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68节

  看似大方的李毅安,压根就没有出一分钱,特遣队搜索物资的支出,都是由美国方面的负担,是租借法案的一部分。

  他之所以好一会没有反应过来,完全是因为赵熙雍的大手笔……两万人!

  好家伙!

  有了这两万人的特遣队,咱北婆罗洲可就真正拥有自己的军队了。

  即使是现在这支部队还是空中楼阁,但是并不妨碍李毅安开始对其进行一些规划。

  首先这支部队必须要有自己的炮兵、坦克兵,甚至要有自己的空军。

  为啥啊!

  无他,因为特遣队就是将来北婆罗洲公司重返婆罗洲的根本。

  当然,两万五千多人的开支肯定不小,但这没问题,毕竟,所费用是美国佬负担的,其实,开支也不大,也就是一个月百万美元的开支而已。

  “看来要留些武器自用了。”

  “什么?”

  赵熙雍不禁由的一愣,诧异道。

  “咱们的武器不都是美国人供应吗?”

  朝着周围那些背着m1卡宾枪的队员,赵熙雍满脸的疑惑。特遣队是按照后勤人员配置的武器,只有m1911手枪和m1卡宾枪,至于重武器就是少量的m1919重机枪,还有就是一些德制mg34和迫击炮。

  现在国内要是真给自己送两万人过来,那重型装备肯定要摆上日程,什么坦克大炮之类的,都要给备齐了。

  “美国人提供的就是一些轻武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咱们的人手要是够的话,完全可以紧跟着盟军,他们前面打着,咱们后面捡着,到时候,肯定能收集更多的武器,不过,德国人打仗好迂回,万一要是碰到德国人,咱们也有还手之力,你说是不是,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李长官高见,安全第一,只有咱们安全了,才能把更多的武器送到国内不是!”

  赵熙雍连忙恭维道。随后又招来另外几名联络员大家一商量,都赞同加派人手的意见,毕竟,漫山遍野的武器,实在不要太多啊!

  于是很快,一封电报就发到了国内,电报的内容看似不少,可实际上就一句话人少、炮多、速来!

第110章 征欧第一战(第三更,求收藏)

  从登陆后,盟军就是一路攻城掠地,攻势可谓是迅速且猛烈。

  而特遣队则跟在他们身后,寻找搜索被德军遗弃的武器,这种搜索找到的主要是重武器,至于投降德军上缴的武器,可以直接从美军那边交接。

  “平安,德语里“维修”怎么说?”

  驾驶着吉普车的王会期,不时向身边正翻看着德语词典的武平安问着单词,作为搜索队的一员,他们有一个硬性的要求,就是每天要背10个德语单词。

  “等等,我看看……”

  武平安还没翻到那一页,后座架着机枪的孙义的就立即说道。

  “wartung’……维修、保养、维护的意思。”

  然后,他又接连说了几个相关的句式,只听的王会期、武平安两人无不是一阵惊讶。

  “嘿,我说阿义,你的德语学的挺快的啊。”

  “小时候学过一些……”

  孙义说道。

  “当时镇里教堂的神父是个德国人,和他学过一些,多少年不用,差不多都忘……停车,停车……”

  在孙义的喊声中,吉普车和卡车都停了下来,站在吉普车上的孙义,拿起望远镜,朝着树林看去,嘴角上扬。

  “有一个炮兵阵地,没有人。”

  很快,一行人就来到了隐藏于树林中的炮兵阵地,阵地附近的弹坑边还散布着一些尸体,守卫在这里的德军早就撤退了,只留下六门大炮。

  “苏制m38型122公厘榴弹炮六门,一门炮管被毁,还有一门复进机受损,都拖回去,送到修配所,没准还能配上几门,……”

  这些损毁的武器最后会通过轮船送到位于突尼斯的修配工厂,工厂里有数百名德国俘虏,他们本身就是后勤维修人员。平常的工作就是修理、维修坦克、汽车以及重武器装备,甚至就连同工厂也是他们曾经的工作地点为了支持北非军团的作战,德军在突尼斯建立了设施完整的修配厂,坦克等重装备的修复、大修显然不可能运回本土,都是在突尼斯本地进行,所以他们才建了这座工厂。虽说在德军投降后,盟军曾征用过了一段时间,但是在特遣队成立后,还是大手一挥,这家拥有数百台机械设备工厂就交给了李毅安。

  不得不说,土豪就是土豪。价值几百万的工厂手一挥就送出去了,不过那座工厂也是缴获的。

  就在他们检查着武器,突然,枪声从远处传了过来。

  子弹打了孙义的脖子上,脖颈被击中的瞬间,他就倒了下去,鲜血喷出了差不多两尺多高,他抽搐着死掉了。

  “德国人!”

  王会期瞪大双眼看着孙义的尸体,浑身颤着,这时反击的枪声在他附近响起,吉普车上的机枪手端着mg34,朝着枪声传来的方向扫射,那里隐约的可以看到几十身影,密集的弹雨瞬间就击倒了四个德国兵。

  在机枪手

  的掩护下,其它的队员纷纷端着枪,一边寻找掩护,一边开枪射击,m1卡宾枪轻脆急促的枪声,在战场上响成一片。

  而德国人也在还击,他们躲在村落的墙角不断射击,伴随着双方激烈的交火,空中尽曳光弹的红绿弹道。

  相比于德军,搜索队的火力似乎更胜一筹,毕竟,他们使用的都是半自动武器,就在他们看似要占据上风时,一辆坦克冲过灌木篱笆墙,缓缓移动的炮口,让王会期和战友们,无不是愣了一下。

  “战车……”

  伴随着战友的喊声,坦克缓缓移动炮管,开炮了,尽管炮弹没有击中吉普车,但是爆炸的冲击波却把吉普车掀翻了过去,幸好车上的机枪手已经转移了阵地。

  “怎么办,怎么办……”

  就在王会期紧张的大喊时,他听到小队长李长庚的喊声。

  “铁拳,铁拳在那,快点拿铁拳过来……”

  铁拳,是盟军从德国人那缴获的反坦克火箭筒,那玩意虽然威力大,但是射程太近,所以盟军几乎从来不用,不过,对于特遣队来说,并没有挑头,为了避免遭遇德国的坦克,每支搜索小队都会配上几支铁拳。

  “队长,在吉普车上……”

  “他妈的……”

  李长庚嘴上骂着,人就朝着被炸翻的吉普车滚了过去,刚滚到翻倒的吉普车边,就看到摔落在地上的木箱,里面装着四支铁拳60。

  一发炮弹在距离李长康不远的地方爆炸,炸飞的泥土地呼啦啦的砸在在他们的周围。

  手握铁拳的李长庚,盯着那辆坦克,瞧着坦克周围的步兵,眉头皱成了一团儿。

  “李磊,韩冰,你们两个从左翼带两支铁拳跟上去……”

  随后,他自己拿了一支铁拳,又扔给李安一支,说道。

  “走,跟我一起上,其它人尽量压制步兵,割开他们和坦克……”

  说罢,他就把卡宾枪往后背一背,一手扶着头盔,一手提着铁拳60侧翼跑去,那些德国兵似乎发现了他们,冲锋枪、机枪的弹雨立即扫射过来,跟在他身后的李安没跑几步,就被子弹击中,倒了下去。

  在横飞的弹雨中,李长庚猛的扑倒在地,扭头看着被击倒的战友,再看着敌人的坦克和步兵,狠狠的骂了一句。

  “该死的……”

  随后他就在草丛中匍匐前进,尽可能的靠近坦克,在战友的火力压制下,德国步兵已经缩到了坦克后面,试图靠坦克保护自己。这也给了李长庚开火的机会,不过距离太远。

  就在这时,左翼闪出一道火焰,那边先开火了。

  “距离太远了……”

  打偏的火箭弹直接落在距离坦克不远的田地里,只炸飞一些野草,而他们的攻击也吸引了德国人的注意,德国兵立即叫喊着,用步枪、机枪压制反坦克手。

  见状李长庚再一次向前匍匐,在距离坦克还有四五十米的距离上,竖起了火箭筒的简易瞄准卡尺瞄准坦克,然后按下发射按纽。

  “噗……”

  伴随着一团火焰,火箭弹就飞了出去,在击中坦克侧前方的瞬间,坦克舱室内就冒出滚滚的黑烟,一个身上燃烧着的坦克兵刚从坦克里爬出来,就被子弹打翻。

  击中了!

  还来不急欢呼,子弹便从四面八方袭来……

第111章 蜕变(第一更,求收藏)

  战斗结束了。

  在坦克被击毁后,那些不知道从那里冒出来的德国兵就匆匆撤退了。

  战斗结束后,第一件事就是救治伤员,统计战果。

  三死四伤,受伤的人里就有李长庚自己。

  德国兵呢?

  一辆坦克被击毁,五名乘员阵亡,除此之外还留下五具德国步兵的尸体。

  “3比10,初战大捷啊!”

  很快,第十三搜索小队的战报,就在特遣队里传开了,看似只是一场不值一提的遭遇战,但是对于特遣队来说却是意义重大,毕竟,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胜利,而且对手是德国人。

  以至就连孙德林,这位是安保组主管,在拿着战报报告时,脸上都乐开了花来。

  “李长官,按照通常的伤亡比例来算,德军伤亡应该在20人左右,再加上又击毁一辆战车,就是搁在国内,也值得大书特书的,卑职以为,应该对第十三搜索小队的弟兄进行嘉奖表彰。”

  对于孙德林的建议,李毅安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而是请他坐下来,随后,又继续描绘着什么,终于画好最后一笔之后,他才抬头看着孙德森,说道:

  “孙主管,咱们振华公司是一家公司……”

  闻言,孙德林心思就是一沉,就在他以为公司是不会嘉奖的时候,却听到老板说。

  “可是对于优秀员工,也是必须要嘉奖的,况且,还是在战场上,嗯,我决定抽调一些人印制咱们自己的报纸,专门刊载咱们自己的新闻以及对优秀员工的表彰嘉奖,我看就叫报纸《华报》吧。”

  说话的功夫,李毅安又把刚绘好的图样递到孙德林的面前,说道:

  “这是我刚设计的“青龙奖章”图样,你觉得的怎么样?”

  “奖章?”

  孙德林诧异的看着老板。

  “对,口说无凭,表彰嘛,总是要有个证明的,这个奖章,就是功勋的证明。”

  其实李毅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加强团队荣耀感以及集体归属感。

  一份体面的工资待遇,固然可以让人趋之若鹜,可以让笼络人心,但是团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才会让他们真正融入这个集体之中,最终,成为集体的一分子。

  而到那个时候,这支军队才真正是属于自己的。

  一张印刷精美的报纸,一篇详细的战地报道,再加上几张照片,所带来的是什么?

  是荣誉!

  有的时候,荣誉甚至比金钱更有效。

  而更有效的是抚恤金,报纸上同样刊登了三名牺牲队员的信息,同时还提到公司已经支付了1000美元抚恤金,而且根据公司与保险公司签署的协议,他们的家人将会得到2000美元的阵亡保险金,直到这时候,他们才知道,公司为所有特遣队员都购买了一份人身保险。

  3000美元!

  放在中国绝对是一笔巨款,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挣不到这么多钱

  。

  面对如此巨额抚恤金,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同样,他们的心底也有涌现出一种异样的情绪,他们第一次对这集体产生某种归属感。

  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之后,特遣队上下发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灵魂的蜕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特遣队所属的二十三支搜索队,在法国各国四处搜集着德军遗留的武器,在盟军与里昂会师后,甚至还一路跑到了诺曼底,在大西洋防线的钢筋水泥堡垒里寻找武器,将一门门大炮拖曳出炮位,这些盟军瞧不上的俄制或者法制的大炮,对于国内而言,却是难得的重炮。

  炮是不少,但是炮弹却很有限,毕竟,都是缴获的战利品,尽管如此国内仍然被特遣队搜寻到的武器装备数量给吓了一跳,在惊讶于德军遗弃武器数量之多的同时,在是否派出第二批人员的问题上,仍然有了争议。

首节上一节68/2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