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491节

  鲁肃顿时啼笑皆非,但也拗不过简雍的意思,只能从之。

  两人打听到玄德公将授农学的课堂改为了城南田间,于是便出了太学沿着南北天街出城。

  沿途所见有不少百姓面色轻松扛着工具三三两两出城去忙活春耕,鲁肃的脸上笑容也深了几分,但最终变成一抹无奈,小声道:

  “若能据关中兴生民,以如今之势只需两年,则可民富兵强,曹贼信手可扫,奈何……”

  简雍知道鲁肃说的乃是今岁要伐曹贼之事,沉默了一下也小声道:

  “毕竟……后世所说的四年后大疫太过骇人,此事又无从说与曹贼,故而唯有速平天下方能备病疫也。”

  于是两人便一起叹气,毕竟疫病可称得上如今最可怕的天灾。

  而如今天下走势与后世完全不同,没人能说清这大疫还会不会发生,又或者……会不会提前。

  鲁肃与简雍两人的学官服相当显眼,故而趴在墙头百无聊赖看风景的张也清楚看到,当即便高声道:

  “马幼常,又有两人往城南去了,这已经是第三批着官服的人了,城南何事也?”

  靠在墙上,马谡懒洋洋道:

  “都说了,乃是因为玄德公在城南与太学子授农学。”

  “我何必骗你?”

  “你要真是好奇的话,大可将河北豫州曹军分布写个清楚,自可面陈于玄德公问个清楚,也好过在此与我斗嘴。”

  于是张不说话了,转而道:

  “马幼常,你是不是又肥了一些?”

  马谡大怒:

  “不愿就不愿,吾不过脸颊生肉,汝何必辱我?”

  张张了张嘴,看了看马谡那圆了一圈的脸颊,只能无奈住嘴。

  ……

  “观音婢,朕是不是瘦了一些?”

  李世民量着腰间的玉带,略有一丢怅然。

  长孙皇后轻柔的从背后环抱住了自己的良人,还作弄似的在其腰腹上捏了一捏,痒得李世民不自觉扭了一下。

  “陛下…虽清减三分,但若论雄武,几似十年前也……”

  李世民闻言顿时兴致勃勃道:

  “平天下后朕常叹无人能敌也,如今既知天下之大,何妨亲征辽东?还有那南洋,有生之年也需一观。”

  “那高丽国君,朕必将其吊在眼前,令褚遂良记其丑态也!”

  说到此想起来那光幕中磕头乞和的“唐太宗”,李世民顿时便有点怒气勃发。

  长孙皇后倒是没计较许多,甚至对于李世民此时所说的展望之类也没听进去许多。

  她往前了一些与良人咬着耳朵道:“陛下今夜……”

  眼看着屋内的气氛有点变得旖旎了起来,一个通体橘黄身上带着些许淡纹的生物,昂首挺胸踱了进来。

  它对两个抱在一起咬耳朵的人看也不看,径直跳到榻上感受着爪子下面粗糙的触感,舒服得伸了个懒腰:

  正宜磨磨爪子。

  于是殿内旖旎的气氛顿时消散一空。

  李世民疾呼:“朕的衮服!”

  如今已是十一月,眼看就又要到祭天之时,李世民便想着让皇后帮着参谋一下这衮服是否需要改紧一些,没想到竟遭了此毒手。

  长孙皇后眼疾手快就要伸手去捉,同时呵斥道:

  “衔蝉,回来!”

  可惜这猫儿看也不看,置大唐皇帝皇后的命令如耳旁风,轻巧兜跳过长孙皇后双手,从气窗缝隙里逃了出去头也不回。

  恶狠狠关上了气窗,李世民仔细查看了一下衮服才松了口气:

  还好就有一处起线的,轻易便能补回来,但也难免抱怨:

  “宫中养狸奴朕不反对,但如何能不圈养?今日还好衮服无碍,他日若是大朝会时这狸奴溜了进去,恐怕魏征便又要骂朕了。”

  长孙皇后一边查看着衮服上的线头一边没好气道:

  “大朝会有禁卫把守,妾去亦需通禀相传,狸奴如何能至。”

  “陛下何必与畜生置气。”

  这说的倒也是,李世民摇摇头,若是平时宫女内侍都在,这猫儿也不至于溜到此处……

  于是李世民干脆挑着点正事与皇后说:

  “辅机前日欲请国子监司业之职。”

  上次光幕长孙皇后也在,她也是心思玲珑剔透,当即就明白:

  “陛下欲着手学那宋制?”

  “眼看便是新年,辞旧迎新正宜更太学之制。”

  “太学……”长孙皇后一边思考一边低头去找针线工具,打算顺手给这衮服被抓坏的一点修一下。

  是太学而非国子监,兄长请的司业乃是从四品下,整个国子监仅低于祭酒的从三品,这般看来……

  “看来长孙无忌并未得偿所愿。”

  被立为皇后之后,她很少在陛下面前称兄长已成了习惯,就怕自己只言片语导致陛下决定有所偏颇。

  李世民满不在乎点点头,盘腿在榻上认真看着忙碌的皇后的眉眼,道:

  “太学改制,朕交给了克明和马周去办。”

  一个是当朝宰辅,一个是科举状元,做此事也算是正合适,长孙皇后也点点头:

  “善。”

  眼见空气又重新稠和了一点,李世民往前探了探身子:“那今夜……”

  长孙皇后抬头看了一眼良人,抿嘴一笑重新低头忙活。

  而与此同时,马周下了值就近从皇城西门出去。

  沿着皇城墙根下的直街向南,经过布阵坊和延寿坊之后,顺着人流从光德坊中间穿过,熙熙攘攘的西市便骤然出现在眼前。

  粗言秽语的讲价声与半生不熟的唐雅言齐飞,羊汤的香味与胡料的气味彼此相融。

  骆驼与驮马并行于道,番人与唐人因为钱财争的面红耳赤。

  马周轻车熟路的绕了进去,拐了几道弯最终在一张条凳上坐下,很没风度的敲了敲桌子大喊:

  “店家还是老样子,一碗羊汤不要蒜,再来半张胡饼羊肉馅的,不酥我可是不给钱的!”

  很快羊汤就先端了上来,马周抿了一小口,随后眼看着店家那边的厨人精赤着上身做饼。

  剁碎腌好的羊肉被这壮汉抓起来就麻利的在饼内抹,随后手上动作不停再抹一层椒豉,随后再覆上一层面饼,再覆肉和椒豉,如此往复两三次最终再以面包好点上油酥。

  这般做好的并不止一张饼,几个大饼被一起送入炉子,随后厨人大力拉动着排风让炉内的火焰愈发炽烈简直都有燎人之感。

  与之相伴的就是一股香味从若有若无变得逐渐浓烈,最终等到开炉,香味便如排山倒海一般将马周的理智打的溃不成军。

  “胡饼半张,客官且用,咱店眼下还有梨子罐头……”

  马周瞧想起来孙药王的忠告顿时赶忙摇头,不愿多看那诱人的罐头一眼。

  不过也因此想起来孙药王对陛下的管制,再嗅嗅眼前的肉饼,马周顿时便有点陶醉:

  “这肉饼不得让陛下生羡?”

  不是富贵的东市去不起,实在是眼前的西市更有性价比。

  此处没人会在乎马周这失礼的想法,只会在乎他能不能早点吃完好腾开位置。

  不过今天马周并不着急,一边有滋有味的细嚼慢咽一边支起耳朵仔细筛选着周边的闲聊。

  到处充斥着百姓和胡商的西市根本没人在乎什么食不言寝不语,所有人都自然而然的拿着知道的消息用来佐饭。

  “…青海盐是个发财去处…”

  “难怪有胡商想要在青海置地,张九不要娶了这番商的女儿?”

  “呸!乃公若去青海也是为自己搏出身,脑子遭瘟了去娶白鬼?”

  “嘘!莫要让番人听到……”

  不是感兴趣的,马周不动声色挪了个方向。

  “…这六学二馆当真要改?”

  “胡老三你多久没上市里来了?去岁圣人就改算学为算馆,又在国子监添了一门工理学,如今已是六学三馆了。”

  马周顿时眉头一挑,这人听的莫非便是他放出去的消息?

  配来佐肉饼,正好也。

  衣冠可以参考老三国,糜竺鲁肃以及后来的司马昭,戴的都是进贤冠;(音同何)冠就不说了,老三里面太多了,最经典的就是“我剑也未尝不利”的袁本初,当时戴的就是冠,基本是武将专属,也称武冠、武弁大冠。

第530章 方知长安真故乡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皆隶属于国子监,谓六学。

  武德年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陛下即位后改为弘文馆,聚书二十余万卷,置学士教授生徒,勘校馆藏书籍。

  陛下为秦王时于秦王府设文学馆,招揽贤才待四方之士,校经论典,登基后亦未裁撤,同置门下省。

  这便是之前的六学二馆,不过从去岁起陛下便将算学擢为算学馆,提拔李淳风、王孝通、吕直等人充入二算学馆,并仿照二馆的惯例由当朝宰辅兼任大学士,算是彻彻底底坐实了“三馆”的名头。

  而国子监当中则是另辟工理学,其中博士助教皆由少府监和将作监的丞令兼职,算是补了“六学”之阙。

  这些对长安的百姓来说委实算不了什么新闻,毕竟此处乃大唐京都,天子脚下。

  “俺自是知道六学三馆,不过是说惯了而已,而且乃公所得乃是圣人又要改学了!”

  “好好好……如何改也?”

  那名为胡老三的就着酥饼吃了一口羊汤,随后一脸神秘作势小声,但不远处的马周隔着嘈杂的声响都听得清清楚楚:

  “俺也是听说……圣人有意再盖两所太学,多招一些学子进去。”

  “怎么多招?那些公卿相公们能同意?”

  “嘿,相公们的子孙入的都是国子学,谁去太学与你读书?岂不是自污门楣。”

  “这倒也是,可长安的五品以上公卿就那么些,再盖太学不还是……”

  对长安百姓来说,对后代的教育向来是个问题,他们既不能似官员一般直接将子嗣送入官学,又上不起相当昂贵的私学。

  而如今圣人开科举,人人皆知只要有学识能科举高中,便可直街巡游名动长安,但也得有处求学才行。

首节上一节491/6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