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第23节

  恨不得他死在瓦剌。

  然而天不从人愿,根据最新奏报,危急时刻拿弓弦比划他脖子,差点把他送去见列祖列宗的也先重又恭敬起来。

  一路鞍前马后地伺候着,猎着点新鲜猎物还先奉给他。待到了虏廷老巢,阿剌知院等率众跪迎,礼仪周到着。

  俨然瓦剌还乖乖向大明称臣纳贡时。

  可实际上,也先在京城一役吃了大苦头,受了大损失。三不五时地率人劫掠边城,也常往京中来信。

  换汤不换药。

  以奉还圣驾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

  再度入寇之心始终不死。

  日前就抓到了三个里通外国的奸细,两个太监喜宁的家奴,另一个更是忠勇伯把台麾下的指挥使。根据他们的供述,喜宁自打随上皇被俘就投了敌。

  就是他趁着奉上皇命回京取金珠时见了京城布防,如数透露给了也先。

  才让知道了京中虚实,继而引兵来犯。

  其兵败逃走后,喜宁还建议也先趁大同空虚先给占了,挟太上皇当土皇帝呢。

  亏得也先没听,否则……

  那后果严重的,让群臣听了都好一阵咋舌。

  不过一劝失败,他并没有放弃,又几度怂恿。也先虽有心,但北地天寒行动不便。只等着明年春暖花开,水草丰美了再来入寇呢。

  群臣愤怒,朝堂上就是一阵乱骂。

  比起无能狂怒,朱祁钰更注重他们对于威胁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兵练得怎样了?双头铳打造好了没,效果又如何?

  

第35章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讲的就是个恩威并施

  上皇车驾未回,土木之恨未雪,大明与瓦剌之间迟早都有一战。

  是以,招募那些个兵勇并未解散。

  一直在仔细操练着。

  朱祁钰怕像梦中那样‘宠谦太过’,对他们君臣都不好。再者于谦虽忠,却到底是个文臣。于练兵这一块,肯定没有王骥等人专业。

  只是前些日子贵州苗民又叛,熟悉那边军务的王骥再度出征。

  石亨……

  石亨前几日因律下不严,正被六科、御史台弹劾着。

  再者,那家伙夺门之变的头头来着。

  朱祁钰就算再怎么惜他带兵打仗的能力,也不敢像梦中的代宗一样,全无芥蒂地信任着,再给他在自己背后捅刀的机会啊!

  一直功就赏、过就罚。

  大棒与甜枣并用,该敲打就狠狠敲打。

  朝上刚有人弹劾,他立即就派人查证。确定无误后,当朝就好一阵痛心疾首。

  大明律捧出来,立即遵章处罚。

  数罪之下,直接命人给了他三十廷杖,闭门思过一个月并罚抄大明律三遍。

  受了三十杖也没呼一声痛的武清侯脸都绿了:“皇爷饶命,末将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最头疼那些……”

  抄抄写写四字还没说完,他家皇爷就微笑点头:“怕就好,怕才会长记性。既如此,那就再加上三遍大诰吧。”

  大明律三十卷,一百七十一条。

  大诰包括大诰七十四条,大诰续编八十七条,大诰三编四十三条。

  两项加起来再乘以三……

  石亨整个人都不好了。

  更不好的是,群臣帮着求情,尽说前次京城之战他有多尽忠职守,后来追击贼寇时又怎么个悍不畏死法。

  直说得年轻帝王脸色黢黑,冷飕飕地问了句:“诸位爱卿觉得,前功可以抵后过?”

  群臣静默之间,石亨再说自己写,一笔一划写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只见帝王皱眉,向来柔和的目光中满是沉凝:“确实,武清侯骁勇善战,于京城之役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所以朕不但尽释前嫌、尽恕其前过。还越级提拔,进封武清侯。”

  “这不仅仅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全天下臣民的承诺。不管文学武功还是武器制造、农具改进等等,但凡是与国有益的事情或者建议,朕都会积极采纳。”

  “若尔等真有奇才,便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未尝不可。”

  “但朕重才,不是‘才’可以无视规矩甚至律法的凭仗。朕爱武清侯之勇,愿托他领兵重任。不是让他借军功自傲,误人误己,误朕甚至误国……”

  说到这里,朱祁钰眉眼间就带了几分哀伤。

  言说诸臣都说王振擅权,致使圣主蒙尘。但朕自小与皇兄一道长大,也曾见过他小心伺候,也曾目睹他良言劝诫。若非如此,皇兄又怎会对他那般信重?

  这话群臣简直没法接。

  石亨更瑟瑟发抖,生怕帝王一怒,他就要被等于王振了。

  族诛啊!

  好几百口人,刽子手的刀都砍卷刃了。

  这还不算其党羽。

  朱祁钰笑:“朕自然知你忠心,但前车之鉴不远,朕更得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尔等。功必赏,过必罚。君不沉湎享乐,偏听偏信。臣谨言慎行,不恃宠而骄。”

  “自上而下,人人遵纪守法。”

  “如此,才能君臣携手,一雪前耻,将大明再带回那个盛世巅峰。”

  说着,他还走下丹墀,亲手将人扶起。

  满脸‘朕对你寄予厚望,所以才会严格要求’的表情,并命人传软舆将人送归府中,赐太医并御用的伤药。

  真打一棒子给个甜枣。

  把个打仗悍勇,胆子奇大但是心眼委实不多的武清侯石亨感动得眼泪汪汪。

  真诚认错,趴在床上还不忘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抄写大明律跟大诰呢。稍有功夫,还不忘对身边子侄们反复训诫。

  当今至情至性,但眼里不揉沙子。

  尔等若是想在景泰一朝安安稳稳,就必须规行矩步。

  不许仗着老子得势便飞扬跋扈。

  否则的话……

  石亨眸光一冷:“别说老子开祠堂将那孽障逐出家门,任他自生自灭!”

  所有人等唯唯称是,只有侄子石彪身形一僵。

  于是,接下来,这家伙就成了石亨禁足期间除了养伤、抄书之外又一大主攻事物。

  消息传回,朱祁钰满意而笑。

  若能这样一点点连消带打,将这两叔侄慢慢收为己用。日后不管是打瓦剌、打蒙古还是灭建奴、倭寇,都可多两员悍将。

  不管他这心愿能不能成,总之最近的朝堂上、军营里,是找不见石亨影子了。

  操练军马的事,又暂时交给了于谦。

  现在朱祁钰一问,他就对答如流。对每一营,甚至每个兵丁的状况都了若指掌。

  自然让朱祁钰连连点头:“廷益果然认真负责,交到你手中的事情,就没有不妥善完成的。实在百官楷模,众卿该学而时习之。”

  所有人等乖巧行礼:“臣等谨遵皇爷之命。”

  于谦脸色微赧:“皇爷过奖,微臣也只是做了自己分内之事而已。如今上皇依旧流落虏地,皇爷切齿痛恨,臣等又何尝不是?”

  “如今知彼等贼心不死,还想入寇。自然更得厉兵秣马,争取早日尽雪前耻。”

  嗯。

  朱祁钰微笑点头:“朕也这么想,所以半点不敢松懈。所以才命兵部试造双头铳,再配合铁丝网。缩短填充弹药时间的同时,也让贼兵铁骑轻易到了不我方阵前。”

  群臣皆夸皇爷英明,他却只摆手:“朕也是受了李贤李爱卿启发。”

  这下别说群臣了,就是被点名的李贤自己都错愕:“微臣?”

  “你忘了?那日你与朕提及土木一役,言说我方火器倒是充足,也是用了永乐年间三四排轮射的方式。却不被贼兵抓到了铳手装放弹药不及时的空档掩杀过来,以至于……”

  “所以这之后,朕就一直在想破解之法,也频频与诸卿探讨。但有略微可行之法,便命兵部试做。这两事,还是爱卿你督办的呢!”

  

第36章 双头铳加铁丝网

  说起这个,李贤可就不困了:“皇爷所交代的一字一句都铭刻在微臣心里,哪敢有丝毫遗落?只最近实在太忙,一时没反应过来罢了。”

  “不瞒皇爷,起初微臣还对您的提议不以为意。见到实物后,方知是微臣自己浅薄……”

  滔滔不绝好一阵夸赞,群臣都跟着侧目了。

  同朝为官那么久,竟不知你李贤是这么个谄媚的啊!

  对此,李贤只冷笑:“井蛙未见汪洋之前,也觉得那井口就是天。诸位没见过铁丝网,也没见过双头铳。更没见过二者结合应用,可能会对骑兵产生的危害,茫然无知也是有的。”

  “亲眼见过了,必然比贤对皇爷更加五体投地。”

  众人:……

  严重怀疑这老家伙死里逃生之后,变成谄臣了。

  朱祁钰却明白他这肯定是把两样东西都造出来了,且小规模地做了下测试。

  狠狠被震撼过,才这般坚信不疑。

  果不其然。

  怼完没见识的同僚们,李贤就笑着对朱祁钰行礼:“回禀皇爷,您所言的铁丝网与双头铳都已经做出来了。虽量少,但用作演示却足够了。微臣建议,稍后就当着文武群臣与众将士的面演示一二。”

  “也好稳定军心,激昂士气。好叫所有人都知道,瓦剌骑兵并非坚不可摧。但凡咱们能运用好新武器,配合好战术,定能摧枯拉朽。”

  “甚至反过来,成为瓦剌骑兵的噩梦!”

  “好!”

  朱祁钰抚掌:“爱卿所言大善,就依爱卿。你与于爱卿这就下去准备着,稍后在演武场演示。”

  “遵旨。”

  李贤跟被点名的于谦双双行礼,忙不迭下去准备。

  文武群臣们满心好奇,却也不敢多问。

  只盼李贤那家伙没有夸大其词,大明真有了能全面压制瓦剌的新手段。

  然后昼夜不休地赶制着,等明年春暖花开,贼兵再度入寇,就打得他有来无回。一举吓破他们的胆,让他们便冻死、饿死,也不敢再往明廷方向妄动半步。

首节上一节23/1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