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96节

  这要怎么办?

  ……

  “不如成都好看!”刘备挑剔评价。

  成都可是有昭烈庙呢!刘备打心眼里认为成都也算得自己故乡了。

  “这便是军师一辈子都没去成的长安城?果然好看!”

  张飞话语一出,四座俱静,但他还在自语:

  “也不知道十万大舅哥没能去成的合肥,是个什么光景?”

  诸葛亮倒也不计较,只是对这位帝王倍感好奇:

  “弑兄杀弟?骨肉相残?”

  “如此亦能成千古一帝?”

  马良对于亲手抄录的文字也记得清楚,回忆道:

  “若此前光幕文字为李世民的话,其曾自述称七年定天下。”

  那如此简直太好猜了。

  “原来这二凤的二,乃因为是次子的缘故。”

  刘备只觉得从他的角度来说难以评价。

  百姓的恩人,礼法的罪人?

  但后世亦千年后仍怀念,仍尊其功绩。

  “百姓…人民…”刘备咀嚼着这两个词。

  世家对曹贼俯首,百姓仍追随自己渡江。

  皇叔之名不足贵,仁德之名聚人心。

  一时间刘备竟也感觉身上轻松不少。

  “这位李二凤,真乃武功卓越之最。”

  诸葛亮都有点佩服了,亲手打下来江山,亲手铸就盛世,亲手扩大疆域。

  于是心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个想法:

  若是祁山由这位来北伐,应能一战而定吧?

  光幕上,那个“大唐不夜城”仅仅出现了须臾,让即使挑剔如刘备也有点遗憾。

  【那么晋书既然对司马晋这个主角都是这个态度。

  是否真的做到了不吹不黑呢?

  当然不,晋书中有一个贤明仁德之主,毫无黑料录入。

  那便是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hào)。

  为什么他这么特殊?因为是李唐官方认证的先祖。】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一僵,根据他对光幕一贯的认真,有了不好的预感。

  【古代认祖之风盛行,李唐时候当然也不例外。

  晋书当中是这么记述的,李是汉将李广的十六世孙。

  然后晋书中李多了个无法考证的孙子,重耳。

  这个重耳有个后代,叫李虎,是李渊的祖父,西魏八柱国之一。

  但对于这个说法,现代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做了论断,评价是:

  伪冒相传。

  论述起来也很简单,北魏太和年间,凉州有两种简单的身份标签:

  身为当地豪族的凉州土人,六镇起义失败后被发配充军的丰沛旧门。

  凉州土人,悉免厮役,可以享受免除兵役的优待。

  丰沛旧门,则是需要戍边的下等人,魏书记载,除非是社会性死亡,不然都不会与之为伍。

  于是这里在史料上就出现了偏差:

  魏书记载,李曾孙李冲时任仆射,属于凉州土人。

  旧唐书记载,重耳生熙,为金门镇将,妥妥的丰沛旧门。

  同时代的两人一个是被贬为贱民,一个是当地豪族,根本挨不上关系。

  所以李唐皇室极大概率并非出自陇西李氏,只是个普通的小姓。

  李反而成了最大的赢家,皇室自动来投,并且还将黑料统统扫清。

  并且可能因为李唐皇室这波认祖,后来盛唐诗仙李白也被考证成了李之后。

  但说实话这些没啥意义,李白李二无人不识名传千古。

  李和陇西李氏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故纸堆中,没人在意。】

  李世民攥紧了拳头。

  前面说李二凤,朕忍了,怎么现在还能简化成李二的!

  至于这波对于认祖的考证,李世民捏了捏拳头最后摇头:

  “为后世徒增笑料耳。”

  长孙无忌劝道:

  “大家之名传万古。”

  “陇西李氏因大家之名而传世兴盛,大家可从未借陇西李氏之名而平定天下。”

  这话说的……李世民舒服的微微眯眼。

  “只是不知那李白是谁?”

  这是李世民唯一好奇的。

  光幕已经不止一次提到诗仙之名,并且言语间仿佛和他千古一帝的传唱度差不多。

  只是注定见不到让李世民颇为可惜。

  从此前透露的时间来算,这李白还要差不多要七十年后才出生呢。

  长孙无忌赶忙道:

  “若无盛唐,何来盛唐诗仙?”

  “而若无大家,何来盛唐?”

  房玄龄杜如晦在心里齐齐呸了一口。

  这长孙无忌的拍马屁愈发熟练了。

  李世民倒很是受用,喜笑颜开。

  诗仙李白又如何?也是沾了他李二…凤的光!

  第二更大约八点左右,这个月感谢大家伙监督支持。

  提前祝大伙八月份顺心如意。

第23章 破灭的三兴之火

  “这盛唐诗仙……不知那杜工部与他比起来如何?”

  孔明看的津津有味,顺带点评一下。

  他可是记得光幕说过,那杜工部是他的粉丝呢。

  尤其那三顾频烦天下计啦,那出师未捷身先死啦。

  让孔明看了自己都有点汗颜。

  只是可惜那杜工部与他相差数百年,不然定要款待一番。

  不知若是现在挥笔写下一封《酬谢杜工部盛情》的文章,能否被那杜工部看到?

  但从诗文上看,这杜工部素有才情,且有工部之名,且生活在盛唐。

  想来生活过得应当不错?

  也不知道盛世是个什么样子啊……

  想起来光幕曾评价自己“从未见过汉朝的盛世”,孔明居然还有一点羡慕。

  张飞则就是毫不吝啬的嘲笑了:

  “哈哈哈,一个千古一帝,竟还要去认一个乱世小国的皇帝当祖宗。”

  “恐怕那李知道的话,多少得在阴司摆上几天宴席。”

  关羽同感:

  “先祖显赫又如何?”

  “且那李还被追认李广之后……”

  关羽熟读史书自是记得清楚,因为李陵,陇西之士皆以为耻。

  简雍幽幽道:

  “翼德将军不谈,后世以云长将军之名。”

  “但有关姓者,或都将追认云长将军为祖。”

  对象换成了自己,关羽想了想道:“似乎还不错……”

  “嗨,我想起来了!”张飞叫道:

  “那十六国乱世不就有个追认阿斗……”

  关羽眼疾手快,直接一个柿饼塞到了张飞嘴里:

  “三弟多吃点!”

  【其实说到陇右,咱们现在如果有人去那边玩儿过的话,往往就感觉不太能对得上。

  如今的河西走廊差不多是天水-兰州-西宁-张掖-嘉峪关这个方向。

  自驾游一路下来最大的感受就只有俩字:荒凉。

  现在一般还有个俗称叫戈壁滩,所以就会有个错觉。

  李唐皇室就是从这儿起家?建立帝国从吃沙子开始?

  丞相六出祁山就为了争这片不毛之地?】

  光幕上图像飞速掠过,能看到的便是大片大片的荒地。

首节上一节96/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