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扶不起?我阿斗匡扶汉室 第2节

  以未来之罪过,诛眼下无罪之人,未免太过可笑。

  更何况此阿斗已非彼阿斗,此黄皓未必会成为历史上的黄皓。

  “大姐。”还没进屋,刘禅就习惯性喊了句。

  没等话音落下,一名温婉女子迎出来,莞尔笑道:“阿斗回来啦。”

  黄皓一个箭步窜到女子身前,笑嘻嘻下拜道:“拜见世子妃,奴婢先行恭喜殿下。”

  “你这厮倒是机灵,知道趁机讨赏。”刘禅笑骂一句。

  女子微微露出讶然之色,随即便很快释然,对黄皓挥手道:“下去领赏吧。”

  “谢殿下赏赐。”黄皓开心离开。

  “父亲晚上还要大宴群臣,大姐随我一同去吧,毕竟是世子妃呢。”刘禅笑着拉起女子的柔荑。

  “好。”女子温柔一笑,点头答应下来。

  被刘禅唤作‘大姐’的女子,正是刘禅的妻子吴苋。

  历史上,这是刘备的皇后,现在却意外成了刘禅的妻子。

  说起来,造成这样的结果,自然还是因为穿越者带来的蝴蝶效应。

  生母甘夫人、继母糜夫人都在刘禅幼时相继过世。

  刘备在荆州的时与东吴达成联姻,孙尚香又成为刘禅的继母。

  这桩纯粹就是政治联姻,刘备妥妥的一树梨花压海棠,老夫少妻的情况下,夫妻二人关系并不和谐。

  直到后来刘备入蜀,东吴索要荆州,两家生出龌龊,湘水划界之后,孙尚香索性返回东吴。

  为了蜀中局势稳定,正好刘备又没媳妇了,大臣们便建议与蜀中势力联姻。

  但这时刘备年纪更大,且吴苋的年纪更小,并且吴苋名义上还是刘瑁的遗孀。

  虽说吴苋与刘瑁并未正式拜堂,仅仅是未婚夫妻状态。

  但刘备考虑到他与刘瑁同族,加之辈分、年纪都有差距,不想再来一次老夫少妻糟糕体验,故而有所犹豫。

  在抹不开老脸的情况下,又考虑到刘禅需要人照顾。

  刘备脑子一抽,便让年幼的刘禅与吴苋成亲。

  但不管怎么说,效果是一样的,同样也达到政治联姻的效果,这桩婚事也能够安蜀中势力之心。

  就这样,吴苋成了刘禅的妻子。

  由于年龄要大刘禅一些,吴苋可谓又当媳妇又当妈,而大姐则是刘禅对于吴苋的尊称。

  二人回到房间坐下,吴苋笑道:“看来正如阿斗所料,这世子终归落在你身上。”

  “必须的。”刘禅得意道:“若非如此,焉能娶到大姐这样的佳人?”

  “就你嘴甜。”吴苋温柔一笑。

  想想也不奇怪,刘禅娶吴苋既然能安蜀中势力之心,就注定刘禅会成为继承人,不然联姻还有什么效果?

  若刘禅不被册封世子,这桩婚事必然会有反效果。

  所以世子注定是刘禅的,刘封属实有些想多了。

  夫妻二人在屋内闲聊片刻,黄皓去而复返,在屋外禀报道:

  “二位殿下,大王那边派人通知,宴会马上就要开始。”

  “知道了,这就过去。”刘禅随口答应。

  二人收拾一番,换上出席宴会的礼服。

  吴苋贴心地替刘禅抚平衣服上的褶皱,整理仪容仪表,无微不至。

  随后,吴苋牵着刘禅,二人一起去往宴会。

  “臣等拜见世子、世子妃。”

  见到刘禅二人进来,群臣纷纷起身见礼,表示对储君的尊重。

  “诸位叔伯长辈免礼,折煞侄儿了。”

  面对这群功勋元老,刘禅不敢托大,表现得非常有礼貌。

  “阿斗来了,坐。”

  刘备面色红润,显然已经喝了不少,看到儿子后非常高兴。

  甘夫人怀刘禅时,梦到仰吞北斗七星,故而得名阿斗。

  如此异象,刘备觉得儿子长大肯定不一般。

  事实也确实如此,刘禅从小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智慧,不由让刘备更加笃信。

  再加上刘备老来得子,自然对刘禅宝贝的不得了。

  “谢父王。”刘禅、吴苋二人随即入席。

  “诸位!历时两年,汉中之战最终大获全胜!”刘备高举酒杯,“为大汉贺!为大汉寿!”

  “为大汉贺!!!”

  “为大汉寿!!!”

  文武群臣纷纷举杯,人心、士气在这一刻攀升顶点。

  在历史上,这不仅是刘备个人,更是整个集团最巅峰的时刻。

  面对魏王曹操赢下汉中之战,所有人都是踌躇满志,坚信在刘备的带领下最终能够兴复汉室。

  谁也不会想到,就在赢下汉中之战的同年,局势会急转直下,荆州丢失且关羽战死,《隆中对》大战略瞬间葬送。

  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刘禅心中唏嘘的同时,愈发坚定要扭转这一切。

  不仅是为刘备、为文武群臣,更是为刘禅自己。

  毕竟刘禅未来注定要继承家业,何不努力一下,把这份家业做的更大呢?

  这时,主位上的刘备缓缓开口,道:“曹贼败退长安,虽命孟达进军东三郡,但零星战事已经无关大局,大体上汉中之战落下帷幕。”

  下方群臣安静下来,全都认真听着刘备讲话。

  “打了两年,也该歇一歇,好教蜀中休养生息,为日后北伐积蓄实力。”刘备继续道:“此间事了,孤率大军先行返回成都,留一员大将镇守汉中,总揽军政大事。”

  话音落下,群臣便同时看向张飞。

  刘关张恩若兄弟,关张二将就是刘备的左膀右臂,甚至可以将二人视为宗室大将。

  荆州那边由关羽镇守,自然而然,汉中肯定要留张飞坐镇。

  但出乎群臣的意料,刘备并未点名张飞,道:“孤走之后,汉中事务由文长全权负责。”

  群臣先是一愣,纷纷扭头看向魏延。

  包括魏延本人在内都很意外,没想到如此重任会落在他身上。

  就在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时,更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刘禅突然起身,谏言道:“父王,儿臣反对此事。”.

第【3】章 商议定都,成都、南郑,孰优孰劣?

  世子殿下公开反对王上,这一幕比魏延都督汉中还令人吃惊。

  毕竟就算要反对,爷俩也可以在私下里说,完全没必要放在台面上,更不至于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

  倒是张飞咧嘴大笑,暗道大侄子没白疼,还知道替他张目。

  刘备也想到这一层,看向张飞笑道:“益德,阿斗替你打抱不平呢。”

  “嘿嘿。”张飞抚须而笑,“大侄儿跟我亲,我早就想把闺女许给大侄儿呢。”

  这话倒是不假,历史上刘禅两任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

  若非刘禅目前年纪小,说不定就娶进门了。

  刘备看向儿子,微笑解释道:“此事为父与你叔父已经商议过,阿斗不必介怀。”

  “没错。”张飞随即道:“大哥身边也得有人,叔父跟着一起回成都。”

  或许考虑到张飞丢过一次徐州,总之刘备没任用张飞镇守汉中,并且已经提前与张飞通过气,看样子已经达成一致。

  “既然父王和叔父商议过,儿臣自不会反对。”

  正当众人以为此事到此为止时,刘禅却话锋一转道:“父王,您刚才说要返回成都,敢问可是要以成都为王城?”

  刘备已经晋位汉中王,就意味着有了汉中国。

  有国,自然要有国都,要有王城。

  例如曹操称魏王后,天下就有了魏国,而魏国的国都就是邺城。

  “不错。”刘备点头承认。

  以成都为王城,这事儿并未讨论,更不需要讨论。

  上至刘备,下至群臣,以成都为核心乃心照不宣之事,压根就没有第二个选项。

  刘禅显然不这样认为,开口谏言道:“父王,昔日太祖高皇帝为汉王时,就是以南郑为王城,定都汉中。”

  “父王毕竟是汉中王,而非蜀王,儿臣私以为定都南郑,效仿太祖旧事更好一些。”

  这才是刘禅开口反对的真实目的,张飞也好、魏延也罢,不管谁都督汉中都行,刘禅最终的目的是谏言国都之事。

  刘备面露欣慰之色,对左右道:“瞧瞧,世子看来没少读史,都已知晓太祖旧事,还以此来劝孤呢。”

  刘禅能有此心,刘备自然非常高兴,言语中充斥着炫耀之意。

  “恭喜大王后继有人。”群臣纷纷捧场祝贺。

  但刘备也好,群臣也罢,都没把刘禅的谏言放在心上。

  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南郑如何能与成都相提并论。

  世子虽是好心,但谏言未免儿戏,众人都没去认真思考。

  “阿斗,定都之事,为父与群臣自有计较,你不必担心。”刘备开口道:“昔日太祖虽定都南郑,但今时不同往日,不能用四百年前旧事,来生搬硬套,落得一个画虎不成反类犬。”

  刘禅闻言却微微摇头,道:“汉中乃大汉龙兴之地,定都于此必然有其优势,不如比较一二,看看南郑、成都,究竟孰优孰劣,父王以为如何?”

  “哦?”刘备顿时来了兴趣,笑道:“比就比,让为父看看阿斗有何高论。”

  说罢,刘备对群臣道:“诸位,今日你们就与世子辩论一番,比较成都、南郑孰优孰劣。”

  话音落下,便有一人率先起身,拱手道:“大王,不如就由臣先来抛砖引玉。”

  “好,子敕畅所欲言。”刘备微笑颔首。

首节上一节2/16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