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为千古一帝,老朱麻了 第528节

  “大殿下一定是瞒着什么。”

  朱允眯着眼,笑着点头:“是啊!”

  “大哥宫殿内,着实收养了什么人,而且受了十分严重的伤。”

  “呵,不管是谁,一定是见不得光的,若是不然,何故让御医偷偷摸摸过去?又何故将清宁宫布控的如同铜墙铁壁?”

  海寿低声道:“殿下打算怎么做?”

  朱允摇头:“不知道,不过不妨让皇爷爷知晓一番,或许会有惊喜也说不得。”

  海寿笑道:“奴婢也是这么想的。”

  朱允嗯了一声,不在多说什么。

  入夜之后,张天从皇宫回到清宁宫,如往日一样,来到唐塞儿房间。

  “吃了吗?”

  唐塞儿眨了眨水汪汪的眼睛:“饿死啦。”

  张天点头,端着白粥走来,唐塞儿看着张天的背影,心里莫名其妙的一甜。

  “怎么了?”

  见张天端着白粥愣在前方,唐塞儿有些不解。

  张天摇头:“没怎么,你鼻子上怎么这么多灰啊?”

  “啊?”

  唐塞儿伸出手摸了摸鼻子:“有吗?”

  “额,你!”

  唐塞儿忽然意识到什么,脸颊倏地一红。

  张天冷冷的道:“你不是能动吗?嗯?”

  唐塞儿脸颊有些愠怒:“你骗我!”

  张天将白粥交给唐塞儿:“自己吃!”

  “喔。”

  唐塞儿无奈的接过白粥,叹息道:“我确实好的差不多了,人家不是想多让你喂我么?这普天之下,能让太孙殿下亲自动手的可不多。”

  唐塞儿三两口将白粥吃完,托着腮看着张天,道:“你喂过你媳妇吗?”

  “没。”

  张天干脆利索的道。

  “还有三天吧,你要成婚了,她漂亮么?”

  张天点头:“嗯。”

  唐塞儿鼻腔一酸,故意将衣领卸下一些,“要么姐姐先叫你尝尝滋味?”

  张天点头:“好。”

  唐塞儿:“……”

  “没意思!”

  她赶紧将衣领拉住,脸颊通红,“我睡了。”

  “噢。”

  张天心事重重的离去。

  唐塞儿幽幽一叹,哎,这个家伙越来越难对付啦。

  翌日一早,洪武二十五年,腊月初,小朝会。

  很奇怪,这些日子,老爷子一直身体不好。

  最起码外廷的人都这么认为的。

  朱元璋身体自是好了的,只是对外还宣称自己病着,故而今日小朝会,便由张天自己主导。

  外廷的文官武将们,只当老爷子风寒还没好透,毕竟在这个年代,每一个小病对老人来说都举足轻重。

  “大孙,咱会在侧殿听你主政,今天好好表现!”

  张天点头:“好的爷爷!”

  大明皇太孙的大婚还有三日即将到来。

  赵府上下,一片喜气洋洋。

  今天徐妙锦也来了。

  徐妙锦和檀儿的关系很微妙,两人彼此心照不宣,毕竟日后可能都会成为姐妹。

  聪慧的徐妙锦,自然会在这时候与檀儿交好关系。

  既然决定跟了张天,就已经做好张天三宫六院妃子的准备。

  徐妙锦最近又学了不少装扮,两个女人在闺房内不断的试着妆容,一片其乐融融。

  赵府内也请来了不少厨子,府上帮衬的邻里多不胜数,都想借着这个机会与赵家沾沾光。

  大婚那日,不仅宫里要设宴,赵府这边自然也会设宴。

  最近来赵府的人鱼龙混杂,各种攀交赵思礼的官吏如过江之鲫。

  后厨内多了一名老头,老头做了一手正宗的淮西菜肴,只是老头太爱喝酒,酒葫芦始终不离身。

  “邹老头,小姐那边的饭菜,你捎带送过去吧,府上人手实在不够。”

  那邹姓老头笑着道:“好,好,今天菜肴有些丰富,小姐吃的完么?”

  “徐姑娘也来啦。”

  “邹老头,你还不晓得吧?这徐姑娘,将来可也是要入住东宫的,自然要好好款待啦。”

  邹姓老头倏地一愣,随即脸上笑开花:“东宫的那名小太孙,福分挺大的呀!杀人的时候不手软,享受的时候,到也乐的快活自在。”

  老头说话有些怪。

  几名厨子不解的道:“啥意思?”

  邹姓老头冷不丁道:“你说,这太孙殿下,是喜欢咱家小姐多一点,还是徐辉祖那闺女多一些?”

  厨子依旧云里雾里:“这谁知道啊,太孙殿下以后要是当皇帝的,有啥喜欢多一点少一点的,啧啧,享齐人之福,真是想想就快活呐!”

  “成了成了!今天府上人多,我们要做菜了,你快些端着菜肴送给小姐和徐姑娘吧。”

  邹姓老头一笑,道:“噢,好嘞。”

  ……

  谨身殿。

  六部部堂长官,都察院,五军都督府,各武将高层齐聚谨身殿。

  今日是小朝会。

  外面阳光普照,诸位部堂入谨身殿之后,张天便让太监赐座。

  议题是诸臣僚揭起来的,张天自不必多说。

  先是吏部尚书说了一番兵部的事宜,而今茹太素致士,需要皇帝给予其封赏。

  詹徽拟给茹太素加封武英殿大学士,张天也没有当即答应,爵位的封赏,自然还需要老爷子亲自决断,他现在没这个权力。

  接下来就是新任兵部尚书钟勖汇报兵部一众事宜。

  山东需要剿匪,辽东女真和朝鲜人还是时有摩擦,东南的倭奴随着一封国书过去,倒是平息了不少。

第422章 452你来了吗

  总体来说,国朝在洪武二十五年,相对太平,各地没有需要大兴兵戈之事。

  兵部汇报完毕,紧接着是户部,傅友文上言说北平府祈求预算增加到一年前水平。

  张天并没有因为北平是燕王的地段,就主官的拒绝。

  他需要知道北平府给出来的理由是什么,是不是军费真的不够。

  他和燕王私下怎么较劲都行,但不能亏待了国朝的士兵。

  北疆战事不绝,将士们该拨的钱还是要拨。

  傅友文建议还是要压住北疆的预算,累年增加的军费预算,已经让户部负重不堪,不能在继续增加下去,要将军费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傅友文说的条理清晰,也看出来了军费的加大投入,会对民生经济的发展起到反作用。

  张天认同了傅友文的上陈,并让其于北平府说一说朝廷之困难,待他日国库丰盈,再给与北平府多增预算。

  工部自从用了图纸之后,许多工程进度都一目了然,秦尚书上陈了全国各地的工事进度。

  北疆的长城因为秋粮的征收之后,依旧开始紧锣密鼓的建造起来。

  各地城市的主干道路,各布政司也在东宫。

  新安江、太湖、三峡、鄱阳湖等各水域的治理,各地布政司也在督进。

  工部尚书秦达祈求朝廷加设专门的河道衙门,不过却被张天驳回了。

  大明的官吏体制已经趋向于完美,若是无限制的增加吏官衙门,宋朝出现的冗官问题指不定又会在国朝爆发。

  秦尚书的上阵被驳回后,便也不在多言。

  刑部在这一年来,出现了许多大案要案,不过大案要案,多在云贵地区。

  由此刑部尚书杨靖总结,需要多在云贵地区增派官学,教化当地百姓礼仪和德行。

  因为地处南疆,那里城市并不发达,教育落后,法律意识薄弱。

  教育兴国,不仅是为了国朝提供人才,更多的是让百姓知礼仪,懂廉耻,遵律法。

  以前张天不明白孔子为什么在春秋时期的地位那么高,甚至被封圣。

  当他站在统治者这个角度的时候,他渐渐的,似乎明白了。

  因为当时国家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社会,人群大都不知道礼仪廉耻,而孔子的思想,无疑给当时时下社会起到促进作用。

  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思想,更好的加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

  真的站在这个高度,看到云贵一带未开化百姓的现状,他才知道,用儒家思想约束他们,于自己,于整个帝国统治,是多么的重要。

  能流传到后世并且被发扬光大的,一定是有它独特的魅力。

  有人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历史的一大败笔。

  于整个文化发展来看,是的。

  凡凡事有两面性,当你处于统治阶级,你就会发现,他对统治阶级的稳固有多么重要!

  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务形态不同,无所谓对错。

首节上一节528/5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