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210节

  孙策还是很看好孙权能力的,将他封在海外,一定能做一个非常不错的藩王,开疆拓土,传播王化。不至于被土著同化,披发纹身,反堕落成为蛮夷。

  同时由于要联络袁绍,孙策又派遣了名士张允、校尉徐逸一并出海,从青州登岸,携孙策书信,拜会袁绍。

  曹、孙双方联姻没有任何波澜,由于双方疆域相连,只用了三个月,结亲的宗族之女就送到了。

  正好赶上东南季风开始,孙权可以结完婚就起程浮海,开拓海上丝绸之路。

  曹操对这次结亲还是很重视的,护送的大将是曹洪,正使是曹操的至交好友,曹魏的能臣娄圭。

  娄圭就是那位帮助曹操对抗马超的谋士,当时是九月,曹军抢占渭河南岸。但是一到南岸,马超的骑兵就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曹军根本就没有时间扎营。岸边又都是松软的沙子,更没有办法扎营。

  于是娄圭建议:“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可须臾成冰,坚如铁石。营垒可一夜而成,百堵斯立。虽金汤之固,未能过也。”

  但这是个比较爱财的人,在曹操麾下,家累千金,以至于让曹操感慨:娄子伯,富乐于孤,止权势未及孤耳。

  他又比曹操富裕,又比曹操快乐。那结果显然可以预见了……

  曹操管你几十年交情,好友不好友的,最终直接给砍了。

  不过对娄圭,孙策倒是比较感兴趣。

  举办完联姻的婚礼之后,孙策特意设宴,召见了曹洪和娄圭二人。

  这俩人都比较爱财,所以待他俩拜见入座之后,孙策抬了抬手,就有四名士兵抬着一箱黄金,各自送到两人面前。

  孙策笑着说道:“黄金百斤,赠与二位,聊谢二位护送联谊之请。二位为两家同好,偃兵息鼓,舟车劳顿,功当此酬。”

  当箱子打开,金灿灿的黄金摆在眼前,两人瞬间眼睛都瞪大了,曹洪眼里更是露出了贪婪的目光。

  这一路走到江东,他早已见识了江南繁华,人烟鼎盛,工商繁茂。

  建康城内,更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满城锦绣。

  他早已心中渴望,就恨不得带兵进入江东,大肆劫掠一回。

  给他五千士卒,屠城

  三日,至少能给孟德抄掠数万斤黄金、数百万匹布帛,这比挖多少墓都便捷!

  只可惜,这里在长江以南,己等鞭长莫及。

  他心中虽然很焦渴,但也只能按捺贪婪之心。

  而如今吴侯赏赐,上来就是黄金百斤,他顿时胸中焦渴转为了满心欢欣。

  为什么是他护送结亲队伍?

  当然是因为他力争的,确定知道这种结亲出使,对方诸侯必然会予以厚赏。

  他曹洪久闻江东富庶,今日得偿所愿,立即乐的喜笑颜开。

  连忙跟娄圭一同行礼,拜谢道:“承蒙吴侯存问,且赠佳品,感恩不尽。如此厚赠,实深惶悚,但来从远道,却之不恭,因即拜领,即铭感五衷。”

  孙策笑着说道:“不必多礼,且入座。二位来建康亦有数日,感受如何?”

  曹洪立即恭维道:“江南太平,人物繁阜。人情和美,节物风流。”

  娄圭的观察则比较深,说道:“我近日观游建康,所见人烟鼎盛,市肆繁华,将军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集四海之奇珍,皆归市易;汇天下之财货,悉于商肆。谷粮满仓,工商繁盛。实乃富庶之地,天府之国,江南明珠。”

  孙策微微颔首,娄圭的观察还是很符合一位能臣的眼界的,所见非常细致全面。

  孙策乃说道:“江南多奇物,锦绣绢帛,瓷器珠玉,甚至农具器皿,皆是民生之所急,可解中原之饥馑。孤有意同曹将军互市经商,以恢复民生,两位以为可否,可有何谏言?”

  曹洪当即兴奋的说道:“若能通商,那自是最好不过。”

  曹洪是最喜欢这些富庶声色的,他属于典型的形骸放浪,惜乎大办酒宴,尤其喜欢让歌女当众玉体横陈。以至于杨阜骂他:“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何有于广坐之中裸(和谐)女人形体!虽桀、纣之乱,不甚於此。””

  经商互市后,将大便利于其治家财产业。

  娄圭思考了一番,亦赞同说道:“平定战乱,恢复治安,重振商贸,乃是王道。若将军有此意,我愿力劝我主,推行宽政,便利商贾,严禁苛责。”

  不管怎么说,江东如果不跟中原开战,还与中原发展商业,这都是有利于恢复中原生机,提升中原实力的事情。

  娄圭没有道理拒绝这种对双方皆有利的事情。

  孙策乃说道:“孤将遣使,携孤书信与曹将军,成两家之谊,互不抄掠,便利通行。”

  这对曹操而言更是一件好事,要知道袁绍的谋士给袁绍的提议就是,内务农逸民,外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也就是派军队抄掠曹操的北部边境,骚扰曹操发展。

  孙策若不是淮南大旱,赤地千里,军队难以从长江北上。他也抄掠曹军南方边邑,曹操会极为难受。

  不过各家情况也不同,袁绍与曹操对峙,交易那是资敌。

  而江东工商发达,与曹操交易,结果必然是江东的工商业,收割曹操的谷粮。

  虽然手段不同,但南北两家针对的都是曹操农业,削弱他的农业产出。

  孙策肯跟曹操约定互不抄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将便利于他派使节、商队遣往雒阳!

第224章 吴兴大捷

  孙策跟曹操的议止抄掠,通商互市,其实是双方都迫不得已的选择。

  双方去年都经历了一场残酷的大战,才定鼎了自己的局势。

  孙策在张力谏下,毕其功于一役,死伤惨重,攻灭了袁术,才有的坐断东南局面。

  曹操也是在郭嘉一力主张下,兵出绝地,走泰山路一片荒芜之地,跨险越阻,袭取徐州,一战大破强敌,从而雄据中原。

  想要称霸乱世,没有袁术、袁绍这种家族世代声望,又有哪个诸侯可以轻轻松松就崛起成势?曹操、孙策可谓是都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各自损失上万精兵,府库军实、粮草辎重、战马驮马更是损失了数以千计。

  而淮南大旱,对双方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孙策这里赤地千里,九江、庐江灾情严重。曹操那里也没好到哪里,沛国、陈国也是生民涂炭。

  这南北旱情,将双方隔开,就算有心咬牙,一鼓作气击败对手,都无法再跨越这干旱千里的土地。

  所以双方联姻之后,都是在全力恢复生产,各派官员在郡县发展农业,整修水利。

  同时全力解决各自境内的隐患,收服人心。

  但事与愿违,天公着实是不作美,所有人都期待着今年风调雨顺,将良田恢复生机,重新麦田青翠,广阔千里。

  结果今年旱情过去,又岁寒冻绥。乡里的老者都感慨,自己一生四五十年,未见过如此严寒。春寒料峭,许多土地都僵硬的无法开垦。

  淮南这一带,可能是几十年来最冷的一年,农业生产大受影响。

  不过万幸的是,江东还算影响较小,如果没有出现洪灾,那江东的生产,足够让淮南的生民也恢复生机。

  而淮南各郡都人才济济,尤其九江郡境内,太守、县令都在全力修整各种水利灌溉设施,官复重新修缮了袁术在位期间荒废的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等土坝,蓄水灌溉稻田。

  当此之际,刘由整理的《显远农书》终于建功!

  刘由从跟随孙策进入江东,基本上就一直在负责屯田的事宜。

  孙策是一直主张改粟种稻的,故而刘由一直在研究改善水田、改良稻种的技术。

  这个才是真真正正的精耕细作,能够改善亩产的手段。

  他跟官员指导种稻,使水田调温的方法大获普及,淮南、江南皆巡田土之宜,凿灌溉之利,开垦出来大量水田,建起大量湖陂和堤坝。

  这使得淮南岁寒的灾情得到了有效缓解,尤其在芍陂一带,有灌溉之利,收数百万石粮食完全不在话下。

  等到了六月,不论文武公卿,是黎民黔首,都翘首以盼,期望着雨水能够丰调,不要出现暴雨洪涝。

  但整个江东在期待中,尚未等到风调雨顺的到来,先迎来了一份振奋人心的大捷。

  传捷报的信使,身穿鲜艳的朱红戎袍,头戴翎羽

  ,意气风发的高举军书,一骑策马直入建康:“王师大捷,已大破山越,一战收男女五万余人,吴兴尽平!”

  “王师大捷,已大破山越,一战收男女五万余人,吴兴尽平!”

  骄傲的信使,一直策马进入昭明宫中,亲自将捷报送到孙策所在的垂拱殿,兴奋的禀报道:“将军,贺都尉已大破吴兴山越,收男女五万余人,安置于郡县。”

  孙策喜出望外,立即从赵云手中接过来转呈的军书,亲自打开看了一遍。

  贺齐果然不愧是平越专家!

  他的平越伟计,经过近四年的征战,终大获全胜。

  山越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并非一直叛乱,而是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故而自有汉以来,不能羁也。

  但孙策为了解决这个山越为患的问题,就硬是派遣了一支五千余人的精锐部队,在贺齐的统帅下,常年镇守吴兴,以疆界围困山越。

  贺齐到任之后,严令令各部保其疆界,明立部伍,列兵于幽阻之处,大修藩篱,不与交锋。只将其围困在各处藩疆之内,使其难以劫掠逃窜。

  每侯其谷稼将熟,便纵兵芟刈,使无遗种。

  山越旧谷既尽,新田不收,又无处劫掠,无法窜逃,只能山民饥穷,渐出降首。

  而对这些出降的山越,贺齐一直没有区别对待,全部屯于各处屯堡之内,就地军屯,开垦吴兴。

  山民见出降者无忧,乃各自心安。

  这个战略执行了近四年,如今终于见到成效!

  六月,吴兴的庄稼谷物比北方要早收十数日,贺齐再次于山越秋收之际出兵,山越百姓都忙于回家收谷,部众四散,山越豪强根本无力对抗贺齐麾下的两千余精锐之师。

  吴兴一战,贺齐斩贼酋十三人,俘虏山越青壮三千余。

  于是贺齐遂令官军抢收山越之粮,山越畏于军威,根本不敢争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粮食再一次被贺齐抢走。

  到此之时,山越已经接近四年没有收获多少粮食,山间困穷,已然大饥。

  山民走投无路,只能老幼相携而出,官军一朝收男女五万余人!

  看完信,孙策大喜,连连盛赞,说道:“善!善!贺都尉,一战俘虏五万山越蛮夷,为我诸夏,除一大患,使国家江南,泰以永宁!如此丰功,不封侯不足以赏其功。”

  “孤将上表天子,表奏贺都尉为偏将军领东陵亭侯!”

  东陵亭就在无锡境内,已经在太湖平原上,是江东最富庶的土地。

  以此封赏给贺齐,足见孙策之欣喜若狂。

  而贺齐也绝对当的起这份封赏,虽然在其他人征战中原之际,贺齐一直在南方未立寸功,消耗了会稽运送过去的大量粮草、器械,却每次只收获少量降虏。

  可这一战,贺齐之功,就足以影响整个江东的形势!

  一战收

  男女五万余人,如此丰功伟绩,哪怕在汉武帝之时,大军北伐匈奴,也是一场值得盛赞的恢弘功勋。

  而在当下,这也意味着孙策治理的江东,对山越取得了一场空前的大胜。

  自此之后,山越的势力,将日渐衰落!

  山越总共可能也就三十万人。毕竟吴郡那么富庶的鱼米之乡,在战乱之际,人口尚且不足四十万。

  如今贺齐一战收男女五万,再加上孙策又在丹阳、鄱阳、会稽等郡先后剿灭叛逆,累积所阵斩、俘虏山越也超过了十万人!

  在深山中的山越,余众可能只有十余万人。

  相较于如今愈发兴盛的江东,人口近两百万。

  这十余万山越分布在数郡,已经完全式微!

  尤其是在丹阳境内的山越,寥寥两三万人,还分在各县,聚集之地完全就是一个宗族乡里!

  他们的势力,不会比江东一个豪强的大姓宗族更强盛。

  到时候如果双方发生矛盾,很快就会演变成两个里、不同姓氏的宗族争水一般的局势。

首节上一节210/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