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6节

  蒋钦兴高采烈的声音远远就传了过来。孙策摇了摇头,要整治这些别部部曲的军纪,任重而道远阿。

  很快蒋钦就迈着大步走到孙策帐中,语气兴奋高亢:“将军,我部已经剿灭水贼,收贼众两百余人,得战马一匹!”

  “战马?”孙策眉头一挑,难怪蒋钦这么高兴。

  孙策全军才有二十七匹马!

  这二十七匹马还不全是战马,其中十六匹是驮马,拉着大车,车上装着帐篷、粮草、箭矢、辎重之类的。

  其他部曲在寒风里露天席地的时候,孙策能有个帅帐,全靠着这十几匹驮马。

  真正能上战场,策马冲锋的合格战马,孙策手中只有十一匹。

  什么骑兵一人双马,这个时候就不用多想了,多一匹马,全军就多一名骑兵!

  蒋钦兴奋的说道:“是战马,将军,我检查过了。据水贼们说,是他们前几日刚刚在一处庄园里劫掠到的。”

  庄园阿,那可是豪强才有的。东汉的经济就是靠着地主庄园支撑起来的。

  袁术的军队究竟在干什么?以至于水贼都已经深入乡里劫掠了,这种统治如何能得到百姓拥护?

  孙策内心感叹了一阵袁术,就跟着蒋钦走出帅帐,在帅帐前,已经有士兵牵着一匹枣红色的高头骏马。

  骏马打理的很光亮,显然水贼们也知道这骏马的价值。

  骏马身上还留着上一任主人给他套的各种精美马鞍和缰绳,这个时代是有马鞍的,下马解鞍作为诱敌手段,就是三百多年前飞将军李广发明的。

  孙策走上前去查看了一下马鞍的形状材质,还是时下流行的软马鞍,用皮革包裹在马背上,也就是“革鞍成”。

  而且也有马镫,在马鞍的左侧,是个铜环。但只有这一侧有,是辅助骑士上马的。

  见孙策一直在研究马鞍,蒋钦说道:“将军喜欢这马鞍?好马配好鞍,这可是用皮革制的,看得出来这马前主人也是花了大价钱装饰。只是用皮革太昂贵了,我们在江东恐怕是用不起。”

  孙策笑着说道:“用不起就换个思路嘛,用木头也是一样的,军中铁器不多,木头总是有的吧?”

  蒋钦还从没想过用木头作马鞍,犹豫的问道:“能好用吗?”

  “你找个木匠试试不就知道了?还有把这个马镫给另一边也装上,你一只脚踩着马镫,一只脚不踩,不难受吗?”

  蒋钦根本不明白,孙策这位穿越者,短短三句话,寥寥几十个字,在军事史上究竟有

  怎样开辟纪元的意义。

  就这几十个字,让骑兵彻底从辅助兵种转变成了战场王者。

  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

  所以蒋钦很随意的就去找了几位部曲过来。军中自然是有木匠的,应该说人人都是木匠,拿着刀削木头谁不会阿?

  看着他们麻溜的锯木刨材,孙策笑着说道:“倒是好手艺阿,让我想到了公输家。”

  “公输家?”蒋钦抚着胡须,纳闷的问道:“为什么不是公赢家?这位公为什么要输。”

  孙策看了他一眼,好吧,差点忘了,他也是孙权劝学里面的主角。他跟吕蒙两个是东吴有名的丈育。所以被孙权劝着多读书。

  吕蒙那属于天赋异禀,一读就成才。蒋钦这资质显然就差了点,必须笨鸟先飞。

  孙策说道:“日后我会组织人手在军中教书识字,你老老实实去读书。”

  蒋钦大惊失色,脱口而出:“我又不作治经博士,为什么要读书?军务这么忙,哪有功夫去学那些之乎者也阿?”

  孙策目不斜视,淡然的说道:“没有为什么。学读书,是以后军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至少读了书,你就不会问出公赢家这种话。”

  说完孙策一指前面的木匠,说道:“停,别把木头削平。在前面后面都留出一块突起来。”

  这个倒是不难,几名木匠都按孙策的要求特意在前后留出一块,甚至有位细心的木匠还打磨了一下,做成了弧形,以免硌到骑士。

  孙策立即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被孙策询问的木匠抬头愣了一下,确定将军是在问自己,然后才连忙答道:“某叫蒋元。”

  孙策说道:“你现在是我的工曹掾了。其他人可以散了。”

  “这……将军,还没刻完?”工匠们迟疑的说道。

  孙策挥了挥手,说道:“不用刻了,你们放下东西回去就可以了。”

  等其他人离开,孙策对蒋元说道:“以后你负责军械制造,给所有的战马雕刻这种木制的马鞍,不用上战场了。”

  蒋元大喜过望,虽然不明白这个工曹掾究竟是个多大的官,但很显然不是个胥吏。他连忙行礼,激动的说道:“拜谢将军。某一定不负将军重托。”

  蒋钦撇了撇嘴,还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就雕刻几块木头而已,这也叫重托?

  但孙策却十分郑重,对蒋元说道:“雕刻马鞍你自己作就行了,不用传给别人。”

  高桥马鞍技术,要直到魏晋时期有了大规模的具装骑兵部队才会普及,蒋元手上这个高桥马鞍虽然只稍微提前了几十年问世,但只要是科技进步,哪怕只有几十年,那也是绝对的战斗力优势,孙策当然要保密。

  不过以当下这个信息流通速度,这么不起眼的一个信息点想要传播出去,本身也是一件难事。

  基本上

  如果有心保密的话,孙策这点不起眼的发明,要相当漫长的时间之后才会有人注意到,那时候孙策若是不死,早就建立起一方霸业了。

  若是死了……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他又不是圣人,还得管自己死后别人二三十年怎么办,眼下先想办法增强实力,打下江东,才是最靠谱的。

  蒋元的手艺很一般,但胜在仔细,直到天黑,他总算是打磨出了一个高桥马鞍,套在了马背上。

  蒋钦第一个上去尝试,看看将军这玄之又玄的马鞍究竟有什么不同。

  可刚坐上去,他就脸色发苦,抱怨道:“将军,这也太硬了吧,两股硌得慌。”

  孙策不禁大笑,说道:“你着什么急阿,你不会垫点东西吗?”

  很快士兵们把其他马鞍上的皮革、坐垫装到了木鞍上,装好后,这个马鞍的改变就更不起眼了,不认真研究根本发现不了跟寻常马鞍有多少区别。

  但起到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蒋钦策马在营外狂奔,疾驰如风。

  让返回营中的吕范都大吃一惊,问道:“刚才骑红马的那是蒋司马?他什么时候有这么好的骑术了!我看见他刚才双手脱缰,两手持槊?”

  程咨、陈武也被惊得目瞪口呆,单手持槊跟双手持槊,在战斗力上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就算是再猛的猛将,也很难单手挥舞丈八长槊。毕竟四米二的长槊,单手一旦抡出,几乎无法再轻易调转方向。可是如果能双手持槊,骑兵的战斗力将会发生质变,冲击力、杀伤力都会有无与伦比的提升。

  程咨和陈武俩人一个幽州人,一个扬州人,在这方面就有着最鲜明的对比。陈武步战勇不可当,但马上对敌就不如程咨、张辽这种北方边郡猛将。

  这也是为什么幽州突骑能够成为天下强军,辅佐光武帝迅速扫平天下。

  往日里只有凉州、并州、幽州三地的精锐骑兵才能放开缰绳,解放出双手挥舞长杆兵刃。

  可现在蒋钦一个江淮猛将,竟然也有了这种高超的骑术!

第7章 组建玄甲骑兵

  在吕范和陈武震惊的目光中,蒋钦兴奋的策马返回营地,在孙策面前跳下马,激动的说道:“将军,我还是第一次知道骑马原来可以如此轻松畅快,简直随心所欲!唯一可惜的是天色太黑了,我怕割伤马脚,没有尽兴。”

  这个孙策就真没办法了,军中铁器不足,根本没有办法制造马蹄铁保护马蹄。

  孙策说道:“等过了江东,我会让工匠解决这个问题。江东战马不多,的确应该精心呵护。”

  蒋钦遗憾的点了点头,说道:“可惜江东战马不多,此奇物难以发挥全效。”

  孙策却十分豁达,笑着说道:“正因为战马不多,才更突显此马鞍的珍贵,能为我们缔造一支无敌的玄甲铁骑。”

  江东肯定是要北伐的,北伐就需要一支精锐骑兵。

  从江南北伐,不是没有成功的案例,除了朱元璋,那自然就属宋武帝刘裕了。

  刘宋可不是赵宋,这是以武德昌盛而闻名的朝代。宋武帝更是绝对的冠军猛将,盖世英杰,用兵如神。

  属于孙策当下的楷模,孙策基本上照着他的方向走就可以了。

  作为南方豪杰,宋武帝手里没有大量战马,他自然也就想到了另辟蹊径。他没有花费代价组建大量普通骑兵,而是集中资源,用精兵强将打造了一支一千人规模的精锐具装铁骑,名为具装虎班突骑,皆被练五色。战功彪炳,威慑天下。

  孙策打算效仿这一点,也着手打造一支精锐具装玄甲骑兵。

  李世民手里有三千玄甲骑兵就讨灭了天下群雄,孙策胸怀意气,有心与之一争高下。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耳?”孙策觉得这句话可能要改一改了。

  江南虽然不适合骑兵驰骋,但具装骑兵也不用奔袭,只要能在正面战场上,在侧翼摧枯拉朽,帮大军打出优势就够了。

  所以当陈武走近,孙策笑着对他说道;“你来的正好,你跟蒋司马和吕司马到他们营中挑选屯长以下精兵,要求只有一点,身高不能低于你。”

  陈武的身高非常的巧合,七尺七寸。

  汉尺一尺23.6厘米,七尺七寸刚刚超过181厘米,而七尺六寸则只有179厘米。

  孙策打算用全部身高在一米八以上的猛士组建一支精锐具装骑兵,给他们装备最精良的玄甲,跟随自己摧锋陷阵,斩将夺旗。

  在这个时代,身高普遍只有七尺的士兵,看见这么多身高近八尺的雄壮骑兵骑着高头大马冲过来,那压迫感,足以直接让许多军队望风奔溃。

  这差距就像王豆儿跟陈武的区别,孙策真的觉得,陈武可以轻松吊锤一百个王豆儿。

  蒋钦显然也已经想象到了这种情景,对这个提议十分支持,热情的对陈武招呼道:“走,走,我带你去我营中挑选最雄壮的猛士。”

  他倒不是大方无私,而是身高七尺七寸以上的士兵,官职还在屯长以下,估计全营也没有一两个。就算被挑走,也几乎没什么影响,还不如表现的大方一点,赢得将军和所有人的好感。

  果然等蒋钦带着陈武离去,吕范就赞道:“蒋司马一心为公,毫无私念,真将军麾下之雄杰也。”

  孙策哈哈一笑,说道:“是阿。我听他的部曲说他为人很节俭,能节财以振士卒,有良将之资。将来可以担负重任,独当一面。”

  跟吕范谈论了一阵蒋钦,孙策换了个话题,问道:“缴获清点完成了吗?”

  吕范立即点头,详细汇报道:“已经初步清点完成,两处水寨共得粮五百余石。郑宝部此前曾打造兵器,有铁官徒六人,除了那几筐甲胄,还打造有刀剑四十余柄。”

  刀剑这东西,孙策看不上。行军打仗,永远是长矛重戟为先。

  这要是四十根两丈长的长矛或者长戟,孙策就认真的组建一支新兵部队了。五米长的长矛,在原地列阵,长矛如林,就能让乌合之众发怵,不敢乱上。堵墙而进,也能形成非常强势的推挤压迫。

  但四十把刀剑拿在手中,威慑力就小太多了。这就好像四十个古惑仔跟一个长枪方阵之间的区别。

  孙策说道:“刀剑,你部跟蒋钦部就平分了吧。”

  陈武把他们最雄壮的士兵挑走,也得给他们一点战力上的补偿。

  倒是五百石粮食孙策关注了一下。汉军一名士兵一个月标准主粮是1.8石,孙策剿灭水贼之后,人数已经两千六百多人,每天仅粮食消耗就接近一百六十石。

  这个数字不难计算,吕范很快就算完,说道:“将军这五百石粮食即便在人数不变的情况下,也只够全军多支度三日。但不断有豪杰前来投靠,士卒日众,从长远计,还是宜削减士卒口粮。”

  孙策眉头微蹙,说道:“如今正是整顿军纪的关口,削减士兵口粮?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说到底,还是惨淡的物质基础,不足以支撑孙策宏伟的梦想。

  既要马儿跑,还想马儿不吃草?刘备凭理想主义或许可以做到,孙策觉得自己应该是不行。

  想要让士兵们军纪森严,号令分明,至少要让对方吃饱喝足。豪杰们来投靠孙策,是为了发家致富的。不是为了饿着肚子,还要在他这里被各种管束,吃尽苦头。他们又没什么崇高理想,不是来找虐的。

  所以如果给士兵削减口粮,就要接受他们饿的到处劫掠的现实。

  很快孙策就做出决断,说道:“先不用缩减口粮,按汉军标准,让士卒们吃饱!”

  “圣贤曾经说过,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

  孙策就不信带着近三千握刀的精壮汉子,还能让粮食给憋死了。三天之内一点粮食找不到。

  至少,让士兵们吃饱

  喝足,孙策还能开空头支票,让大家相信忍耐一下,饿着肚子继续前进,跟着他孙策到了历阳还能填饱肚子!

  但人心散了,就真难以再聚了。

  吕范也是饱读诗书,从来没有听过哪位圣贤说过这么两句。他倒是觉得,这两句非常符合孙策的气质,像是他这种豪放豁达的性格会说出来的话。

首节上一节6/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