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74节

  所以邓当立即向孙策介绍道:“今日先登首功就是此人,姓潘,名璋,字文,东郡发干人。”

  孙策看向潘璋,潘璋身高也就七尺三寸左右,大概有点像乐进,容貌短小,但悍勇胆烈。跟同样是东郡人,身高八尺三寸,勇过贲育的程昱相比,他气度就差许多了。

  尤其他面容黝黑粗糙,胡茬邋遢,不修边幅,的确不像是有什么英雄气度的样子。

  孙策是绝对意义上的颜值狗,看了他一眼,说道:“我听张公说过你,颇有大志气节。为何没留在东郡效力,而南下加入我麾下?”

  潘璋再恶棍、胆大妄为,在孙策面前也收敛了恶气,咧着嘴说道:“某以为但凡有一丝人性未泯,亦无法接受加入曹操麾下。程昱把我们邻县所有百姓都推入了磨坊,制成肉脯。我要加入曹操麾下,说不定哪一口吃的就是我血肉宗亲的肉!”

  曹操、程昱!

  这是多大的恨意,才会直呼其名?

  孙策瞬间为之肃然,原来哪怕在这个时代,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也被天下人铭记在心中。

  不仅仅那些公卿士族会记得,程昱因为制作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小民也将这一笔一笔的仇恨记载了心中。在那未知的黑暗角落里,默默生根发芽,并影响深远。

  孙策郑重的说道:“我以为你混人一个,却不想你方才是深知大是大非!今日之功,我升你为别部司马,独领一部,只从北方流落南下的难民中多募劲勇,以建精锐。期望你能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兖州刺史之职,你未必不可期!”

  孙策话音落下,周围无不惊叹。

  包括潘璋都惊得手足无措,刚见孙郎时,孙郎淡然之态,他都以为自己要被孙郎所不喜!

  却没想到,孙郎直接破格提拔,将自己连升两级,跨过屯长,直接升到了司马!

  这不是一战之功,就与邓司马地位相等?

  而且别建精锐,这可是绝对亲信重将才能担负的重任。是韩校尉、程校尉这种老臣才能有的待遇。

  更震惊的是,将军居然期以兖州刺史之职!

  这是一名平民出身的小卒,连家业都没有的卑微之人可以涉及的宏伟目标?!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孙策继续说道:“我听说你经常赊钱沽酒,言富贵之后再还。富贵还待将来,这赊钱沽酒的穷迫,今日我便帮你了解了。赐你黄金百斤。”

  良久,潘璋才反应过来,然后直接推金山、倒玉柱的跪在孙策面前,重重叩首拜谢:“将军不以我粗鄙,信以重任,待以国士,璋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孙策笑着把他扶起来,说道:“古之良将皆戒酒戒躁,我将北府军交付给你,希望你能不负重任,切不可饮酒误事。若异时复兖州之地,我可与君一同畅饮。”

  潘璋立即

  重重拱手,郑重承诺道:“孙将军有匡扶天下之志,某一日未济中原,便一日滴酒不沾。”

  孙策淡笑着点头。

  组建北府军其实是孙策为将来设置的最重要规划之一。

  也是他制衡江东士族、豪强的最重要手段。

  北方流落南下的流民中,绝对不乏良将猛士。

  晋朝之时,谢玄北镇广陵,多募劲勇,名将刘牢之与东海何谦、琅琊诸葛侃、平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皆以骁勇应选。

  孙策相信只要设法得到,就一定能从这些流民中选拔出大量精锐善战的良将。

  这些人在江东无根无垠,必然拥簇在孙策身边,不会被江东士族们所拉拢。

  能够极大的遏制江东士族对孙策的钳制。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故土都在北方,会是江东最坚定的北伐势力。

  任何南方势力想要北方,都少不了被南方士大夫们所阻碍。而有了这支坚定的北伐派,就能在关键位置上取代大量江南士族的官员。这样才能最大减少江南士大夫们拖后腿的行为,集合全力,发起北伐。

  当然了,要是真组建起这么一支庞大的前线大军,自然少不了将领拥兵自重的情况。

  所以孙策刻意在司马这一阶段就组建北府军不同所属的各部。

  孙策不可能将精锐的北府军只交给一位将领。潘璋只领其中一部,还会有大量其他将领陆续组建其他各部。

  比如太史慈、鲁肃等名将。

  孙策记得太史慈应该是认识很多北方名士,尤其他在避难辽东的时候,结识了大量名士、豪杰。

  这些将领组建北府军,必然能招揽大量北方豪杰以骁勇应选。

  孙策可是从来没满足于只招募江东这些豪杰。

  他一直期待从北方招徕一批猛将良才。这事也该提上进程了。

  而邓当随即也向孙策介绍了第二名猛士,但却并非是吕蒙:“将军,此次先登周章功不在潘璋之下,一人持刀斩杀十余名敌虏。”

  “周章?”这个名字孙策依稀感觉有点印象,但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邓当身后,周章主动向前一步,恭敬的向孙策拱手:“章拜见将军。”

  周章身躯就非常魁梧了,足足超过八尺,虎目虬髯,威严堂堂,一看就是个猛将。

  邓当介绍道:“周章乃我麾下屯长,久经沙场十余年。”

  久经沙场十余年!

  所有人都为之震惊,这几乎是打了半辈子的仗了。

  孙策算了一下,十余年的戎马生涯,那大概要从黄巾之乱时代就开始从军了。

  而邓当随后的介绍也随即证实了孙策所想。

  “周章是徐州下邳人,曾从豫州黄巾起义,参与过长社之战,战败之后投于黄巾大帅吴霸麾下。”

  这资历的确是可谓传奇了,征战过了大半个中原,甚至在整个黄巾军中可能都颇有声名。

  吴霸这个人孙策听过,是汝南境内非常庞大的一支黄巾军了。袁术喜欢结交黑山军、黄巾军、匈奴流寇之类的势力,吴霸就是他掌控汝南的最大助力之一。

  孙策好奇的问道:“你怎么从汝南到了江东?”

  周章拱手,说道:“吴帅被汝南豪强李通所杀,我不愿归降于豪强,便率部南下,游荡在淮南。听说将军开仓放粮,便率部投入了将军麾下。”

  这种久经沙场的猛将,孙策必然要予以重用,每一个这种极具经验的良将都是能为他独当一面的重要助力。

  但要是将这种资历的人才直接纳入军中,就太可惜了。

  孙策问道:“你在黄巾军中征战十余年,在江淮一带可有故交?”

  问到这里,孙策忽然就想起来这个周章是是谁了!

第81章 什么叫做天才!

  周章这个名字不是很出名,但跟他相关的另一个人,那就是汉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臣了。即广陵太守陈登。

  而陈登之所以有这么大名气,九成九的功绩,都是在周章身上刷出来的,或者说吹出来的。

  一个人的历史地位、后世声名究竟有多高,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会不会鼓吹自己。

  比如陈登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他就是典型的才能如何不好评价,但才气绝对当世一流。

  在帮刘备入主徐州时,他豪言壮志:“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

  就孙策观察,他这句豪言实现程度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当然帮诸侯打气这当然种事情,本来就无可厚非。孙策手下这帮文臣,几乎全向孙策鼓过气,说鄙州殷富,将军若能据有江东,必能拥众百万,带甲十万,一争天下。

  可事实上,孙策现在有丹阳、吴郡两个郡国支持,也就才堪堪拉出来万余步骑。

  所以陈登要只是这方面说点大话,真无可厚非。可关键是,其他人没像陈登一样,刚得江、淮间欢心,於是就有吞灭江南之志。仿佛孙策不过是黄口小儿,纵有江东十倍之众,若敢北上广陵,他也能为曹公吞之。

  而之所以他有这种名声,甚至传出两败孙策的谣传。那就要归功于周章了。

  199年,匡琦之战,陈登被周章围困在匡琦城。陈登一边派功曹陈矫突围求援,一边下令部下偷偷出城十里扎营,然后在救兵来援的必经之地聚积柴草,隔十步一堆,纵横成行,布列整齐,然后乘夜点燃,光照远近。

  周章部队望火惊溃,陈登则勒兵追奔。

  就是这么一场连激烈交战都没有的简单战事,一方看见火把望风奔溃,一方派兵追杀。

  经过陈登大手一挥,捷报就变成了他陈登大败孙策,斩首万余!

  他陈登的名声瞬间就名噪一时了,能斩首孙策麾下大军上万首级,这简直是绝世之英豪啊。那这一战不得一战击溃孙策部下至少两万人,甚至三万人?

  可事实上,孙策这一辈子也没打过统帅三万多人的富裕仗啊。

  199年,孙策正集结全部主力,麾下精锐尽出,准备进攻庐江呢。他的堂兄弟孙贲、孙辅率军八千屯驻鄱阳湖防备南方的豫章郡军队,他则跟他麾下最强名将周瑜一同统帅两万主力全力进攻皖城,获袁术妻子及军十三万余人。大桥、小桥正是这一战被孙策和周瑜所纳。

  刚打下庐江,江夏太守黄祖之子黄射就带了五千余人率军前来救援,孙策就再次引军西进,击溃了黄射。然后又继续进攻江夏,大败刘表、黄祖联军,阵斩刘表统军大将韩,擒获黄祖妻子,缴获战船六千艘,黄祖单身逃走。

  这

  一整年都在西面打仗,然后次年率军南下进入豫章郡,派他的大宝贝虞翻出使,逼降了豫章郡太守华歆。

  就这种情况下,孙策哪有精力分出两三万大军给周章,让陈登一口气砍掉上万级。而且关键是,分出了三万大军,居然没有任何其他江东名将,只有周章一个人统帅。

  事实上孙策就是吃了不会吹牛的亏,他跟陈氏兄弟陈、陈登的战事其实持续了很久。

  比如孙策刚刚西征,陈就派人拿着三十多个印信给丹杨、宣城、泾县、陵阳、始安、黟县、歙县等地的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让他们作内应,等孙策的部队一开拔,马上攻取江东郡县。

  把这些部队击溃,在孙策看来完全不算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孙策于是派出了吕范、徐逸率军直接跨海作战,直扑海西,大破陈,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

  海西就在广陵郡的最北部,最东北角上。跟东海郡相连。东海郡很小,地广不过数百里。更确切的说,海西县跟山东境内的琅琊国只差不到一百里。再往北一点就跑到青州去了。而陈也是在战败后很果断的弃军而走,跑到了青州投奔袁绍去了。

  吕范向来不以统兵著称,而徐逸更非孙策麾下一流名将。就这样还能率一支偏师跨海攻城,打的陈登堂兄陈丢妻弃子,抛下军队故吏孤身而走。

  要按照陈登的那个吹法,徐逸这一战至少得斩首四万级,一举超越周瑜、程普等人,成为江东顶级名将。事实上同样是江东豪杰,徐逸的名声还不如凌操的一成。

  只能说战报会骗人,战线不会!陈登刚打完这一战,他就被调离了广陵,出任几百里外的东城太守去了。他要是真有能击溃孙策大军的本事,曹操疯了会把他从广陵调走。

  事实上,按周章部下那望风奔溃的德行,明显就是孙策用陈氏兄弟相同的手段,策反的广陵部众,用来恶心、牵制广陵的,避免他们在自己西征时南下进攻吴郡。

  这个手段的确是不怎么高明,可架不住这个时代所有将领都爱用这一招。比如关羽进攻襄樊,后面就策反了大量曹魏叛军,为之呼应。叛军甚至都出现到了许昌附近,吓得曹操几乎迁都。

  陈氏兄弟策反丹阳、吴郡大量豪强、宗帅,孙策自然也得策反一批广陵境内的渠帅、豪右。

  所以听到周章说他是流落到江淮一带的徐州人,孙策很认真的上下扫视了他几圈。

  这种背景应该是认识不少江淮豪杰才对。可这家伙居然只因为自己开仓放粮,就抛下了闯荡之路,投奔过来。

  这让孙策简直有些……恨其不争。你就为了几碗粟饭就放弃了自己的志气理想?你的铁骨铮铮呢?你的戎马沙场呢?转眼间就真香?

  而听到孙策询问他是否认识江淮一带的豪

  杰故交。

  周章立即眼睛一亮,问道:“将军可是欲招揽豪杰?江淮一带山贼四起,拥众营私者不可胜数。我在江淮闯荡时,结识颇多故交,若以将军威名,又敞开供应粮草,我能为将军招诱大量部众,助将军兴王霸业。”

  孙策甚至有些哭笑不得,也是,还能指望山贼出身的草莽能有什么好建议?他们能想到的就只有招诱山贼,聚义绿林。

  孙策本来还想把他赶出去,让他去淮南、广陵一带组织人手,结识义军,不说像平阳公主一样打下半壁江山吧,至少组建起来一支可堪一用的义军,呼应自己的北伐。

  可现在看来,这家伙要是打上自己的名义,跑到江北去,也只会召集一群山贼流寇,呼啸山林。

  于是孙策说道:“招徕江淮百姓,有历阳将校在做。你可曾考虑过回到徐州?”

  “徐州?”周章愣了一下,他离开徐州已经有十多年了,如今更流落到了江南,几乎已经淡了回徐州之心。如今被将军提及故土,他一时还真有些泛起了故园相思之情。

  孙策说道:“我知道你家眷安置在了吴郡,可徐州与吴郡也只有一江之隔,尤其江都、广陵两县隔江便能望到。我希望你能去这一带招引一批真正的豪杰,而非山贼匪寇之类。”

  江都这可是曾经吴王刘濞设置的国都,在达隋皇帝杨广更是对这里流连忘返,几乎把江都当作大随的第二都城。

  等到了后世,这里更名为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更是成为中原人心中固有的印象。

  孙策可从没想过要固守在长江以南,不论怎么说把扬州纳入麾下也是最合理的实力规划。

  更重要的是,徐州多名将啊!

首节上一节74/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