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295节

  尤其是猛将颜良、文丑都死于此前与曹军的对垒当中,此时袁军将领相对比较匮乏。

  猛将发于行伍不假,可袁军不可能那么快就选拔出大量的猛将,并予以重任。

  颜良、文丑这种猛将,也是跟公孙瓒多年的战争中,才涌现出来的。

  吕蒙当即将张飞请到了营帐之中,说道:“翼德将军,军师意欲以骁将突入敌后,张我旗帜。我遍数军中猛将,壮勇无有过将军者,将军可愿担此重任?”

  张飞闻言大喜,豪爽的回道:“某必不负将军之重托,当亲选勇士,突入贼陈。”

  吕蒙满意的点头,说道:“某会令黄忠、韩当、臧霸等将领与君一同担此重任。”

  随着吕蒙这边调兵遣将,很快各部就完

  成了准备,甘宁五千徒卒率先渡河,先薄敌军。

  张飞、黄忠、韩当等人亦在军中挑选了四十余名骁勇善战、能左右驰射的锐卒,皆身披重铠,腰两弓,携双马跟随在吕蒙所部精骑列阵于青丘之下。

  吕蒙虽然留下了两万主力大军依旧在河南安置营寨,可营中的五千精骑他是全部带着的。

  尤其一千精锐具装龙雀突骑就护卫着他,在全军之前。

  由于吕蒙常统帅重兵,所以很多人将他当作了跟周瑜一样的儒雅帅才。

  可事实上,吕蒙绝不是周瑜那种雄姿英发的儒将,相反他是江东诸将中最像孙策的。

  文能统帅三军,武能陷阵杀敌,近可长槊直刺,远亦可弯弓驰射。

  他的射术可能尤在孙策之上,毕竟孙策已经很少亲自率军到一线了。

  而吕蒙却是常年都统兵征战在最前线,为了观察战场,他常率数骑就先出查看战场地形。

  没有一个好射术,只靠近身厮杀,他可能已经不知道受过多少伤了。

  这一次,他亲率精骑突阵,亦是已全力以赴。

  他的铁骑先抵达了青丘之旁,但战场上,最先交战的还是甘宁。

  他率众渡河,便亲自统兵在前,查看了一下形势,吕蒙令他一交战即放烟,与骑兵表里共击敌军。

  但甘宁一直有自己的想法,己方五千军队,虽说规模上跟敌军相差四倍有余,可实际上阵列横陈,根本看不出来虚实。

  尤其他在阵前巡视一圈,发现敌军将领实庸才也。

  其前后列阵七里有余,胡骑劲马居前,重兵箭阵在后。

  这前后部署虽说符合兵家正道,可问题就在于这个布置也太正统了!

  要知道,这位袁军的征南将军可是主动出城逆战,他们先列阵,做晚准备,何须用胡骑在前,以阻隔敌军?

  箭阵既成,宋军绝对不会莽撞的用铁骑正面冲其锋。

  此时应该更稳妥的把胡骑布置在阵后,做反击之用,再不济把胡骑布置在两翼,以掩护侧翼啊!

  难不成他还打算用胡骑劲马,骚扰江东步兵方阵不成?那极大概率重蹈界河之战的覆辙。

  因而甘宁转头对副将全琮说道:“依我观之,敌军主将似乎并非沙场宿将。只懂阵而后战,兵法之常。不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其精兵两万阵于此地,我正兵击之是合其意也。我当先以以轻骑挑之。君率大军继之,待交战之后,立即放烟通知吕将军。”

  全琮也是江东之宿将,别看他年轻,而是从军征战的时间已经有六七年了。

  而且他不是从卒伍开始发迹,他一加入孙策麾下,就开始统兵打仗。

  毕竟当初孙策大军刚到余杭,他和他的父亲就一同领兵投靠了孙策。

  他年纪虽然比孙策还年轻,但搞不好,统兵经验远超对方将领。

  他也很清楚,甘宁所言是决机于两阵之间的良谋,可是他不得不担忧的问道:“营中精骑主力都已被吕将军调走,君只有亲卫十余人有战马,若众寡不敌,陷于重围,当如何?”

  甘宁语气凛然:“若陷于重围,乃是我勇不及人,合当战死于此。君继我之位,统兵复战!”

第313章 获贼兵精骑甚众

  深秋沙场之上,狂风肆虐,天地变色,沙尘滚滚,犹如黄龙出世。冤句城的赵军铁骑奔腾而来,万马嘶鸣,声震四野,似乎欲将一切阻挡之物踏为齑粉。

  红袍玄甲的甘宁面对这令人动容的一幕,屹立于狂风之中,身姿挺拔如松,眼神凶悍如何。他紧握长槊,手臂肌肉紧绷,犹如铁铸一般站在全军之前。

  “将士们,随我破敌,扬我国威!”甘宁一声大喝,声震云霄。言罢,他催动胯下战马,在敌军惊诧中率先发起攻击,犹如黑色闪电划破天际,率领着身后十余骑的精锐将士冲向敌阵。

  战场广阔无比,甘宁所部十余人的冲阵,立即引得了赵军将领的忿怒。

  指挥胡骑的是南匈奴单于部下的右部醯落酋长,以剽悍和酷烈而著称,见甘宁所部十余人便敢冲阵,立即大吼一声:“冲上去,砍碎敌军!”

  下一刻铁蹄奔腾,上千名胡骑策马而上,各执弓箭、弯刀、骨朵,疯狂呼啸着杀向甘宁。

  甘宁一骑当先,箭法卓越,连射三箭,顿时有三名胡骑应声而倒,其中一人更是一名醯落部族中的小酋长,想趁着中原大乱,到中原劫掠一番,却还未饮马长江,就直接被射穿胸膛,战死沙场!

  这是奔腾之中的骑射!

  正常情况下,百箭不中其一,一个百人队骑射中抛出一百支箭矢,在骑兵疏散、三三两两的队列里能射杀三人都实属不易。

  可眼下甘宁三箭射杀三名胡骑,顿时使得匈奴人皆惊为天人!

  以至于当场就有迷信的胡骑震骇的下马跪服于地,以为天神在此。

  胡骑虽众,此刻却被甘宁所气夺,阵型为之一乱。

  甘宁不清楚胡骑中间出现了什么变故,但这千载难逢的良机,他可完全不会错过,当即舞动长槊,策马冲入敌阵,每一击都伴随着敌人的惨叫声和倒地的声响。他的身法如风似电,左冲右突,所向披靡。

  十余骑亦奋勇争先,与敌兵展开殊死搏斗。刀光剑影交织在一起,血肉横飞。一时间,战场上铁蹄飞溅,长槊与铁骑相撞之声不绝于耳。

  只是甘宁此刻是以轻骑挑之,纵然其勇猛无匹,亦众寡不敌,陷于重围,左右咸惧。

  甘宁乃令亲从护卫在侧,其左右射之,无不应弦而倒,胡骑虽众,一时之间也难以拔下这十余骑。

  于是此部骑督,醯落部酋长乃怒吼一声,亲率族中勇士,正面冲击甘宁所部。

  突骑陷阵,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军力交锋了,两股强大的力量在空中碰撞,火花四溅。

  甘宁见状,也收其弓箭,挺槊策马上前,其动作凌厉,而又剽悍死战,敌将猝不及防,被甘宁一槊刺中,鲜血喷涌而出。他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甘宁,然后重重地摔下马背。

  胡骑并非以悍烈而著称,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胡人的豪烈壮勇皆

  不如诸夏。

  尤其是甘宁一方,皆是身披玄甲的重装骑兵。正面冲突,胡人的札甲根本不是对手,策马相交,一名又一名的胡人被重创。

  自古中原玄甲精锐重骑兵就是草原胡虏的克星,当中原能组织起大量骑兵北伐的时候,草原通常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大败而逃。

  眼下胡骑亦是如此,胡人本就被甘宁三箭,为之气夺,今又见主将落马,顿时士气大减,阵脚大乱。

  甘宁趁机率领十余骑发起猛烈冲锋。突入乱军之中,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溃散。

  甘宁甚至生擒敌军骑督大将燕欣。

  而全琮见甘宁使对方胡骑阵脚出现了混乱,当即大吼一声:“击鼓进军,破敌杀贼即在今日!”

  五千徒卒立即全力向敌军发起了猛攻,浩瀚的军阵如山压上,本就混乱的胡骑,来不及重整队形,随即纷纷后撤。

  胡骑的想法很简单,骑兵交战,本来就是悍勇之争,由于骑兵阵列分散,就算有再多的人,也难以围困敌军,所以就算敌军勇猛无比,己方稍退,在后方重整阵型即可。

  不能打一百个回合,何谓马军啊?

  骑兵就是这种回合制的战斗,更迭进退,一阵退一阵复来。

  他们又并非步兵,需要死守战线。

  骑兵失去了机动性,那还叫骑兵吗?叫待宰的蠢猪还差不多。

  可是他们忘了,这并非是草原上宽广平坦的无垠草场,可以进退百里,复聚而战。

  眼下战场只有十几里,后方步兵、箭阵将战场挤得满满当当,他们疏忽而退,就算是袁军大将也来不及迅速调度出通道让他们撤离。

  关键是,袁军上上下下,所有人都没想到对方仅轻骑挑战,就让己方大量胡骑撤退回来!

  此时鼓声依旧如雷!

  是袁军的战鼓如雷!

  战鼓声中,有进无退!

  匈奴人的擅自撤兵,让袁军将士直接陷入了困惑和惊惧。

  而其中惊惧更是占了绝对的上风,普通士卒根本看不清战局究竟是什么情况,他们只看得见己方鼓声如雷,正应死战之时,大量友军却溃败而归。

  这使得他们以为大军已经被敌军正面摧破,很多士兵本来雄心壮志,欲击破宋军,此刻也纷纷丧胆,阵型出现了松动。

  袁军的征南将军正是袁绍亲信将领蒋义渠,此前与曹操交战之时,蒋义渠就受袁绍重托,屯兵黎阳,接应全军。

  袁绍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的,如果他跟曹操交战失利,就由蒋义渠营将士接应,他会跟袁尚、沮授等人直接投往蒋义渠营中。

  这是袁绍可以用首级和性命相托的大将!

  因而袁绍僭越,建立伪朝,直接就将蒋义渠升为了征南将军。

  哪怕审配持节都督七军,亦无法左右兵权,危害袁绍。正是因为前线十三万大军中,有数位蒋义渠这种死忠于袁绍的大将。

  只是袁绍用人跟刘繇也

  差不多,他爱用有名望之士,这个蒋义渠虽然受信重,但才能比之崔巨业、宋金生等人,纵使稍强,也不会强上太多。

  他身受重任,也读了一些兵法,可由于并非武人出身,少了几分悍勇之气,根本无法震住麾下的这些骄兵悍将。

  尤其是袁军中大量有胡弓劲马,胡风蔓延,这些胡人酋长、将领,自恃有功于赵氏,对赵氏文武向来无礼。

  蒋义渠平时镇不住他们,到了战场上,终于出现了恶果。

  这些胡骑不待军令,就擅自退兵。引得军心大乱!

  眼见如此,蒋义渠再不顾袁绍此前善待胡夷的政令,直接下令:“下令弓弩手,射杀一切贼虏!敢有后退者,杀无赦!”

  不要用后世的眼光,去衡量当下士大夫们的价值观。

  在当下儒人的眼中,胡夷也算人?

  他们跟中原贵胄,根本就不是同一物种!

  只是长得相似罢了,那都是一群长得像人的禽兽罢了。

  用士大夫的原话总结:彼者边夷贱类,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

  所以平时还能稍微善待一下,真到了关键之时,将校杀戮起来毫不犹豫。

  随着蒋义渠一声令下,军阵前方,乱箭齐发,大量胡骑应声而倒。

  正在冲撞军阵的胡骑,随即更加胆寒,袁军稍微松动的阵脚也重新变得稳固下来。

  此时也可以看得出来,赵军或许有些许问题仍存不足,但三军作为精兵,绝对是训练有素,令行禁止。

  而此时,甘宁也已经随军杀至,他轻骑薄赵军胡骑,效果已经显现,赵军不得不稳固阵脚,以免被胡骑冲乱,这就使得他们呈现出了守势。

  守势对一支军队是非常致命的!

  因为最好的防守永远是进攻。

  机动队就是保证广阔战场上我方能够形成局部优势,呆板的防御只会导致输给规模庞大的敌军。在战争中,机动是取得胜利的关键。而战略机动,则是把握全局,决定胜负的重要手段。

  处于防御中的赵军,根本无法发挥出人多势众的优势,甚至被甘宁所部,一波一波势如狂潮般的猛攻,打的几乎喘不上气来。

  这诚然跟袁军整体呈守势相关,但也是得益于甘宁的悍勇果烈,他部下皆勇毅向前,奋勇争先,不留余力。

  这使得赵军主将蒋义渠极大的误判了宋军的规模,以为这么庞大的压力,宋军人数至少有上万人。

首节上一节295/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