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为千古一帝,老朱麻了 第217节

  刚才他们还在说,这小子恐怕连三清经书是什么都不知道。

  赵思礼拦住了他们,哈哈笑着道:“诸位翰林院的大儒们!”

  赵思礼这些武人纷纷目光灼灼的围住这些文人,目光显得很是热情,令许状元等人有些不自在。

  “额,噢,啥事?”许观磕磕巴巴的道。

  赵思礼直勾勾的看着他们,道:“你们刚才说什么不动经书,没看过道书什么的,本将没听清楚,麻烦再说一下可好?”

  说实话,这有些得理不饶人了。

  许观尴尬的道:“你听错了,我并没有说这些话,呵呵,还有事,先走了。”

  “别啊!”

  几个武人拦住了许观,“说说嘛,你说咱要是说孔夫子没读过论语,这话,你们觉得羞耻吗?”

  “胡闹!”许观道:“这不是胡闹么?不像话!不要侮辱圣贤!”

  赵思礼反驳道:“你都能说道家掌教没看过道经,咱们说孔夫子没读过论语,这不过分吧?”

  “你!”

  许观脸色涨红一片,脸上带着丝丝惊慌的道:“我,呵呵,不说这些了,还有事,真不耽搁了!”

  说着,他便拂袖,逃也似的飞奔离开现场,走的很匆忙,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身后,一群武人们肆无忌惮的放声大笑!

  “赵指挥,那小子谁啊?真是个妙人,咱喜欢!”

  赵思礼笑着道:“张天!江宁县县令。”

  徐妙锦走了一些距离,突然听到张天,有些好奇的停下脚步,刚才没听的太清楚,想了想,便也没去问赵思礼,径直朝二进宅院的中厅走去。

  应天城,汤和府邸。

  老爷子和汤和笑的前仰后合。

  “乖乖!咱这大孙,去哪儿都能大放异彩。”

  朱元璋有些骄傲,尤其现在能和汤和卖弄,更加膨胀。

  汤和也感慨:“这小子,可真是个人才,濮家老祖宗的名字,咱一把年纪了,都不敢乱叫,他居然能用这办法呼唤出名讳来,厉害,厉害呀!”

  朱元璋笑着道:“徐家老五那闺女,也不可小觑,说的也是极好,能和咱孙子不相上下,以后一定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主!”

  汤和忍不住点头。

  朱元璋对左右道:“继续说!后面呢?又发生啥事了?”

  听到张天又去将洪武二十四年状元许观给怼的哑口无言之后,朱元璋和汤和笑的更是合不拢嘴。“

  哎哟喂!论语中……出现多少……子曰?”

  “亏这小子能想出来!这也太损了!哈哈哈!”汤和放声大笑。

  汤和府邸内,随处能听到两老人开怀的笑声。

  临近年关,朝中事务也不多,朱元璋闲来无事,便来汤和这窜门。

  汤和的家眷全被接到了应天府,一家子其乐融融。

  老爷子和汤和正聚精会神听着濮家发生的趣事之时,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小心翼翼走来。

  朱元璋挥手,让左右离去,毛骧这才开口道:“启奏皇爷,云南大胜,沐昕已经占领安南王城,云南布政司请皇爷下旨。”朱元璋愣了愣。

  他都没想到,云南都司居然这么快就攻下安南全境。

  朱元璋蹙眉凝思。

  打下一方国土容易,安南现在已经划入了大明国土,可要怎么建设安南,这需要费心思。“给沐春下旨,该赏的兵士都给咱赏,让他们先控制住安南,好好将这个年关过了再说。”说完后,朱元璋挥手让蒋离去。

  汤和坐在一旁,拱手恭喜道:“重八,咱大明的版图又扩大了,嘿嘿,那小子真是神了,如此顺利且合情合理的打下一个政权不容易啊!”朱元璋认同的点头。

  大明想对外动兵,更多的要考虑许多国家无形中的压力,所以必须师出有名,让别国找不到谴责大明的借口。

  而今安南主动挑起战争,朱元璋恰好用了这个契机,直接将安南灭了,于情于理之中,大明都是站在正义的一方。

  这个时机得拿捏的很好,如果迟一点,安南主动投降割地赔款,那朱元璋也不能顶着硕大的渔轮压力将安南继续屠灭。

  所以张天当初的远见和眼光,对这一场战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汤和也没打扰朱元璋思考问题,对于安南如何建设,需要打造成什么样子的政权,这些都要老爷子去亲自踱定。

  当然,更大的可能,这个重担,老爷子会交给张天,毕竟当时打下安南的好处,张天提过蓝图,虽然没细致的说清楚,但想来朱元璋会先将这地方交给张天试点,看看他治国能力究竟如何。

  无论如何,这些都不是致士的汤和该关心的事。

  没多时,他见朱元璋似乎有了决定,便问道:“重八,今年年关,真不打算和张天一起过了?”

  朱元璋微微叹口气,道:“宫里面还有一大家子人,咱这些日子,将太多精力放在那小子身上,后宫的事也不能不管。”汤和点头,笑着道:“其实只要亮明了那娃身份,一切都顺理成章……”

  顿了顿,汤和苦笑道:“不过咱知道重八你有自己的打算,让这小子委屈一个年关也没啥。”朱元璋眼睑垂下,道:“他已经委屈了九年,加上今年,是第十个年头。”“咱每每想到他往常大过年的衣不蔽体房不遮风就心疼。”

  汤和从朱元璋嘴里,也多多少少了解张天过去的经历,听了这话,颇有些感同身受。

  “就算他一腔本事,也施展不出来。”

  朱元璋叹了口气,道:“不过,是龙就永远不会困在潜水,咱只要给他一个身份,你看看,这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他从一流民,直接跃居到这种大户,咱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都忍不住惊叹。”

  ........

  汤和道:“可不是么?就算抛开蓝玉那些人别有心思的帮衬,咱单看那小子自己,一个盐巴,一个无烟煤,就足够他富足一辈子,许多事,可都没人帮他,都是他自己亲手打出来的!”

  提到这些往事,就连汤和回味之后,都忍不住倒吸凉气。

  真有本事的人,人脉对他来说是如虎添翼,若没本事的人,给他再多人脉,也闯不出好歹。

  张天这小子肚子里有货,而且装了很多东西。

  不能单单觉得是因为有许多贵人在帮他他才能扶摇直上,抛开外界所有因素来看,这小子自己趟出来的成就,已经足够让太多的人望尘莫及。

  尤其让汤和感慨的是,他才十七岁!过了今年,才十八岁而已!

  朱元璋重重的点头:“这才是咱看中这小子的根源,在看咱另一个孙子,虽说朱允也不错,可真和这个大孙子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汤和很认同的点头。

  他已经致士了,谁掌大明未来的江山,与他来说,关系不大。

  所以汤和不会参与这些皇子皇孙的争斗,更不会左右朱元璋的决定,这也是朱元璋能将这些话肆无忌惮的给汤和分享的原因。

  汤和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他也认为,张天那小子将来的成就,一定不会比任何皇子皇孙低。

  他只不过欠缺一些机会,和对大明更加全面的了解罢了。

  他点点头:“不过他的提议也不是不行,咱回去召见臣僚,将这事推行下去,只要不叨扰沿途百姓,就让孩子们回来聚聚吧。”

  汤和点头:“好,好,呵呵!是该团聚了,很多小娃子,现在变成啥样了,咱都不知道,咱就记得老大老三老四这些家伙,都和咱一起打过仗,你老朱家的孩子,真是一个比一个猛!”

  朱元璋会心一笑,不过也有些头疼。

  这些藩王要入京,还不知道要折腾出什么事,走一步看一步吧!

  朱元璋看着汤和,起身拍了拍腿:“成了,你有空让咱大孙来你这做客,收拾收拾家吧,咱去他那里瞅瞅。”汤和也跟着起身:“咱送你出去。”

  朱元璋背着手走在去往张天府邸的道路上,眉宇拧成了川字。

  安南……

  安南!

  左右不过不毛之地,只要它攥在大明手里,对大明将来从南疆踏板出海以及威慑周边番夷就有莫大的作用。

  .........

  张天此时则是和常茂等人告别,坐着自己的小马车在雪中回去。

  寒风刺骨,就算坐在马车之内,都能感受到。

  等回到院子之中,张天则是个邱湘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烤肉。

  这在大户人家里面,可没有吃多少东西。

第228章 23张天你是我们的家人

  张天喝了点热酒,就抱着邱湘软软的身子相拥而睡。

  这大冬天的,喝点小酒,睡着觉,确实是太舒服了。

  ........

  濮家今天的寿宴,直到傍晚掌灯时分才彻底结束。

  外面又开始飘起雪花。

  徐妙锦披着纯白貂绒毛披风,撑着油纸伞,走在应天大街上。

  徐辉祖有事,就提前骑马回府处理政事。

  徐膺绪和徐增寿则和徐妙锦一起踏步回府。

  “二哥四哥,你们不是一直让我接触那叫张天的人么?”

  徐膺绪和徐增寿倏地一愣,谄媚的左右环绕住徐妙锦。

  “五妹,想开啦?”

  徐妙锦是徐家的掌上明珠,徐达在的时候,就对这最小的女儿万分喜爱,徐家的几个兄弟,更是将这足智多谋的小妹,当成徐家的宝贝供着。

  徐妙锦有些嫌弃的看着徐膺绪和徐增寿,道:“二哥,四哥,你们究竟为啥突然这么关注张天?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徐膺绪急忙道:“没啥,莫问那么多。”

  徐妙锦噢了一声,道:“那我去问大哥。”

  “诶诶诶!”

  两兄弟赶紧将徐妙锦拉住,然后讳莫如深的道:“最近老哥我一直听朝廷的人在提张天。”

  “听说玉米,水泥,就连天花是他解的,于是便来了兴趣,起了拉拢的心思,你莫告诉大哥,他最烦咱们暗地里做这些勾当,而且他的身份不简单。”

  徐妙锦微微愣了愣。

  她这些日子一直在研究,那种伟大的粮食做空战,到现在,她想想,都有些头皮发麻。

  这么伟大的对策,居然是那叫张天做出来的?

  徐妙锦歪头想了想,道:“接触张天也行,你们也得应我一件事。”

  徐膺绪和徐增寿小鸡啄米点头:

  “哦哦,好,五妹你当说无妨!”徐妙锦道:“帮我提拔一个人。”

  徐膺绪狐疑的看着徐妙锦,有种不祥的预感:“你可莫告诉我是今日中厅站在常茂身后那小子。”

  徐妙锦笑着道:“嗯呢。”

  “不行!”徐膺绪摇头,“要提拔,也是他常茂提拔,和咱有啥关系?再说了,你是徐家的掌上明珠,你关注长家的一个跟班做什么?你是不是疯了?”徐妙锦瘪瘪嘴:“他不是李景隆的跟班。”

  徐增寿跟着问道:“那是啥?”徐妙锦想了想:“幕僚?门客?”

首节上一节217/5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