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25节

  樊能呵斥道:“那只是你惊恐之下记差了。我问过其他骑兵,他们甚至有人说敌骑身高三丈!最冷静的说法是敌骑皆身高八尺,有十余骑。这个数量根本不足以影响战局,现在应该关注的是,敌骑是怎么渡过长江天堑的!”

  “我让亲卫去山下水寨询问了,水军将领立下军令状,近日以来没有任何历阳军舰出动,只有丹阳太守周尚的舰船在江上巡弋。”

  于麋焦躁的心情停顿了一下,眉头紧蹙,问道:“你言下之意是,周尚暗通袁术?”

  樊能脸色阴沉,说道:“我已经派斥候去探查了,现在只能耐心等候结果。”

  于麋更加焦躁,周尚为什么要投靠袁术?难道他以为刘牧守不住长江?

  若是丹阳投敌,今后战局岂不就严峻起来,己等还能如当下这般惬意吗?

  等待结果最是煎熬,于麋今天的心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完全冷静不下来。

  但好在士卒们足够贴心,没有让于麋苦苦煎熬太久就送来了审判结果。

  “袁术军队数千步骑已渡过长江,正在向牛渚营开拔,看意图似是要在牛渚山下扎营。”

  虽然是个噩耗,但于麋却感觉心中平静了许多,至少是有了结果了。

  他立即说道:“若是数百敌军就罢了,还有可能是趁疏忽偷渡长江。这数千人一夕之间跨过天堑,出现在丹阳境内,绝对少不了周尚配合!我等宜速告知刘牧,除此奸贼。”

  樊能脸色则差了许多,他考虑的比于麋要更加全面,说道:“问题是我们能撑到刘牧派大军前来支援吗?若是放任周尚与敌军勾连,历阳袁术的大军源源不断开赴进丹阳,我等便为瓮中之鳖了!”

  于麋问道:“那你作何打算?”

  樊能说道:“至少不能让他们在牛渚

  山下立营,将我们堵死在山上。牛渚营北向长江,主要是防御北方劲敌。还没曾设想过,长江天堑被突破,被敌军在南方堵住的局面。”

  于麋愤怒的骂道:“罪全在周尚,以至于我们猝不及防,连分设营垒,互为犄角都来不及。”

  樊能听够了他的抱怨,说道:“你是军士,不是妇人。靠手中刀剑决生死,不靠口舌决胜负!喋喋不休也无济于事,现在更应该做的是亡羊补牢!”

  于麋闻言脸色羞赧,怒声问道:“那你说应该如何亡羊补牢!”

  樊能说道:“如今形势让我等猝不及防,但这也意味着另一方面,对方也是没有做好万全准备,不可能泰山压顶,所以敌军必然是轻兵突袭,兵贵神速。敌军人数势必有限。”

  于麋认可的点了点头,局势糜烂也就这一两日而已,对方军队必然不会太多。从万全的角度考虑,那自然是聚集数万大军,然后三军奋击。但敌军被撞破了形迹,立即疾速而来,占了兵贵神速的优势,自然就无法兼得人多势众的优势。

  “所以你打算击溃这数千敌军?”

  樊能点头,问道:“不然总不能在这牛渚营里坐以待毙。我打算尽发三军,肃清敌军。袁术军队与我们交战经年,互有胜负。且孙坚留下的精兵损失无数,就算来的都是淮泗精兵,区区数千人亦不是我军对手。”

  “尽发三军?”于麋吃惊问道:“会不会些许莽撞,若是战败,牛渚营就彻底失守了。”

  樊能回道:“正是因为关乎生死,才更须全力奋击。若留有余力,出兵不足,反致祸败。余众就守得住牛渚营,挡住敌军数万?”

  于麋怒骂道:“说来说去,还是怪周尚!若不是他,我们何至于需孤注一掷。”

  樊能起身披甲,说道:“你在这里骂周尚也不会有雷劈死他,想想如何破敌才是。才一战你便被吓破胆气,就不想击溃敌骑?”

  于麋哪受得这份激将法,当即恼羞成怒,大吼道:“我只是当时未着甲,且兵器不趁手。等我披坚执锐,看我如何破敌!”

  樊能说道:“如此甚好,我等不知敌军虚实,只能稳妥布阵,三军并重。交战之前,你若能率骑兵入敌方阵之间,测其厚薄而归,则我军可对应部署,胜率大增。”

  骁将锐卒、壮健捷疾的骑士,一个重要职责就是驰突敌阵,在敌军方阵之间出入来去,以测敌阵厚薄,查其虚实。

  有骑兵优势的一方往往胜率较大,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军队可以针对部署,重点攻击敌方薄弱侧翼。

  于麋当即说道:“且看我率铁骑为大军取其一将,搓敌锐气。”

  樊能赞赏的点头,所谓骑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

  于麋或许骄躁、莽撞了些,但作为骑将无疑是非常合格的,甚至气凌千夫,堪称杰出。

  两军作战,他一名骑将也不需要考虑太多,只需振奋胆气,所向无前即可。能斩敌骁将,破敌精锐,即为将才。任何军队里都少不得这种勇冠三军的豪杰。

  只是于麋纵然奋一腔怒武,戎马之事却并不顺畅,他左臂受创,上马时就扯的缰绳紧绷,战马受激,前蹄扬起,他本人摔落泥土当中。

  他的亲卫劝其不要出战,在营中养伤,反遭其怒喝。他又狠抽了牵马士卒几鞭,把怨气都发泄到了士卒身上,认为是其没有眼力,没牵好马导致的意外。

  感谢书友禁止剧透打赏的10000起点币

第28章 江东首战(一)求追读求月票

  孙策、樊能两军虽然各有部署,但其实归咎起来,在兵法上都是相同之举,都是大军初至,兵锋正锐,一战破敌。

  哪怕老乌龟司马懿,面对诸葛武侯也不是上来就龟缩守营。前期也是披坚执锐,以决雌雄。是打了几战,被斩首甲士数千后,才彻底放弃了野战,甘受女衣,千里请战,也不出营。

  而当下,孙策和樊能都统帅大军初次交战,自然是都坚信己方兵锋正锐,胜券在握,欲在战场一决雌雄。

  两军交锋这个成语,讲得便是此刻,胜负比拼的便是哪一方兵锋更加锐利!

  战场是孙策精心挑选过的,就在遭遇于麋所部游猎之处附近。孙策大军右翼方阵距离其不过数百步。

  大军分左中右三个方阵展开后,横向绵延十余里,纵向亦有三四里。

  尤其双方旌旗林立,长矛如林,前后左右都不是普通士卒能够看到尽头的。步兵要绕袭两侧,继续展开阵势夹击敌军侧翼,仅是机动就要近半个时辰。

  樊能部署中规中矩,这是他战前就定下的,因为不清楚敌军虚实,所以只能三军并重。左右两翼皆是两千余人,中军则是四千余人。中军人数虽众,但也分为了两队,一队为战队,一队为驻队。

  战队无需多言,就是作战主力。而驻队,则是樊能手上的一支重兵。在发现敌方薄弱之处后,可以迅速增援,重兵突击。

  而与樊能的堂堂之阵相比,孙策和周瑜的军阵则更加复杂的多了,这正是孙策克敌制胜的最关键部署。

  孙策大军重兵集团在左翼,程普所部是第一阵,徐琨所部是第二阵,蒋钦所部是第三阵,这三部无一不是孙策帐下精锐,三名将领更是军中最能征善战的骁将了。

  仅这三阵就有一千七百人的部队,论军队规模甚至都与敌军相差无几。孙策还把两屯弓箭手部署在了程普阵前,弓弩箭雨方面亦占据优势。最终人数甚至与敌军旗鼓相当。

  中军则是周瑜所部跟郑宝所部,他们两个一个统帅卓绝,一个剽悍骁健,互为补益,兵力合计近一千两百人,若仅保持中军巍然不动,坚持数个时辰应该不在话下。

  右翼则只有司马孙河所部五百人,孙河讷言敏行,沉稳坚韧,是死守阵线,坚如磐石的最佳人选了。

  军阵展开,旌旗长矛,密集如林,敌军根本看不清厚薄。为了防止暴露右翼的薄弱,孙策又令程咨统率所有游骑护卫在右翼侧方,驱赶任何探查军情的敌骑。

  这是一个典型的头重脚轻方阵,如果同时接敌,哪怕防护的再周密,也架不住右翼兵力薄弱,激烈交战后被敌军重兵三面包围,一举击溃。

  而此刻,阵法精妙之道终于显现。

  针对三军分布,孙策将军阵布置为斜阵。

  斜阵并不是说是一

  条笔直的斜线,而是呈梯状分布,也就是一个一个的小型横阵,梯状分布,像楼梯一样,从左翼开始向右翼倾斜。

  即便如此也不是一直倾斜下去,每个横阵之间前后间距十五步,而中军跟左翼前后则拉开了一大区间,前后间隔了上百步。

  右翼距离中军又间隔了上百步。

  如果敌军中军有弓弩优势,那左翼两军已经打的血流成河了,中军彼此都还没有进入射程。而右翼,那更是不用说了,彼此眼中都还只是一条线,只能看见对方的巍巍方阵和猎猎旌旗,士兵都只是一群密密麻麻的黑点。

  樊能在中军大纛下,只看了一眼孙策部署,就怒而说道:“袁术部将,欺我无人吗?竟以此阵对我。”

  于麋摸不着头脑,问道:“此阵如此蹊跷,可是有什么不同?”

  樊能说道:“此乃春秋第一霸,郑庄公葛拒周之阵。”

  于麋这种糙人哪识得春秋首霸,葛拒周,便问道:“这一战颇为有名?”

  樊能怒道:“郑将祝聃箭中王左肩,使周师与诸侯联军大败,周天子威严扫地之战,你都没听过?”

  “听过,听过。中王左肩,不追败旅,不凌天子,还是赫赫有名的。只是此前不知道就在这一战。你是说郑军当时就是靠这种奇怪阵势,以弱胜强,大败周师主力及诸侯联军?”

  樊能点头,说道:“此阵袁术军重兵在左翼毋庸置疑,而中军或右翼必有薄弱之处。若能成功探查敌情,则一击可破!”

  于麋立即挺枪跃马而出,大吼道:“那且待我出入敌阵,探敌虚实!”

  两军排开阵势,阵容严整,方阵巍巍,旌旗猎猎,于麋率数十骑策马而出,驰突孙策中军而来,自然是异常扎眼,无数将士皆目睹这胆气雄烈的一幕。

  孙策中军是没有弓弩的,主将更不可能为了这区区数十骑就令旗大动,搅乱中军方阵,前去围杀。

  那是自己制造混乱,将战机送给对手。中军最重要的就是巍巍如山,稳定士气。

  可如果让对方几十名骑兵就这样炫耀人马,出入来去。那简直是涨敌人士气,灭自己威风!

  孙策勃然大怒,对身旁的周瑜说道:“公瑾,此战就尽皆托付给你了,代我在中军指挥战事!我去鹰扬飚卷,陷阵突陈,为三军打开局面!”

  对孙策的这份绝对信任,周瑜只感觉胸中激荡,感动不已,手扶一旁威风凛凛的大纛,对孙策说道:“伯符放心吧,我必与大纛共存亡,助大军克敌制胜!”

  孙策重重点头,右臂一举,对身后一众玄甲骑士,大吼道:“二三子,随我斩将夺旗,刺之万众之中!”

  十几名玄甲骑兵皆同时大吼一声,有高桥马鞍和马镫,所有骑士的骑术都日渐精湛,暂时比之幽凉铁骑或许不足,但对付江东骑兵,绝对是绰绰有余。

  陈武

  、杨骁、鲜于烈等猛将更是剽悍骁勇,所向无前。

  所有人皆身穿玄甲,手持长矛,冲击之势,气壮三军,掀起一路尘土。

  两支骁骑相向而行,转瞬间就彼此清晰可见,孙策一骑当先,双手持槊,大吼一声:“当我者死!”

  随着一声惊雷怒吼,长戟横扫,三名仓惶格挡的敌骑顿遭重击,长戟直接被砸断,三人更是脱离马背倒飞了出去!

  这一幕彻底惊骇了所有敌骑,哪怕是于麋也直接被吓破了胆。

  当下骑兵虽然没有马镫,碰撞中容易跌落马下,可那也是向下跌落,这种被长矛直接砸飞到天上,已经彻底超出了这个时代将士能想象到的极致。

  霸王项籍,力能扛鼎亦不过如此了吧!

  更恐怖的是,一击砸飞了三名骑士的敌将,身形连晃都没晃,稳稳坐在马背上继续杀了过来。

  于麋简直不敢想象,对方究竟有多大神力,才能在这种情况下,夹紧马腹,不动如山。

  而见到这一幕,杨骁等人亦士气大振,狂吼一声:“将军威武,所向披靡!”

  在大吼之后,杨骁亦效仿孙策,长槊高举,横扫而出,两名错马而过的敌骑直接被扫落马下。

  而鲜于烈骑术高超,侧身躲过迎面刺来的长戟后,长矛奋举,直接刺穿敌骑,然后恐怖的一幕发生,他硬是以长矛贯穿敌军士卒胸膛,将其挑起马背,带着冲锋十余步,方才甩出。

  这一幕幕恐怖的战果,终于彻底使于麋所部士气崩溃。

  双方一个照面,孙策十余骑便瞬杀七八人,悍勇的如同神鬼,余下敌骑根本不敢继续交战,疯狂逃窜,如丧家之犬般夺路而出。

  中军将士见此一幕,无不振臂欢呼,摇旗呐喊。

  孙策自然不会就此放过敌方,一马当先率领着十余铁骑对着数十名敌骑猛追猛打。

  军阵之间的甬道不窄,但也无法容下数十骑并马而行,于麋所部数十名骑士前后拥堵,很快便被孙策追杀而至。

  面对孙策之骁雄,敌骑甚至不敢回身,只疯狂的夺路而逃。

  孙策在马上长槊奋舞,左劈右砍,一路挑落六七人,当真是人马辟易,如蹈无人之地。

  其他十余玄甲骑士亦奋武扬威,大呼而战,所向无前。

  待一路追杀出军阵,敌骑来时旌旗招展,浩浩荡荡数十人,早已溃不成军。他们旌旗被鲜于烈夺下,寥寥数名残兵亦丢盔弃甲,狼狈不已,疯狂逃窜。

  见此一幕,敌军士卒大为沮丧,甚至有人颇为惊惧。而孙策大军则士气高涨,周瑜直接在中军击鼓,振奋士气,下令左翼开始猛攻。

  孙策有心继续追杀敌骑,但樊能中军前面摆了密密麻麻,无边无际的弓弩手,即便孙策这种猛将也只能望而却步。

  樊能所部的甲具器械无疑是比孙策完备许多的,他中军这些弓弩手,孙策估计甚至可能接近千

  人。

  虽然这个弓弩比例在全军来看,也不过堪堪百分之十,跟盛唐军队全军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弓箭比例,有天壤之别。但集合在一处,对孙策而言还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孙策可没有足够的部队跟他对射,也不可能派铁骑直接冲击箭阵。所以只能让中军举盾死守。

  樊能看到这一幕,骑兵失利的愤怒有所缓解。

  自古以来,一支部队的盾牌比例都是是一支部队精锐与否最明显的的标志。对面这支部队,带了这么多橹盾,必然披甲率不高。

首节上一节25/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