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48节

  但是知晓三将之死,刘备对孔明苦笑道:

  “只是苦了孔明,夷陵之役,三弟、冯习、张南皆殁,向宠、廖化也平添败绩。”

  “此皆汉之良才,一战损殁,难怪廖化七旬之躯亦要披挂上阵。”

  “那主公更应慎重行事,避免再入此窘境。”孔明告诫,刘备应下。

  【位列第十一的马忠其实更像个文官一些。

  刘备赞其能力,孔明执政时平定南中叛乱,协助孔明管理南中七郡。

  蒋琬费执政其间马忠也参与了国策的调节,费出军抗曹爽时甚至还在成都主持大局,称得上贤臣,善终。】

  众人二松了一口气:总算不是死于非命了!

  蒋琬感受着投向自己的视线无奈挠挠头:知道自己很强,但真的不想这么忙啊,如果可以,还是好想被人称呼为蒋书佐啊。

  “这马忠居然心怀汉室!”刘备则是万万没想到:

  “我去丹徒时与这马忠打过照面,是那潘璋的部将,想不到竟胸藏宇宙!”

  “等江陵初定我便去信于马忠,有如此之才何必屈居潘璋之下!”

  张飞一脸赞叹:“大哥我错怪你了,想不到丹徒直行还能发现如此良臣!”

  众人都为刘备的发现而高兴,但孔明总觉得似乎不太对,但又不好出言打断。

  【傅佥和其父傅肜都是武将,但可能为了避免父子同列,傅肜就被迁到了文臣里。

  夷陵之战时傅肜主动为刘备断后,死前痛骂吴将:

  “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

  傅佥有勇有谋姜维甚爱,263年傅佥驻守阳平关拒魏军。

  副将蒋舒反叛导致阳平关陷落,傅佥宁死不降,死于亡国前夕。】

  满门忠烈!

  关平看了看那傅佥的塑像,又看了看自己那一如高山一般沉默的父亲。

  忍不住胡思乱想起来:不知道光幕中的那个自己和父亲一起遇害时是个什么想法,但多半悲痛欲绝吧。

  那这傅佥呢?其父为大伯断后而死,其人最终也为阿斗尽忠,也不知他死前是否想起了自己的亲父?

  不,他也并非单单为阿斗尽忠,也是为汉而死,一如自己与父亲,赴死不仅为兄弟之义,也为汉之忠节。

  “小人该杀!”关羽话语间杀气四溢。

  但众人也都明白他的意思,傅佥被这小人蒋舒所叛而身死失阳关。

  关羽亦时为孙权所叛而失江陵,身死麦城,简直有点感同身受了。

  “我等必不让此父子再遭如此厄难。”刘备安慰关羽,亦是告诉自己。

  傅肜也是去年投效于他帐下做了督军,没想到心底竟有如此一腔血勇!

  【其实从蜀将命运也能一窥季汉之命。

  十四将中称得上善终的仅赵云马忠王平三人,其他的要么病死要么战死。

  当然文臣也差不不太多。】

  画面移动,移入了另一侧廊中,刘备一眼就看到了第一个塑像下面的名字:庞统。

  也不知道周公瑾还能挺多久?刘备心里飘过一个不太礼貌的想法。

  但随即心中警觉:什么叫文臣也差不太多?

  武将战死沙场算是宿命,听这口气怎么文臣也命运多舛?

  【十四文臣依次是: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

  其中庞统就不谈了,为刘备取蜀而战死,其中倒霉蛋吕凯和向宠类似,死于南蛮叛乱。

  程畿、马良亦死于夷陵之战,蒋琬亦病死。】

  让张神医多教徒弟,刻不容缓!这一刻所有人达成了共识。

  马良和蒋琬两人抄写下自己的死因时心情是复杂的,刚看到自己名字列于十四臣当中还欣喜来着,没想到转眼就被宣布人没了。

  也不知道自己死后,其他兄弟四人是否会追思自己?更不知道幼常能够脚踏实地做事了吗?马良心想。

  蒋琬则是记起了被他从夷陵接过来的母:只要别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就好。

  孔明在心底记下一笔:南蛮问题很严重,当平。

  【其中比较让人钦佩的同样是一对父子,董和董允。

  董和治理边郡比较有成效,而且本人是著名的清官,去世时家中连一石粮都没,遑论私财。

  董允比他老爹出名一点,毕竟蜀汉四相之一,只是可惜蜀汉四相结局都不太好。

  丞相病逝五丈原,蒋琬病死,费死于魏降将刺杀,董允也是病逝。】

  “曹贼!卑劣手段坏乃公之臣!”刘备破口大骂。

  病逝还能说一句天不假年,人间妒英才,刺杀这种手段实在太过卑劣,尤其还是一介文臣!

  “曹贼是不是也对大舅哥那儿行过此事?”张飞怎么感觉这么眼熟呢?

  “隐蕃!”孔明口中吐出一个名字:“诈降归吴,鼓动谋反,连累郝普自尽。”

  赵云也看不下骂道:“龌龊手段。”

  如此手段的恶心人程度几乎和孙权背刺有的一拼,都被众人深恶痛绝。

  【文臣不多谈,因为不少咱们后面视频都要聊到,接下来咱们看主殿。

  既然来武侯祠了,当然要拜拜刘备啦!

  文臣廊和武将廊拱卫的就是昭烈庙的主殿。

  正中供昭烈帝刘备,右边供北地王刘谌,左边供一块朽木。】

第75章 三丢两请

  【文臣不多谈,因为不少咱们后面视频都要聊到,接下来咱们看主殿。

  既然来武侯祠了,当然要拜拜刘备啦!

  文臣廊和武将廊拱卫的就是昭烈庙的主殿。

  正中供昭烈帝刘备,右边供北地王刘谌,左边供一块朽木。】

  朽木?

  一边刘谌一边朽木?刘备心中一突,已经有了一个猜想。

  但刘备暂时强迫自己不去想那个可能,因为光幕中这个闻莽已经在抑扬顿挫的讲述。

  【既是昭烈帝主庙,那咱们不妨就按照备份说起。

  首先,当拜昭烈帝!】

  众人看到这光幕的画面中那个年轻人出现,没有嬉笑之色,面色郑重的在刘备像前拱手拜礼。

  而如这个年轻人一般做的游人并不少,或拱手,或双手合什,无喧闹无乱跑,给这位季汉君主一个宁静的尊重。

  就在这片安静中这个闻莽的声音也再次响起:

  【昭烈帝我们已经介绍的太多,而且相信从桃园结义到白帝托孤,大部分小伙伴也都比UP主知道的更清楚。

  因此接下来的主角是:蜀汉怀帝:刘禅。

  不过比较可惜,今天咱们这儿没有阿斗的塑像,仅有一截朽木。

  似乎什么都没说,但又似乎什么都说了。】

  刘备等君臣沉默的看着这一截朽木树根。

  这便是后世人们对于他刘备的儿子,蜀汉的国君无言的评价吗?

  而且谥曰怀,即使刘备对谥号之意没怎么研究,但也知道逼死屈原的那位便是楚怀王。

  这能是什么好谥?

  而且朽木谁人不懂?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也。

  怕不是考虑到这是他的祠庙,不然后人可能真要搞一段粪土之墙!

  【先从这截朽木说起,最早时候昭烈庙当然是有刘禅的。

  有个说法是刘禅投降避免了成都生灵涂炭,是大功一件,所以实际上成都人民很尊敬他。

  但实际上唐朝诗圣杜甫《登高》中的“可怜后主还祠庙”一句就说明了刘禅像至少在唐前就被丢出去过一次。

  唐朝请回刘禅像之后,到了北宋庆历年间益州知事顺应民间呼声将刘禅又丢了出去。

  南宋绍兴年间刘禅像被再次请回,然后明朝重修昭烈庙时刘禅又被成都人民丢了出去。

  当时百姓怕刘备太孤单,所以便将北地王刘谌请入昭烈庙作陪,最终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布局。

  古时帝皇登位大臣就封有个三次三让之礼,阿斗也算在昭烈庙凑足了一个三丢两请,最终也没能回来。】

  单单这进进出出都能这么复杂?!

  刘备哭笑不得之余倒是明白了自己这儿子有多不受欢迎:

  次次都是当时的官员请回来,然后再被百姓请出去。

  只是为何会特意请刘谌陪祀呢?刘备看向自己这个孙子的塑像。

  【就像这三丢两请一样,刘禅本人的争议直到今天也是依然没有平息。

  但有几部分是公认的,比如刘禅严格遵守丞相的《出师表》,只要是出师表推荐的将臣他都用。

  这种情况下对朝政打理的还是很得体的,比如丞相去世之后的魏延之变中,便充分征询了蒋琬和董允的意见才下令。】

  《出师表》内容到底是什么?众人疑惑。

  十四武将也特意点了一下向宠此人名见出师表。

  此前飘过去的文字也有后辈感叹只盼再续出师表,其内容到底为何?

  一篇《出师表》便能治蜀国吗?

  面对众人好奇孔明只能摇头,他是军师将军诸葛亮,真不是季汉丞相诸葛孔明!

  【但费遇刺之后,出师表人才库也已经彻底用完,刘禅开始重新宦官黄皓,就此有了祸根。

  三国志作者陈寿挟私怨评价当时的尚书令陈祗“上承主指,下接阉竖”,评价右将军阎宇“与皓协比”。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探查到钟会在关中练兵,于是上疏刘禅建议调兵遣将早做防备。

  但是嘛……“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

  黄皓找了几个跳大神的,占卜后认为敌人不会来便让刘禅安心了,这件事甚至都没告诉群臣。

  以及著名的战神罗宪,蜀亡后以孤城御吴半年,如此人物仅仅是因为不依附黄皓就遭受贬斥。】

  还真靠一篇《出师表》治蜀国啊?

首节上一节48/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