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19节

  历史上南方做好防御,北方强国想要南征,至少要用数年准备。

  蒋钦摸了摸脑袋,问道:“将军,这对我们而言,不也是一件噩耗吗?我们本来就精锐较少,必须倚多为胜。如果水军无法运送大量部众渡江,如何能站稳江东?”

  孙策笑着说道:“精锐规模太小,就再训练一支劲旅。任何一支精锐都不是天生的,不训练哪来的精兵?”

  “陈武,你的精骑挑选的如何了?”

  陈武立即正身说道:“将军,我已经从全军挑选出了八名身高七尺七寸以上的威武士卒,每天皆给粮一斗!”

  日给粮一斗,这已经是普通步卒的两倍了。老廉颇为了证明自己尚能饭否,而吃饭一斗。但那是战国小斗,要远小当下。

  换言之,军中合格骑士的饮食标准已经每顿都堪比战国大将廉颇了。

  军国重器,从来都是耗费巨大的。想养精兵,就别想着省钱。

  孙策说道:“惠衢部众应有数千人,你也过去挑选一下,把强壮士卒选出来,充入骑士当中。”

  陈武立即欢喜的离去,如今军中战马比合格骑士还多,他自然是希望迅速扩充部众的。

  孙策也没有在这豪宅里多逗留,转而去了县衙。

  刚走出豪宅大门,就跟返回的程普打了个照面。

  程普兴奋的对孙策说道:“将军,收编惠衢部众十分顺利。其部下共有徒卒三千一百余人,弓手两百余人,突骑四十余人!”

  孙策脚步一顿,望着程普郑重的问道:“确定是突骑?有四十余人?”

  “确定是突骑!”程普斩钉截铁的说道:“我跟他们谈过,他们都是幽州人,之前是蓟侯公孙将军麾下,是当今天下,能够策马冲阵的最精锐骑兵。”

  蓟侯就是白马将军公孙瓒。也就是这四十名骑兵都是幽州突骑。

  孙策说道:“袁术手下倒是不乏精兵。”

  程普点头,说道:“当初君侯与袁绍所属豫州刺史周昂战于阳城,蓟侯之弟公孙越便统率千余幽州突骑助战,其兵锋之犀利让我等至今印象深刻。公孙越中流矢而亡后,袁术兼并其众。这千余幽州突骑就是袁术麾下骑兵精锐。”

  孙策笑着说道:“历阳境内,哪支部队不是精锐?”

  就算是精兵也要看在谁手中任用,在袁术手中就只能被曹操打的丢盔弃甲,从豫州一路逃到了扬州。也不知道这千余幽州突骑还剩下多少,应该不止这寥寥四十余人吧?其他人可能分散到袁术其他将校手中了。

  孙策吩咐道:“择其精锐,让其训练我部骑兵。”

  有高桥马鞍,孙策确信,只要有幽州突骑老兵严加训练,自己手下很快会出现一支战力更加强大的突骑。

  毕竟淮南自古出精兵悍将,孙策手中嫡系,甚至后来的北府军、后周禁军、以及明军无不是征募的淮泗精兵。

  程普应诺之后,问道:“将军,惠衢部下三千余人应该交给何人统帅?”

  孙策摆了摆手,带着程普走向县衙,说道:“先稍等半日,我已经为其准备好了统帅人选。当今之计,是先在军中沙太老弱,挑选精壮,然后给其配齐旌旗、武器,编练成一支精锐劲旅。”

第21章 历阳女闾(求追读,求月票)

  要选择精锐,另创一军,这可不是一件易事。

  任何一名司马都不会愿意其他人将自己部下精兵挑走。

  尤其是,这会儿孙策还没有给部下发俸禄,众人都是自愿率部投靠过来的,要靠着部下精兵锐卒创建功勋,缴获财富。

  孙策思索着该如何推进之时,很快便抵达了县衙。

  县衙内,吕范已经率部接管。见到大量猛将拥簇着孙策走进县衙,吕范立即迎了上来,赞道:“将军英气杰济,猛锐冠世,接手县衙、军营、府库、辎重皆如探囊取物,进入历阳仅半日便已顺利掌控全城。”

  孙策笑了笑,能这么容易掌控历阳这处军事重镇,惠衢太匡怯要占绝大部分原因。他这扬州刺史,怕是还不如冀州牧韩馥更有胆气。袁家故吏的水准,委实是差了点。

  但接下来的创建新军恐怕不会这么容易了,孙策说道:“我打算在全军沙太老弱,选择青壮,然后严加训练,补为精锐。子衡可有什么建议?”

  吕范跟在孙策身旁,向县衙大堂走去,说道:“将军麾下士卒日众,但其中精锐也就程司马与孙司马所部合计千余人。而别部司马营中皆无定额,且多是未经战场厮杀的新卒。我建议首先将别部司马蒋钦、郑宝转为司马,定下其营中员额。”

  孙策若有所思,问道:“子衡的意思是,让他们自己挑选本部精锐?”

  吕范点头,说道:“将军打算补充精锐,也未必要另建新部,将旧部精简亦是同样效果,他们多余的老弱则交给另外一部统帅。”

  孙策慎重的说道:“子衡所言,的确是有利于削减阻力,避免诸将怨言。”

  为了减少阻力,顺利挑选各位司马营中精锐青壮,孙策一开始甚至打算赏赐诸位别部司马每人盐百石,金银十斤,罗绮十匹。

  “但子衡这提议有个最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蒋钦、郑宝营中精锐恐怕都凑不齐五百人。”

  这两部司马如果都齐编满员,能组建共计一千人的精锐编制。

  再加上一千旧部,也就意味着孙策一万部曲中精选出了两千锐卒,剩下八千人都转去屯田。军民比,大概是一比四。

  这个比例也很疯狂,但总比拥众万余的军阀、流寇强太多了。

  而且虽然精兵两千人,规模缩小了,但战力是显著提升的,其攻势会更凌厉,行动更迅猛。

  面对孙策这棘手的难题,吕范忠壮内发,辞令慷慨,说道:“此困易解,可让两位司马在我部挑选精壮,补入营中。”

  孙策急促的脚步猛然一顿,感动不已的看向吕范,凝声说道:“子衡忠奋恪勤,忧公为先,不计损益,为我纾困,实与吴汉相类!”

  吴汉位在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名。

  以吴汉相类比,既是向吕范保证其地位,也是孙策表名志向。

  吕范闻言,顿时意气奋甚,拱手对孙策说道:“若是精锐依旧不足,我为将军说服刘司马,支持将军大计。”

  刘司马即别部司马刘由,他率上千部曲投靠,又倾献全部家资,助孙策起兵。

  孙策无论如何都必须有所表示,所以他成为军中的又一位别部司马。他麾下部众极多,不仅有他族中部曲上千人,还包括唐、后二山上的近一千五百山贼和袁雄所部五百余人。

  孙策认真的点头,说道:“若是能得刘由支持,收编精锐之事便算是成功了。”

  想了想,孙策说道:“刘由投我麾下是为共济乱世,非苟图钱财。其八成会支持整顿精锐,赏其钱财倒是有些俗了。那就委以重任,将老弱都划归到他营中,让他负责屯田之事。子衡则去别部司马之职,专司风宪都督,抽调人才,全权负责全军威禁,位只在主将之下。”

  这其实是等于给刘由、吕范全部升职了,以奖励他们的贡献。

  刘由很明显将会升为典农都尉,负责将来所有屯田事宜。他此前是一方豪强,对庄园经济,农业生产再是了解不过。是孙策目前麾下最适合负责屯田事宜的人选之一。

  而吕范更是直接确认了他一人之下的超然地位,负责都督全军风宪,整顿军纪,严肃威禁。

  这应该是整个江东势力中最适合的人选了,吕范好威仪,历史上江东诸士族子弟如陆逊、全琮等人,在他面前都敬虔肃,不敢轻脱。

  能威禁陆逊这种冠世之杰,威禁普通士卒自然是不在话下。

  孙策定下章程,立即就雷厉风行的在军中开始推行。

  城内大军全部开拔出了城外,蒋钦、郑宝二将可是这次整顿精锐中最大的受益者,皆意气激昂的带着亲卫开始在各营当中挑选精锐。

  他俩这张扬作为,很快便引得了程普跟孙河的关注。

  程普也找到孙策,要求沙太老弱,补充精兵。

  这位程公的面子,孙策不能不给。

  讲道理,他其实也觉得这千余旧部算不得什么绝对精锐。其中不少人已经四十岁以上,更有不少奸猾之辈。裁汰弱卒,补充青壮,也能继续加强一下他们的战力。

  手下人才济济的好处就是,具体事宜,孙策根本不需要过问。

  这四位司马都是人杰,关于挑选精兵,皆有自己的方案。

  比如程普的要求很简单,身强力壮,能负甲行军,绕营二十圈者即可通过筛选。

  而蒋钦则带着周泰选取的是虎贲之士,选军中能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的锐卒。当日在周泰手中吃到牛肉的士卒,第一时间被蒋钦抢到了营中。然后他又在营门前设巨石两块,能举起巨石的便可入营。

  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组建一支在战场上每所攻击,无不破者的精锐徒卒。

  其他诸将亦各有章程,孙策在历阳城中完

  全无需为军营之事分散精力,他这会儿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县衙政务上。

  历阳城里面此前云集了大量的士卒,县内治理自然是一塌糊涂。

  孙策坐在县衙内,面对一群县吏,最先问的问题居然是:“县令呢?县令哪里去了?”

  淮南是绝对意义上的殷富之地。黄巾之乱前,扬六郡九十二邑,在籍户口为一百零二万户,足足四百三十三万人。是仅次于益州、荆州、冀州的第四大州。

  但与这三州动辄九郡、十余郡相比,扬州只有六郡,而且人口主要集中在北部,这使的北部各县通常都是户籍过万的大县。

  历阳居长江水路要道,更是人口繁多。治理此县的县令光是俸禄就每年有一千石!比州刺史的俸禄都高。州刺史是位卑权重,他的俸禄才六百石,堪堪高过万户以下县长的俸禄五百石。

  袁术这种豪族子弟,可能士兵没有军饷,要下河摸河蚌为食,但是各地官员的俸禄绝对是足额发放的。

  可这么一位俸禄优渥的县令,居然消失了!

  沉默许久,才有一位小吏犹豫的说道:“县君,此刻会不会在女闾当中?”

  “女闾!”孙策银牙紧咬,这些人一个个倒是真敢效仿管仲啊,这里士卒众多,无以为乐,他们就把女闾开了起来。

  “去把他给我带过来!”

  县吏们吓得全身一颤,立即有人引着孙策亲卫离开。

  很快,一名身穿皂色朝服,头戴进贤冠,腰佩黑绶铜印的消瘦官员便被两名高大亲卫架着胳膊押到了堂内。

  等亲卫放开他,他立即夸张的拜见行礼,拱手一拜到底,说道:“下官历阳县令邵卓拜见孙将军。”

  孙策呵斥道:“你作为一县主官,沉迷酒色,罔顾政务,尸位素餐,可还有半分为官廉耻?”

  邵卓被训斥的抬不起头,只能小声的辩解道:“将军,惠使君进城之后便指示其别驾掌管历阳大小事务,大军在旁,我等哪敢违抗啊?”

  孙策自穿越以来,无人敢迎其缨的锐气第一次为之一顿。

  这,好像好有道理的样子……似乎的确怪不到他邵卓身上。

  孙策顿了一瞬,立即跳转到其他话题上,说道:“惠使君已不会再插手历阳政务。我问你,历阳如今有多少人口。”

  “不知……”邵卓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有人被强征为卒,有人被乱兵杀害,更有大量人等成为豪强隐户,具体有多少人只能问惠使君的别驾从事万潜。”

  “那历阳能征多少赋税你总知道吧?”

  邵卓子一下子迟疑起来,他分外谨慎的抬起头看了看孙策,才犹犹豫豫的说道:“应该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呢?”

  孙策都呆住了,这是个什么奇行种?

  “你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孙策怒斥道:“什么叫应该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邵卓被吓得全

  身一颤,立即低下头,小声说道:“以往袁将军都是只给一个税赋数字,一年征收数回,我以为将军也是要再征一轮赋税。”

  孙策的真的是对这个历阳县令刮目相看,能把他气势泄尽的人,这还是第一位。

  面对这圆滑的家伙,孙策只能说道:“那上一次征税征了多少,你总知道吧?”

  “这个……还是不清楚。得问惠使君的治中从事辛礼。”

  孙策终于气的拍案而起,怒骂道:“你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你这个历阳县令怎么当的?”

  邵卓小心翼翼的抬起头,犹豫说道:“城里的女闾是我开的,将士们大手挥霍攻战所得,日入斗金,附近更是商业繁华,我皆献给将军以为军资?”

  孙策身后的亲卫们都被这货的回答惊得目瞪口呆。

  说他是个庸才吧,他在这兵荒马乱中,居然能在历阳城里发展出一片异类繁华。

  但你要说他是个人才吧,他对历阳一问三不知,简直昏官中的昏官。

  孙策甚至都被他弄得哭笑不得了。

  “我对你那些商铺不感兴趣,更不打算以抄掠暴敛为资。从今天起,全军都退出了城外,你那女闾也维持不久!”

  邵卓张了张嘴,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这倒未必,若是将军真能约束士卒,历阳治安转好,鳏夫、青壮、难民甚至游侠、豪杰对女闾还是颇感兴趣的。惠使君抢抓妇人奖赏部下,导致历阳妇人远少于男子,许多男子血气精力都得不到释放。甚至豪强都频频光顾,每天日入斗金绝不在话下。”

  孙策恼怒的拔刀上前,架在邵卓脖子上,斥道:“我对精力过剩,女闾兴隆这些事情丝毫不感兴趣!你是历阳县令,不是女闾僮保!我只给你十天时间,梳理好历阳的全部政务,户籍、田籍、税赋、学校、市租、工税、匠籍、徭役等等皆如上计,列在名册。任何一项出了疏漏,休怪我刀下无情!”

首节上一节19/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