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175节

  尽管石化工业在二战期间迅速发展,但真正的崛起却是五十年代。这既得益于廉价的中东石油开发,也得益于精细化学品和新聚合物的开发,尤其是随着塑料产品在各方面的普遍应用,刺激了石化工业的崛起。最终让石化工业从石油炼制工业的依附品变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并成为了工业的血脉。

  但是眼下婆罗洲的石化工业……嗯,差不多是同时代水平,不仅有石油炼制厂,还有石油炼气厂。

  想到石化工业的重要性,李毅安立即动了去巴厘巴板的念头。

  ……

  潘丹萨里炼油厂,因其规模庞大,在战前就被誉为“太平洋的普洛耶什蒂”,是亚洲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石油炼制厂。

  炼油厂的厂区规模很大,足足有十几平方公里,以至于视察时,李毅安一行只能坐在汽车上,走马观花的考察。

  “这里就是我们的炼气厂,它通过高温裂解获得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为低分子烷烃原料,这需要感谢荷兰人,他们在战前从美国引进了最先进的炼油设备的同时,也引进了

  这座石油炼气厂,从设备上来说,它的设备比普洛耶什蒂炼油厂还要先进一些。”

  赫尔曼作为普洛耶什蒂炼油厂的前总工程师,在潘丹萨里炼油厂的重建过程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座炼油厂不仅曾遭受盟军多次轰炸。而且在日军撤退时,也曾对工厂进行过破坏。

  在军方占领炼油厂时,设备几乎变成了一片废铁,在赫尔曼的指挥下,数百名德裔工程师和几千名本地工人以及一万名劳工的努力下,仅仅几周后又恢复了正常产能。

  也正因为赫尔曼的杰出表现,才会被委任为炼油厂总经理,主管油田以及炼油厂的生产经营。

  “长官先生,婆罗洲和德国不同,德国的化学工业因为石油不足,所以主要依靠煤化工,而婆罗洲却拥有极其丰富的石油储量,充足的原料供应是发展石油化工业的基本前提,所以我建议我们的化学工业应该以石油化工业为核心。”

  赫尔曼之所以会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婆罗洲的化工厂仍然沿用着德国工艺以煤炭化学为主,以炼焦厂为基础的延伸的工业链条,在赫尔曼这位石油专家看来,这简单就是对资源的浪费。

  婆罗洲的石油丰富以及质量无不是达到让人嫉妒的地步,尽管这里的油田在战争期间遭受多次破坏,但是预计到今年六月,巴厘巴板、打拉根以及,沙捞越和北婆罗洲的油田全面恢复生产后,石油年产量将会突破1000万吨。

  如果换成德国的话……赫尔曼忍不住畅想起来,可他要是知道,婆罗洲以及周边海域的石油年产量将会超过五千万吨,估计会兴奋到发疯的。

  但这里是婆罗洲,并不是德国。

  “确实,我们是应该发展石化工业,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他的建议简直是说到了李毅安的心坎里,相比于煤化工,石油化工才是真正未来啊。

  “长官先生,五年前,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建成了全球第一套管式裂解炉蒸汽裂解装置,我们应该引进他们的设备和技术,对我们的炼气厂进行升级,生产包括乙烯在内的多种化学原因。”

  唯恐面前的长官不明白乙烯的作用,赫尔曼又特意解释了一下它的用途,随后又说道。

  “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设计制造同类的蒸汽裂解装置,但是专利……如果没有专利标准石油的授权,采用他们的技术,将是很麻烦的事情,当然,我们也可以研究新的生产工艺,而且我们也是这么做的。”

  “这样做就对了,我们是应该研究新的生产工艺。”

  李毅安立即赞同道。

  “赫尔曼先生,在这里你们会得到充分的信任,这里也将会为你们的研究提供最好的条件,只要是们需要的,我们都会尽量满足你们,同时我希望你们能够把目光放到全世界,并不仅仅只是立足于原有的技术,在我们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引进来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你们的研究也可以借鉴其它国家的研究成果,紧随世界最前沿科学,毕竟,闭门造车,绝对不会带来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在于交流,在于学习……”

第276章 一直抄底一直爽(第一更,求订

  阅)

  科学的发展在于交流,在于学习。

  李毅安为什么会特意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三德子时代,德国科学界被所谓的“雅利安优秀论”所左右着,学术交流上完全处于半封闭状态,甚至带有一种排他性。

  李毅安担心他们把这种思维带到婆罗洲。毕竟这是有深刻教训的。

  在另一个世界,美国和苏俄都曾引进大量的专家学者,美国对于引进的专家学者给予的是充分的信任,他们在美国可以随时跟进美国以及其它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最终那些专家学者无不是获得惊人的成就。

  至于苏俄呢?

  则是用对待囚犯的方式对待那些人,一边给予德国专家学者很好的生活环境,另一边却又禁止他们接触苏俄以及其它国家的研究成果,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德国专家们只能在他们过去的研究上进一步研究,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取得的成果远不如去美国的同行,因为他们远远脱离了世界。

  等到这些专家的价值被压榨个干净后,他们回到欧洲才发现,他们的学识远远落后于时代,最典型的就是电子管,因为二战德国电子管小型化技术很出色,在那些专家死磕电子管的时候,压根就不知道晶体管已经发明好几年了。甚至还为把电子管的小型化做到极致而沾沾自喜,可等到返回德国之后才发现,原来已经有了晶体管。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曾经的顶尖人才在这种学术交流隔断的环境之中,被彻底的淘汰了。

  一大批这个世界上顶尖的人才,就是这样在短短的数年之中,就因为学术上的落后被自然淘汰。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在用人方面,李毅安还是非常大度的,其实不大度也没办法,毕竟,婆罗洲并没有自己的人才队伍,想要发展离开不这些德国专家,而想经攀登科学高峰,当然也离不开学术上的交流与学习,也只有如此那些顶尖人才才能够与时俱进,获得学术上的进步,而不是在那里闭门造车。

  当天,在巴厘巴板郊外的一栋别墅内,李毅安仍然在翻看着赫尔曼的那份发展石化工业的报告,计划罗列的非常详细,需要引进那些设备,那些技术,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显然是经过经心准备的。

  尽管对于石化技术他是个外行,但还是在产品应用中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词。

  “聚乙烯……应用范围有限,主要用于绝缘。”

  报告上的内容,让李毅安一愣。

  “这怎么可能?有什么比聚乙烯的应用范围更广的塑料了?”

  疑惑中,突然李毅安恍然大悟似的说道。

  “我懂了……是应用,该死的,就是应用!”

  虽然聚乙烯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发明,并且由英国帝国化工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在二战中,刚刚

  发明聚乙烯塑料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并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但是它的应用范围却有限的很主要制造防水电缆和潜水舰通讯电缆等绝缘材料,后来还用聚乙烯来做雷达的绝缘材料,也说就是以军用为主。战争结束后,军方对聚乙烯的需求减小了,聚乙烯行业产能开始过剩。于是聚乙烯生产开始转向民用市场。

  现在对于全世界来说,只是懵懂的塑料在各种产品上的应用,但是李毅安却很清楚,塑料的优势。相比于许多材料,塑料凭借着其无于伦比的优势,在大量工程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均有大量应用。

  “聚氯乙烯、聚乙烯,还有尼龙……现在这些塑料都已经发明了,而且已经大规模生产了,正好是时候引进技术,建立完整的石油化工体系啊!”

  在心里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李毅安忍不住感慨道。

  “难怪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却还想不起来,弄了半天,就是塑料啊……”

  塑料是后世再常见不过的东西,但是这个时代,虽然塑料早就发明了,可是应用范围却一直很少限,就像德国早在1912年就发明了聚氯乙烯,也就是PVC,但一直放到专利过期,也没有想出聚氯乙烯有什么用途。在其专利过期后的,美国化学家又一次独立地发明了聚氯乙烯,而且发现这种材料具有优良隔水性能,非常适合做浴帘。于是才开始大规模生产。

  “应用,现在,那些洋鬼子还没有发现这些东西的应用范围!”

  重重的在笔上写了这两个字的同时,李毅安的眼前顿时为之一亮。

  “有了,又有机会抄底了!”

  抄底!

  抄什么底?

  当然是英美工厂的底了!

  在战争期间,为了替代橡胶和满足军事生产的需求,美国和英国的化工企业建立了一大批生产聚氯乙烯、聚乙烯以及尼龙等聚合物工厂,但是战争一结束,就面对产能过剩。

  即使是他们想转向民用生产,也是一愁莫展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用处。尼龙虽然能造尼龙袜,但是女人需要多少丝袜?在战争期间,杜邦扩建的尼龙生产能力,是靠女人的大腿就能消费掉的吗?

  现在,过剩的产能,狭窄的应用,对于英美两国的化工巨头来说,等于是抱着金娃娃要饭呢!

  关键还是应用!

  其实,很多发明都是如此,刚发明的时候,因为实在不知道有什么用处,而被长期忽视。这也导致了他们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就像聚氯乙烯,现在也就是用来做做浴帘,在有限的范围内得到有限的应该,但它还可以取代钢铁用来制造PVC下水管道、门窗,不仅省工省时,而且还节省成本。

  至于在战争之中大量生产的聚乙烯,不仅可以做绝缘材料,还能够制作各种吹塑产品,薄膜、包装材料、容器、管道

  ……

  而尼龙,除了可以做丝袜,让女人上演丝袜的诱惑之外,它还是工程塑料的王者。

  可没有广阔应用市场的产品是什么?

  就是蒙尘的明珠啊!

  “就是不值一钱的废物啊!”

  既然不值一钱,那也就是有机会抄底了!

  “可以把美英两国的工厂买下来!现在差不多就是抄底的时候了!错过这样的机会,可就真的对不起老天爷了!”

  如此感叹一声之后,李毅安立即盘算起了塑料的应用范围。

  像任何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那样,他深知塑料是如何成为世界上最贵重的基本原料的,即便是有所谓的“白色污染”,人类也离不开塑料,到了新世纪塑料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不可欠缺的一部分。

  当他坐在椅子上的时候,脑海之中所想到的,绝对不是塑料是如何污染全世界的,而是畅想着塑料的未来。新型塑料是以如何多样化的鲜明色彩和成型工艺上的灵活性,使许多产品设计呈现出新颖的形式,最终如何征服了全人类。

  而更重要的是,婆罗洲将会在人类进入塑料时代的时候,抓住先机,利用塑料成型工艺上的灵活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新颖性,进而征服消费市场。

  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之后,李毅安忍不住仰身靠着椅子,颇为得意的说道。

  “我的天,这哪里是什么塑料啊,分明就是攻城掠地的枪炮啊。”

  感叹之后,李毅安便自言自语道。

  “差不多是时候去一趟英国了。”

  不仅仅是英国,还有美国,为什么要去那里,当然是去抄底的了。趁着他们一愁莫展的时候,去把那些战争期间扩大的工厂和专利给买下来,不能等到人家研究出了应用范围之后,再去高价收购吧!

  不得不说,抄底,总是很爽的!

  一直抄底一直爽!

  就在李毅安计划着前往英美,趁着战争结束的空档,好好的再抄一次底时,从福田机械公司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农用三轮车试验非常成功,公司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

  对于这个结果,李毅安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毕竟,它可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神器。成功是理所当然的。

  “一个月的产量才1000台,就这吧,先自用,等将来产量上去了,再打开国际市场!”

  对于打开农用三轮车的国际市,向国外出口,李毅安有充分的信心,它能够在后世的农村流行开来,说明这款产品的确很适合农村。能够在亚非拉流行,说明它适合各国的环境,既然如此,在这个时代,肯定也够打开国际市场的!

第277章 烂路神器(第二更,求订阅)

  和这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国舅爷也有边用早餐,边看报纸的习惯,而且报纸还特别有英国范的由仆人提前用熨斗熨了一下,这既能保证油墨干透,阅读时不会弄脏手。同时也能杀菌,并消除油墨的异味。

  报纸上的新闻大都是婆罗洲的本地新闻。其中有很多关于于工业建设的新闻报道,似乎对于婆罗洲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建设。

  就像李毅安曾经对他说过的那样。

  “仗早晚有一天会打完的,到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搞经济了。”

  对于李毅安的这个看法,国舅爷也是深为赞同的。甚至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搞经济更重要的了。

  如果没有战争的影响的话,也许……感慨之余,突然报纸上的一篇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

  “今日福田机械公司交付第500辆三轮汽车!”

  新闻的内容让国舅爷一愣,惊讶道。

  “婆罗洲居然可以造汽车了。”

  看着报纸上首批福田三轮货车交付的新闻后,让国舅爷的眼里不是一年12000辆汽车的惊人产量,而是处于婆罗洲居然可以造汽车的极度震惊之中。

  “好家伙,这家伙做的事情,搁别人那十年都没办成!”

  在过去的那些年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说着要造汽车。可也就是说,说而已。

  但是现在呢?

  婆罗洲却突然之间把汽车给照了出来。

  不是仅仅只造了一辆或者几辆车在那里当个摆设,而是一年要造12000辆。

  这个数字想想都是非常惊人的。更惊人的是什么那家伙回到婆罗洲还没有一年时间呢。

  居然现在就已经把汽车制造厂给建了起来,而且还实现了批量生产。

  其实,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通过对这里的考察,国舅爷一直都处于惊讶之中,虽然没给女儿争取到多份,但他是一个现实的人,在一边着手为女儿安排后路,避免女儿受气的同时,他同样也在仔细考察这里。

  尽管只是在北婆罗洲一带考察,但是考察的结果却颠覆了他的想象,不仅仅是因为正在建设的项目投资之大,远远超出他的想象,甚至超出他所了解的范围。

首节上一节175/2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