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7节

第11章 老曹家血脉有问题啊

  【丞相的这操作议论的人不少,有人说丞相言而无信,有人说丞相意在为关羽复仇,你来我往争论不休。

  但实际上作为千古名臣,怎么可能会奔着单一目标去制定计划?

  首先孟达意欲反叛是真的,但这个反叛意愿强烈吗?那恐怕要打个问号,毕竟只是处境艰难还没到生死存亡关头,所以丞相这是推了一把手,让孟达将反叛从可选变成了必选。

  其次丞相喜欢孟达吗?那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蜀汉昭烈帝的“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言犹在耳,尤其这个人还导致了关羽之死,让蜀汉的先期战略受到重挫。】

  蜀汉昭烈帝!

  刘备初听不明白,但马上反应过来:说这句话的不就是自己吗!

  于是求助的目光瞬间转向了诸葛亮,甚至都无需说什么,孔明秒懂:

  “昭德有劳曰昭,有功安民曰烈。昭烈二字既颂品德,也说功绩,对主公来说确实合适。”

  刘备微微点头,旋即冷静下来,这是历史上对刘备的盖棺定论,但自己现在不过基业初成,还未到历史上那般高度。

  不不不,刘备心底摇头,仅仅是历史上那样的功绩已经不够了,阿斗需要教育,二弟需要拯救,背刺的盟友需要有代价,北方需要统一,他刘备已经不满足于昭烈二字了!

  至于这个孟达是刘璋的下属……刘备心底微微摇头,定然不会再给他这个机会了,不如慢慢剥夺兵权,发配为民让他安安乐乐过完一生吧,安乐二字甚是适合他!

  【那么丞相这个战略意图就很明显了:

  孟达束手等死,那等于是除了一个蜀汉的叛徒,皆大欢喜。

  孟达不愿坐以待毙,直接起兵反叛会给曹魏造成了大麻烦,还能给北伐吸引注意力,皆大欢喜。

  孟达胆怯,轻装简骑逃回蜀汉,那生死都在诸葛亮一念之间,还是皆大欢喜。

  因此不管怎么看,孟达结局唯有死,因此我们也不得不感叹一句:丞相,你好黑的心!手动笑脸。】

  北伐?

  刘备默默算了一下时间,转头对孔明道:“我死后五六年就开始了北伐吗?会不会有点快。”

  虽然张飞不在了意思是被扔到厨房吃酒去了。

  但张飞之前的话刘备可没忘:“大哥是被夷陵一把火气死的!”

  光幕多次提到不少人认为那是蜀汉最后的气数,可见夷陵那一把火应该让刚刚立国不久的蜀汉损失惨重。

  如此,五年恢复的过来吗?

  孔明看着刘备殷殷目光很想吐槽一下:主公你知道自己不是那个白帝城托孤的刘备,怎么就忘了我也不是那个辅政丞相诸葛亮啊!

  军师中郎将孔明不在那个位置,但心底也隐隐有些猜测:

  隆中对时做的计划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在北伐的未来,主公已然不在,这个计划直接就少了后半句。能让未来诸葛亮改变计划强行北伐,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夷陵的大火还烧掉了自己不清楚的一些东西。

  孔明陷入了沉思,孔明开始挂机,赵云运笔如飞加快记录,刘备得不到亮亮的回应于是也只能止住问题。

  但是看着光幕说的孟达,刘备忽然想起来了未来被自己赐死的刘封。

  如此勇猛的养子,结果因为误信谗言导致了他关叔叔战死,更导致了后来一系列的事情。

  莫非自己教育后代真的不行?刘备陷入了自我怀疑。

  【事实上如孟达魏讽都是曹魏内部情况的一个缩影,曹操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得到了颍川士子的支持,但也正因为挟天子从而在内部形成了汝颍集团。

  彼时以荀氏为首的汝颍集团还心存幻想忠于汉室,因此面对谯沛军功集团还能退避三舍。但随着曹操加九锡称魏王,汝颍集团内部的不满也在逐渐滋生,直到最终曹丕登基称帝,汝颍集团曾经效忠的汉室也彻底破灭,荀氏逐渐淡出,但汉室破灭之后汝颍集团的效忠对象并没有转移到魏文帝和魏明帝身上,反而滋生了野心,司马氏逐渐成为汝颍集团新的话事人。

  曹操晚年只能压制这些派系矛盾交给了曹丕,曹丕手腕不错奈何短命,给儿子曹留下了更大的烂摊子。

  魏明帝曹登基之后蜀汉开启北伐反而成功续命,把曹魏的内部矛盾转换为外部矛盾,极大缓解了曹魏的内斗。

  曹的治政水平不差,但政治手腕不行,在位十四年后临终托孤司马懿和曹爽,彻底激化了曹魏的矛盾,让两方进入不死不休的争斗,导致了后来的高平陵之变。

  至此,曹魏彻底玩儿完。】

  “北伐反而还救了曹魏?”赵云不懂。

  “黄某倒是明白了。”黄忠笑道:

  “赵将军,黄某在荆州呆了近二十年,鸡毛蒜皮小事处理过不知多少,这就如同黄某早年间亲眼见的村子争斗一般。”

  “当相邻的两个村子抢水的时候,那村子内部不管多大的矛盾都会暂时放下,即使是杀父之仇也是一样。”

  “如果抢水争斗的时候输了,那一整个村子的庄稼都要歉收,这便是大事,而村落里两户人的彼此争斗就真的算小事了。”

  刘备也感叹道:“确实是这个道理,就如景升兄废长立幼,村落间因为争遗产兄弟阋墙的也不知凡几。”

  “只是真没想到,曹贼成也挟天子,亡也因挟天子,若他真的忠心于汉室何至于惨遭灭族。”

  孔明摇头道:“曹贼若真是忠于汉室,那也是一个国贼,隔了一千七百年的后辈都能对曹贼干的这些事如数家珍,那说明民间多义士,曹贼也多不得民心。”

  “如此魏王即使帮助汉室重归一统,此汉又与灵帝时有何不同?如此多暴虐行径,胜董卓多矣,我听曹贼曾自比伊尹、霍光,但假使霍光复生也要被曹贼气死。”

  黄忠倒是又注意到了另一件事:

  “魏明帝死后也是托孤……说明又是个幼子皇帝,他在位十四年连个成年皇子都选不出吗?”

  “老曹家血脉有问题啊!”

  最近两天公司加班,所以写作时候比较赶,来不及多次勘察错别次,见谅。

第12章 划水的士燮

  【纵观曹魏和孙吴,两方虽然亡国各有原因,但相同的一点就都是亡于内部,从根子上都烂掉了,那后面不管怎么开花结果都是没救的。

  这也是演义很多人看到丞相星落五丈原就不往下看的原因,再往后头看啥啊?各自比烂吗?

  孙吴内乱6+1,吴末宗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

  刘禅被封安乐公,喊出:此间乐不思蜀?

  还是代魏的晋吸食五石散成风,先后经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

  而有一些做的不错的三国演义压根不和你讲,比如士燮。

  每次说到三国,士燮几乎都是隐藏的,但若论功盖千秋的话,那个时代没几个能跟他并肩的。

  士燮统治交州四十年间,交州几乎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乱,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汉家文化落地生根,让交州真正与华夏内地融为一体,直至今日越南人还奉士燮为始祖,流传着士燮成仙的传说。】

  和光幕上一起放出的是一幅田园牧歌的场景,但刘备表示我是种过地的,你别骗我,脸颊饱满,面色白净,这是农夫?而且哪个富户能有那么多牛的!衣服还穿的那么好!而且耕牛拉着的……

  等等,耕牛拉着的犁为什么是弯曲的?刘备皱眉陷入思考,作为中山靖王的破落户后代,刘备当然懂得种田,因此既用过耧车也用过直犁,但这个弯曲的犁似乎更好用的样子?

  旁边曾经“躬耕陇亩”的孔明已经抽过来一张绢布对着曲柄犁开始临摹了起来。

  赵云同样抽出一张绢布开始临摹农田边水渠里圆圆的水车,一边临摹一边思索:这东西看起来作用和翻车挺像,但样子却大相径庭……总之先抄下来,后世既然是这样必然有它的道理。

  光幕中镜头继续层层推进,田园牧歌的景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道路,一个个戴着尖尖斗笠的民众,以及被他们围在中间祭拜的一个身着华服的雕像,光幕下方特意用中文标识了:士燮墓。

  但黄忠脸上满是困惑:“既是士燮墓,为何两旁柱子上画的都是蝌蚪一般的文字?”

  关羽熟读春秋,抚了抚须道:“越南,许是光幕说错了,应该是南越吧,先秦典籍有记载华夏百越部落其中有一支名为南越,看来他们传承到了千百年后,那蝌蚪文似是先秦巫祝的乩文……”说到这里卡壳了,关羽感觉都有点难说通,哪有在陵墓上画这个的?

  但是在纠结完这些不重要的之后刘备才后知后觉的回过神来:

  “此间乐?不思蜀?好!真是我的好阿斗!”

  “大哥不必生气,你看那孙权的后代更丢脸呢,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连家奴都不如,要是孙坚孙策看到这一幕,估计能气的诈尸起来把棺材板都都撞飞咯!”

  刘备下意识点点头,然后才反应过来望去,这才看到张飞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倚着门框左手抱酒右手举着个烧鸡,正以光幕佐酒呢!

  看到刘备杀人一般的眼神递过来,张飞乖乖亦步亦趋挪过来,将两样东西举起来:“实在不行大哥吃点喝点消消气,这样打阿斗时候才有力气!”

  刘备哭笑不得,怒气登时泄了一半,没好气的摆摆手让张飞蹲一边去别碍事。

  但口头上还是赞成张飞的意见的:“孙破虏忠怀之烈,孙伯符勇冠一世有俊才大志,都称得上英雄豪杰,他们估计也都无论如何想不到会有后代如此……”

  “给人当狗。”张飞及时接上了一个从光幕学的词儿,再次受了刘备一个眼刀。

  “这光幕似是将晋吸食五石散成风也当做了一种罪过,这是为何?”黄忠不解,他老上司刘表也服过啊,而且刘表还喜欢开宴会,年轻时候偶有一些大宴时会有客人带此物供宾客一起服用。

  这没人能回答,刘关张赵诸葛五人面面相觑:俺们都是穷鬼买不起这东西的,你问我?

  倒是孔明想起来之前看到的情报,犹豫道:“郭嘉早亡,当时有传闻称许昌太医认为郭嘉体弱乃是吸食五石散所致。”

  刘备一句话下了结论:“总之不要碰就对了,时隔一千多年的后辈还讳莫如深,这东西多半为阴邪之物!”

  【根据我们现在出土的确切资料来看,公元157年汉桓帝永寿三年,全国人口是5647万,到公元280年西晋统一时,全国人口1616万。

  百年间生民都快被诸侯们打没了,但交州是少数还能保持人口增长的州郡,也难怪越南人还怀念他,当然后来明朝把越南丢了就是后话了。

  而演义里,丞相星落五丈原之后这个三国就和普通的军阀割据没有区别了。

  在野心家群狼环伺之下,唯一继承丞相遗志的姜维死前也只能留下一句“我计不成乃天命也”。

  不过让人阴郁的曹魏聊完,我们下一期也终于能聊聊蜀汉了。

  虽然说也有不少让人高血压的吧,但总归至少也有不少好玩儿的,敬请期待。】

  这次都不用孔明提醒,刘备赶忙比了个大拇指,秉着凑热闹的心态,在场几人也都比了个赞的手势,就连一脸懵懂的黄忠也随大流跟着比了下大拇指。

  只是在场众人兴致都不高:百年间人口少了四千万!哪怕是四千万的牛羊,那也是很难想象的,更别说这些都是活生生的,跟你说同样语言的生民百姓!

  而这些人是怎么消失的,没有人比在场的将军们更了解。

  “如此才更应该复兴汉室。”刘备低声道:“如让曹贼这般手上沾满鲜血还假惺惺的说‘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屠夫得了这天下,我愧对先祖!而且光幕之前对晋多有鄙薄,还说什么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光听文字我就感觉很不舒服了,不敢想是何等灾难。”

  “愿为主公效死!愿为兴复汉室效死!”几位将军均肃穆起身,齐声应答。

  “军师后继有人!如今被光幕点拨,那天命终归还是在大哥这儿!”张飞的眼睛亮晶晶的:

  “军师,这个姜维是你哪家子侄?俺老张现在就将他请过来,让军师提早精心调教!”

  其实三国这块儿后期打仗少也真的是打不动了,死的人太多了。而且整个神州大地基本都被打烂掉,从辽东到江东,从山东到扶风,就没有一处安宁地。就连士燮也有在他死后儿子叛乱的戏码,平乱也死了不少人,只能说确实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第13章 后辈会飞了?!

  “姜维?”

  孔明自认记忆力不算差,但任凭他搜肠刮肚也没想起来在哪里见过这个名字。

  “或许这姜维乃是益州人士,之后才与孔明结识,倒也不必介怀。”刘备安慰道,就如他不是也还不认识孟达嘛。

  孔明摸了摸下巴的短须,经过这两次光幕的谈古论今,他的心态也有所改变,匡扶汉室并不能只靠一人的勇武或急智,即使如今不会走到光幕所说的地步,但广纳同仁培养后辈也是有益无害的。

  “主公,我们需要加快脚步谋取益州,以及……”孔明斟酌了一下道:“交州或许还能再争取一下。”

  “理应如此,稍后吾便给宪和先生修书一封。”刘备赞同。不能指望士燮帮自己对抗曹操或孙权,但后辈放出的光影让刘备心里有点蠢蠢欲动,原来教化万民也是如此大的功绩!虽说似乎也有祭祀蜀汉众人的武侯祠,但谁会嫌弃祭拜自己的人多啊!

  简雍上个月出使交州还没回来呢,如此还是急书一封与他说明原委。

  且光幕评论孙权,称东吴若能发展那名为海军的东西,便可沿海南上日本北下印尼作为退路。

  刘备当然宁死也不会远走海外,但有个港口说不定自己也能研究出来那什么航母呢?自己肯定不行,但咱不是有孔明嘛!

  至于孔明所说的争取,那也是因为东吴准备谋取交州,这也是大家都清楚的事情。

  唯有黄忠面色古怪,关羽的脸色也更红了两人都看到了光幕所说的后来越南被明朝丢了。

  赵子龙则在一旁闭目沉思,刚才光幕中图像切换也有一些骑兵的影像,那些骑兵阵势散乱,士兵也毫无气势,虽盔甲完备马有肥膘,但总觉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太对……

首节上一节7/5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