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为千古一帝,老朱麻了 第205节

  也不知道葛爷爷有没有放在心上。

  .......

  duang!

  duang!

  duang!

  三声铜鼓声回荡在大明宫城内。

  奉天殿之中,朱元璋身披黄龙袍,头戴九龙冠,面色威严的缓缓坐定在龙椅上。

  朔日大朝会。

  朝会伊始,百官站定,太监唱礼。

  一切完毕,户部侍郎傅友文抱着芴板出列。

  “启奏皇上!”

  朱元璋沉着的看他一眼,面无表情的道:“奏上。”

  傅友文道:“大明邮寄驿站试行一月,冬十月的财政数据已统计完毕。”

  “洪武二十四年,湖广布政司合计驿站收入约九万三千七百两白银。”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就连朱元璋都忍不住倒吸凉气,神色发愣。

  单单一个湖广布政司,居然有这么高的收入?

  傅友文继续道:“川蜀驿站收入,约三万六千两白银。”川蜀地势陡峭难行,收入低点到也正常。

  “东南浙江、两广地,合计驿站收入十三万九千二百两。”

  嘶!

  此一时,大殿内皆充斥倒吸凉气声!

  十三万两!一个月?!

  这有点颠覆了群臣的认知。

  他们和朱元璋乃至于许多历代帝王一样,思想上向来都认为农业才是国本。

  当初发行驿站邮票,虽然他们也支持,但从没有一个人会将驿站邮寄收入当成大明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今,当这激动的数据陡然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众人居然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京畿直隶府,此乃驿站发起点,拢共合计收入……”

  傅友文顿了顿,深吸一口气,朗声道:“二十万三千一百两白银!”言毕,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朱元璋手有些颤抖,死死的捏着龙椅的把手,早已激动的不能自己起来!

  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更大的惊喜来了。

  “武昌武汉等九省通衢之地,其收入,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短短不到一月,其便跃居于驿站最繁华的中转地,单月累计收入,已然高达二十五万两,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轰!

  这一刻,虽有人已经头皮炸了,根本无法思考!二十五万……这太匪夷所思了吧?

  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惠民之策,居然在短短一个月内狂揽财政将近八十万两!

  这是何等令人心悸的数据!

  大殿上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瞪大眼睛,甚至有人质疑户部在虚假上报。

  可傅友文说可以和这群御史、给事中赌命验真假,此言一出,无人敢质疑!

  这份沉甸甸的收获,摆放在朱元璋面前,竟是让朱元璋都有些不知所措的颤抖起来。他眼眶红润,努力的笑着,镇定的道:

  “好!好的很~~!”

  沉默了一下,傅友文道:“启奏皇上,以上是利好消息。”

  刚才还在激动的君臣们,听到傅友文这话,突然心中一沉。

  莫不是还有坏消息?

  朱元璋道:“继续说。”

  傅友文道:“随着邮政驿站的需求加剧,江浙泉州等地的驿站已经不够用,地方官府请求朝廷多开设驿站。”

  “长江水路上的船只络绎不绝,码头上一天连轴转,官府的驿站开放了所有仓库,甚至在江边临时修建了储存货物的棚子,但依然有些忙不过来。”

  “人手严重缺失,各地的货物显得有些杂乱,派送也时有出错情况。”

  “臣担忧……若不早日约束管控,恐会乱象横生。”

  这些事,不仅是朱元璋始料未及,就算是当初参与修订政策的傅友文和詹徽等人也是没想到的。

  谁也没想到,张天提出的这驿站改革,威力会如此大,简直大到逆天,刚出世,就展现出如此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乃至于他们事先商定的政策管束机制,已经跟不上驿站的发展。

  诚如傅友文说的那样,虽然驿站现在看起来十分赚钱,可若是不管束起来,用不了多久,就会乱象横生。

  朱元璋顿时从喜悦的氛围中,沉着下来,他盯着满朝文武道:

  “都给咱说说应对之策。”

  詹徽出列道:“启奏陛下,微臣认为,如此高昂的收入,倒是可以投入出去。”

  朱元璋点头:“你说。”

  詹徽道:“譬如招募民间劳力,给地方官府拨定额款,用于支付这些劳力。”

  “又譬如,可以重修官道,朝廷现在有了钱,让各地官府将官道土路改成石子路,如此也便与马车行走,更会加快运输效率。”“再如,让各地官府招吏目,严格约束驿站劳工,将此事当为国政之一,严格管制约束起来!”

  朱元璋点点头,对詹徽道:“此事是你和傅友文提出来的,你此言到也可以,但其中钱财支出的多少,你们要合理把控。”眼看着这么多钱财流入朝廷之后,又要用出去,朱元璋还是有些心疼。

  但詹徽说的不错,虽然现在收入不错,可若是不给予必要的支出,用不了多久,驿站邮政就会衰败,细水要长流的道理朱元璋懂。

  他宁愿现在朝廷少收点钱,也得将基本盘给打牢固了。

  “有不懂疑惑的,你们可以问问张天,毕竟这驿站框架是他搭建出来的,他应该懂得更多理解更深,尔等要不耻下问。”

  哗!

  群臣再次愣住,眼神中皆不可思议。

  这是老爷子……第二次在公开场合提起张天这个人了吧?

  这惠民之策,居然不是户部和吏部想出来的?

  天呐!

  这个叫张天的,究竟是什么神仙人物?又究竟还有多大的智慧?

  如此天纵奇才,老爷子只是在朝堂上提及,却从未给过一官半职,这未免太古怪了吧?

  这样的人才,哪个帝王不像宝贝一样给搂在怀里深怕人跑了?

  老爷子就不怕么?

  为什么不给予其嘉奖?

  因为他是皇孙!

  这可是滔天大功啊!可比那些掉书袋子科考上来的进士有用多了!

  老爷子虽然老了,但并不昏聩,那他这举动就令人有些捉摸不透了呀!

  .......

  等到张天去吃了中饭,正准备去书房看些史料,却被一封请柬给打乱了节奏。

  请柬是常茂发来的,邀请张天晚上去常府赴宴。

  张天也不知道对方出于什么目的,满口答应。

  没多时张天便抵达常府前。

  常茂带着老二常升和老三常森出来迎接。

  张天惊奇的发现,蓝玉和傅友德、冯胜等开国武将们也都紧随其后。

  这些人都是先前的时候,前去过张天的院子之中和张天一同喝酒过的张天,自然是一一记住了,毕竟当时二三十个人去到他家中,那场面真的是把他吓到了,真是的,让他记忆深刻。

  这阵仗,有些骇人啊!

  却也不知道他们又在搞什么鬼。

  数道声震瓦砾的声音自远处传来,常茂笑呵呵的来到张天面前:

  “来就来,带啥礼物?咱自家人,可不兴送礼!”

  “是个啥?咱看看!”

  自然是玉米。

  常茂说着,还对蓝玉挑个眉。

  意思是,你看,咱外甥就和舅亲,去你蓝家的时候,你可没这待遇。

  蓝玉闭目不语,懒得理这个得意的家伙。

  只是很快,他发现常茂愣在骡车前,一动不动。

  蓝玉回头,却见常茂捧着一袋玉米,愣愣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这个东西仿佛让他们想起了当年战争的时候,他们饿到没东西吃的时候只能啃树皮,现在看到这玉米,这个亩产量为七八百斤的玉米的时候,一下子就有些感动了,是啊,这个玉米可是当天所种植的呀!

  这怎么好像都是在唠家常?

  好一些武将都坐没坐相的盘在太师椅上,交头接耳的低声说着些啥。张天有些忍不住,问常茂道:“常将军,今日为何宴会啊?”

  常茂这才说道:“今日家宴,随便吃吃。哈哈。”

  张天听了之后,顿时就是有些感动了,这话的意思是说把自己当成了家里人了,不然的话为什么会宴请自己呢?张天颇有些感动啊,这些年来他是在江宁县吃百家饭长大的,后面认识了葛爷爷之后,和葛爷爷之间才有了爷孙之间的关系。

  没多时,酒菜上来。

  蓝玉单刀直入:

  “来!咱好久没和你小子吃过酒了。”

  张天心生感动:“晚辈谢凉国公教会。”

  张天暗自点点头。

  人家谈谈一个国公和自己敬酒,这简直是天大的荣幸啊,自己不过是一个区区七品县令办了要不是因为爷爷的关系,自己怕不是不能和这些王侯将相喝酒。

  也正是因为自己和葛爷爷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才有了这样的缘分,认识这一群王侯将相?

  蓝玉摆手:“啥谢不谢的,咱和老爷子都是一起出生入死,别的不行,就学会打仗了。”

  颍国公傅友德大笑道:“老何说的对,咱们虽然一把老骨头了,可还没这么不堪,这守卫大明皇权的职掌,可从不敢忘却,咱们这些老家伙们,未来十几年内,应当都有这个能力,拱卫着大明皇室,拱卫着咱这后辈安稳!”

  张天这顿饭也吃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不免好奇的看着常茂:

首节上一节205/5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