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306节

  面对漫山遍野飘扬的朱旗,赵军顿时大惊。

  袁谭更是愤怒的咆哮:“孤早就猜测,宋军乃是袁尚那庶子刻意放过来的!今日规模更至于此,袁尚还能如何推脱?”

  推不推脱的,将士们现在已经根本顾不上了。

  至少先活下去,再想怎么向袁尚问责吧。

  大将孔顺立即喊道:“大王,我等身中埋伏,仓促迎敌,形势危矣。某请率骑兵先冲击敌阵,扰乱敌军,为大军列阵争取时间。”

  自古步宜整而骑宜散,骑兵冲阵不需要太严整的队形,只要冲击出去,就能给步兵列阵争取时间。

  孔顺所言是兵法正道,袁谭没有犹豫,立即说道:“可。若击退敌军,卿当为此战首功,孤为卿封列侯,增邑两千户!”

  孔顺马上拱手,当即率千余铁骑疾速冲出。

  而孔顺能看清的事情,宋军将校当然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要不是河北大地地势太过平坦,宋军必然要伏击敌军,将赵军陈列截断。

  即便此时宋军直接暴露在赵军眼中,宋军也不打算给赵军留下列阵的时间。

  周瑜站在土坡上,直接下令:“铁骑全军出击,趁敌阵列未陈,猛攻其军阵!”

  “再点燃烽火,引青州大军前来合围赵军部众。”

  随着周瑜将令下达,上万的突骑策马冲击而出,万骑鼓噪,震天动地!

  数万马蹄践踏,整个地面都为之震撼。

  魏延、太史慈、田豫等大家皆亲自督铁骑陷阵,浩浩荡荡的铁骑直接席卷了这片河北平原。

  孔顺纵然拼死力战,亦根本无法阻挡宋军铁骑从四面的合围而至!

  但赵军这一战也展示了其无比精锐的战力。

  虽然这只有五千余人,可是这可都是从南线抽调回来的赵军最精锐步骑,无一不是河北精兵,职业武夫。

  两军激烈厮杀,战事从清晨打到了中午,孔顺

  驰犯其锋,但战死沙场。

  袁谭阵未成列,宋军纵铁骑突之,至午大阵乃被冲动,赵军将校欲移阵于清河之畔,据胜地而守,宋军趁势猛攻,士卒多坠崖堑,死者相覆。

  及至中午,宋军青州部队先锋也终于抵达,张辽、徐庶等率精锐突骑四千余截断赵军之后,将赵军团团围困!

  从选定袁谭为目标开始,宋军就从南北两个方向开始集结了。

  那支诈败引诱袁谭的胡骑正是诸葛亮所提议的部署。

  只是他们的诈败演得有点逼真,在赵军精锐的猛攻下,直接溃不成军。

  袁谭的谨慎是避难了他的一个难堪,如果他追下去,真的会遭遇青州宋军的伏击。

  由于高览的退缩,诸葛亮已经将大军北移,抵近了东武城附近。

  伏击的路线其实很多,袁谭继续追击,就会演变成诸葛亮派兵伏击他,然后点燃烽火,引导周瑜大军前来合围。

  可在绝对的兵力优势面前,袁谭的谨慎根本毫无用处。

  宋军合兵数万,围困他袁谭所部区区五千余人,兵力处于绝对优势。

  而且宋军铁骑猛烈突击,使得赵军陈列根本无法立住阵脚。

  此时兵败已经是必然的了,能抵御一个上午,已经是赵军训练有素的结果。

  华彦拼死力战,身被十余矢,挥长戟,挺身决斗,枪中左颊,绝其喉而死。

  不过对赵军也有好消息,那就是是打到下午,清河浦东方的赵军援军终于抵达。

  管统亲率营中六千余将士急援而至,陈列于周瑜所部之东。

  管统带兵屡次冲击敌宋军大阵,欲解袁谭之围,但都无法冲破宋军重围。

  周瑜所部毕竟是有近万的精锐步兵,其陈列在铁骑之后,方阵巍巍,朱旗飘扬,甲光耀日,兼以强弓硬弩,矢石雷发。

  即便是迎数万之众,亦未必落于下风。

  赵军哪怕集结了两万精兵,恐怕也没办法在两日内击溃这近万的精锐军队。

  所以管统根本无法冲破宋军重围,但此时袁谭已经身受重创,到了无法指挥的程度。

  到了傍晚,诸葛亮大军主力亦从南方抵达,宋军援军越来越多,而赵军却疲敝到了极点,再也支撑不住宋军步骑的猛烈冲锋,军阵彻底崩溃。

  敌兵益至,赵军遂大溃!

  赵军自袁谭以下皆战死,军校死者数十人,士死者六千余人。

  清河由是板荡,袁谭驻军的赵军营地被宋军趁势一鼓而下!

  尽得赵军大营内粮草、军实,这是从邺县送来的后勤物资,堆满营地,器械如山。

  宋军哪怕三路合兵,亦一时无需为后勤补给忧虑。

  营内粮草,足供数万大军半月之所需。

  而宋军一边派偏将率军分定清河郡县,一边由诸葛亮亲提大军主力向西北进军,兵进安平国,截断袁尚之后!

  由于宋军进军神速,数日即达,赵军形势极为危急!

  袁尚虽然已经收到了军报,宋军已大破赵军,甚至连他最厌恶的大哥袁谭也死于了战阵之中。

  可他根本来不及兴奋,甚至来不及调兵遣将,率军后撤,宋军就已经截断了其归路。

  当此之时,诸葛亮大军断其后,周瑜大军进围其前,赵国军队危如累卵。

第324章 抵近魏郡

  诸葛亮大军渡过清河,即与周瑜联军北上攻破观津,乘胜而前,锋锐甚胜。

  为应对如此危局,袁尚急遣将军苏由、马延等人攻之,但两战皆败,士卒皆还走,逃回安平国境内。

  当此之时,宋军可谓兵势极盛,孙策以诸葛亮为都督将十余将北伐,声势浩荡,无人可挡。

  袁尚大为惊恐,一边遣使向袁绍求援,一边意欲弃军而走。

  弃军独走已经是汉末这些诸侯非常熟练的事情了,尤其是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将领弃军远遁。比如陶谦与曹操对阵,也是在彭城与曹操交战不利后,弃军而走,遁逃东海。

  但陶谦遁逃,能够重整局面,那是因为正处于乱世前期,诸侯们都比较菜,曹操打到一半就没有军粮了,不得不撤回去。

  但眼下的局势,诸侯经过兼并,孙策已经统一南方,而且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兵精粮足。

  兵精、粮足!这是任何军事家都追求的最高目标。

  强如韩信只能称为兵仙而不能称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只能做到兵精,而无法做到粮足。

  任何能够做到兵精粮足的将领,都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兵家之集大成者。

  而孙策显然就是当世军神,他发起北伐,绝不会因为缺粮而退兵的,所以此刻袁尚一旦突围而走,那就是整个局势的崩溃,断送己方的局势,让宋军而坐胜矣。

  所以在袁尚令亲卫准备车马时,他的太子洗马阴夔拼命的拦在袁尚帐前,劝阻袁尚之行。

  太子洗(xian)马在如今又称太子先马、太子前马,顾名思义,为太子属官,侍从,太子出行时为前导。

  这是太子最亲近的侍从官了,常年跟随在太子身边,所以可不经传召就来到太子身边。

  阴夔这是河北营中有数的顶级谋士,只是因为袁营战败了,所以他的名声才不显著于后世,如果官渡之战的结局反过来,袁绍胜利而曹操战败,那阴夔就是相当于曹营荀攸、刘晔一级的谋士,至不济也是相当于毛、任峻、刘馥等人。

  而且阴夔不仅仅是谋略出众,更声望卓越,曾担任大汉豫州刺史!

  陈琳评之为忠壮果烈,有智有策,折冲讨难,计深虑远,勇不虚死,节不苟立,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赀之禄。

  当然他的忠壮果烈也是跟背景有关的,他是袁家故吏,正是依靠袁家提携才很早就担任了豫州刺史的高位,君子立身,当重恩义,他受袁家如此大恩,故而必报之以忠。

  他是真心实意为袁家考量,不愿袁家因为举措失当,而崩盘倾覆。

  所以他拦在袁尚身前,涕泪陈辞道:“殿下,今南北争锋,冀州凌迟,此诚乃社稷存亡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皆追思袁氏五世之殊遇,而欲效命于陛下及殿下也。”

  “殿下统三军之众,孚

  赵室之望,切不可丧志士之气也。今虽兵凶战危,未及七国之乱时,吴王刘濞号令二十万众,同六国之师北伐。”

  阴夔提及七王之乱,总算是让袁尚稍稍安心些许,可以安静下来听一听阴夔的谏言。

  这场七王之乱只是由于被周亚夫干脆利落的平定了,所以显得影响较小。

  但其声势之大,其实是历代叛军都难以比拟的。

  也正因此,才吓得汉景帝刘启第一时间杀了大臣晁错,并向诸侯割地求和,请恢复诸侯王之前被削的土地,以换取诸侯们罢兵。

  这个声势有多浩荡?仅是吴王刘濞一个诸侯王就在国中传令言‘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诸年上与寡人同,下与少子等,皆发!’于是吴国境内凡是年纪在十四岁与六十二岁之间的人,都要应征,聚集起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汇聚联军,杀向长安。

  如今孙策这个赵国分封的吴王也从南方起兵,发起北伐。

  袁尚自然是希望能够像覆灭七王之乱一样,将孙策一举覆灭。便问道:“策将安出?”

  阴夔见袁尚终于意动,不再只顾西逃,立即详细的解释道:“吴兵锐甚,难与争锋。然南兵轻佻,不能持久。方今为殿下计,莫若引兵屯北壁下博,此地遏控漳水要路,吴必尽锐攻之。将军深沟高垒,儿时使轻兵会同高览绝黄河口,塞吴饷道。使周瑜、诸葛亮相敝而粮食竭,乃以全制其极,破吴必矣”

  “北屯下博?”闻言袁尚脸色再度一变,他现在最恐惧的事情便是被诸葛亮隔绝在冀州东北之地与邺县相隔。

  再往北进军,那不是更孤悬于外,置自身于险地?

  所以他立即斥责道:“此计不妥,与邺县隔绝,我等危矣,此乃自投罗网也。”

  此时阴夔涕泪,悲鸣曰:“殿下!幼隼亦有展翅独飞之时,乳虎尚能咆哮于谷。此时河北士众,赵国文武,皆待殿下撑起局势,揽狂潮于危局。邺县已再无强军,殿下何栈恋而反?”

  “今若弃安平重镇,舍三军将士而归于邺城,殿下纵安然而归,又复何用?只待成擒而!”

  此刻阴夔简直恨不得耳提面命,苦口婆心的骂醒袁尚。

  你已经不是若刚刚弱冠,不能自持的年轻人了。

  故之英豪霍去病十七岁就已领兵,骠扬漠北,铁骑纵横。

  而你遇事还想着逃回邺县,找陛下庇护!

  可陛下已经老了,兵权都交给你太子了。

  你此时已经是孚天下之望,如何还能想着逃回陛下羽翼之下?

  就算你成功逃回了邺县,还有什么用??军队一旦倾覆,难道等着像袁术一样,被困杀在都城当中?

  其实这也是自古以来,任何诸侯都会面临的困境。

  军队交给亲信,亲信就难免能力不足,无法撑起大任,败仗一箩筐,遇事难以匡社稷。比如

  曹魏,但凡曹魏的各方都督不是夏侯、夏侯渊、夏侯尚、曹仁、曹休这一类的,也不至于打那么多败仗,仅是曹仁、曹休和夏侯尚三位都督,葬送的军队恐怕就不下十万。多出这十万精兵,曹魏很可能就不仅仅是三分天下的局面了。

  但军队不交给亲信,交付给外姓武将,就没办法保证他们的忠诚。袁术就是整个袁氏的前车之鉴,袁术称帝之后,部将叛乱无数,各自拥兵据守一方,拒不向寿春驰援,更甚至强如孙策这种藩镇直接振臂一呼,率军攻入了寿春,砍下了袁术的首级。

  袁绍这里局势已经算是不错了,他河北的军队大多保持了忠诚,尤其袁尚这里,哪怕经过两战皆败,还有两万余士众,依旧追随在袁尚营中。

  有这两万袁氏嫡系,就不至于使河北出现大将叛乱,挥师直入邺城。

  可也正是因为守住了下限,所以河北的上限属实是不高,袁尚并非当世顶级之名将,对垒诸葛亮、周瑜、张辽、太史慈等名将委实有些难当!

  尤其是眼下的局势,宋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军已经横扫青、冀!

  此时宋军的北伐打了三个月,可谓是战果斐然,大有一统山河之势。

  袁尚便说道:“卿亦有所言,吴兵甚锐,难与争锋,其大将诸葛亮统帅十余位将军北伐,已虎吞青州全境,袁谭战败,更使冀州板荡,近四郡之地,不复为我所有。其北伐大军长驱直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青、冀之间,难挫其缨锋,孤何以当之?”

  袁尚所言,归根到底还是他的勇气不足。

首节上一节306/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