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52节

  这块牌匾是道光年间的靴鞋行业的生意人集资做的,距今也已经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了。】

  张飞则是忽然想起来:“那叫张飞牛肉的便是卖牛肉的?怎么没尊俺一个卖肉祖师爷的名号呢?”

  “还不是因为大哥总被人说织席贩履之徒。”关羽道:

  “二弟你在当阳桥时候大吼一声我乃涿郡屠户张翼德,说不得如今你也有一块匾了。”

  张飞想象了一下赶忙摇头:“算了算了,不要也罢。”

  厅内气氛总算又活泛了起来。

  【穿越三义庙,走过后面的红墙道,最终目的地便是汉昭烈帝的真身墓惠陵。】

  随着画面走过长长的通道,惠陵的真身也出现在画面里,这是一个并不大的目的,一块简简单单的墓碑写明了此间主人的名字。

  “昭烈皇帝之墓。”刘备读出了自己的墓碑,这种感觉甚是奇妙。

  “此地风景甚好。”张飞瞅了一眼光幕,又瞅了一眼大哥:

  “就是和大哥一起看你的墓地感觉怪怪的。”

  “同感。”众人纷纷表态。

  【不过说到刘备,这一趟有点来晚了。】

  光幕画面慢慢下移,能看到刘备墓碑前还摆了一些花束。

  【六月份时候不少游客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祭拜刘备,不少人还特意献花,就是为了纪念刘备的一千八百年忌辰。

  UP主也是过来游玩时候才了解到的,很惭愧,于是第二天又来了一次,特意补了一捧花束。】

  光幕中能看到那个年轻人将一束包装好的花束放在刘备的墓碑前,并特意郑重拜了一揖。

  刘备甚至都能听到这个后辈一边祭拜一边念念有词:

  “皇叔啊皇叔,接下来我要是说夷陵之战时候多有得罪,您就把我当个屁放了吧,千万大人不记小人过。”

  刘备哭笑不得:“我又不是小心眼的,说便说,又如何。”

  但心中想起来这一战多多少少有些伤感,那么多将军,本可以成为汉之栋梁,却被自己葬送在了这场大火中。

  【惠陵不大,但是幽静,而且即使不是刘备的忌辰也时时有人祭拜,已经算是三国三位君主里最体验的一个了。】

  众人支起了耳朵,啥意思?难道还有不体面的?

  【因为同样也是今年曹操墓正式对公众开放游览,然后今年就有网友整活,跑去曹操的陵墓里背诵《讨贼檄文》,不知道棺材里的曹老板听到有何感想。

  孙权墓地在南京市明孝陵景区,此前就有不少网友去过,但基本都是整活,比如念什么八百虎贲踏江去,十万吴兵丧胆还之,只能说杀人诛心。】

  这……还能这么玩儿?

  张飞爆笑出声,拍着桌子道:“哈哈哈,不够不够,还应该历数一下曹贼官渡之战后干的那些破事儿。”

  刘备更是没想到:“曹操墓对外开放?后辈将陵墓做成了游览休憩之所?”

  相比之下,他的惠陵确实称得上体面。

  【武侯祠游览结束,但蜀汉给成都留下来的记忆当然也不仅如此。

  比如锦里同样是武侯祠景区的一部分,而这个名字就跟诸葛亮大力发展蜀锦相关。

  再比如成都地铁站的美术元素都有蜀汉的影子,比如丞相的羽毛扇,比如丞相的画像以及生平事迹。

  而蜀汉之于成都的意义,同样能在博物馆看到。】

  似乎视频已经即将结束,光幕中的画面切换已经快了起来,镜头一转出现一条精致的小巷子,游人如织商户繁忙。

  画面再一转,深入地下,在一个灯火通明的地宫中,墙壁上有彩色的图画,其上绘有孔明的画像,以及一个巨大的由不知名材料搭建的巨大羽扇,与孔明手中拿着的别无二致。

  画面再次一转,众人能看到这座巨大建筑物的名字:四川博物馆。

  光幕继续前行进入这座建筑中,这里将四川的历史按照年份依次排列,刘备孔明能看到他们见过的一些寻常之物也被摆在这里供人参观。

  【成都的历史也是简单而清楚:秦时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让这里成为了天府之国。

  汉末时丞相治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这里注入了顽强不屈的精神。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逃到这里避难,升蜀郡为成都府,作南京。

  唐朝灭亡前的黄巢起义发生后,唐僖宗也逃到这里避国难。

  蒙军和清军入川时都遭到了巴蜀人顽强的抵抗。

  而抗战时三百万川军出川救国,为国捐躯者数十万,这是一座从没有辜负丞相的城市。】

  厅内众人沉默的看着光幕上的浮光掠影,直到光幕镜头在那名为川军的附近才慢了下来。

  在这个展台有会动的图画给众人展示着一场完全迥异的战争:没有马匹,有的是钢铁战车,会冒火的短枪,飞在空中盘旋似乎由人驾驭的铁鸟,以及在战场上似乎永远都在发生的惊天动地的爆炸。

  这是他们难以想象的犹如地狱一般的战场,但就在这样的战场上有着一群英雄的人,性命铺成道路,拼死去击败那些异族!

  蒋琬和马良已经傻掉了,而黄月英已经收拾好心情,纸笔将那展台边上几样东西慢慢描摹了下来。

  【这一期到这里就结束啦,那么下一期《夷陵之火,熄灭的季汉之魂》,咱们不见不散~】

  长安,甘露殿。

  “嘭!”一个洗脚桶裹挟着一点冰水从正门飞了出去。

  内侍们探头探脑不知道大唐国君为什么如此动气。

第81章 病从口入

  长安城,看了看天上的太阳,杜如晦擦了把头上的虚汗。

  如今时节方才五月初,但已经热的仿佛往年七八月一般。

  且二月关中便已经出现了旱情,直至如今旱情依然没有缓解之势。

  忧心忡忡走在宫墙阴凉处,杜如晦喊住了过往的内侍:“圣上在何处?”

  “杜尚书。”内侍慌忙见礼:“圣上依旧在甘露殿读书呢。”

  和今年气候一样异常的还有如今的圣上,去岁时的圣上雄心万丈,宛如永不熄灭的太阳一般盘桓于两仪殿神龙殿。

  振恤山东大旱免租赋,救灾关东河南霜害秋稼等决策都是如此制定。

  但今年起在甘露殿停留的时间就多了起来,莫非是对夏州依旧举棋不定?

  一只泡脚桶倒在门口,几位内侍跪在一旁安静如鹌鹑。

  瞧了一眼,杜如晦缓步迈入甘露殿便看到李世民赤着脚眉头紧锁在殿内踱步徘徊。

  将地上扔着的几本书籍捡回,杜如晦瞧见书案上还有一本放的端端正正的《搜神记》。

  “克明,如若后世子孙不肖,何为?!”

  “大家,可是遇上了烦心事?”十载时间已经足够杜如晦摸清楚如今大唐太阳的脾气。

  “此书!”李世民指着《搜神记》道:“仙人授机宜,长安沦丧天子出逃,蜀中苟存,有此子孙朕深以为耻!”

  杜如晦看看陛下,又瞧了瞧搜神记摊开那一页的《弦超与神女》篇。

  “纳我荣五族,逆我致祸…大家欲采选?”杜如晦只能如此判断。

  “真有仙人授机宜!”李世民强调。

  杜如晦敷衍点点头:“大家若举采选,需皇后…”

  “克明!”大唐的太阳气急,赤脚过去双手在搜神记上比划:“那一方小光幕会出现在这书页之内…”

  大唐的太阳很是心累,大唐的杜尚书也觉得很心累。

  “此事搁下!”李世民放弃:“等下次三月之期召汝与过来,一看便知。”

  心里转动着等到时候吓杜如晦一跳的念头,另一个杜工部名字也从李世民心底浮现出来:

  “克明,汝觉得……杜甫此名,如何?”

  杜如晦:“……?臣为陛下传太医,可乎?”

  …………

  公安县,光幕结束后大量文字争先恐后涌了出来。

  〖UP主你本职其实是干导游的对吧?!

  说实话刘备死的早,成都人表示还是比较感谢丞相。

  二十八臣没魏延和法正可惜了,魏延之于丞相如同丞相之于刘备,都是左膀右臂啊。

  赞同一点,法正别的不论,至少对刘备来说是贴心小棉袄,能活到夷陵的话或许真能劝止皇叔出兵。

  拉倒吧,就法正那睚眦必报的性格,而且视刘备为恩主,绝对会赞成出兵孙吴,但确实有法正随行的话还能劝劝刘备,输赢不论,至少不会如后来那么遭。

  三国那吊医疗,喝生水吃鱼生,病从口入都不懂,那么多英才的英年早逝也算是没办法了。

  要是有一本《赤脚医生手册》去三国岂不是爆杀?

  爆杀?曹操爆杀你还差不多,做梦就算了,怎么还会上网了?

  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UP主是不是受限于时长没去看熊猫看花花啊?之前不是蛮喜欢的。

  就UP这德行,进了动物园怕不是要把七大洲四大洋给你说个遍,从地壳运动讲到城市森林。

  为啥只说杜甫啊?俺不服!苏轼也写过“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这种句子啊。

  俺觉得主要是杜工部写得好,说实话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谁人不爱丞相?只能说杜工部比较出挑。

  丞相死因:事必躬亲。为啥事必躬亲?因为人才都在夷陵被烧完了。结论:皇叔你是要负责的。

  这么一看,丞相也算是三国第一美强惨了。

  这期配得上“运去英雄不自由”的后两句:“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丞相最大的错误就是北伐时候没带上刘禅,他们这些老臣旧臣为江山流血而死,但最终刘禅轻飘飘抛弃了这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蜀汉。

  哎,看完似乎想要说什么,但最终唯有三字:意难平。〗

  不待提醒,马良和蒋琬就已经从后世战争的震撼中回过神来专心抄写,但抄到最后心中浮起一个疑惑:

  那每次必来指点且讨人嫌的李世民呢?

  众人对点赞的流程也已经轻车熟路,然后就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送什么?

  刘备与孔明对视一眼,两人都有点当仁不让的意思。

  毕竟此次光幕主要讲的就是两人的身后事,无论如何都要感谢一下。

  主臣还在眼神角力,张飞已经噔噔噔跑出去,不过片刻就携着一绢布卷回来:

  “大哥!此次就送这个!好让后辈知道俺可没那么丑!”

  张飞手中的绢布展开,上面是威风凛凛的张翼德全身像。

  “拙荆善工笔。”张飞说起来还颇为自得:“此前便画了俺的全身像,留在家里也无甚用处,还不如让那后世看看,俺如何是那怪物模样?”

  “既如此……”孔明沉吟了一下道:“翼德不若送一套可好?”

  片刻后张飞听军师的忙活完毕,将几个卷轴放在光幕下方,诚心祈祷后眼看着那些东西众人也松了一口气。

首节上一节52/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