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第28节

  不但可以让子嗣由军户转为民籍,就是他们自己也可以选择是否继续从军。

  这丰厚奖励一出,领头那个都懵了:“可……可咱们这么些人,会不会……会不会太多了?”

  知道自己要面对怎么样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他们甚至做好了牺牲一些人手的准备。

  一路而来,整整五十六个人呢!

  朱祁钰摆手:“不多不多,朕与大明就盼着多些你们这样直言敢谏、为维护朝廷利益、为袍泽鸣不平的忠正之士。”

  “到底朕才刚刚登基几月,年轻,资历也浅。咱们大明还幅员辽阔,兵多将广。便是朕再如何勤政,也难免有鞭长莫及之处。”

  而整顿军纪,提高兵士作战能力等,也是重中之重呢。

  太祖卫军屯田制度,边地军丁三成守城,七成屯种。

  闲来务农,战时上阵。加上商屯补贴,朝廷最多时养兵二百七十万,亦不需太多军费。

  只是近来,大批屯田被豪绅、将校侵占。

  人口增长,也让屯田更加不足。

  商屯亦因开中法遭破坏而废驰,军卒生活无着而大批逃亡。

  土木一战后,不得不临时招募许多乡勇。

  梦里头,就是自此以后,募兵渐渐成了军队主力。军力倒是加强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沉重军饷也让彼时积贫积弱的大明更加雪上加霜。

  无奈之间,只能加税。

  让百姓不堪重负,变成流民、隐户甚至揭竿而起。

  而造反的多了,自然也就需要更多兵丁镇压,需要更多经费,要加更多的税……

  整个一恶性循环。

  而他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将一切拉回到正轨上。

  就得狠狠整治,有鸡杀鸡、有猴杀猴。

  将严格执法进行到底,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让那些地主豪强、军官将领们不敢再轻易伸手。

  再与群臣仔细商议,制定相关法律。

  比如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甚至将土地收归国有,不许私人买卖。

  完善监察制度。

  到时候上有严刑峻法,下有紧密监督。中还有海贸、边贸等等合法又来钱的渠道,自然能从根子上缓解土地兼并的情况。

  思绪飘飞之间,朱祁钰想了很多。

  看在身边伺候的司礼监太监兴安眼里,就是皇爷为登闻鼓事忧虑。

  左思右想,还是免不了大着胆子劝了几句:“到底上皇还在虏廷,贼兵又始终惦着入寇中原,皇爷要依仗杨家的地方多着呢!”

  有些事情,就别太较真了吧?

  眼见皇爷脸上越来越黑,吓得兴安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下:“奴婢也是想替皇爷分忧,这才大胆妄言。若有何不谨之处,还请皇爷看着奴婢一片忠心的份上,饶恕一二。”

  

第43章 预防宦祸,从严管身边人开始

  忠心么?

  土木之变,帝王北狩。消息传回时,群臣人心惶惶,不少人甚至认同那徐的意见,试图南迁避祸。

  还没眼前这个没根的太监有种。

  不过梦里代宗不想替人打白工,总惦着换太子。可惜朝中百官都觉得朱祁镇之子朱见深才是正统,再怎么明示暗示,也硬是没人接茬。

  问计兴安,却得了个贿赂大臣的馊主意……

  几成他窝囊无能的铁证。

  而且,这兴安原是他皇兄的人,梦里英宗复辟,曾背叛过他的人都一个个被清算。连在他身边伺候,给他暖脚的袁彬都被贬南京。

  张诚等受代宗信任的太监更都被以有于谦一起有‘迎立藩王意’给砍了,独兴安因年老而被格外开恩。

  所以,这兴安忠心是有些的。

  只不知是不是对他,又是不是仅对他。

  正好。

  因着那场大梦,他知晓未来发展。

  明白文官专权、宦官乱政,也都是拖垮大明的因素之一。正琢磨怎么下手,把一切扼杀在萌芽状态呢。

  见兴安跪,他扬起手中折子砸过去:“你也知道自己有罪?身为宦官,妄议朝政。太祖爷的皇明祖训都忘了吗?”

  内监与后宫不可干政?

  兴安震惊,洪武朝确实有这样的铁律。太祖爷甚至不许太监识字、不可兼任朝廷文武官职、不准穿戴外朝官员冠服……

  规定的可细了。

  但太宗爷就建立了东厂,重用郑和、王景弘等人,开启太监监军的先河。

  宣宗爷还专门为咱们这些太监开了内学堂,挑选翰林学士、甚至内阁大学士来教导呢。

  更授权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替皇爷行使批红权。

  上皇的一应军事决定,相关官员任免等,都离不开他的‘先生’王振。

  “混账东西,你还敢提他?”朱祁钰瞪眼,一整个火冒三丈。

  兴安这才后知后觉间反应过来,自己因为过于震撼,竟然把心中想法给嘀咕了出来。

  还,还提了王振……

  要死!

  为求活命,他迅速膝行到朱祁钰面前,试图抱他大腿:“皇爷,皇爷息怒!土木兵败后,也是您和母后皇太后之命,奴婢才敢妄言啊!”

  “京城之战,奴婢还受命与于少保等一起掌管过军务。而今也不过是为大明江山稳固故,斗胆多言了两句,您何至于此啊?”

  朱祁钰挑眉:“你很冤枉?”

  “奴婢……”

  “确实。太宗爷靖难起家,身边太监们出力不少,自然更受器重。”

  毕竟当时的大臣们都瞧不上他非正统,便没有方孝儒的勇气,面服心不服的也多着呢。

  远不如手下的得力太监忠心可靠。

  先帝虽能力强,但玩心也重。

  为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斗蛐蛐,还不让那些个文臣失了制衡。才打了宦官的主意,甚至办了内学堂。结果,他是轻松了,宦官专政的苗头也开始显现,甚至流毒整个大明。

  梦里的后世史书就说明朝宦祸,始于宣宗。

  送英宗去瓦剌的王振,帮他复辟的曹吉祥。后头的汪直、刘瑾,还有立地天子九千岁的魏忠贤……

  无数飞扬跋扈的太监将明与汉、唐并列,成为史上宦祸最严重的三个朝代。

  都知道这绝世大错题了,朱祁钰还能放任其再发展下去?

  当然不会!

  他只皱眉:“皇考不惜违背祖训,也要给身边近侍之人尽忠机会。结果王振擅权,喜宁里通外国,为贼兵出谋划策。而你……”

  “奴婢忠心耿耿,所思所想都为了大明,皇爷您万万明鉴啊!”

  兴安差点吓尿,赶紧砰砰磕头。

  生怕晚了一时半刻,自己也被打入王振、喜宁之流。

  王振身死,族诛,跟着他混的就没谁落了好儿去。喜宁现在人在瓦剌,一旦回来,那也是凌迟起步啊!

  朱祁钰眼看着他把脑门子磕出血,才不紧不慢地虚扶了下:“朕自然知道你与他们不同,你紧张什么?”

  兴安咧了咧嘴角,刚要谢恩。

  却又听帝王轻声道:“当日土木战败消息传来,朝中人心浮动。你言太宗等陵寝在此,不可轻动。确实有胆气,亦有忠心孝心。但在身边,光有这些不够的。”

  “身为天子近侍,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朕的想法,影响天下格局。”

  “奴婢……”

  朱祁钰摆手,不给他更多求饶机会:“传朕口谕,司礼监太监兴安妄议国事,罪不容诛。但朕体恤其忠心,调往南京神宫监,掌太庙与各庙洒扫。”

  兴安心中大骇:从十二监之首的司礼监到神宫监就已经是惩罚中的惩罚了,这还要把他从京城调去南京?

  但他不能反抗,也不敢反抗。

  只哑着嗓子,规规矩矩行礼:“奴婢谢皇爷开恩。”

  朱祁钰知宫中拜高踩低,他能做到司礼监,平日应该也没少树敌。一朝落魄,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落井下石呢。

  想了想,到底还是使人赏了百两银子。

  言太宗爷虽为天子守国门之故,将都城迁到了北京。

  但南京毕竟是旧都,且有太祖爷山陵在。

  也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闪失。这才放心让他过去,也算是给他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这话兴安信不信不知道,但孙太后肯定不信。

  得到消息后就命人请朱祁钰移驾仁寿宫,刚见了礼就皱眉:“哀家听说皇上听信了那些刁民的诬言,将镇朔大将军、宣府总兵官杨洪禁在了京中,还派了好多人手往边关彻查?”

  “司礼监太监兴安劝了两句,还被你给打发南京神宫监去了?”

  孙太后喝口茶润了润嗓子,就要开始长篇大论。

  不防朱祁钰冷脸问了句:“听说?还请母后告知,到底听谁说言。朕也好派人严查,看是哪个狗胆包天,敢泄露朝廷机密,甚至窥视帝踪。”

  孙太后错愕:“瞧你这话说的,哀家也是担忧。唯恐你初初掌权,有何不妥。”

  “儿子多谢母后惦念,但后宫与内宦干政乃是大忌。母后心疼儿子,儿子自然也得孝敬母后,不能害您被史官秉笔。”

  孙太后:!!!

  

第44章 主仆情深,若有一日朕再回京城

  反了反了,她看朱祁钰这庶子是翅膀长硬了!

  竟然还会以祖制为名,给她扣帽子了?

  笑话。

  当年宣宗爷病逝,遗诏还令她跟太皇太后多多辅佐新帝呢!

  孙太后冷冷勾唇,眼神锋利如刀。

  然还没给朱祁钰扣上顶不孝的大帽子呢,吴太后就不请自来:“哟,姐姐这是怎么了?是不是祁钰这孩子不会说话,惹着您了?”

首节上一节28/1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