要义。”

  李承乾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李世民看着他,笑了笑,继续道:

  “自治是根基,然后就要因地制宜,因俗设法。”

  李承乾开口道:

  “阿耶,是不是就是不要把中原的律法强加给地方蛮夷?”

  李世民抚掌大笑:

  “我儿聪慧!没错!”

  “《华阳国志》有载:南中之人信奉鬼神,用对天发誓的方式来缔结契约,用鬼神的力量保证誓言的效力。”

  “诸葛亮没有因此觉得他们不堪教化,而是尊重他们的习俗。”

  “所以,诸葛亮也经常以对天发誓的方式和当地人缔结誓约。”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诸葛亮,感叹一声。

  “南中之人不识字,诸葛亮就用图谱画了天地、日月、君长、城池。”

  “向他们传达尊卑有序、国家社稷的思想。”

  “又画了中央官员巡视地方、安抚百姓,当地人向官员敬献羊肉和美酒,以此宣传汉夷和谐的思想。”

  “因俗设法,是对他们文化的尊重。”

  李世民扭过头对李承乾道:

  “诸葛亮的“攻心之战”,功在当时,利在千秋。”

  “至今,南人依旧思念于他。”

  “以此等方式治国,何愁天下不能大同?”

  ……

  【公元226年五月十七日,魏文帝驾崩。太子曹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

  【此时的曹壮志踌躇,想让魏国在自己手里统一!】

  【但殊不知,一个让他头疼了一辈子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

  在两汉皇帝的一脸不明所以,曹的嘴角抽动中。

  天幕中射出一道金光!

  金光中,

  一队队威严肃穆的将士手持长矛,与山川险阻中穿行。

  军队中央,一面三丈高的大旗迎风招展!

  上书四个墨色大字!

  『克复中原』!

  大旗下,

  一位头戴通天冠,手持羽扇,身坐木车的矍铄长者。

  金光一敛,化作四个大字。

  『北伐中原』!

  ……

  【公元227年,得知曹丕病亡,魏国不稳。诸葛亮率领大军北驻汉中,准备出师北伐曹魏。】

  ……

  汉末献帝时期

  曹操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看错,然后看向身边的司马懿。

  “孤是不是眼睛出问题?”

  “天幕上是不是写的北伐?”

  一旁的司马懿也惊异的点点头。

  曹操顿时笑了。

  “一州之地,就想北伐?”

  “诸葛亮不智矣。”

  ……

  诸葛亮,不好写。

  不好写的原因在于,我不会情绪拉扯这东西。

  所以,稍微写点会的吧。

第115章 《出师表》

  天幕上,

  盘在灯油内的灯捻偶尔噼啪作响。

  斑驳的案几,一张白帛铺陈于上。

  案头的灯火颤抖了一下,在白帛上荡漾出一个浅浅的人影。

  鬓发斑白的诸葛亮怔怔的看着那空无一字的白纸。

  毛笔一直提于枯瘦的指间,不见动静。

  突地一阵微风吹过,灯苗剧烈晃动。

  刹那间,

  明暗闪烁的光亮,让老人如梦中惊醒。

  裹了裹披在身上的大氅。

  将手中的笔舔满墨汁。

  白帛上,一笔一画的三个墨色大字题于卷首。

  《出师表》

  随后,笔若游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笔锋一停。

  文字在灯火中熠熠生辉。

  只余孤独之人独自垂泪。

  ……

  {初听不知言何意,再读亦是泪中人!}

  {初中的时候只觉着这么长还要背烦死了,现在再一回顾,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悲伤。}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首节上一节178/10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