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150节

  很快在中介所的帮助下,丁铭骏就租到了房子,房子是两间木屋,在山打根大多数都住在木屋之中,这是因为战争几乎把整座城市场夷为了平地。

  找到住处后,丁铭骏便立即忙活了起来,先去联系工业园区,虽然不知道什么工业园区管委会,但是对方听说他的来意,立即带他来到工业园区这里是一大片工地,到处都是正在兴建的厂房,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厂房,面积足足有四千多平方米,虽然面积不小,但是价格却很低廉。

  更重要的是,管委会的人一直尽心尽力的向他提供各种帮助,在他悄悄递送红包时,对方却连连摆手说着“不要害我,我还想拿退休金呢”。

  随后稍一打听,丁铭骏才知道,婆罗婆这边给职员的工资高,但是要求也高,对贪污受贿是零容忍,这一点倒和过去的海关那边有点类似。

  天底下的乌鸦,似乎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感慨之余,丁铭骏便打定了在这里投资的念头,无他,这里的乌鸦不仅有点白,而且,热情周到的让人难以相信。

  “丁先生,在签署合同之前,我需要提醒的你的是,婆罗洲设有最低工资,这里的最低工资是十美元,你明白吗?”

  最后签署厂房合同之前,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提醒到。

  “十美元!”

  丁铭骏微微一愣,说道。

  “战前的时候,上海的针织厂工人的工资,也就二十多块钱,差不多……七八美元吧,十美元会不会太高了?”

  面对他的询问,管委会的工作人员直接了当的回答道。

  “没办法,这是长官公署制定标准,而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十个小时。”

  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十个小时,这个婆罗洲制定的基本工作时长没有办法,这个时代就是如此,除了欧美国家是八小时工作制之外,还真没有几个国家是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八小时,即便是俄国还有星期六义务劳动呢。

  “这,这……”

  面对这样苛刻的条件,丁铭骏不禁有些傻眼了。更让他傻眼的是还在后面

  “什么养老金?养老金是什么?我自己都没有,为什么要给工人买?”

  不仅仅是傻眼,甚至他整个人都变得有点激动了。

  他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养老金,而是因为在他的认知之中。养老金那种东西绝对不是属于普通工人的。

  普通工人是什么?

  是凭力气干活干,不动了,自然也就不需要养着了。

  可是面前的这个管委会的官员却告诉他你还要给工人买养老保险!

  面对这样无理的要求,他又怎么可能不激动呢?

  在这一瞬间他不仅不觉得这里的乌鸦有点白,甚至他觉得这里的乌鸦非常黑,黑的简直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过去他以为那些乌鸦也就是有点黑而已。即便是黑过了,也就是个人去贪一点。

  这没有什么,想喂饱一个人容易。

  可是现在,在这里他终于知道什么叫做黑了这些人哪里是中饱私囊,他们根本就是在劫富济贫。

  不对,这些人是在打劫!

  是在拿他的银子去收买人心!

  好家伙,这里可真黑啊!

第238章 要有钱,更要敢花钱(第三更,

  求订阅)

  显然,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什么完美的地方。

  婆罗洲的乌鸦或许黑了点。但这点白是建立在高工资的基础上的。

  没办法,为了吸引移民过来,提供高工资是必须的。

  为什么从19世纪直到抗战前,千百万同胞远赴南洋求生,不就是因为这里的工资高嘛。

  但是和南洋其他地区不一样的是,婆罗洲这边不仅需要支付高工资,甚至还需要支付养老公积金早在北非第一批搜索队员到来时,李毅安就借鉴后世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相应的“养老公积金制度”,每名职员按工资额度的5%缴纳,作为养老公积金,而公司按员工工资额度的10%缴纳。

  按照李毅安的想法,以后的婆罗洲,哪怕就是自雇的,也要按照基本值缴纳养老保险金。必须要建立一个覆盖所有人养老保险体系。

  为什么要建立养老公积金制度,并不仅仅是因为俾斯麦的那句“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更重要的是……为了留人。

  一份不能转移回国内的养老金,会让绝大多数员工们心甘情愿的留在婆罗洲,而不是想着挣钱回到国内,把婆罗洲当成打工挣钱的地方。

  当然了他们还会期待着等到将来退休的时候,拿着退休金回家养老,对此,李毅安是不会到反对的,毕竟那个时候他们的青春,还有孩子们都留在了婆罗洲。

  所以为了留住这些国内来的劳工,让他们从劳工变成移民,就必须要建立全覆盖的养老保险制度,甚至还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及其他的各种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所以其他人来婆罗洲投资,无论是否适应都必须接受这一点,接受不了的话,大可以到其它地方嘛。

  相比于为了他人的投资,牺牲工人的利益,这种极其短视的事情,是李毅安绝对不会做的,毕竟,他深知低工资、低福利的危害,这看似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实际却透支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毕竟,国家的发展是靠大众消费,而不是少数富人的奢侈消费。

  婆罗洲的将来并不仅仅只是靠出口贸易,更多的是要靠内部的消费,而消费的前提并不仅仅只是要让老百姓手里有钱,还必须要建立一个让老百姓能够放心大胆花钱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否则,即便是老百姓手里有钱了一样不敢花钱。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一政策是唯一避免被吊路灯的选择。作为一个资历是发展方向的资本家来说。李毅安还是非常珍惜自己的。

  或许那些人眼下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是李毅安相信最多几年的功夫,他们就会意识到,婆罗洲是亚洲投资环境最好的地方,毕竟,他一直致力于完善婆罗洲的投资环境,

  从硬件到软件一直在不断的完善之中。

  不过想要发展经济,仅仅只是有工业还不行,还需要有现代的金融业,尽管在抵达婆罗洲的同时,欧亚发展银行也跟着进驻山打根,而且还开设了保险公司。金融系统正一点点的完善着。

  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钱!

  准确的来说,是货币。

  直到现在婆罗洲都没有属于自己的货币,无论是北婆罗洲,还是沙捞越,流通的纸币都是海峡殖民地的马来亚元,至于辅币则是两地发行的铜币,北婆罗洲甚至还发行过25分银币,但就发行过一次。

  因为货币问题关系到婆罗洲的金融社会稳定,所以在发行货币的问题上,他一直显得很谨慎,但货币问题却不得不解决,直到现在问题才真正得到得到解决。

  “这是我们的纸币吗?”

  翻看着手中这张印制精美的钞票,李毅安问道。

  “是我们自己印的吗?”

  “是的,李长官,制版技师是我们从德国挖的,就连印钞机也是从德国印钞厂搬过来的,从防伪技术上来说,我们的纸币不比帝国马克差。”

  作为婆罗洲金融系统掌门人的赵士杰,并不是李毅安的亲信,而是国舅爷推荐的银行家,虽然因为性格等原因在国内不受重用,但按国舅爷的说法,他绝对是个金融人才。

  或许,国舅爷的人品有问题,但是金融方面确实是他的强项,他推荐过来的人自然不会错的。

  “真得好好的感谢一下德国。”

  又一次,李毅安忍不住深深的表达了自己的感谢,由衷的那种。

  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鲸落而万物生”的道理,第三帝国崩溃之后,仅仅只是一丁点残渣,就足以让婆罗洲吃到撑死。

  从工厂到技术,从科学家到工程师,几乎全都是来自德国。

  要是不感谢德国,那还是人嘛!

  感谢归感谢,现实问题还是无法回避的。

  “现在钱是印了出来,信用上不会有问题吧!”

  李毅安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他知道,货币最重要的不是其是否精美,而是信用,对婆罗洲来说,难度甚至可能更大一些,毕竟,一直以来,公司发薪水用的都是美金,所以,自己发行的货币,是要在市场上取代美元。

  公司为什么发美元?

  不就是因为一开始的时候,搜索队的工资是美国佬付的嘛,到了这边也就沿用成惯例了,况且,在国内招工,用美元更有说服力。

  现在想要取代美元,也不容易啊。

  “并不困难,李长官,咱们的货币信用不是早就建立了嘛。”

  赵士杰笑着说道。

  “您从北非回来时,带回来的500万元的硬币嘛,不就是婆元的信用吗?相比美元纸币,现在市场上流通量最大的,还是咱们的硬币,毕竟,一美元纸币的购买力还是非常强的,事实上,在

  大多时候,基本上用不到美元纸币,硬币用的场合反而更多。”

  赵士杰口中的硬币,是李毅安利用公司在意大利工厂设备,制造的一批50分、20分、10分、5分、1分硬币,硬币有铝制、铜制以及镍制,材质上与美分相仿,只不过花纹变成了华夏式的蟠龙。

  制造这些硬币,本质上是考虑到北婆罗洲以及沙捞越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以硬币为主,而那些硬币对标的是马来西亚元。而官兵们因为薪水都是用美元发放,这就带来了汇率问题,于是为了方便官兵购物,当然为了把掌握金融市场。

  收复婆罗洲后的第一时间,就开始用硬币收兑硬币,新硬币与美元等值,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硬币的发行已经从500万元增加到了1000万元。

  “无论是市场也好,官兵们也罢,早就习惯了用“龙钱”购物,咱们现在只是发行“龙钞”而已,一步步的、一点点的取代市场上的美元。就行的,当然,咱们的“龙钞”必须要能够自由兑换,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阻碍在银行里兑换美元。”

  赵士杰称它为“龙砂”是因为钞票上的花纹是一条五爪蟠龙,看起来和后世的千禧纪念钞有些类似,实际上,最早的图样就是李毅安绘制的,基本上就模仿“千禧年龙钞”。

  至于背面则有些另类,大都是多子多福的年画,看着就很喜庆。这是李毅安为了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作出的调整通过货币传送多多生育的观点。

  “现在,咱们的货币最大的问题就是币值太高,这肯定会对我们将来的出口产生一定的影响,毕竟,币值低一点,更有利于出口。”

  作为一名金融专家,赵士杰当然了解币值高的弊端,但这也没有办法,毕竟,那些硬币与美分是等值的,纸币也只能等值了。

  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什么完美的事情,在另一个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为出了口,都会刻意压低自己的汇率,比如大陆用十年的时间,把从2块多换一美元调低到8块多,说是回归实际币值,可实际上是为增加出口。

  而RB战后为了刺激出口,直接把币值定到了360比1!

  至于韩国,差不多也是如此。

  “一步步的来吧,先占据市场,让咱们的货币流通起来,至于币值的高低问题,等到将来再考虑吧!况且只要我们的产品足够出色,即便是币值高一点,也不用担心销路。”

  李毅安直接拍板道。

  “眼下,最重要的是让咱们的货币流通起来,让市场接受咱们的纸币!”

  恳求各位大佬继续支持!求订阅,求月票,求包养!拜谢!!!建了一个书友群:739209015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第239章 长官与元首(第四更,求订阅)

  事实证明,国人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尽管在推出“龙钞”的时候,官方有着诸多的顾虑,但推出之后,无论是个人还是市场的接受度都很高,不仅仅是因为公司良好的信誉,最重要的原因是……国人都已经习惯了,习惯于货币的更迭,比如华北的联钱券,汪伪的中储券,再往前数,甚至县城的钱庄都能发行纸币。

  对于已经习惯的事情,接受度自然也就很快,也谈不上抗拒,况且“龙钞”在银行里确实可以按1比1兑换美元,甚至还可以兑换黄金,含金量与美元相等,慢慢的大家也就没有了什么顾虑。

  市场对于新货币的接受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缓冲的,在完全接受之前,美元肯定还会在婆罗洲继续流通一段时间,但无论如何,从龙钞推向市场的那天起,婆罗洲才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国家,毕竟,一个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货币发行。

  尽管现在婆罗洲距离国家仍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很多事情总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从货币的发行到工业园区的建设,李毅安每天都需要在繁琐的事务中奔波着。

  “路一定要修好!”

  在从工业园区回山打根的路上,“享受”着道路的颠簸,李毅安忍不住说道。

  “为了发展婆罗洲的汽车制造业,一定要把道路修好。”

  不仅仅是因为汽车制造业,更重要的是……为了方便自己,每天坐着汽车在这种简易的沥青碎石路上跑,确实不怎么舒服啊,尤其是这个时代的汽车减震效果还非常一般。

  几乎是刚一回到长官公署,李毅安就要求规划建设婆罗洲的公路网,对于修建公路,纳粹绝对是内行,毕竟,在德国的高速公路还被称作“元首之路”,希特勒之所以对高速公路推崇倍倍,不仅仅是可以通过建设高速公路降低失业率,并且标榜自己的丰功伟绩。与此同时,还利用这种寓军于民的方式,悄无声息完成了战时快速运输网络。

  三德子修路……可专业了!

  修建高速公路,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自己,也是为了婆罗洲的将来,从发展上而言,婆罗洲确实需要一条连接山打根以及古晋之间的纵贯西部沿海的高速公路,甚至需要一条环岛高速。

  这天,李毅安差不多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和那些工程师谈论着婆罗洲的交通规划,从高速公路到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所带的不仅仅只是交通上的便利,还将带来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将来,我们还要设计一辆国民汽车,让所有的人都能买得起,容易维护,能带着一家人沿着高速公路旅行,这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空调的作用下,房间里的温度很舒适,沙发也非常舒适,畅谈着婆罗洲的未来时,李毅安有着说

首节上一节150/2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