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16节

  “读书啊。读书是底层改变命运最佳的选择。”孙策摸了摸他的头,说道:“你看,你要是今天能写出几十上百个字,地位就截然不同于现在的人人可欺了。不仅能吃上香喷喷的牛肉,还能直接被我统率。到时候你被任命为军吏,不仅没人敢欺负你,你身边还会有几名士卒携刀跟随。待遇岂是一小卒能比?”

  王豆瞬间畅想到了这副画面,自己一个又干又瘦的十五岁毛头小子,却穿上了威风的宽大博带,头顶别人都没有的冠带,身后跟着几名高大士卒,披甲持戟跟随在侧,听从自己的指挥。

  到时候,什么李雷公,什么王疤子,再也不敢欺负自己,谁还敢踢自己屁股?

  谁惹自己,自己就罚他去挖粪坑!

  他畅想着,嘴角控制不住的就露出了笑容。

  可是一阵寒风吹过,他随即就从幻想着清醒过来,认清了现实,失望的说道:“可惜不能回到过去,已经太晚了,错过了这次机会。”

  孙策郑重的说道:“学习,永远不晚!你怎么知道这种机会只有一次?我可以确切的告诉你,以后这种机会还有无数次。可以预见的,过了江东之后,我们势力扩大,军队扩充,我们对读书识字的需求会比现在更急迫。你现在开始奋发学习,下一次就有机会脱颖而出!”

  “人最怕的就是一直沮丧过去,而没有奋发向前。只要你开始奋发图强,哪怕三十四十都为时不晚,更何况,你才十五六岁。”

  吕蒙胡子拉碴的年纪了,尚且能让人刮目相看。孙策自然是对手下的每名将士都寄以厚望。

  在他理念影响下,说不准哪个不起眼的小卒,就能成长为江东的擎天之将,三军的中流砥柱。

  像周瑜、吕蒙、陆逊这种文武双全的大都督,江东将来可能层出不穷,秀木林立。

  这么大一碗鸡汤灌下去,王豆只感觉胸中热血澎湃,干劲十足。

  不过他比后世普通人资质还要差一点,还没等到三分钟热度过去,就挠了挠头,问道:“可是……将军,我该去哪学习文字啊?”

  “问啊!”孙策气的拍了他后脑勺一巴掌:“你还指望我手把手教你不成?不耻下问,缠着那些识字的老兵去问。一个字一个字的学!军中识字的将校士卒有数百人,你跟一人学一个字,也学会几百字了。”

  “他们不肯教怎么办?”王豆真是性格软弱的很,想到要去跟那些强势士卒沟通交流,他就内心发怯,深怕他们嫌麻烦,不耐烦的语气。

  孙策气道:“我会下军令!三军将士任何人向其他人请教文字,学习数算。被请教者必须耐心教授,不得推诿,违令者本将亲自训斥!”

  这条法令当然不仅仅是为王豆设置的,是为了军中每一个愿意上进者开的便利之门!

  军队实在是乱世中普通平民最佳的去处之一了,在外面学习读书还要给老师束(学费),只有在军中,才会免费传授知识,甚至用军令帮所有人打开方便之门。只要自己自强不息,一定会有个好出路。

  当然这不仅仅是孙策军中如此,在大汉王朝巅峰时期,所有军队中都是如此。在大汉当兵,军规明确规定必须要读书识字。

  孙策离开后营就找到了程普,打算跟他谈一谈复古制的问题。

第17章 惊现超级猛将

  托古改制,这是诸夏最擅长的手段了。

  五千年来,哪个壮志勃勃,大有作为的人杰,但凡要励精图治,基本上都要走一遭这套标准流程。

  反正“先贤之治”,“法先王”就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面套。

  不论是城邦贵族,民主大会,封建藩宗,甚至议会共和,只要你需要的,五千年历史里都能找到!

  找到程普,孙策就直接说道:“程公,我打算在军中复世宗武皇帝古制,教授士卒读书识字。程公素为士卒敬仰,所以我打算请程公亲督此事。”

  程普是鲁肃之前,东吴所有将领中仅次于周瑜的文武双全统帅。

  他之前更是在州郡担任文吏,学识相当广博,闻言说道:“世宗孝武皇帝时代,王师南征三越,北击匈奴,东拓四郡,西取河西,军威之盛,封狼居胥,扬威万里,确实是令人仰慕。”

  “若能依循其制,重现当年强汉之风,则天下不足定也。据我所知,当年军中教授的是《仓颉篇》、《急就章》和《九九表》?”

  孙策说道:“这三篇都是最容易入门的启蒙篇章,在军中推广不难,一群心智成熟的士兵,学起来怎么也比垂髫稚童更快。所以,程公要教学,再加上一篇《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程普惊讶的问道:“这不是教民生产之书?主要指导豪强庄园里士农工商四民各个月份从事何事。在军中教这个?”

  孙策重重的点头,态度坚定的说道:“没错,就是《四民月令》,程公以为我等势力如何。”

  “军力强盛,士气如虹!”程普不无骄矜的说道:“军中猛将如云,而伯符骁雄盖世,统帅三军,必能攻必克,战必胜。”

  孙策却摇了摇头,说道:“看起来强盛一时,实则无基之业。五千余将士,而无终岁之计,一败则致祸不复!”

  这就像《武帝纪》里那句:“中平以来,天下乱离,民弃农业,诸军并起,率乏粮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孙策现在名义上近六千大军,听起来金戈铁马,壮阔志气。但实质上,跟那些拉起一支流民就占县为王,号称拥众万余的军阀、强梁,没有任何区别。

  如果说有,那就是孙策连一个县的根据地都没有,却要维持接近六千人的部队!

  而且规模还会不断膨胀。

  不说别的,就如何维持这支部队的补给就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靠着刘由献的那批粮食?能维持几个月?接下来怎么办?进入江东靠其他豪强捐赠?

  江东豪强是有多欢迎他孙策入主江东啊?历史上孙策为了在江东站稳脚,可是把世家豪强杀的人头滚滚。

  所以孙策断言道:“不断会有豪强率部

  曲投军效力,我麾下将士可能迅速突破六千、七千甚至过万。我们不可能维持这么庞大的部队规模,而且其中良莠不齐,反倒拖累行军速度,降低方阵战力。”

  “从长久计,我打算沙汰老弱,择其精壮,精练成军。余下大部分都转为军屯,去屯田生产。”

  闻言,程普沉吟思索了片刻,微微颔首。有识之士,都看得出来,孙策这个规划更加合理且长久。

  所谓兵在精不在多,以现在的势力实力,根本就无法维持上万步骑,而且军中像王豆这种投靠的部曲和流民委实讲,太多了一点。

  这种乌合之众就算有一两百人,都有可能被投来的豪杰,如周泰、蒋钦这种猛士孤身一人驱散。

  程普问道:“将军是想在军中教授《四民月令》以方便军屯?”

  孙策点头,说道:“没错。等我们渡过江东后,我打算增设专职的典农校尉,以安置招徕的流民和俘虏的山越。”

  程普考虑周全,说道:“以目前的情况而言,的确是需要军屯过渡一下。士卒一无所有,如果直接分田,很多人无遮风挡雨之所,无经年之粮,怕是难以为生。”

  而且有个很关键的一项作用,在军中教导这些人《四民月令》,他们离开军旅后,也能促进江东的农业发展水平。

  江东这会儿可跟锦绣水乡一点联系没有!四大名锦,现在只有蜀锦。云锦还在酝酿之中。至于苏绣,那更是离当今差了近一千年的时间呢。

  事实上,云锦的产地建康(南京),这会儿还叫秣陵县,地处丹阳郡境内,是出了名的民风剽悍。丹阳地势险阻,民多果劲。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

  相较于中原君子,江东更以野蛮而著称。文明,尤其是农业水平严重落后于中原。

  在军中教《四民月令》,大规模的传授农事生产,无疑是最快推动江东农业发展的手段之一。

  程普是军中大将,孙策的左膀右臂,孙策把教导全军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了他,他其实也是要找专人负责具体事宜的。

  所以他认真思索了片刻,说道:“事关推广文教,授课士卒,我有一贤才举于伯符,可司职其中具体内容,名列详细科条。”

  孙策露出笑容,部将举荐人才,他自然是十分欢迎的。便立即笑着回复道:“程公所举,必是贤才。其人是何人?”

  程普说道:“此人乃是君侯门生故吏,故吴郡太守芮祉。”

  孙策莞尔,门生故吏!

  看出来孙家是的确发迹了。

  往上数几代人还是卖瓜贫农,到了孙坚这一代已经封爵列侯,且有了门生故吏。

  门生故吏,就是指因孙坚举荐而担任官员的人。

  程普介绍道:“芮祉字宣嗣,此前一直跟随君侯作战,数征伐有功,因而君侯举荐其担任九江太守,后又转任吴郡

  太守,所在皆有治绩。不过董卓之乱后,江东守令变化频仍,尤其刘繇占据江东,驱逐袁术所属。芮祉便返回寿春,伯符起兵,其又携子跟随在军中效力。”

  九江太守、吴郡太守。

  这两个郡可都是跟孙策的势力关联极大啊。

  现在大军所在就是九江郡内,是他曾经治理过的地方。而吴郡,更是江东的核心!苏湖熟,天下足。这里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苏湖平原。中原第一富庶之城,苏州就是在这里。

  江南号称鱼米之乡,有锦绣江南之称的八成精华都在这里了。

  诸夏四大名锦,其中两个云锦跟宋锦都跟这一带相关,而更华丽的苏绣就产自此地。

  可以说一部中原史,两千年诸夏活动轨迹,一次次所谓的大规模经济中心南移,都是指北方经济精华转移到了这一带。

  等将来孙策率军打入了吴郡,这里就是他最核心的腹地,是整个势力的底蕴。他势必本人亲自更加精详的深入处理这里的政务。种田种出一个锦绣江南来。

  而芮祉曾经担任吴郡太守,他的资历、声望、民心、经验都是孙策的重要助力。

  孙策说道:“那就让芮祉负责军中教化吧。事关教化,有任何事情都可以直接向我汇报。我会亲自跟他合力把军中教化推广开来。让军中将士习惯于学书疏,习兵事!”

  “诺!我这就令人去唤其过来与将军见面详述。”

  营地不大,芮祉很快就来到了孙策面前。

  他年纪就颇大了,头发都有些花白。毕竟他两个儿子都已经在军营里领兵随孙策东征作战。

  他是曾经担任过太守的老臣,虽然是是孙坚举荐的,不受朝廷认可,但孙家后人肯定是认可这个地位的。

  所以孙策对他也礼数周道,颇为敬重,说道:“军中教化事宜,我就全托付给芮公了。”

  芮祉也隆重回礼,望着火光下英气勃发的孙策,芮祉胸中感慨万千。

  这种令人倾慕,愿为之效死的英雄气概,他这种中人之资,是真撑不起来。甚至他觉得,这东西可能就只有这种英雄才会具有的。

  也正是这种气度,才吸引了无数英雄豪杰从四面八方云集到其麾下,任其驱驰。

  就连他两个儿子所统率的芮家宾客、部曲,都更加倾心遵循孙郎军令。

  芮祉不得不坦率承认,自己当初若是有孙郎三成气度,或许也不至于被迫离开吴郡。

  更确定无误的是,自己只有跟随这位年轻将领,才能重新以征服之态,走进吴郡府衙。

  这种肉眼可见的差距,让他根本生不出二心,只能尽心辅佐,于是他拱手说道:“老夫必殚精竭虑,不负孙郎所托。”

  “善!”

  二人交谈期间,场中央忽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喝彩声。

  孙策跟程普、芮祉同时转头看去,只见场中央,一名持矛壮汉跟周泰战的难解难

  分,其长矛呼啸之风,哪怕远离战场,孙策等人都清晰可闻。周泰一时间也根本靠近不过去。金铁交击之声,震耳轰鸣。

  程普倒吸一口冷气,问道:“这是何处来的猛将?”

  芮祉也惊叹道:“犬子良,素以骁勇自矜,自认弓马娴熟,以武显名于军中。上去挑战周泰,亦不过支撑了片刻,便兴高采烈的去吃牛肉了。可这位猛将居然能跟周泰打的不分上下,简直堪称勇冠三军。”

  孙策也想不出来,军中哪来的这种猛将。

  就算他遍数东吴历史上的名将,也想不到究竟谁有如此武力的同时,还可能出现在淮南。

  他猛地有点过分了!

  周泰也是有些懵,为了吃一块牛肉,至于这么拼吗?

  在此之前,全军都以为今日会是他的耀武时机。

  事实也是如此,军中猛将云集,可是能在他手中吃到牛肉的也不过寥寥数人,其中有屯长宋谦、邓当、芮良及其他数人,可这些无一不是军中有名的猛将。

  还有程咨、黄炳这种程普、黄盖等宿将之子虽然有勇武,但射艺更加精湛,都去射靶了,根本没参与这处选拔。

  根本没有人想到会又出现一名这种气盖万夫的猛将。

  孙策在惊讶之后,则是兴奋的大笑,对身旁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说道:“果然四海之中必有秀奇,三军之内必有豪士!如此猛将,举而用之,必能为我搴旗取将!”

  程普不得不感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符这选拔良才的方式,不但新颖而且着实是有奇效。日后当设为常态,在军中推广。”

  如果正式设为制度,那规范一下规则,补充一些细节,这就是军中的武举啊。

  这个事急不得,现在天下人都还是习惯于察举制,这个武举要让所有人都适应一段时间,直到对其皆熟悉习惯了,再考虑推广。

  这事还远着呢,孙策暂时不去想他,而是走到场边,叫停了双方的激斗,将这名身躯高大的猛将叫到了面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站在火光旁,孙策才看清,他面容干燥皲裂,胡子邋遢,身上衣服蘸着泥土,右脚的大脚趾还顶烂了草鞋前面,暴露在外。

  如果在这寒冬里继续行军下去,就算他再悍猛骁烈,有关张之勇,大脚趾恐怕也得冻掉了。

首节上一节16/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