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652节

  不出所料,大明天子听得儿子这么说,怒气反倒更胜,就差拍桌子吼了:

  “咱封你们为王是要为咱大明之藩屏,拱守朱家日月江山!可不是养猪的!”

  “国有所危,汝等自当奋死在前,汝等后人见大明行事偏废,也自该陈条上书,矫其治正其令,如何能坐视大明沉沦?”

  不明不白被喷了一脸唾沫,朱略有一点委屈。

  毕竟从直觉上来说,今日之前他若是告诉老爹会令子孙如此做,多半也是被喷一头唾沫的结局,甚至骂他的话都能猜到几分,多半也是说坐朝堂的后人手捧宝训怎么可能行事有所偏废?

  但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朱能做的唯有唾面自干这一件事。

  朱标倒是对老爹这番发火更能明白几分,后世在借着一幅画借题发挥,爹爹又何尝不是在借题发挥排遣胸中郁气?

  他还年轻故而能轻视自己生死,但并不意味着他不明白父亲对他有多重视珍视,故而也能明白爹爹每每看永乐两字心如刀绞的感受爹爹的多半是何其希望他真的是那个永乐大帝。

  但可惜并不是,后世史册当中他终归也不过是一个早逝的皇太子罢了。

  不过既然老爹郁气也撒了,朱标便也尝试劝劝:

  “爹,既是那评前隋之言使得我大明无敌于外而安乐于内由以废军事,何不如……”

  这话意思也再明白不过,儿子这是奔着他《祖训》来的!

  “让咱再想想。”

  朱标闻言顿时有点气馁:

  “爹,上次你也说了要再议再想,可三个月过去还没议呢。”

  朱元璋顿时横了大儿子一眼:

  “急什么,咱还能再活二十年,有的是斟酌慢改之时日,且百年后的后患何须急于一时之修改?”

  不过这话终归是理不直气也有些不壮,明天子随后飞快转移话题:

  “那靖难之役,标儿可有想法?”

  朱元璋闻言顿时沉吟着不说话,朱元璋见状冷哼道:

  “咱知你素来爱护兄弟不愿说,但朕此刻看得明白,定百年后局势者无非三方,祖训之言、百官之议以及靖难之事。”

  “既是安内治国,可见此难起乎于内,说不得便是祸起萧墙!”

  三个月来朱元璋闲暇时一直在思索此事,此时已经模糊推论出来了一个大概:

  “此难必是因标儿祸事而起,故而朕诸子当中有人起了禽兽之心。”

  “想要欺朕年老,要让朕当唐高祖呢!”

  华盖殿内几兄弟心中齐齐一凛。

第777章 难以企及的高度

  朱和朱对老爹所说的大哥所遇祸事有点茫然。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听懂老爹话语里那危险的意思。

  毕竟经史乃大明皇子所必读,而且明天子还专门将隋唐史划为读史重点之一。

  而隋唐史当中,开唐亡隋的李渊自然是主要人物之一,而其最终仓皇退位成为唐太宗的陪衬也令人印象深刻。

  故而此时朱元璋这话一说,众皇子心下凛然之后几乎齐齐下意识离椅子伏地告罪。

  于是一时间推椅子的,腾地方的,还有朱桢被朱棣硬拽着伏地被拽了个趔趄的,更有朱和朱这两个穿着衮服动起来身极其不方便的。

  最终便是使得光幕正对着的这方向好一顿鸡飞狗跳,其他人虽一副专注的模样但也都用眼角余光瞟着这番动静。

  罗贯中往后面侧了侧睁大眼睛,将皇太子脸上的茫然尽收眼底,罗贯中猜得出来皇太子多半是在犹豫要不要一起伏地呢。

  这样看皇家事的机会可不多见,罗贯中几乎是下意识就在盘算,等闲暇时写个皇家杂史该起个啥名呢?

  洪武拾遗?开明秘事?大明琐语?逸明志?

  不对不对,陛下寿尚余二十年,乱写这万一落得个徙海南辽东之类……

  还不待老罗纠结出来个一二三,就听那边马皇后一声怒喝:

  “朱重八!”

  “你是要将这家拆了不成?”

  徐达李善长李文忠等人顿时轻吸一口气,当即表演了一个目不斜视。

  罗贯中怔了一下,随即心里悄然下了个决定。

  二十年罢了,秘写出来寻一地藏之,寻一忠谨之人托付,不是轻轻松松就渡过去了?

  实在不行,三个月前诸葛武侯所说的那个养生之法他也不是不能练……

  朱元璋那边自不知道其他人心里咋想,但面对自家妹子的质问多少有点左支右绌:

  “哎哎哎,咱不是这个意思!”

  “都说了那是因为标儿遭了祸在先……好好好,没祸没祸。”

  “咱怎么会怀疑儿他们几个?说的本就是十数年后之事……”

  有了亲娘援助,几兄弟心下顿时一轻,朱标也松了一口气。

  随后更是亲眼见着老爹拿作势要抹眼泪的娘亲毫无办法,只能一边安慰一边用警告的目光梭巡在场诸人,同时还能摆摆手令他们兄弟几个赶紧爬起来。

  嗯,老爹被后世评为离谱果真还是有几分道理……

  ……

  邺城里,不需孔明说话,刘备便已经率先好奇道:

  “马球之戏,后世说起于我汉,但为何从未听闻?”

  听刘备如此问,赵云和关羽脸上便浮现一些笑容,两人对视一眼,关羽朝着刘协遥遥拱手,随后捻须道:

  “兄长若是欲观马球,吾可召铁骑健儿竞之。”

  这话里意思倒也明白,眼见刘备好奇神色,关羽也不卖关子:

  “吾此前领骑军苦不得其要领,遂致信子龙贤弟,得辽东击鞠练骑术之法,健儿得此戏皆废寝忘食而竞,骑术遂长。”

  赵云也起身拱拱手简略说明:

  “北地苦寒又须与胡人争生死,自孝武皇帝慑定天下,汉家骑虽有甲戈之利,然马术较胡人自幼浸淫终究差少许。”

  “冬日时无农事,遂有人类蹴鞠之法,骑马而竞,北地骑士皆知,此前云长兄询问,云便以此法告知于兄。”

  于是众人皆了然,而随后发生的事情便也人尽皆知了,铁甲骑一战成名,曹操正式落败之始便是从对这支精锐无可奈何开始。

  不过这下子张飞便多少有些吃味,用肩膀碰了碰赵云,虽然压低了声音但即便是刘协也都听得清清楚楚:

  “俺平日也唤子龙为贤弟,为何贤弟只知云长兄,而不见咱老张为兄?”

  这般作态倒是立马引来了马超的不平:

  “我教翼德的雍凉操练骑军之法,莫非不利乎?”

  一时间赵云的安慰声,张飞的吵吵声,黄忠的好奇询问,关羽的心得分享,再兼之孔明与徐庶庞统商议说“军戏之法看来重在规则简单胜负分明”等等话语搅和在一起,让这厅内喧闹了数分。

  眼看着刘协瞪大的双眼,刘备一时间倒是有点不好意思:

  “吾事文武多以诚而不求全责备,故而多有不拘小节……”

  刘协笑笑摆摆手:

  “朕非有怪意,如此……甚好。”

  刘备旋即也松了一口气。

  【在马球之外,《宣宗行乐图》就没太多可说道的了。

  但是从射箭、蹴鞠、马球、捶丸、投壶这几项,倒是能够大概梳理出来古代娱乐活动的一部分脉络。

  首先蹴鞠也就是足球,这东西起源最早能追溯到战国,算是本土的传统竞技。

  而马球虽然在汉代没什么记录,但三国时曹植写的《名都篇》中描绘过打马球的盛景,而且最早名字叫击鞠,可见大概率是从蹴鞠演变而来。

  捶丸这个活动如今虽然有很多文章说是高尔夫的起源,不过目前还是缺乏确凿的证据。

  但从宋代留下的记载来看,捶丸这个玩法是切切实实脱胎于马球。

  而马球简化为捶丸的脉络,又与投壶脱胎于射箭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周礼》定六艺为养国子之道,射箭就在六艺当中,从《礼记》当中看得出来,六艺除了是君子必修之外,也是当时士人交际手段之一。

  不过射箭的门槛终归还是比较高,既要求力气也需要场地,对养尊处优的贵族子弟来说他们需要一个门槛更低又更体面的交际手段,于是投壶就顺理成章的从射箭中脱胎而出。

  捶丸的诞生也是一样,宋朝本身就有一个以文驭武的底色,再兼之后来丢失了养马地使得良马难觅。

  多番因素综合之下,使得马球的门槛高到了一个对大宋来说难以企及的高度,从《梦梁录》记载来看,南宋时打马球已经成了富室郎君和仕宦子弟标榜风流的手段,非普通文臣武将所能企及。

  于是象征着大唐风采的马球被迅速简化,捶丸就此诞生并迅速风靡。】

第778章 上行下效

  【不过如今回头看,投壶和捶丸这种简化版游戏的诞生也恰恰标志着社会趋于安定,人们的精神需求开始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说无疑也是好事。

  但我们也说过,封建时代极其容易上行下效,皇帝但有所好,大臣百姓则必然投其所好并引为风尚,就如唐朝时皇帝虽未必有这个觉悟,但玄宗亲自为马球代言无疑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唐朝的尚武之风。

  当然,把尚武之风促进的有点过头就是后话了。

  所以,《明宣宗行乐图》的问题便是咱们一开始说过的,宣德皇帝所赏玩的这些都无限弱化了竞技属性,而只余下玩乐属性,对大明朝来说真未有什么积极作用。

  但是的但是,众所周知,宣德皇帝已经是大明的第五位或者是第四位皇帝,而且身处历史中也难免受时代趋同惯性影响。

  因此,影响大明风气这口大锅,宣德皇帝毫无疑问是背不动的。

  依旧还是因为封建时代极其容易上行下效这个定理,真正要说定下了大明朝调性的,当然还是首推朱洪武。

  而要说洪武年间对政治影响极大的事件,几乎不需要犹豫,而这些也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正题:

  洪武四大案。】

  广政殿中,赵匡胤轻轻按了按身旁儿子的肩膀:

  “你懂得了么?”

  赵德昭犹豫一番,随即尝试着小声道:

  “儿臣过了晌午便去练打马球?”

  然后赵德昭便看到父亲右手登时就握住了玉斧,于是赶忙改口道:

  “儿再也不玩投壶了,必日日射箭以自勉!”

  赵匡胤抽出来的玉斧,在赵德昭胆战心惊的注视下,在赵光义倍是期待的目光下,摩挲了两下之后将其重新插了回去。

  相较来说他的心态倒是放得开,毕竟储君是自己选的,而且从后世的零散所记来看,这个儿子也是有武德在身又谨守君子之礼的。

  而且如今知洪武帝之事,赵匡胤也时时以此自省,力求对储君之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首节上一节652/6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