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大明:我用一百条命成圣 第44节

  赵征见缝插针,画下大饼。

  如果只靠赵征一个人努力,要提高这些工匠们的地位,那肯定是不行的。

  毕竟如果他一直这样做,自己明显也得不到什么更大的好处,那肯定会更加加深皇帝对他的猜疑。

  而工人集体的力量是无限大的。

  所以他现在做的,就是激发他们在这方面的创造力。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智慧。

  “各位可以看到,现在蒸汽火车已经做出来了,如果要运送更多的货物或者是人,那么就只需要将其做大。”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没有方向舵,我们如何让这部火车按照我们设想的方向行驶?”

  赵征看向了眼前的一众工匠,期待着他们的回答。

  这一众工匠们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直到最后,人群中央有一个人举起了手。

  “侯爷,尚书大人,我想到了一个点子!”

  “我说出来也可以皇帝陛下的封赏吗?”

  赵征和王正点了点头。

  “陛下圣明,对所有犯错的人都一视同仁,自然,对所有做出贡献的人也一视同仁!”

  那人脸色涨红,变得十分激动。

  “我想到的点子是从小时候喜欢坐在木板上,从山坡上滑下去,得到的启发。”

  “因为我们现在制造出来的这部火车,按侯爷的说法,只是一个模型,将来还要做大,肯定会无比的笨重,所以可能侯爷才没有设计方向舵。”

  赵征与王正对视一眼,都表示了对这个举手回答的工匠的认同。

  尤其赵征,他知道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他们开始期待起了这个这个工匠的点子。

  “属下说对了吗?属下说对了吗?”

  这个工匠看到了两人的点头,感到无比的兴奋,接着说出了自己的点子。

  “属下的点子就是,在火车两边建起一道,只比火车宽一点儿的围墙。”

  “因为属下小时候玩儿滑木板的时候,经常滑进了小沟,然后木板就自动按着小沟的蜿蜒方向继续滑动。”

  “那么咱们这个火车开动起来,也可以因为两边围墙蜿蜒方向,因为其阻挡而改变方向。”

  王正听后,眼睛放光,表示了赞同,看向了赵征。

  而赵征自然知道他这个办法确实可行,但缺点也很多。

  不过首先他还是对这个工匠表示了肯定。

  “你这个办法确实可行,但是你可以再想一想。”

  “如果要建起这样的围墙,要记住前提!”

  “那可是能够阻挡比当下这一台蒸汽火车模型,还要巨大起码十倍的钢铁巨兽的行进!”

  “这样的围墙,就只能用钢铁来铸造不说。”

  “到时候就是十里路,都能掏空我日月王朝所有的钢铁储备。”

  “王大人,你觉得你能申请下来吗?”

  最后,赵征还开了一个玩笑。

  王正配合着他,摇了摇头。

  何况真实情况也是这样,以皇帝朱重八那种性子,别说十公里的钢铁城墙了。

  就是十丈,他也不会答应。

  正常人也不会答应。

  但这个工匠的主动思考,已经为现场所有工匠开了一个好头。

第46章 小螺栓成就大墨圣

  “好了,本侯就不给你们拐弯抹角了。”

  再后来,许多工匠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中也有许多有亮点的方向。

  比如修一条直道,直接联通起点和终点两地。不是转弯难吗?那就干脆不转弯。

  还有挖一条运河,把蒸汽火车直接改为了蒸汽轮船。

  毕竟船的拐弯儿只需要在船尾加一个转向的船舵,那可比给车设计一个方向舵简单多了。

  自然,提出这些方向的工匠,都在王正那里记录了下来。

  其中靠着自己的脑袋,直接想出了蒸汽船这个法子的那个工匠,还得到了赵征的认可,答应为他在皇帝那里为他求一份封赏。

  “求侯爷指教!”

  听到赵征终于要说出最后的解决方案,现场所有人都将目光聚焦于他。

  这一天时间内,赵征用六号傀儡的面孔,再次把他们征服。

  工匠间,以实力说话。

  虽然赵征没有亲手打造出一个物件,但是没有点子,他们这些工匠自认为再过一百年,也想不出蒸汽机。

  再过十年,也没人会想到把蒸汽机放到车上,取代马匹。

  这里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创新需要代价,代价就是成本。

  他们这些工匠虽然现在的地位已经提高了,但还是没有得到皇帝的真正重视,所以就算脑海当中有点子,也根本就申请不下来能够做实验的材料。

  所以自古流传下来的那些工匠大家,稍微统计一下就能够发现,基本无不是有家产有背景的人物。

  天然情况下,他们就有试错成本。

  不像这些工匠,他们之所以还在继续做工匠这种苦活儿累活儿,是因为他们需要养活自己的家人。

  “答案就是,控制蒸汽火车底部轮子前进的方向。”

  “在将要前进的方向上铺设平行轨道,再配合外小内大的火车车轮,那么蒸汽火车就会按照轨道设置的方向前进。”

  “大家可以马上实验一下。”

  即使现在天色已经昏暗了,但现场所有人的激动心情却没有半分减少。

  打着火把,现场工匠们就立刻弄出来了几条轨道。

  待将其固定在地上过后,将蒸汽火车抬了上去。

  添煤加水。

  这个世界,第一台蒸汽火车开始运行。

  “动起来了,真的动起来了!”

  “只用两条并行的铁轨,确实少了许多造价。”

  王正作为一个工部尚书,虽然平时管理得更多的事情是政务,但他也有一颗赤子之心。

  所以此刻他已经老泪纵横,是为见到理学的新奇迹而老泪纵横。

  “侯爷一定是鲁班在世!”

  现场有人高呼。

  “快快刹车,先刹车!轨道只有几丈,不能让火车继续加速!”

  也有工匠领头,按捺着自己的激动,时刻关注着蒸汽火车车头的运行情况。

  但待锅炉冷却后,所有工匠都没忍住激动,围了上去,纷纷触摸着冰冷的火车外壳。

  百年后,他们各自的姓名也许不会被记录在册。

  但一定会有这么一句话涉及他们:

  开明六年春,蒸汽火车出世,其以火石为食,声如洪钟,盖众匠父喜。

  “侯爷,铁轨有些松动,地面也有些下陷!”

  在蒸汽火车开动过后,剩下的时间,自然就是讨论刚才出现的问题。

  改进,是属于工匠与自己造物间的浪漫。

  就像一个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和母亲热烈且直白的爱不同,大多数的父亲在表达爱意上,都更含蓄。

  他们会欣慰孩子现在的优秀,但总会在话的末尾加上一句,你继续努力。

  此刻,这些工匠就是这样。

  “那你们可以先观察一下,铁轨是往哪个方向松动的。”

  赵征对眼前这些可爱且淳朴的工匠们,忍不住露出满意的笑容,继续提点他们。

  “是往车轮外侧!”

  “属下明白了!是因为车轮外小内大,蒸汽火车在行进的时候,在铁轨侧面,施加了一个向外的力。所以我们只需要把两侧铁轨往里面拉住就行了!”

  有工匠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自然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包括赵征。

  “没错,铁轨不只需要固定在地上,还需要在两条变形的轨道间设置一个轨距拉杆。”

  “之后工人还得每天维护,防止螺栓松动!”

  “这样蒸汽火车的运行安全,才能够得到保障!”

  这就是赵征利用蒸汽火车,提高工匠地位的办法。

  要想提高他们这群人的地位,那么首先要增加这群人的数量,以及在社会贡献当中的比重。

  将来,铁轨不可能只有几十丈,那其衍生出来的工种,需要的工匠,数量就会急剧增多。

  “螺栓?侯爷?”

  “螺栓是什么东西呀?”

  在这个世界,华夏大地上的这群工匠,绝对是对榫卯结构运用得最为出神入化的那群人。

  对钉子的使用,也早在很早前就开始了。

  但赵征忘记了,螺栓这个东西看似小,其原理也早就有人研究了出来。

  但其具体落实到运用,却是在近代。

  于是他只好再让王正画图,将其用图纸表示了出来。

  “原来螺纹不只是好看,居然还这么实用!”

首节上一节44/3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