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第85节

  从宣德年间一直到正统,从江西建昌到湖广黄州府。

  可搬来搬去的,耗尽了那点研究不多的情谊。

  天可怜见的,如今自家小儿子不知怎么就入了陛下的眼。这不他就赶紧趁热打铁,想着卖一个搭一个,也让长子沐浴沐浴皇恩吗?

  会生朱见的荆王世子啊……

  朱祁钰想想,心里就略有些排斥。好在京城虽好,到底不如在封地当自由自在的世子爷。

  这不,还没等朱祁钰委婉拒绝呢。

  当事人,朱祁镐就皱了眉:“父王一心为儿臣,儿臣自是感激涕零。可父母在,不远游。您身子不好,若儿子与二弟皆在京城,可如何放心得下您老?”

  瞌睡来了有枕头。

  朱祁钰都顾不上去看六叔陡然漆黑的脸了,只笑赞:“祁镐至孝,有他在身边伺候六叔,朕也能放心些。”

  嗯,只要他那不靠谱的世子妃别跟梦里那般飞扬跋扈。刚当上王妃就得陇望蜀,就敢要那顶珠翠九翟博鬓冠。

  朱祁钰个当堂大伯的,也不多对堂弟媳妇有什么微词。

  但若像梦一样……

  呵呵。

  那就别怪他展示自己厚待宗室之外的,公正严厉的另一面了。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谁也别想拿着朝廷俸禄,享受相关优待。还横行枉法,给他添堵。

  朱祁镐:……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有点冷悠悠的。可皇帝堂哥笑得明明那么和善,还很知道成人之美。

  就好像他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这一个‘机灵’之间,到底失去了什么一样。

  景泰二年春,正月刚过,帝亲送诸王各回封地前,好消息再度传回──皇家船队首航圆满成功,已经顺利返航。

  诸王:!!!

  这可真是后后有席啊!谁能想到呢?自打进京后就一直好奇的答案,就那么恰恰好地浮出了水面。

  眼见为实。

  说什么也要眼见为实一下。

  看看荆襄之地那几个到底是被坑了,还是真有利可图。若是前者还则罢了,后者的话,说什么也得插一杠子!

  被求到面前的朱祁钰憋笑,故意微皱着眉头:“可钦天监都已经瞧好了顺风顺水的好日子,贸然改动的话……”

  都这时候了,谁还顾得上什么吉兆不吉兆?

  只想见识下这个皇家船队到底如何,有没有加入的必要又能不能加入。

  为此好话说尽,极尽谦卑。

  朱祁钰这才勉为其难般点头:“既如此,那就让钦天监再择良辰吧。”

  “谢皇爷。”

  朱祁钰嘴说无妨,心里却道该是朕谢谢尔等啊!要不是你们这么强烈要求,朕为了保持神秘,还真不好主动开口邀请。

  那这皇家船队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名副其实了。

  这董福汇可真是员福将!

  竟挑了这么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该赏该赏。

  经历数月航行,整个人都蔫哒哒好像土味儿咸菜的董福汇瞧着那明黄大旗热泪盈眶:“小民何德何能,劳动皇爷与诸位王爷们相迎?”

  朱祁钰笑,双手将人扶起:“董卿为我大明不惜数月漂泊海上,历尽暴雨狂风,冒着九死一生风险两次远航。切切实实劳苦功高,是我大明的功臣,怎就不值了?”

  呜呜呜。

  董福汇当时就哭得更狠了,就在两年前,正统十四年,他还是个籍籍无名的商人。

  虽家财万贯,却连个穿绸资格都没有的。

  好在那正庶人北狩,瓦剌大兵压境。皇爷为奖励有功箭户,遂下达了那条凡有功于社稷的匠、军、商户,都可以视功劳大小转自己或子嗣为民籍的命令。

  好在他及时抓住,整个人生都不同起来。

  董福汇这边感慨万千,反复恳求,终于被获准跟着一起来看海贸硕果的宗室王亲们:!!!

  长见识了,真的长见识了。

  有生之年,他们居然看见了一船船真金白银陆续被搬下来的盛况。

  那什么,不是他们见识少。而是众所周知,大明不怎么产银。也因为如此,太祖当年才发行大明宝钞。

  结果这区区三个多月而已,船队就又往南洋转了一圈儿,带回这么多金子银子?

  就……

  让人万分复杂,做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车载斗量竟然已经不是个形容词,可是只是写实。

  那么问题来了:海贸到底有多挣钱?

  既然现在开了海禁,那他们是不是也可以照葫芦画瓢,弄个王家船队、郡王家船队之类?

  

第131章 涉及自身利益,自然空前团结

  当然不可以呢。

  礼部、刑部甚至兵部官员都热心解惑:皇明祖训上清清楚楚写着呢,藩王无诏不可轻离藩地。

  离都离不开,更遑论其它?

  提个醒,当年初代周王朱不过是从封地去了趟老家凤阳而已,就惹得太祖龙颜大怒,直接被撵去了云南。前车之鉴仍在啊!各位还是思之慎之,万勿轻易行之。

  不然皇爷宅心仁厚,吾等可是会犯颜直谏的。

  拿皇明祖训,顶着大诰那种,任你再怎么皇亲国戚也枉然。

  几位宗人府王爷表示用不着,根本用不着!

  陛下既然任命吾等掌管宗室,咱们自然尽心尽力。不让任何相关问题,成为陛下困扰。否则的话,还请陛下责我等办事不力。

  这在以前,其余人等怕不是要把白眼翻上天,骂他们声呸,拿着鸡毛当令箭!

  现在嘛……

  一个个眼睛瞪得像铜铃大,纷纷指责那几人贪占太过,竟然为了吃独食而不顾同族同宗。

  提起这个,周王可就特别有话。

  辈分大,脾气也暴躁的周王殿下直接一拐杖敲在叫嚣最狠的那个腿上:“放你娘的狗臭屁!老子将自己与儿孙的所有赐地、自己购买的庄田,二话不说悉数献上。”

  “这才让陛下格外开恩,为了体恤咱们几家特意组织了这么个皇家船队。想着让咱们不占民田,不与民争利也能把一家老小养得白白胖胖。”

  啧!

  你们那时候笑得那么大声,然后咱们当傻子似的。现在海贸挣钱了,真金白银晃眼了,你们一个个的醒过神来,想跟着分一杯羹了?

  呸。

  做梦娶媳妇──净想美事儿的混账王八羔子们!只要有本王这一把老骨头在,你们就少打如意算盘。否则的话……

  周王老眼一眯,杀气肆意。

  大有哪个敢撒泼耍赖,就送哪个直接去见列祖列宗的姿态。他身边,十多个儿子、几十个孙子围列。个个虎视眈眈,但得父亲/祖父一句,就能立即冲上来把人捶扁的架势。

  涉及自身利益,荆襄之地的王爵们空前团结。

  “对对对,这是陛下瞧着咱们忠义,不肯让咱们为忠义而节衣缩食。这才宁可牺牲自己利益,也要拉拔咱们一把。”

  “谁说不是呢?咱们府上虽少,也有八百顷。”

  “一千二。”

  “三百三。”

  “八千六百三十二。”

  ……

  这么多家王府,大几十万顷地为证。

  他们投入巨大。

  堪称血汗种出桃子树,哪个不相干的想过来摘桃子都得问问他们的意见。

  得!

  话题几经轮转又回到了当初,又转移到了地上。

  大概因为他们共同的老祖宗朱元璋是淮右布衣出身吧,以至于他们对土地都爱得深沉。手里有些余钱,就想置房置地。

  而且,诸般限制之下,这也是他们为数不多合法攒家底的途径啦!

  自然抓住了,就不肯轻易放手。

  甚至怀疑朱祁钰跟荆襄之地的王爵们共同做局,引他们入套。

  可是……

  那以船为单位的金银实在过于诱人,尤其陛下说话算数,说分成就原地分成半点不嗦。

  一箱箱金银就归了周王、襄王、荆王等。

  那些受益者们欢天喜地跪谢,朱祁钰只云淡风轻笑:“应该的,应该的。诸位心向大明,不计个人得失。朕身为天下之主,自然也不会让尔等委屈。”

  “海贸初兴,航行未远,所得有限。远敌不住诸位的赐地,不过不要紧,回头航行更远、船只更多,所得也自然而然水涨船高。早晚有一日能让诸位真正分利,且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那句大明在一日,皇家船队就在一日让已经参与进来的疯狂,还没参与进来的眼红。

  至于说船队在,但怎么传袭、如何考评,然后优胜劣汰等?

  谁在意?

  毕竟谁也不认为自己会是那个被劣掉的存在。

  而且大明自太祖以来就世袭罔替,他们根本也没想过别的可能。

  只旁观全过程,各种渠道确定那几家确实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且收获不菲还能源源不断。当场嫉妒更深,想加入的愿望更浓。

  找说客的找说客,当毛遂的当毛遂。

  但朱祁钰多娴熟的演员啊?

  可知道欲擒故纵了。

  甭管谁求到头上,他都一脸为难。

  表示愿意效法荆襄之地诸王的,就附赠十动然拒表情。把心动但是不好接受,只能忍痛拒绝演得活灵活现。

  务必让对方相信:只要再努力一点点,就能看到胜利曙光。

  想加入,但是舍不得地的?

  陛下都懒得与你周旋,只把人往养心殿外晾上三两个时辰。然后再以事情既定,不可轻改为由拒绝。再说?再说皇爷就乏了!

首节上一节85/1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