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180节

  陈群啊,这可是曹魏具有三公之才的顶级内政名臣。

  不仅眼光卓著,更以其治世之才,为曹魏制定了《魏律》、礼制和选官制度。

  这至少是房玄龄、杜如晦一级的宰辅。

  刘晔立即领命,前去起草文书,下发给郡县。

  等刘晔离开,诸葛玄终于到达垂拱殿。

  其实江东境内的故太守还是挺多的,故会稽太守王朗、故吴郡太守盛宪、甚至还有盛名播流四海的许靖、许邵兄弟。

  所以诸葛玄被击破,流居于江东,在江东完全稀疏平常。

  更何况他这个所谓的豫章太守也不是朝廷任命的,朝廷任命的真正豫章太守,前者是朱皓,当今是高承。有天子册封的诏书、印绶,再名正言顺不过。

  他这个刘表任命的豫章太守,很难被士民所认可。

  要不是他曾在豫章治理过一段时间,颇得民心,他这个故豫章太守的身份都有些名不副实。

  由于诸葛瑾在建康担负重任,所以诸葛玄便在孙策击破黄祖,完全掌控豫章后被诸葛瑾接到了建康。

  他被孙策召见,自然不敢怠慢,第一时间赶到。

  见到孙策之后,便郑重拱手,说道:“降虏玄,拜见孙将军。玄以琐才,误窃朝私。于破亡之中,然后委命下隶。身轻罪重,死有馀辜。叱咤听声,惟将军之命。”

  这是诸葛玄第一次见孙策,自然要对他此前与孙策争豫章之事,有个交代。

  就像李世民一战擒双王,不论是谁都得向大唐上降表,以示当初争锋,乃己方之过。

  孙策十分大度,挥了挥手,说道:“自董卓乱政,汉室凌迟,州郡分崩,豪杰并起,拥众营私者不可胜数。卿能率军而降,可谓顺天应时,已然将功补过。”

  要是庐江太守刘勋、长沙太

  守张羡都能像诸葛玄一样,率军而降,那诚可谓是天下之大功。

  况且就算是为了诸葛亮,孙策也不可能砍了诸葛玄。

  待诸葛玄稍微放松下来,入座之后,孙策继续开口,说道:“卿从子瑾,在江东为孤肱骨之臣,受孤之命筑城建康,以定江东之基业。”

  “卿治豫章,为政宽仁,恩德在民,孤望卿能为孤再治豫章,以安百姓。”

  “豫章南部七县,孤划地设郡,以为庐陵。太守之职,孤属意于卿。望卿能不负百姓殷殷之望,不负孤之厚托,担此重任,理政惠民。”

  诸葛玄也自知在江东这里,寄于子侄家中并非长久之计。

  他当初去琅琊办理兄长后事,接子侄南下,就落下了子瑜。如今却要赖子瑜接济,着实是有失长辈之德。

  况且本来他就是刘表任命的豫章太守,如今再管理豫章一部份,也不算太为难。

  所以诸葛玄拱手应道:“自兵起以来,年近十载。四海荡覆,万国殄瘁。赖将军芟除寇贼,扶育孤弱,遂令华夏复有纲纪,鸠集兆民于江南。使封鄙之内,鸡鸣狗吠,达于四境;蒸庶欣欣,喜遇升平。”

  “今远方之寇未宾,兵戎之役未息。愿为将宣德泽。使庐陵阡陌咸修,四民殷炽,必复过于曩时,而富于平日。”

  孙策点头,然后说道:“还有一件事,孤需卿赴郡之前,为孤去办妥。”

  “愿闻其详。”

  孙策说道:“柴桑一战,孤虏刘表子侄刘虎及黄祖妻息近十人,卿与刘表旧识,可书信一封,往刘表之处,让其前来赎人。”

  诸葛玄只以为孙策欲要赎金,乃问道:“将军欲令刘镇南如何,以赎其子侄?”

  跟刘表要郡县,以刘表之雄才,肯定是不肯的。

  更何况,刘虎只是他从子。死了刘虎,他还有刘磐等子侄,刘琦等亲生子嗣。

  但要黄金这种东西,孙策这里还真不缺。

  所以孙策乃郑重的说道:“让刘表以人来换!孤要将子瑜一家皆迁往江东。”

  诸葛玄闻言颇为感激,他被迫降于江东,丧师失地,亦担忧刘表会迁怒于其家属,将诸葛亮等小辈打入狱中。

  如今能为刘表、黄祖要回子侄,也算是一件恩德。可以顺势换回自己族中后人。

  他立即拱手,说道:“必为将军尽善此事。”

  孙策抬手,说道:“卿且莫要着急,迁子瑜一家,只能换刘表子侄、大将。但孤所虏,还有黄祖所部妻息!若刘表欲为黄祖换回子侄,让他以南阳黄忠、黄汉升来换。”

  黄忠和黄祖都是荆州黄氏,按刘表一贯的用人风格,黄忠甚至极有可能跟黄祖是同族。

  毕竟黄忠在刘表麾下可是一名中郎将,那是能辅佐刘磐镇守长沙的大将。

  绝不像关羽骂的那样,是一名老卒。

  黄忠只是前期蹉跎,一直在长江以南作战,不为北方所知,没有受过朝廷的正式任命,所以在关羽这种大汉的汉寿亭侯眼中,才是一个老卒,没有什么正式官职。

  但在刘表麾下,黄忠应该也是稍有名声,如今即便不是中郎将,那也是一个校尉。

  此时就考验他刘表如何抉择了,他要不肯答应交换,或者黄忠不愿到江东,孙策立即就砍了黄祖妻息等近十人。

  看看他刘表是否承受的住,荆州大族黄氏以及江夏太守黄祖的怒火。

  况且黄忠若是害的黄祖子侄被屠,又如何能够在荆州军中混下去?

  孙策倒是还想要魏延,但是魏延那是刘备的部曲,也就是他刘备的私兵。孙策真不知道刘备历史上在什么地方,把魏延招入了部曲之中,只是肯定不在长沙。

第193章 袁术称帝

  荆州、江东的换俘事宜,非常顺利。

  这项事务毕竟是得到了刘表、黄祖两位荆州实权人物的推动,黄忠根本抗拒不了。

  刘表不论是为了笼络黄祖,还是为了拉拢荆州大族,都不得不舍弃黄忠。

  三月下旬,一艘艨艟战舰便载着黄忠及刚刚被放出狱的诸葛亮,顺流而下进入,直趋建康。

  他们在阳羡与太史慈完成换俘,然后稍作休整,便被水师亲自送往江东如今的治所建康。

  抵达建康附近时,江面极为热闹,江面上天下之舟船所集,白帆千重,填满河路,商贩、百姓,贸易、乔迁,车马填塞。

  黄忠站在船头,看着无数跟自己一样背负行囊,迢迢而至的同路人,惆怅的心情终于有所缓解。

  原来天下入建康者,如过江之鲫!并非独自己一人背井离乡,孑然一身。

  其实环顾荆州,黄忠自思也没什么可栈恋的。

  他独子叙,早年便因伤寒夭折,故而黄忠一直无后。老母几年前离世之后,黄忠在荆州更是再无牵挂。

  若不是为刘表派兵所迫,黄忠甚至可以孤身而走,弃印辞官。

  换俘路上,荆州军对他严加看管,他无机可逃。

  而到了江东,江东军又对他礼遇有加,甚至特意派了一位儒雅壮武的年轻将领赵云陪同他一起返回建康。他与赵云相交甚欢,又不忍陷赵云于难堪,故无法逃离。

  略一踌蹰,舰船已经抵达建康,此时再逃离已得不偿失。

  黄忠看着江面出神时,一道稚嫩的声音从后面响起:“为黄中郎贺,校尉此身入建康,自此便将化身为鹏,乘风而起,大展凌云之志。”

  黄忠转头看去,走来的是一名十六七岁的半大小子,学人穿着文士袍,头裹帻斤,腰间配了一柄环首刀。

  黄忠认识他,据说是吴侯亲自点名向荆州要的第一人,名为诸葛亮。

  换俘之时,可谓兴师动众,江东数十名大将,近万将士,三军肃立,旌旗飘扬,舰首岸旁,万众瞩目,就为等他一人。

  依当时江东将士目光之热切,若荆州军不愿交出此人,或已在狱中迫害,怕是立即就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大兵乘入,猛攻荆州。

  以至于后面黄忠自己出现,都感觉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一个彩头。

  江东大军接到诸葛亮,就已经开始拔锚,准备返程了。

  据说其父兄皆在江东身居要位,深得吴侯器重。对这种世家子弟,黄忠也不愿得罪,因而没有因其年幼便有所轻视。

  黄忠转身,拱手说道:“此入建康,是福是祸,尤未可知,焉敢想乘风而起?”

  诸葛亮笑着说道:“此去必是前程似锦。为将者,所患仅不为君侯所赏识而已。吴侯特意向荆州索要中郎,此已然是简在君心。校尉只需奋烈而战,勇冠三军,必然能被吴侯所关注,渐受重任。”

  黄忠有所意动,未

  曾想一名少年居然有此见识,转而认真的与其探讨道:“依君之见,江东可得安稳?”

  诸葛亮笑着说道:“黄中郎可知,这天下群雄豪杰,所忧者为何?”

  “敢请赐教。”黄忠十分郑重的拱手。

  诸葛亮手握环首刀,站在舰首,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赐教未敢当。仅拙见而已。如今之世,英雄豪杰,皆兵起一方,拥众营私,难观长久,祸福谓之。豪杰贤士,皆恐所效之主,事势无成,恐一朝土崩,并受其祸。”

  黄忠认可的点头,在南郡、南阳,大量流落荆州的士人皆有此论。观刘表一介儒人而已,不习军事,终必无成。故而不愿出仕刘表,恐将来荆州势力土崩,并受其祸。

  而诸葛亮此时手指江畔,说道:“黄中郎可看见这建康城繁华?四方豪杰,云集而至。天下士人,踊跃而来,如过江之鲫。何也?建康城起,则江东基业已成。纵天下有主,江东亦必不会土崩,此乃百年之基业也。人生又有几人能长寿百年?”

  诸葛亮所言,亦令走上船头的的赵云为之肃穆,他并非是有意旁听,只是欲上船头通知二人,舰船即将舶停,让二人收拾行囊,准备下船。

  但走近之时,正好听到黄忠之言,江东可得安稳?

  吴侯不远千里,写信到常山,对自己热情相邀,又委以重任。其意不言而喻。

  赵云助江东于柴桑击破黄祖之后,便一直在思考究竟是否向吴侯辞别,返回故里。

  他跟黄忠一样,故乡都没有什么亲族可留连。

  若江东可有百年之基,吴侯能进一步成桓文之业。自己又何必非得离开?他于这乱世所求,不就是一位能成大业,扫平乱世的明主吗?

  环顾江面上下,车船云集,填塞道路,百姓商贩,络绎不绝。

  赵云心中有所坚定,这就是自己所期望的太平之世模样!自己矢志所求,正是将天下烽火扫除,州郡皆宁静如这建康!

  赵云心中下定决心,便走至二人面前,说道:“二位该收拾行囊,准备下船了。”

  黄忠颔首,说道:“谢子龙提醒,我已准备妥当。”

  随后黄忠看向诸葛亮,问道:“君可有去处?若无安顿之地,不妨与我暂住一处。我还略有金银,可以买一处宅邸。”

  诸葛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还未知晓。不知进建康城如何安置,应该会随我从父迁至庐陵。或随我长兄,在建康求学。”

  几人还在攀谈,忽然听到船舱上方震惊的声音:“快看岸旁,旌旗仪仗,莫非是吴侯亲至?”

  赵云立即看了过去,果然随着舰船靠近岸旁,已经能清晰的看到渡口之旁,上千精锐甲士玄甲曜日,旌旗猎猎,在旌旗之中,吴侯的麾盖仪仗,清晰可见。

  吴侯真的出城数里相迎了!

  诸葛亮、赵云、黄忠三人皆环顾彼此,己等

  三人,谁会有这般面子,竟能引来吴侯亲自出迎?

  孙策亲自出城相迎,这是除了张昭、张当初齐至,在江东还未有任何人获得过的地位。

  但诸葛亮加赵云、黄忠,无疑是值得这份礼遇的。

  三人下船之后,便立即齐趋至孙策面前,恭敬的拱手:“拜见孙将军,恭问将军金安。”

  孙策上前,亲自将三人逐一扶起,笑着说道:“诸位免礼,孤期侯诸位入建康久矣。以诸位天下之奇才,必能为孤扫清叛逆僭越之国贼,助孤成桓文霸业!”

  三人皆是一惊,扫清叛逆僭越之国贼?

  吴侯此言这是何意?

  孙策郑重的说道:“就在几位乘船东进之时,淮南已传来信息,袁术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僭越称帝,以土承火德,建号仲氏,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

  三人瞬间只感觉如霹雳惊雷,充满了不敢置信!

  这可是僭越称帝啊!

  大汉四百年国祚,难道自此要终结了吗?

首节上一节180/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