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为千古一帝,老朱麻了 第347节

  “于是我们就想到了一种可能,九年前的皇明嫡长孙可能没死!”“这是唯一且合理的解释。”

  徐妙锦听着,大口喘着气,忽的道:“大哥!张天告诉我他八岁之后的事……他说过,他说他是从棺椁爬出来的……”徐妙锦突然想起天津桥上,张天对自己说过的身世!

  此时竟止不住的倒吸凉气。

  徐辉祖到也不惊讶:“所以啊!皇爷应当是查清楚了,锦衣卫那么的强大,许多事只是皇爷想不想知道的区别,他老人家想要知道的事,一定能查的清清楚楚!”“所以大哥才笃定,笃定张天是皇明长孙朱雄焕。”

  徐膺绪和徐增寿垂着头,有些愧疚的对徐妙锦道:“五妹,对不起啊,当时我们自视清高了,还舔着脸教育过张天。”“其实是咱们配不上张天的。”

  徐妙锦摇头,瞪着凤眼道:“所以老爷子想清理徐家,也都是为了给张天铺路?”“所以皇帝选择了淮西勋贵?”

  “因为张天是常遇春的外孙,是蓝玉的外甥孙,淮西勋贵是他背后最忠实的力量!”“难怪!难怪张天出事了,淮西勋贵第一个出头,甚至不顾生死!”“难怪无论蓝玉、常茂还是冯胜等人,都对张天那么的关爱有加!”“难怪皇帝一直在给张天压着功,原来是这样!”徐妙锦低声急促的说着,身子依旧在颤抖不止。这消息对她来说,实在太难以接受了,这信息,她一时间吸收不过来!

  从一介商贾,摇身一变成为最尊贵的皇明嫡长孙。

  甚至……甚至还可能是未来的皇帝。

  徐妙锦惊愕的瞪大眼睛,越是想下去,就越感觉身躯在颤抖。

  徐辉祖也不打扰徐妙锦,这些信息,确实要慢慢吸收。

  毕竟谁听了,一时间都难以接受。

  等张天回到府邸,朱元璋已经从皇宫回来了。

  晚饭的时候,爷孙正在院落的石桌吃饭。

  铁铉不知是不是掐着饭点来的。

  张天见到铁铉,道:“鼎石来啦?坐下一起吃饭。”铁铉踟躇了许久。

  朱元璋不在,他还敢和张天坐在一起,可现在老爷子坐在主位上,他铁铉何德何能,哪敢落座。“呵呵,刚吃过了,我就不坐了。”咕咕。

  有些尴尬,铁铉肚子饿的咕咕叫。

  朱元璋板着脸,“瞎客套什么?大孙叫你坐就坐!一顿家常便饭而已!”铁铉赶忙道:“是是,感谢感谢!”

  他半个屁股碍着石凳上,坐了但又没完全坐。张天道:“都是家常菜,鼎石莫要客气了。”

  铁铉毕恭毕敬的道:“臣……啊不,我也是穷人出生,公子切莫说这种话。”张天边夹着菜边随意的问铁铉道:“找我有什么事吗?”

  铁铉看“七九零”了一眼朱元璋,见老爷子依旧在大口夹菜扒拉着饭,便小心翼翼的对张天道:“大绅从交趾来了一封文书,需要公子和老爷子商议商议。”张天点头:“说来听听。”

  铁铉忙道:“咱国朝累年开科取仕,今年伊始,各地方的县、府、院小试已经开始,皆都为筹备明年各布政司乡试,以及后年的京师会试。”“解缙想归化、教化交趾百姓,希望朝廷允许交趾布政司百姓参加国朝科考。”真正想征服一个地方,就势必要让他们融入到汉文化中来。

  交趾历来都是蛮荒之地,解缙的意思很清楚,彻底将其汉化,只有这样,他们才彻底成为国朝的一部分。

  要是文化还有差异,永远不能做到大一统!

  其实征服各个国家都是一样,武力的征服只是第一步,难就难在后面的治理和归化。

  想让他们彻底成为汉家的子民,就得将其文化彻底征服了。

  去掉其野蛮的一部分,让其知道汉人的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等等。

  若是一味的蛮横镇压,反叛势必会层出不穷。就譬如几千年后某漂亮国的白种人和黑种人的问题。

  归根结底就是战后文化的差异,以及种族歧视。张天认真的思考一下,点头道:“可以。”

  铁铉继续道:“解缙还希望给交趾出的试题不要太难,简单易懂就行,规制和书法也毋需那么严苛。”铁铉头头是道的说着。

  他觉得解大绅考虑的很对,毕竟交趾才接触汉文化不久,想让他们的学识和大明南北仕子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铁铉继续道:“除此之外,解缙还上书言,凡有中殿试着,来京学子,宜由朝廷出此路费银……两。”说到最后,铁铉声音越来越小。

  因为他发现,不知何时,张天的脸色已经铁青一片。

  张天冷冷盯着铁铉,陡然而来的怒气,让铁铉忍不住打个寒颤。

  印象中,张天对他们都笑脸相迎,温文尔雅,从没有过这种表情。

  铁铉有些被吓住了,面色有些不自然。

  张天将碗筷放在面前,冷冷的看着铁铉,怒道:“你认为解大绅说的很好?”铁铉摸不清楚张天什么意思,硬着头皮道:“是,是还不错的。”“放屁!”

  张天厉声喝道:“你们是在和我扯犊子呢?”

  “解大绅书生之间,你也和他看法不谋而合?!”

  “什么叫给交趾学子出题简单点?什么叫大明阅卷放宽松?”“你们在和我扯什么淡呢?”

  “朝廷要给交趾学子出题简单,阅卷放松,大明这么多寒窗苦读的学子怎么办?他们都踏马考了几十年都未必能中进士,你交趾的人比咱大明学子尊贵点?”

  “你让朝廷怎么和中原学子解释?人家辛辛苦苦考那么多年,还不如生在交趾,如此一来,那都踏马的别生在中原了,都跑去交趾吧!反正那边科考简单,阅卷宽松?”“解大绅提这事的时候,他有没有过脑子?”

  “科考是国家取仕的重中之重,有本事就考场上见,自己没本事在交趾加强教化,却想着这些歪门邪道!”“我爷爷宠我,兴许我软磨硬泡,他老人家真去和皇帝说了。”“然后呢?让皇帝指着一个六十多岁老头的鼻子骂他混账?”朱元璋咂摸咂摸嘴,看着自家大孙发怒的样子,竟嘴角带着笑。倒是铁铉,听到张天破口大骂,早已吓的额头冷汗涔涔。

  此时他才反应过来。

  是啊,科考是国家取仕,是最公平的地方,如果连这都不公平了,天下学子怎么看朝廷?

  张天还带着怒气,冷冷的道:“朝廷的每一个官的背后,都有深意,都不是随便封赏加封的,要是交趾的书生知道科考这么简单,他们会珍惜吗?”“没有十几载寒窗苦读,不让他们知道做官的不易,他们就算得了官,能干什么事?”

  “国jia取仕,是为了给老百姓办实事的,是要找一群有才能的官治理家国,做官不是儿戏,你们做了这么多年的官,也考了那么多年的科举,我问你,你觉得这样公平吗?”“自家汉人都不优待,你优待那群蛮夷?”

  “是!我是让你们一视同仁,可现在好了,你们这是打算将交趾人的地位给抬高到汉人之上了是吗?”

  张天越说越气,“让解大绅好生反思!以后再和我说这些没头脑的话,他就莫在交趾呆了!朝廷不缺能人志士,差他一个不差!”

第321章 439拜坟马皇后

  铁铉赶紧道:“公子莫生气,解大绅也是心急才办了错事,归根结柢,还是想让交趾发展的脚步更快一点,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建议有些糊涂”

  张天看着铁铉:“你还能帮他说话?你在分阅交趾文书的时候,你过脑子了吗?”铁铉低下头。

  虽然被骂了,却也不敢生出一丝丝怨言。

  张天说的不错,这次是他们考虑欠妥了。“在下知错。”铁铉低头小声道。

  老爷子咂摸咂摸嘴,看着张天这霸气的训话,突然觉得有些好玩。

  这小子,有点样子了!

  他笑呵呵的道:“好了好了,大孙莫生气了,铁鼎石说的不错,解大绅出发点是好的,好心办错事,再说了,要你不就是把关的么?这关口把的好了,下面的人也不会乱来。”张天叹息道:“爷爷,你别为他们说话了!”

  “这件事很严重,解缙不管怎么发展交趾都行,要钱我给他钱,要人我给他人,我从不敢亏待他一点,我知道那边不容易,他背负的很多。”“可思想不能出错了!”“这是原则。”

  “每个人科考,都要经过三次小考,三次大考,每三年才产生一百多名进士,大明的官,来之不易,他解缙是天才,考试好考,可天下更多的都是平庸之辈,他们穷尽半生或许才能中个进士。”

  “你听听解大绅提出来的是44什么建议?他就是想取巧,您老不是说过么?治国不能取巧,道理放在交趾也是一样的。”

  “大明路子走的正,下面的官员思想也得正,出了这些歪脑筋,就说明他在下面学滑了!”“这是大事,不是孙儿要求严格,长此以往下去,对他自己有害无利!”朱元璋带着欣赏的目光看着张天:“说的是!说的对!”“咱不替他们说话了,你自己抉择吧。”老爷子越来越欣慰,越来越开心,咂摸咂摸嘴巴,继续优哉游哉的吃晚饭。

  铁铉站在旁边一言不敢发。

  “我一会儿将公子的话原封不动的给解大绅送过去。”

  张天看铁铉一脸委屈的样子,心下一软:“成了,坐下吃饭吧。”

  “你们是我的左膀右臂,我不想你们百年之后落下被人撮脊梁骨的境地。”

  铁铉吸了吸鼻子,有些感动:“公子的用意,鼎石明白,鼎石已然知错,断不敢怨恨公子半分。”

  交趾的治理,一点都马虎不得。

  老爷子将交趾交给自己,虽然张天人不在交趾,但他肩上扛的担子一点不比解缙小。

  他需要把控住交趾的所有发展大方向,尽可能的让交趾走在一条健康向上的康庄大道上。

  除此之外,还需要给交趾筹钱以及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些日子,几乎每天都能收到交趾的文书,张天也不断的研究着交趾下半年商业发展路线。

  今天傍晚听到铁铉说的话,张天真是动怒了。

  等铁铉走后,张天还拉着脸。

  老爷子见张天这模样,笑着道:“好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就行了。”“你要实在不满意,咱将解缙调回来,换铁铉过去。”张天赶紧摇头:“那可不行!”

  老爷子眯着眼笑道:“你看,你骂解大绅那么厉害,心里不还是心疼他的么?刚才训斥的那番话,是说给咱听的对吧?”张天尴尬的道:“为啥什么都瞒不过您老人家啊。”

  朱元璋嗤笑道:“小兔崽子!其实你打心底还是护着解缙的。”

  张天叹口气:“老爷子,我是怕你生气啊,毕竟解大绅真的是犯了错。”

  朱元璋嗯了一声,“但不可否认,解缙是个有能力的人,短短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交趾已经改头换面,而且已经和占城国达成粮食贸易往来。”“啧,那小子真是个人才,居然还知道什么招揽民间建筑承包商,还收取什么保证金。”

  朱元璋笑的有些开心,这并不是欺骗民间商人,毕竟那么多商人想要兴建交趾土木,万一工程交给建筑商,他们人跑了该咋弄?收取保证金的做法就是在规避风险!

  这想法很好。

  张天笑着道:“是啊,他确实是有能力的。”

  这种概念,张天没教过解缙,完全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朱元璋道:“成了,也别骂太狠了,解缙和铁铉都是有本事的人,骂狠了在对你生出怨气。”张天摇头:“这点委屈都受不了,那以后也不堪大任。”

  朱元璋想了想,道:“说的也是,成大事者谁不先苦其心志。”两人说着说着,天空已经日落西斜。

  书房内点了灯,张天搀着老爷子走进去。

  马上到初夏了,书房内也开始有些微热起来。

  张天继续坐在书桌前,准备批奏疏,可翻开的时候,赫然发现老爷子已经批完了。“啥时候批的??”

  朱元璋不敢让张天担心,只能扯谎道:“哦,今个早晨起来的早,人老了,睡觉就浅,外面一些蛙叫虫鸣的就能被吵醒。”张天想了想,道:“要是不行,我让人将院子内的那一亩地给拆了。”

  朱元璋摇头:“拆了做啥?自家种一点粮食自给自足,也省的去外面买米了。”

  “你府邸每个月的收入,都要送去交趾,咱看了你的文书,上个月发了一场海啸,又送过去不少钱赈灾对吧?”“不当家不知油盐贵,现在知道治交趾多难了么?”

  张天叹息道:“是啊!一场小灾小难的,都要输送大批量白银过去,要买粮食,要重新建造房屋,百姓家的棉衣布衫的也不能不给,哪哪都是钱。”交趾还没收到田税呢,张天已经贴过去快五十万两了,虽然有一定利息,自己也亏不到哪里去。

  但张天还是感觉到治理一个地方的困难之处。

  “户部不看好交趾,度支司也不肯拨钱,民间借贷更不可能将钱投入到交趾……哎!”朱元璋看着张天,道:“气馁了么?”

  张天摇头:“谈不上气馁,大家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一个地方只有它自身有足够的价值,人们才会趋之若鹜。”“人心都是这样的,虽然前期有些困难,但一旦交趾上半年的税收出来了,我想情况就会改善不少。”朱元璋语重心长的道:“你就这么笃定上半年税收会很高吗?”

  张天点头:“交趾那么多荒地,按照解缙的文书来看,几乎家家户户已经种植出来庄稼来了,等到夏收之后,这些粮食就可以朝云贵一带输送,百姓会富足了不少,而布政司的存银也会收上来不少。”

  朱元璋笑了笑:“许多人都在看着交趾,给咱争口气。”“好!”

  天色不早了,张天和老爷子又聊了一会儿,便回房入睡。

  一轮明月挂在皎洁的星空中。

  徐妙锦双手拖着腮,端庄的坐在窗前,看着外面下弦如勾的月色。

  心思却不知飞到哪儿去了。

  从傍晚吃了饭到现在,徐妙锦才渐渐从震惊中回味过来。

  张天?…皇明嫡长孙。

  怎么就成皇明嫡长孙了呢?

  当年究竟经历了什么呀,为什么明明都已经死了,却又复活了呢?

  徐妙锦想不明白,当年的事,恐怕也只有老爷子一个人知道了。

  不,恐怕洪武皇帝都未必清楚。

  要是不然,也不必大费周章的对张天隐瞒什么了。

首节上一节347/5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