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为千古一帝,老朱麻了 第310节

  杨靖深吸一口气,收起雨伞,朝牢房内走去。

  这四天,也是让这小子受苦……额。

  杨靖刚这么想着,就看到张天的牢房床上……还,还躺着个小娘子。

  四目以对。

  有些尴尬。

  杨靖嘴角抽了抽,瞥了一眼躺在床上的徐妙锦,装着没看到一样,对张天道:“朱公子,你可以出去了。”

  张天愣了愣:“出狱?”杨靖点头,“嗯。”张天不解:“为啥?”杨靖:“……”

  说实话,很无语。

  第一次看到有人出狱,还扭扭捏捏的?

  他耐着性子抱拳道:“朱公子高义,今日金銮殿大朝会,上万封血书洋洋洒洒的洒满金銮殿,几百名受害者,跑到奉天殿大门前,跪着求皇上释放于你。”

  “民之所向,本官又怎可能站在民之背面?上一个这么干的,是黄子澄。”杨靖笑笑,轻描淡写的道:“呵呵,已经进北镇抚司诏狱了。”嘶!张天倒吸一口凉气。

  不过惊讶之余,心里更多的是感动。

  大明的百姓,果真……没有让自己失望!

  我的袍泽,也没有让我寒心!

  民心所向,大义所在,张天一直对百姓有信心,也相信大明的百姓有能力救自己于危扼!

  老爷子一直教诲自己说要理解百姓,扎根百姓,深入百姓,不要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因为这些泥腿子的存在,才会让一部分人高高在上。

第294章 312张公子

  所以当你身居高位,就更要感同身受的爱护他们,为他们着想,百姓活不易,自古来,汉家百姓爆发的能量,能颠覆任何一个王朝,这点事儿,又算得什么?

  所以张天一点都不吃惊!

  他看着杨靖,抱拳道:“我明白了,谢谢杨大人,我这就出去。”

  “杨大人有空见到我家老爷子,也替我到个谢,他一把年纪了,还在为我奔波,想来这件事也没少出力,小子心里有愧。”“阿?”

  杨靖愣了愣,惊愕的盯着张天,颤声道:“张,张公子子……呵呵,你家爷爷,是?”张天挠挠头:“前几天还来探监的,额,杨尚书那时候不在么?”

  杨靖:???

  他定定的看着张天,身子有些僵,笑容都难看起来了。

  “呵呵,这个么……敢问张公子子,可知你家爷爷是做什么的呀?”

  张天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杨大人应该认识,你们的奏疏都应该会送过去给到他。”杨靖惊呼:“皇……皇上?”

  张天愣住了,随后洒然一笑,挥手道:“杨大人误会啦,是殿阁的大学士。我可不敢攀龙附凤,杨大人也莫瞎说,指不定因为这话,下次我又要进来。”杨靖像是看智障一样看着张天。

  上次来探监的,还是老头儿,有且就踏马只有洪武老爷子啊!

  还什么殿阁大学士?

  殿阁算个屁,他们有啥权力来我刑部?

  杨靖心里翻江倒海,紧张的看着张天,眼神都敬畏了几分。

  如果老爷子真是这小子的爷爷,那么今日朝会上一切因果就说的通了。

  可不对啊!

  杨靖颤颤看着张天,不动声色的笑道:“张公子子是老爷子的干孙子吧?认的?”张天狐疑:“杨尚书咋知道?”

  杨靖笑笑:“这不是随口瞎猜一下么,呵呵,不知张公子子生父母可还在?”张天摇头:“不在了。”

  “额?啊,这样么?本官抱歉了,张公子子节哀。”杨靖目光晦暗不明的回道。

  张天拱手,问道:“杨大人还有什么事么?”有!当然还有!

  杨靖脱口要说,可随即一愣,这才反应过来,人家这是要准备走了。

  他将一腔猜疑的话都放在心中,笑着道:“没什么事了,本官就随口一问。”张天道:“好,那在下告辞。”

  杨靖嗯了一声,想了想,道:“你且等等,本官找几个小吏给你收拾东西,将牢房的东西给你送回去,张公子子可否告知府邸何处?”张天笑了笑,不卑不亢的道:“谢谢杨大人。”将府邸住处告知杨靖,杨靖便背着手离去。

  转身那一刻,杨靖面色变的无比凝重。

  今天的随口一问,着实将他震住了。

  他是想过张天和朱元璋关系匪浅,但从没想到会是爷孙关系。

  张天说是认的……呵呵,这可真是奇妙的缘分呐。

  嘶!

  杨靖倒吸凉气,不知不觉已经走在雨幕之中,浑身被淋湿都浑然未觉。

  认的?

  洪武皇帝是认过几个义子,可从没听过认孙子这茬事啊!

  现在宫廷所有人都在关注立储的事,老爷子又哪有什么闲工夫瞎认孙子?

  如果不是认的呢?如果是亲的呐?

  杨靖眼睛猛地瞪大,全身抖如筛糠。

  “杨大人,哎呀,杨大人,您这是怎么了?”“这么大的雨,何故淋雨一直走?”刑部侍郎走来,给杨尚书撑伞。

  杨靖淡淡瞥了一眼旁边的刑部二把手:“明笙,你,你还记得咱皇明嫡长孙吗?”

  刑部侍郎李明笙愣了愣,道:“记得啊,十几年前的事了,皇明嫡长孙薨后,八百余太监和上千御林军都莫名消失了。”

  “那案子锦衣卫亲自督办的,下官也就道听途说,出什么事了吗?”“会不会没死?”杨靖冷不丁开口。李明笙不解:“什么?”

  杨靖再次背着手,走到雨幕中,朝后摆手:“不要给本官撑伞了,本官自己想会儿事,你去将张公子子的家当给人送回去,记得,恭敬点。”李侍郎呆了呆。

  “我?正四品?刑部侍郎?刑部二把手?给一个牢犯送家当回去?我丢!我不要面子啊?”

  日落黄昏了,谨身殿的灯光依旧明亮。

  空旷的大殿上,随处都是粗厚的铜灯,将火光撩的很旺。

  大门被推开之后,几株灯火忽明忽暗。“皇上。”

  左都御史暴昭走了进来。

  朱元璋冷漠的看着他:“说说成果。”

  暴御史忙道:“参与包庇文伯祺的,有江宁知县王侍群、江宁佐贰官牛奉、江宁县刑科主事曹明,雨花县知县、雨花刑科主事……”“这一批人,受了文豫章指示,事后不予给百姓立案。”朱元璋不悲不喜的听着。

  “还有,江宁雨花上元三县的吏科主事,协助文伯祺查询了百姓的住址和户籍档案,并且透漏给文伯祺,以方便文伯祺威胁、奸淫等。”暴昭继续在说,涉案的官吏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名,包括流内官吏部造册发俸禄的正经科途官十二人。

  流外官,各县衙自主招的捕快等九名。朱元璋默默看着暴昭:“没有了?”

  暴昭心里一惊:“启奏皇上……再……再查就是京官了……”

  朱元璋冷冷的道:“京官是不是高人一等?京官是不是为百姓办差的?咱要的官,不是他娘的残害百姓、鞭笞百姓的贵人,咱要的是办事实干的好官!”“继续查下去!”

  暴昭倒吸凉气,忙不迭道:“遵旨!”

  朱元璋哼道:“将此罪行张贴皇榜,将人给绑了,送到菜市口,咱不给他们砍头,让百姓自己去处理!”“另,一应官吏,其后代女眷充教坊司,男丁给予全尸,杖刑而毙!”暴昭面颊抽了抽,老爷子这是……一点不给对方留种了啊!“皇爷爷。”门外一声轻叫。朱元璋挥挥手,对暴昭道:“去办差。”

  谨身殿灯火如昼。

  外面天空还有一丝丝亮光,在持续的春雨之下,也缓缓暗了下去。

  谨身殿的殿宇很大,古人的建筑群体,让稍稍高大深严一点的殿阁楼宇,都是会常年不休的点上长明灯。

  只有这种亮光,才能支撑起诺大殿宇的光明。

  张允端着一碗糖心鸡蛋面走了进来。

  “皇爷爷,饿了么?孙儿给你煮了点面。”

  朱元璋嗯了一声,让张允将海碗放在书桌上。“你有心了,来找咱有事吗?”张允闻言,默默跪在地上。

  朱元璋自然知道张允所为何来,明知顾问道:“说罢。”

  张允忙是道:“皇爷爷,片言之赐,皆事师也,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师为父,古之孝,以为彰显也。”

  深吸一口气,张允抬头,坚定的看着朱元璋:“皇爷爷,黄夫子是孙儿的老师,孙儿,来给黄子澄请罪!”“黄夫子一片赤忱,绝不会助纣为虐,请父皇明察。”

  朱元璋默默看了一眼张允,不答反问道:“你认为黄子澄罪在何处?”

  张允沉默了一下,道:“孙儿认为其无罪,国之强盛,在于敢听各方声音,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皇爷爷,黄夫子本意是好的,也是为了明正典型,孙儿不认为黄夫子错了。”朱元璋叹口气,语重心长的道:“你或许认为咱为了你大哥,所以要针对黄子澄。”“咱老张家,需要的臣僚,是能办事,办实事,而不是给皇明发展添堵的。”

  “你和他学了很多学问,能教学问的人有很多,皇明也不缺夫子,不缺人才,离开谁都能照样转。”“但怎么让皇明转的更快一点?就是要祛除一些阻碍发展的淤泥,是非对错,不是非黑即白。”张允轻声反驳:“时间之事,莫如非黑既白,若黑白颠倒,或似是而非,岂不有失公允?”朱元璋沉默片刻:“嗯,说的也对,咱懂了,成了,咱吃口面,你下去吧。”张允一喜:“好!”

  望着张允离去的背影,朱元璋幽幽一叹:“孩子,你一直要争这个争那个,这点道理都想不明白,争到了,就是害了你啊!”“爷爷都为你们好,你们每个后代,爷爷都疼。”

  “对于旁人来说,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可对咱皇家来说,哪有黑白可说?白的人,也能杀;黑的人,也可用~~。”“操弄政权,不是是非对错黑黑白白就能一言而定的。”

  “历朝历代都有贪官,为啥皇帝不杀?当他们都傻么?只要留着,就必定是有用的人!”

  “咱做事,不是给外人评说的,文人大儒可以嫉恶如仇,是非恩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咱老张家的人,身上挂着的是千千万万的百姓啊!”说白了,格局不同,看事的眼光也就不同。

  他张洪武也不需要文人史书给他描述的多么华丽,多么仁爱,多么有德。

  这个丹青的名声,老张是不看中的,他没有李世民那种功利心,也不想让自己留下多好的美名。

  只要百姓好,只要国家治理的好,残暴点也没什么,是非对错,后世自有评说,何须争论这些。“蒋。”

  朱元璋对外说一句:“黄子澄别留了。”

  轻描淡写说完,朱元璋便开始大快朵颐的吸溜着面条。

  春雨还在下,路上湿漉漉的。

  应天城的主道路几乎都铺了大理石。

  朝廷在民生建造上面的效率是极高的。

  朱元璋拿出来那么多钱,用于国朝道路建设,下面的人也不敢不办事。

  当张天和徐妙锦出现在应天大街的时候。

  徐妙锦还依旧有些反应不过来。

  张天说的轻描淡写,说朝廷放了他。

  讲道理,在刑部牢房听到张天这话,她真觉得张天很装逼。

  可事实就是如此。

  朝廷完完整整的将张天放了,甚至刑部侍郎亲自将张天的家当给搬运了回去。

  这种冲击力,对徐妙锦来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描绘的。

  大明的顶层权贵圈子就那么多人,下面的人接触不了,可上面的人几乎都熟悉。

  越是身处高位,越是能认识各个方面的人脉。

  可唯独刑部、大理寺、御史台,这三个衙门,是权贵圈子都难以摸到的。

  因为他们是法治部门,是绝对需要公允公正的。

  没有人的手,可以触碰到三法司,碰到了,是要死人的。

首节上一节310/5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