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为千古一帝,老朱麻了 第266节

  笑话!

  那刚才张天为啥表现的那么随意,甚至有些蠢蠢的样子?

  不屑啊!

  不屑和黄子澄一般见识啊!

  什么叫格局?

  或许从张天进来的时候,他压根就没将他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人家之所以还按捺着性子和他们坐在一座吃饭,这是给面子,这是一种宽广的容人胸襟。

  读书人常说一句话,什么叫男人的眼光和韬略?心如激雷面若平湖者!

  张天可不就是这类人?

  一瞬间,这些夫子们心中五味陈杂,他们感觉自己好像个小丑,准备默不作声的看人家笑话,殊不知,人家也是这么看自己的。

  轰!

  正在他们心绪乱飞的时候,甲板上,黄子澄轰的一声摔倒了。

  那么多渗人的目光看着黄子澄,给谁,也受不了这个压力啊!

  听听那些人说的都是啥话?什么黄半瓶,黄半吊……

  黄子澄对张天的比喻,现在全部都还给他了。

  倘若他黄子澄后世还有人在,问到他爷爷曾祖叫啥黄半瓶!

  这非杀人,这实实在是诛心啊!

  黄子澄这个时候还不装晕,还要等到啥时候?

  周围举人们指指点点,依旧还在讽刺着黄子澄,直到一炷香之后,人们才散去。

  二楼画舫上,这群躲着的翰林院同僚们也挺佩服黄子澄的。

  这么冷的天,天上还飘着雪,他独自一人在甲板上装晕了这么久,这种毅力也是难得。“黄夫子,人都走了,快起来吧。”“呵,黄夫子,莫装了,真没人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只是很快,他们突然发现不对劲了。“我去!”

  “他不是真晕了吧?”

  “我滴天,快抬回去,这都冻僵了都!”“快快!”

  众人手忙脚乱的将黄子澄抬走……

  朱元璋正在谨身殿处理着江夏侯抄家的事宜。

  傅友文和詹徽站在一旁禀告着周家一众人和财产的情况。

  一个江夏侯府,抄了十几万两白银。

  朱元璋都忍不住蹙起眉宇。

  他一直在愁闷治理天下州府百姓,国库缺银,现在又到了冬日,白雪皑皑,虽说有了无烟煤,但各家户被大雪压塌了的房子也不在少数。

  这些都需要朝廷拨款赈灾。

  有了这一笔白银,也算是给朱元璋解了燃眉之急。

  然而朱元璋知道,这些钱财毕竟来的有些偶然性,大明的财政哪儿能靠着如此来聚集?

  筹钱之策,一直还是大明国策的重中之重。

  没多时,有宫人走到朱元璋耳边,悄声说了几句话。

  朱元璋眉宇舒展,脸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

  詹徽和傅友文站在一旁低头看着,不用说,恐怕又是张天那边干了啥让老爷子开心的事。

  两人心里都像明镜一般。

  尤其傅友文,当他猜到张天的身份之后,他已经时刻准备着舔张天了。

  朱元璋起身,将奏疏陈放在一旁,背着手走到谨慎殿大门前。

  傅友文和詹徽很自觉的跟过去。

  门被推开。

  一股寒风铺面而来。

  詹徽急忙道:“皇上,天儿冷,您注意身子。”朱元璋充耳不闻。

  他欣赏着外面的遍地雪花,皇宫的屋檐燕角上,也已经裹上一层白茫茫,美不胜收。

  这样的时刻,若有唐宋那文人,指不定会吟诗作词,伤秋悲冬。

  朱元璋看不上那些无病呻吟的人。

  要说唐宋诗词人,他最佩服的从来只有一个一一辛弃疾。

  不过现在,他心里又多了一个了。

  缓缓地。

  朱元璋开口。

  声音很慢,却中气十足,铿锵有力。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挺应景。

  詹徽和傅友文都不是腹中无文之辈,能做到这种高位,一定饱读诗书。

  朱元璋跨步过台阶,目光直刺在空旷的大殿外寰。

  院子内空旷,几个雕龙玉砌的龙柱子肃穆的立在大理石院落内。

  院子都是雪,龙柱子上都盖上雪花。

  朱元璋继续道:“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起初詹徽和傅友文还没觉得什么,但这句话出来之后,一股磅礴的气势陡然凝起!“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朱元璋读到这里,詹徽和傅友文已经呆怔住了,倒吸凉气的看着老爷子的背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朱元璋读出这两句的时候,言语在颤。

  江山如此多娇,这不就是在概括朱元璋年轻时候的心境吗?咱是英雄,咱也要为了这江山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朱元璋语速有些快。

  那是一种以碾压的目光,回顾历史,居高临下,睥睨先辈帝王之霸气!

  一瞬间,傅友文和詹徽都颤抖了!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朱元璋说完,他已热泪盈眶。

  身后,久久的沉默!

  扑簌簌的雪花之中,老人迟暮,依旧散发着一往无前的霸气和决心!

第261章 266家天下

  应天府的雪花还在下着。

  朱元璋站在雪地中。

  银发和白雪相互交相辉映。

  当这首词被朱元璋阴阳顿挫豪迈狂放的读完之后。

  詹徽和傅友文一瞬间,竟是有些恍惚。

  他们恍惚透过雪幕,看到了历史。

  看到了朱元璋那个金戈铁马的历史。

  看到了这个老人,年轻时一往无前的气势!

  看到了这个老人,年轻时所向睥睨的自信!

  纵然他六十三了,可是当他站在那里,他已经是大明的天,是万民的父,是众生可望不可即的大明主宰!

  啪,啪,啪!

  掌声越来越大。

  詹徽和傅友文发自内心,情不自禁的开始鼓掌。

  朱元璋已经陷入在方才诗句内的豪情壮志中,直到掌声响起,他才将思绪拉回来。

  他回首,看着一脸震撼的傅友文和詹徽。

  现实再次将朱元璋拉了回来。

  这两老伙计,头上也白发苍苍咯。

  老咯老咯,读着词,咋还将自己带入进去了呢?

  朱元璋有些莞尔。“咋样?”

  看着詹徽和傅友文,朱元璋咧嘴问道。

  自然是问这首词怎么样。

  詹徽当先开口:“有吞并龙虎,气象万千之势!”

  傅友文更是由衷的道:“皇上眼光格局之大,胸有万千韬略,微臣佩服万分!”尤其那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这首词里面,简直不要太写实!

  或许也只有朱元璋这样的伟大帝王,才能将成吉思汗看成只会弯腰射弓的莽夫!

  这是对元廷最大的蔑视,是对我国朝最大的褒奖!

  虽然这首词没体现出来,但他们理解出这层内涵意思。

  朱元璋哈哈大笑:“是吗?”

  笑容中有些狡黠,看着两位重臣,他道:“可,它不是咱做的,是张天做的词哟。”啊?

  詹徽和傅友文再次被震撼到了。

  两人陪着朱元璋,呆呆的在雪花中站着,沉默许久,脸上震撼之色一览无余。

  乖乖!

  这小子,果然和他爷爷一样,一样的眼高于顶,一样的桀骜不驯,一样的心怀大志!

  最关键的事,这小子的文采……要不要这么逆天?

  沉默了许久,傅友文突然意会到什么,趁着詹徽还在愣神之际,他急忙道:“启奏皇上!”“吾观此诗,此子大才!”“吾佩服也!”

  “此词足以流芳千古!”“朱郎贤!”

  詹徽咽了咽口水,震惊的看着傅友文。

  可恶啊!

  趁着老夫愣神,他把好话说完了,那我说啥?詹徽一脸不甘的道:“臣附议。”

  朱元璋笑容更甚,挥手道:“成了,你们都下去吧,咱都知道了。”

首节上一节266/5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