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53节

  众人都不敢想象,在左翼的己方将士,究竟该如何迎敌作战。

  打赢了不是,打输了也不是,僵持还不是!

  打赢了,所向无前。敌军从曲阿城中猛烈杀出,袭其腹背,全军有倒悬之危。

  僵持之时,敌军从城中杀出,一样会打的大军措手不及。

  打输了那就更不用多说,是所有人都不可承受之重。

  偏偏对这座城池,己方完全无可奈何。敌军精锐驻扎在此,可以完全以逸待劳。守城之法,城门贵多不贵少,贵开不贵闭。

  曲阿无论是建设还是驻守,都是按照这个思路部署的。各个城门都洞开一片,依稀甚至可以看见城门后方刀枪森严的方阵。

  程普、吴景等人提大军主力出营,距离

  此地还有十余里路。

  孙策便驻马城下,对蒋钦说道:“你进阵查看一下敌军虚实。”

  蒋钦得令,丝毫不惧,当即长槊一举,大笑着说道:“二三子,随我摧锋陷阵,斩将夺旗。”

  话毕他一马当先,引十余骑策马突入阵中,十余名精锐玄甲骑士立即跟在他身后,援骑而进。

  这本来只是鲜于烈所说的骑兵战术中最基本的第一项战术,遇敌则派少量骑队,轻突敌阵,以探敌虚实。

  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预料,蒋钦引十余骑突入敌阵,斩首级五十余颗而还。

  蒋钦率军返回,兴奋的大笑:“将军,敌军阵中无强弓劲弩,无猛士良将,阵容大而不整。及我等突回阵外,敌将尚未作出部署。”

  拥簇在孙策周围的铁骑,皆神情振奋。这至少说明一件事,对面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远不如己方这支精锐铁骑剽悍。

  精锐铁骑之所以能够成为战场王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集中精锐士卒,猛攻敌军弱旅。

  孙策看向曲阿县城,怀疑这可能是刘繇的特意部署。将弱旅放在曲阿县城旁,引诱自己来攻。

  随即孙策笑了起来,猎人和猎物,有时候转换也就在一瞬间。他刘繇想引诱自己,殊不知,自己也想趁机席卷他全军。

  那就拭目以待,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吧。

  孙策一挥手,对所有人喊道:“返回大军,准备决战!”

  所有铁骑立即策马而回,消失在了密密麻麻的军阵后方。随着铁骑隐退,一支规模庞大,阵容严整的步兵缓缓压了上来。

  孙策大军徒卒有六千余人,虽然不如刘繇军队众多,但更骁勇善战,敢于展开队形,两翼极为宽广,而厚度略薄。但密密麻麻的刀枪林立,无数朱旗飘扬,敌军士卒也根本看不出虚实。

  孙策策马返回中军,程普立即迎了上来,问道:“伯符,两军即将接近,你有何部署?”

  孙策从容说道:“我探查过敌军厚薄,虽然绵延十余里,无法全部看清,但人数规模不会相差太大,约在三万左右。而且左中右三军皆有极为厚重的方阵待投入战场增援。”

  “如此情况下,想要猛攻击溃对方几乎毫无可能。”

  程普面色凝重:“若对方为三万余人,几乎为我等五倍。兵法云,五则攻之,敌方必会发起猛攻。我等能守住便殊为不易。”

  孙策点头,说道:“敌军战术应该是全线猛攻。然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我等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以治待乱!这一战我亲自指挥。”

  闻言,周围所有将领皆面露兴奋之色!将军不再率铁骑冲阵,而是坐镇中军,所有人都感觉心中扎实了许多。

  程普大喜,说道:“将军用兵如神,举三军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天下无人能与争衡。若将军亲自指挥此战,我军胜算大增。”

  孙策下马,

  站在大纛之下,对所有将校激励道:“敌军不过蛮勇,争一时之气而已!我军每坚守一刻,便胜算增加一分!坚守到日暮,我军必大获全胜!”

  给所有人定下一个明确的短期目标,一个胜利在望的清晰标志,可以极大的激励所有将士之勇毅。

  将士们看了一眼时间,随着两军接近,已经是快要晌午了。也就是只要坚持两三个时辰,就将日暮!

  无数人都信心倍增,冷兵器交战,哪怕以一敌十,要坚持两三个时辰亦并不困难。

  将校们士气如虹,义气振奋,全部进入阵列之中,开始指挥部队。

  这一战,孙策部下精兵良将齐出,实在是猛将云集。

  仅是将帅一级的,就有程普、韩当、吴景、孙贲四人,其中程普、韩当亲自守在中军,吴景守在右翼,孙贲守在左翼。

  在这些统帅之下,骁勇善战的猛将难以计数,从蒋钦、凌操、宋谦、程咨、陈武、郑宝、鲜于丹,到杨骁、鲜于烈、芮良、芮玄、邓当、袁雄等等。

  这些人无不是身先士卒,气凌疆虏的猛将。

  以一敌百或许稍难,但以一当十,完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他们每一个人,挺身而出,奋勇杀敌,皆能杀十余人,从而击退敌军一个百人阵的全力进攻,让敌军寄予厚望的一波重要攻势土崩瓦解。

  孙策可以说别的不多,麾下就是猛将多!

  两军扎开阵势,交锋正式开始。

  双方都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所以部署几乎完全相同,皆是弓弩在前,长兵在后,且射且前。

  没错,孙策大军虽然是防御为主,但依旧在步兵向前,因为敌军的弓弩手实在是太庞大了。

  刘繇所部三万余人,弓箭手比例不到十分之一,也有接近三千人的规模。三倍于孙策军中弓弩手。

  不过在杀伤方面,敌军倒是并没有强过孙策大军多少。

  孙策军中弓弩手都是挑选的精锐,而且军纪极为严苛。非五十步不射。

  敌军三千弓弩手哪怕在上百步的距离上就开始射箭,孙策大军依旧忍耐不动,徐徐向前。

  看着这一幕,两军将士都同样内心震撼。

  对方万箭齐发,飞矢蔽地,己方将士哪怕不断有人倒下,依旧其徐如林,稳步推进。这使敌方震动,己方士气大振。

  弓箭手百步距离的命中,完全靠信仰。但五十步的距离,非但精准度有了质的提升,杀伤力也变得极其可观。

  五十步距离上,孙策大军上千弓弩手一轮齐射,刘繇大军至少六七十人,如同割麦一般瞬间倒地。

  这时候再次突显了那个经典一幕,一支军队精锐与否,跟他的披甲率呈绝对正比。

  孙策军队是从大量俘虏中挑选出来的精锐,无数降兵的甲胄都精简下来,使孙策大军中披甲率大幅提升。

  士卒人皆披覆皮甲,像弓弩手这种精锐皆是身披两档

  铠。

  刘繇所部士卒百步射中的弓箭不能穿铁甲,而孙策大军五十步距离射出的箭矢却皆入体数寸!

  这种箭阵是玄甲铁骑都不会直接冲击的堂皇之师。

  刘繇所部,三千余弓弩手在对射之中亦无法占据上风。

  这使得观战的刘繇极为愤怒,且不可思议,在后方怫然不悦,喝道:“这是何道理?是何道理!为何我军三千余弓弩手,投射杀伤,却无法击溃敌军千人?士卒有剽悍骁勇不同,难道弓弩还能有差距?”

  这三千弓弩手,是他寄予厚望的主力之一!

  也是刘繇军中无数将校都怀以希望的最重要决胜手段。如果能用箭矢击溃孙郎军队,那众人就不需要上去跟剽悍善战的敌军拼命了。

  可如今弓弩手未能击溃敌军,堪堪能与敌军杀伤相当,步兵主力就不得不在军令之下,越过箭阵,准备短兵相接。

  而与刘繇所部将士心理完全不同,孙策这边完全就没指望过弓箭能够决定一场数万人规模的大战胜负。

  孙策甚至觉得,越是倚重弓弩的部队,越是战力孱弱,越容易惨败于少量的精锐敌军。一个公认的事实上,直到米帝南北战争,死于远程杀伤的士兵,才第一次超过了近身白刃厮杀。

  所以在冷兵器时代,倚靠弓箭决胜的军队,战斗力绝对比不上敢于悍勇厮杀,白刃见血的精兵。

  随着两军弓弩手后撤,两军士卒终于撞到了一起,随即喊杀声震天动地,漫长阵线上到处是奋勇而战的士卒。

  孙策的战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在兵法上似乎非常精妙、深奥。

  其实通俗点讲,就是防守反击,步兵立足防守,待黄昏之时,敌军士气已堕,奇兵发起突袭。

  而孙策手中的奇兵可完全不止一支。

  两军激战,刘繇每延后一刻,无法击溃孙策大军主力,他战败的几率就增加一分。

  刘繇也深知这种情况,他面色冷峻,呵斥道:“我已增派了两次援军,为何前线还是毫无进展?”

  是仪深叹了一口气,前线统军将领多因名望而为大将,并非剽悍骁勇之辈,如何能与虎狼之师争锋于沙场?

  刘繇转头对身边众人说道:“你等皆是北海人,随我至江东安稳社稷,与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都说一说,当下应该如何技击破敌军。”

  他的从事之一滕胄挺身而出,滕胄虽然皮肤白皙,美仪容,但威仪可观,颇有才学,主动说道:“将军,我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战力不及术兵剽悍。三万之众,藉藉不前,能与敌交锋者有限。想要正面击穿敌阵,如今看来几无可能。”

  刘繇认可的点头,问道:“当为之奈何?”

  滕胄前出一步,说道:“唯今之际,当期不胜不归,孤注一掷。将大军主力全部放到两翼,向两翼继续展开,扩大阵线。”

  许邵立即说道:“正礼,不可。这是书生之见!阵型已定,如何能转雁行?况且,《孙膑兵法》所言,雁行之阵者,强弓劲弩趋发,所以接射,而后分功有胜也。”

  刘繇沉思,现在中军的情况是两军皆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根本无法击溃突破,这样僵持下去无法发挥任何大军优势。向左右两翼展开是最合理的部署。

  况且弓弩手射完之后,结阵再上前厮杀倒是一件寻常的事情。

  所以刘繇说道:“先贤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你们二人提议皆可施行,让弓弩手向两翼展开,以雁行之阵,强弓劲弩趋发,杀伤敌众。然后让曲阿精锐出兵,击其侧翼!大军重兵合围敌军侧翼,成席卷之势。”

第59章 东吴丞相顾雍投奔

  孙策大纛竖在中军所在的一处土坡上,在他前后左右皆是一个又一个旌旗飘扬的中军方阵。

  激战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时辰,战局优势已经彻底倒向了孙策一方。

  尤其是孙策的指挥,使将士们狂呼酣战,士气如虹。

  就在刚才,一直防守的士卒,吸引了大量敌军主力攻了上来,敌军咬牙猛攻,就如同强弓张到了极致。

  结果此时在孙策指挥下,二十余个鸳鸯阵方队被投入战场,作为反击力量,在近十里的战线上忽然发起猛烈反攻。

  敌军本就是强弩之末,忽然被如此猛烈进攻,直接被打崩,数千溃兵漫山遍野的逃窜了下去。

  刘繇大军后方还有大量驻队,虽然能稳住局势,但再进攻就变得小心翼翼了,根本不敢像之前一样猛攻猛打。

  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刘繇中军下无数人都深吸了一口凉气,感觉全身森寒。

  刘繇咬牙,愤懑说道:“为何孙郎区区数千之众,却比我麾下数万大军还要游刃有余!”

  许邵只感觉后背发寒,语气中满是惊骇:“孙郎骁雄,用兵如神,决机于两阵之间,实无人能比。正礼,我仍建议尽快退兵。”

  是仪厉声喝道:“将军,许子将已经丧胆!在战阵之间只能扰乱军心而已。请将军或斩之,或逐之!”

  有是仪凌然之言,刘繇虽然敬许邵名声,还是不得不开口:“许子将,你才不在疆场,且暂去后方城池稍作休憩。”

  许子将闻言,满脸涨红,气愤不已,不发一言,便拂袖而去。

  是仪重重冷哼了一声,然后对刘繇说道:“将军之所以感觉孙郎游刃有余余,无他原故,唯其精锐善战而已。孙郎只用寥寥数千人就能挡住我军猛攻。阵线之上,相同兵力,我军根本无法击败敌军。三万之众,若不展开,只能僵持。”

  刘繇是知兵的,以步兵堂堂之阵,上万人的战斗,累日不决的很正常的。

  但他所面临的问题却是,根本不能拖下去,如果拖下去,阳羡方向周瑜所部六千余人亦杀过来。神亭岭就是曲阿数万大军的葬身之地!

  他面色凝重:“向两翼增援的弓弩手情况如何了?”

  是仪算了一下时间:“弓弩手就算一路奔行,亦得近两刻钟才能抵达侧翼,没有半个时辰根本无法调整好阵型,发起攻击。”

  半个时辰!

  刘繇看了一眼已经西斜的太阳,说道:“最多再等半个时辰,就出动奇兵!”

  是仪态度坚决,说道:“将军,若打算拼死一搏,就不应该让弓弩手进侧翼,应该安排精锐战卒,猛打猛攻。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撤下弓弩手!”

  “可……”刘繇略带犹豫:“雁行之阵,不以弓弩手趋射,如何能以短兵在侧?许子将所言,颇合兵法啊。”

  刘繇是精读过兵法的,唯一

  可惜的是,他出生的这个年代,岳武穆还未问世。所以刘繇还没有听过岳飞总结的那句兵家千古名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首节上一节53/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