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233节

  只要给江东发展的时间,依靠不立田制和改粟种稻,江东农业的产出就会超过北方。

  毕竟这个制度可是会极大的解放生产力,促进江东的经济发展。而中原一直在搞屯田这种军事生产,导致屯户不断逃亡,年年都有上万人避难于南方。

  这使得,南方的人口不断的提升。

  扬州虽然只一个州,但人口已经快恢复到四百万人了,足以抵曹操治下两三个州。

  虽然同样是以一州而抗一国,但孙策面临的形势跟孙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更重要的是,江南的工商发达,随着孙策全力推进种桑纺织,江南的丝织品昌盛一时。

  澄锦在雒阳、许都、邺城内都风靡一时。

  而随着孙策跟曹操议定止战通商,江东的商队通行于豫州、司隶境内。

  不仅仅曹操从天子那里获得了两千匹战马,孙策也用丝织品在关中采购了上千匹战马。

  而随着荆襄被平定,将来商队可以逆流而上直到武关,直接沟通关中。

  江东将可以直接在关中采购战马,兵势会进一步的昌盛。

  与曹操势力内民生匮乏不同,江东是真的有源源不断的商品产出,可以不断收割曹操和关中诸侯的财富。

  仅通商一年,江东从曹操那里就收割了四千多斤黄金。他曹操掘坟盗墓所摸到的黄金,两三成都流入了江东。

  毕竟通商这种事,不可能曹操只占其利。他麾下百姓冻绥而死的情况减少,代价则是兖、豫、徐、荆四州的财富都流向了江东。

  他把百姓都拉去军屯、民屯,就注定了民间之饥馑,根本没有充足的民生之所需。连纺织的人手都不足,所以他才被迫以布帛为货币。

  而越是贸易,他就越离不开江东的布帛丝绢。

  江东可以用工业产出去收割他们的农业财富,这还不使得江东愈富,而中原愈贫?

第247章 前将军领荆州牧,典扬州如故,持节

  开府督益荆扬交四州军事

  六月,孙策在建康没有等到袁、曹开战的传闻,天子使节御史中丞赵彦抵达江东。

  这位御史中丞最近可谓是声名鹊起,天下诸侯无不闻其名。

  其以忠谏直言,议有可纳而闻名,其陈述时策,多有建略,是一个晁错般的能臣。

  他最名动天下的一份上表便是“请并有司郡县疏”。

  孙策曾听闻这份表文的大概内容,以为颇合天子之势。

  其言:“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权归中枢,吏多倍古。及董卓乱政,郭、李败纲,汉室凌迟,州郡残破。或一司之员,无以为守。或一县之地户不满千。而具僚以众,资费曰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充?”

  “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于建,伏听裁处。”

  他这篇谏言疏,寥寥不到百字,但可谓是字字珠玑。

  一字一句,都直指天子中兴之大弊,那就是朝廷百官对赋税压力极大。

  他天子所能强势掌控的河南、河内、河东、弘农四郡,都在董卓之乱中日渐残破,这四郡之地,人口可能还不及百万。

  但要养上万军队之余,还要养朝廷公卿百官!

  要不是地方诸侯都会朝贡输赋,天子根本没办法维持这么大的朝廷。

  但这些朝廷公卿中,绝大部分人都因为天下凌迟,而失去权柄。

  公卿虽位其职,但皆不掌其权,空耗府库而已。

  所以天子在赵彦的建议下,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再次在东汉的基础上,加强了尚书台的权柄。

  这也是天子多年来大权旁落,颠沛流离的反扑。内朝权柄,昌盛一时,外朝的公卿大量失其权柄。

  三公九卿中太尉、司空直接被空置,不再设任何属吏。对应的太尉下属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以及司空所属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都被近乎废除。

  而司徒下属的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本来就没什么权柄,其中太仆服侍皇帝,没有参与国家政事的权利。大鸿胪执掌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这对当今汉室而言完全无足轻重。仅仅留下一个管人头的廷尉还有点文字上的地位。

  而尚书郎、侍中和御史中丞的权利被大幅增强。

  他们以五曹尚书,执行天子意志。

  这将东汉以来,尚书台权柄逐渐增强的地位更进了一步。

  而地方上,尚书令荀攸更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河内、河东并为一郡,裁撤大量县域,以此前治为三辅第一的能臣张既领河东太守。

  又将弘农并入河南尹,裁撤十余县,以号称政绩常为天下之最的能臣杜畿担任河南尹。

  由是京畿之地,郡界宁静

  ,政通人和。

  以河东、河南为股肱两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朝廷一时兴盛,颇有中兴之望。

  以百万军民,辅天子刘协,加名将刘备为爪牙,纵以曹操之强,亦时惮之。

  当然赵彦有如此才能,而不知名,只有一个原因,历史他被曹操所恶,诛而杀之,其内外之亲,多所见戮。

  不过,对赵彦,孙策也没有太凝重。

  汉室中兴之势,不止一次了。从董卓入朝,诛杀宦官开始,天下就期待着天下能够扫清奸佞,开始中兴。

  但事实证明,赶走了豺狼,又迎虎豹。

  王允诛杀了董卓,以为其乃是扶汉室之望,大汉中兴可欺,结果却将汉室推向了更惨烈的末路。

  上一次中兴,还是天子欲扫平关中之时。王师在刘繇的统帅下,屡战屡胜,一路收复疆土,开拔至陇山。

  结果随即就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惨败,两万王师,一战尽殁于诸侯。

  使得天下诸侯对汉室的敬畏,彻底扫地。

  这一次汉室又号称有中兴之望,关东诸侯,都未放在心上。

  实在是汉室号称有中兴之望太多次了,诸侯们都不觉得汉室这一次能够据边守险,成中兴之势。

  倒是赵彦非常凝重,他见到孙策之后,态度不慎和善,十分刚毅,直接宣诏:

  “盖圣王之法,以德设爵,以功制禄。劳大者禄厚,德盛者礼丰。猗欤将军,膺期挺生。桓桓其武,温温其人。眷然南顾,绥我荆扬。”

  “夫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殉也。卿在江表以来,禽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所征辄克。昔寇恂立名于汝颖,耿建策于青、兖,古今一也。诏迁卿为前将军,加光禄大夫,领荆州牧,典扬州如故,持节、开府以增威重,并督交、扬、益三州军事,委以东南,惟君所裁。增邑八千户!”

  前将军!

  这军号已经止在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之下了。

  在四方将军之中,前将军以其地位最高,故而大汉最常以前将军之职督领朝政。

  比如袁隗就是以前将军的身份,录尚书事与何进同领朝政。

  包括后来长期权倾朝野,把持朝政的董卓,其实在加太师之前,他的职位也不像后世想的那么夸张,只是担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

  所以如果乐观来看的话,孙策现在的地位就与董卓权倾朝野时的职位相当了。

  但显然这是种刻舟求剑的看法,虽然距离董卓乱政不到十年,但这短短十年,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前还长期空置的大将军、卫将军等职位,如今都已经被大肆封赏下去。

  袁绍以大将军之位,鹰扬河朔。

  曹操以卫将军之身份,虎踞中原。

  而孙策这个前将军,则只能坐断东南。

  很显然,这身份高低,就展示了天下人眼

  中,关东三位诸侯的实力强弱。

  袁绍坐拥河北四州,为天下最强诸侯。曹操虽然只有三州残破之地加一个南阳,但毕竟地处中原,有屯田修养,实力会很快恢复,位居其次。而孙策只有荆扬两州,还被曹操夺走了最富庶的南阳,地处南方,最为贫穷。

  所以虽然孙策以淮河中分天下,疆域近乎有天下之半,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实力在天下人眼中反而是最弱的。

  孙策若是不推行不立田制,计亩征税的制度,只依靠两个残破的南方大州,论势力人口可能还不如曹操。

  尤其是如今的曹操,当真是有后周之势,坐拥中原,兵强马壮,将南征北讨,以平天下。

  当今天下人对江东贫瘠的印象,已然固定,孙策要想从南向北,扫平曹操、袁绍,论势力强弱,恐怕难度不弱于历代的北伐。

  但自古成王霸业之事,也不能仅看势力强弱,不然曹操也不可能打赢袁绍。

  一个势力君主是否英明骁雄,势力内能否选贤任能,人才济济,也是重中之重。

  而孙策显然便十分英武,对代表天子出使的赵彦,孙策便十分礼遇,说道:“臣拜谢天子厚恩,臣以固陋,孤持边陲。陛下广播高泽,不遗细节,以臣任爵,兼典名州。仰荣显顾,所不克堪。臣领江南,虽驽懦不武,亦必思竭微命。”

  其实此前让孙策领扬州牧,是非常不妥的。三互法下,孙策一个吴郡人就不应该担任扬州牧。

  只是这个三互法此前一直在树用与否之间,来回摇摆。

  大才女蔡琰之父蔡邕就曾上书给天子要求严格推行三互法。

  只是汉末各州,豪杰并起,诸侯割据,名豪自领郡县者不可胜计。

  孙策已经占领了扬州,天子只能认了这个现实。

  如今孙策又打下了荆州,那天子自然顺水推舟,把孙策改任为荆州牧,但典扬州如故!

  也就是朝廷不会再任命一位扬州牧。

  而益州、荆州、扬州、交州的四州军事也都委以孙策。

  朝廷给了孙策这么大权柄,自然是有所图的,赵彦关切的问道:“孙将军既已攻取荆州,凡荆州贡赋,此前刘司空所输,将军今可一并担之?”

  孙策当即回道:“此理所当然也。朝廷何虑之?”

  给朝廷输赋,这是地方诸侯理所应当要承担的,也是尊崇天子的表现。这些地方郡国不论如何也是大汉治下,赋税总要上交朝廷一份。

  赵彦冷哼一声,说道:“袁绍既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而骄心转胜,贡御稀简。”

  “我更闻冀州已在传,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以从民心。”

  闻言孙策眉头一簇,己方盟友跟天子之间一直是有着难以弥合的裂痕!随着袁绍强盛,这种裂痕正越来越明显。

  从一开始,袁绍就不太认可如今这位朝廷中的天子!

  他孙策真

  怕袁绍也来一个河北称帝,导致己方人心动摇。

  好在张昭此时开口说道:“我亦曾闻此事,然大将军曾遣使来白,其军府僚属,皆以为此乃妖妄之言,宜诛之以正人心。大将军已杀传此言者,正其心迹。朝廷勿忧也,以免伤忠臣之心。贡御稀简只因河北师出理念,百姓疲敝之故。”

  “我江东将去信冀州,与大将军共同休养生息,同进共退,以增贡赋!”

  孙策随即也反应过来,露出笑容,袁绍到底不是他那个狂妄又草包的弟弟。

  袁绍麾下军府所属幕僚谋主,亦是才干斐然,当世之杰也。迅速统一了观念,逼着袁绍杀了这种妖言惑众的蠢材。

  至少当此之时,袁绍没有任何名义上的污点。

  不会被天子下诏讨伐。

  孙策也说道:“大将军前番遣使至江东,与孤曾言,修我旧盟,戮力同心,共奖王室!其忠鉴如此,天子何疑之?若天子疑其忠,我等盟约何以处之?”

  赵彦瞬间脸色涨红,他实在没想到孙策会如此强硬。

  这番言辞,已然是在逼迫朝廷!

  此时朝廷当中任何人在谈论藩臣忠贞,那就是公卿逼迫诸侯而反了,晁错就是前车之鉴。

首节上一节233/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