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37节

  “我不知道……”

  海蒂.拉玛摇了摇头,说道。

  “之前几次来纽约的时候,都是公司经济人帮我安排好了一切,现在……”

  看着窗外的纽约,海蒂.拉玛说道。

  “我不知道现在自己应该去那里,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甚至不知道明天……”

  李毅安只是从后视镜里看了看她,并没有说话。这种人之常情,毕竟,她几乎等于放弃了一切。

  “可是我不后悔,因为我知道,这或许是唯一一次证明我不仅仅只有美丽外表的机会了。”

  往后视镜看了一眼,李毅安能够清楚的看到,女人的神情坚定,那双迷人的眸子中,尽是坚毅的目光。

  不过,看起来似乎更加诱人了!

  瞧着女人绝美的容颜,李毅安不禁脱口而出道。

  “要不然,就先住在我那里吧。”

  话一出口,他就有点后悔了,毕竟,孤男寡女的,容易犯错啊。

  ……

  和美女同居是什么感觉?

  其实,没有任何感觉,毕竟是同屋不同床。顶多也就是瞧着赏心悦目而已,况且李毅安还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至少在创业时期,他肯定从来都是把精力用在刀把上,

  比如说现在,为了创业,他刚一返回纽约,就一头扎进了公司,开始筹备起了无线电试验室。

  虽然眼下美国各家公司几乎把所有的无线电人才都网罗一空,但也有一些漏网之鱼,比如周洪章、程世安和其它几名中国留学生,他们取得学位后,因为是外国人所以无法从事机密性

  研究,只能参与普通基础研究,这也让飞跃无线电试验室有了网罗他们的机会。

  在进入试验室时,和所有人一样,周洪章、程世安他们无不是惊讶于会在试验室看到一位好莱坞大明星,但是很快,当海蒂拉玛介绍着她的发明时,人们目光中的惊艳变成了敬佩。

  “跳频技术与传统通信方式不同,它具有88个频道,信号干扰只会影响其中的一个频道……你可以把它视为一自动钢琴,毕竟通过借鉴“读入编好码的打孔纸带来演奏自动钢琴”的做法来实现了“跳频”……”

  在海蒂拉玛向助手们解释着她的设计思路时,李毅安也站在一旁,原本只是作为旁观者的他,听得是一头雾水,毕竟涉及到很多专业词汇,根本就弄不明白。

  感觉有些乏味的他便拿起了一旁一本书,是一本无线电教材,随手翻看了一下,虽然书本上的内容同样的枯涩难懂,但是光屏却意外的闪现了。

  【发现尚未掌握新技能,可以学习技能“无线电学”,是否学习?】

  只拿到了书,就能够学习技能!

  惊讶之余,李毅安连忙选择是,这个技能的知识迅速涌入他的脑海中。

  再一次退出系统后,原本听起来枯涩难懂的理论,已经变得再清晰不过。

  “……具体的实施方法当在鱼雷的接收器和舰船的发射器内安装上相同编码的滚筒,让两者同时运转时,按照预先定好的编码同步调整发送和接收的频率,如此一来,敌人就不能检测遥控鱼雷波断,对其进行干扰了。”

  在海蒂的解释中,李毅安差不多明白了为什么海军会拒绝她的发明,恐怕除了信任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相关机械体积过大,难以放到鱼雷之中。

  不过,此时,李毅安的注意力已经不在海蒂的发明上了,他整个人都完全沉浸于无线电的世界之中,对于文科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甚至走到了另一个房间,房间里的桌子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有十几台收音机、还有美军最新型的无线电台,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桌子上放着一台足足有五十厘米宽、七十厘米高的木壳电子设备。

  硕大的木壳上方中央,一个巴掌大小的灰白色玻璃屏,清楚的表明了它的身份这是一台电视机!

  产自于43年的电视机!

  “这么大的电视机,屏幕只有七英寸……”

  早在二战前电视机就已经发明了出来,并且投入了市场,电视机还是全美国唯一不需要配给券购买的“电子产品”,不过很少有人买得起,毕竟一台电视机需要200美元。

  目前的美国大兵,一个月的薪水也就50美元!

  其实吧,也不算贵。毕竟,曾几何时国人可是花过几年的工资去买一台电视机。

  这都证明了一点,市场对电视机的认可与需求。

  “200美元……”

  看着面前的电视机,李毅安的目中闪过一道异样的光彩。

  “虽然贵了点,可是你才是未来啊!”

第58章 20世纪什么最重要?(第二更,求收藏

  企业的产品要着眼于未来!

  在创办长虹无线电试验室的同时,李毅安并没有把心思全放到海蒂拉玛的跳频技术上。

  那个技术太前沿,只是前研性研究,至于军方需求量很大的无线电台,他连想都没想,就直接ps了,因为这个市场早就被像摩托罗拉那样的巨头给垄断了。

  别说是李毅安这样的外国人想去插手,就是美国本土企业想去涉足这一行业,也需要面对垄断巨头的打压,资本的冲突从来都是赤裸裸的。

  为什么杜鲁门在插手冲锋枪合约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让“复仇者冲锋枪”代替m3冲锋枪,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自保,而另一方则是为了避免损失到内部的利益群体。

  所以一个黄面孔的家伙,开办的新公司,就别想在美军订单的大肥肉上咬上一口了。

  所以,在选择公司的产品上,李毅安选择了电视机!

  相比于收音机,电视机才是真正的未来!

  战后,曾经被视为富人玩具的电视机得以大批量生产,即便是它卖到100美元、200美元,但是那些刚刚从泥泞的战壕中爬出来的退役大兵们,仍然把它搬进家中,最终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庭的必须。

  “现在只是一个奢侈的玩具而已……”

  自言自语的功夫,打开了电视机,预热了差不多半分钟,电视机才呈现出画面,尽管画面并不怎么清楚,但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屏幕,注定将改变世界。

  关上电视视后,拿起桌子上的线路图,仔细观察了一会,然后李毅安就直接拿工具将电视机给拆开了。

  线路板上电子管以各种颜色的电线,不过是刚拆完了线路板,系统弹出了提示。

  【拆解电视机,无线电经验+2,lv1,1/100】

  拆散了电视机就拿到经验了?

  李毅安不禁有些欣喜,这无线电技能看起来比其它的技能好刷一点。

  经验涨的这么快,李毅安更是来了动力,拿起烙铁三下五除二的就将整电视机全都给拆散了。

  “既然拆散了,那就再重新组装吧。”

  电视机作为高档货,它的焊脚分毫不差,很快,李毅安又非常轻松的就将他组装好了。

  【组装电视机,无线电经验+8,lv1,10/100】

  在组装完成之后,李毅安已经对电视机的构造有了充分的了解,最后,他又把目光投向显像管,由电子枪、偏转线圈和荧光屏三部分组成的显像管才是电视机技术的核心。其它的电路版啦、电子管之类的,压根就谈不上是什么黑科技。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真正的黑科技就是显像管,在电视机发展的时代里,包括苏俄在内的很多东方国家都生产不出合格的显像管,甚至苏俄电视机还被称为炸弹,一年引起上万起爆炸或者火灾事物。

  “想要抓住战后

  电视机的风口,关键还是要掌握显像管技术啊。”

  战后电视机生产制造是风口,日本电子工业就是靠着电视机辉煌一时,可是这个风口的关键是什么?

  就是显像管!

  不掌握显像管设计和制造技术,肯定是不行。

  片刻后,面带微笑的李毅安,关闭了系统的提示。

  [发现显像管,已经学习显像管制造与设计。

  不过在简单的了解显像管制造与设计知识后,李毅安的眉头就皱成了一团,那怕那些知识中居然包括有彩色显像管技术,他也笑不出来。

  涉及到的技术实在是太复杂,尤其是制造技术。

  “难怪人类社会越发展,发明家就越来越少了,一个小小的显像管,居然涉及到这么多技术,显像管、玻壳、荧光粉、平板荫罩……”

  只是稍微一盘算,李毅安就觉得眼下投资电视机制造不太现实,姑且不说制造显像管技术极其复杂,就是生产出来了,市场的需求也跟不上。

  “得,先进行技术积累吧。”

  风口嘛,从来都是太早了不行,太晚了也不行。深知未来发展方向的李毅安,很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

  再一次为电视机通电,看着显像管后方像灯泡一样被点像的电子管,瞧着电子管发出的光亮,李毅安的唇角轻扬,自言自语道。

  “其实,真正的风口还是你啊!”

  真正的风口是什么?

  不是电视机,也不是其它电子产品,而是半导体!

  无论是电视机或者其它电子产品,都离不开半导体,甚至可以说,半导体直接决定了世界的未来。

  而现在半导体,也就是晶体管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得,得先挖几个人才。

  二十世纪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才了!

  想要靠自己找人才,显然不是太可能了,李毅安直接了当的选择了猎头公司。

  不过不是找猎头公司去帮自己寻找人才,而是直接办一家属于自己的猎头公司。

  为什么要成立自己的猎头公司。

  其实李毅安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在世界范围风网罗人才。并不仅仅只是在美国。

  作为一家刚刚兴建的企业,想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最重要的是什么?

  就是需要人才,需要技术。只有如此才能快速成长起来。

  如果是在平常,想要获取人才,网络技术难度会非常大,但现在是二战!

  这是最好的机会。

  二战结束时,作为战胜国的美国,不仅大肆搜罗战败国的机器、武器等“硬件”,而且不遗余力、不辞辛苦地猎取战败国的先进技术等“软件”,尤其是那些掌握了先进技术的精英人才。他们甚至成立了“阿尔索斯突击队”,到战败国那里把科技精英弄到手,他们秘密抵达德国,经过努力将德国许多著名的科技专家一一地俘虏过来。

  最终,那些德国科学家在各个行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正是由于起用了希劳恩那个德国火箭专家,才使他们的三名宇航员成功地将火箭送到了月球上。

  “咱虽然做不到美国的那种地步,可只要趁着战后的机遇,喝上一点汤,就足够咱的公司成长成为一个巨无霸的了。”

第59章 猎头(第三更,求收藏)

  怎么才能成立一家猎头公司呢?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李毅安自然给远在华盛顿的哈瑞打了一个电话。

  哈瑞发现自己很辛苦,他不仅是振华公司的说客,需要帮助他在华盛顿建立关系网,还要帮助他猎头,应该是寻找一些猎头。

  这倒也是简单,毕竟,美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有了这类公司,虽然那些公司经营的并不怎么顺利,但是其中也有不少人做的非常出色,而且他们大都是律师。很快哈瑞就给他物色了一个人选。

  “你好,李先生,我是海德里克杰拉德,是哈瑞先生介绍我过来的,这是我的名片,的我听说你想要成立一家人才搜索公司,我曾在迪克迪兰人才搜索公司工作,为福特、通用等多家大公司招揽了许多人才,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很高兴能够为你工作。”

  海德里克杰拉德在递出名片之后,又把他的工作履历递了过去,然后满怀期待的看着这位先生,在来之前他也曾进行过调查,这是一位年青的中国百万富翁,来美国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接连收购了两家企业,并且成为国防承包商,对于失业一年多的他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履历能够说服对方,

  “我并不需要这份履历,我需要是你用工作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海德里克走进办公室时,李毅安就在观察他,他身上的西装有些阵旧,而皮鞋上的折痕以及磨损的鞋根,都表明他应该经常走路,甚至没有汽车,这一切说服,他目前的状态不佳。

  这家伙非常需要这份工作。这也意味着他会竭尽全力。

  “证明自己?”

  在他疑惑之余,就看对方递来一张纸条。

首节上一节37/2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