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46节

  【三国给成都留下的记忆不少,这次咱们遵循一个由远及近的原则,第一:黄忠村!】

  黄忠抬起了头,万万没想到啊!这好事儿怎么还有咱老黄呢?

  明明除了帮主公夺取汉中也没其他的事儿啊?

  但脸上的笑容却怎么都遮掩不住。

  【1825年成都西郊百姓在此发现黄忠墓碑,村子由此更名黄忠村。

  槐轩学派的创始人刘沅为黄忠修建了墓祠,后来他儿子刘桂久给老将军写了对联:

  北伐数中原,溯汉中王业所基,唯公绩最:西城留墓道,与昭烈庙堂相望,有此祠高

  给了老将军相当高的评价。】

  黄忠使劲努力也难将翘起的嘴角拉下来,最终索性不装了,朝着四方拱拱手哈哈大笑。

  刘备也情真意切:“给老将军修墓祠的也是刘氏子孙,老将军与我庙堂相望,亦肱股之臣啊!”

  一时间主臣相得,一起抬头想看看如今的墓祠香火旺盛否?

  但光幕的画面内绿树苍翠,小楼栉比,并没有什么祠堂。

  【不过可惜黄忠祠后来被拆除,如今已经见不到了。

  不过百姓当然都记得他,成都规划中的27号地铁线经过这里,旧黄忠村位置的地铁站名为黄忠站,也算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

  以及黄忠祠堂还有一座在南阳市的黄忠故里,至今依然受当地人祭拜洒扫。】

  如此曲折?黄忠心中五味杂陈,但最终还是觉得:

  “后世只要还记得黄忠这个老将,那便极好。”

  刘备将黄忠手握在手里以示安慰。

  张飞也挤过来:“老将军,等俺庙立起来,定然有你一个位置!”

  看着翼德将军胸膛拍的响,黄忠心里也好受了点。

  刘备则是又惦记起来另一件事:“这地铁……和那高铁有关系吗?”

  【由黄忠村往东北五公里便是九里堤遗址,成都有都江堰造福成都千年,但小水灾还是有的。

  于是丞相治蜀时主持修建了防水堤坝,因其长九里遂得名九里堤。

  唐末高骈和宋代太守刘熙古都主持修缮过九里堤,宋当时为了纪念刘熙古功绩还修了刘公祠。

  但时过境迁,百姓更多称其为诸葛庙以追思丞相,估计丞相知道后也会哭笑不得。

  如今九里堤已改为九里堤公园对市民免费开放。】

  谢谢,已经在哭笑不得了。

  孔明摇摇头,心里倒是颇为钦佩那刘太守,修堤治水乃是实打实的功德。

  刘备倒是有点喜气洋洋:“也是刘氏后人,想不到后人也能有如此佳话。”

  看着光幕中那名为公园的场地内,人们或散步或休憩,怡然自得,刘备不由得对那后世王朝生了些许好感。

  是个知道体恤爱民的啊,倘若能复汉室,也需谨记。

  【九里堤往南三公里为武担山。】

  和之前画面会详细展示不同的是,这次只有远景。

  【因为三国志记载了223年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

  既让此山更广为人知,也能根据这个记录确定蜀汉皇宫的位置,平添了一份历史殊荣。

  不过如今武担山不再对外开放,因此也只能路过时候远远瞅一眼。】

  这个武担山除了刘备没人在意,众人的目光更多是被光幕角落里的大桥吸引过去了目光。

  “平地也要起大桥?”张飞表示看不太懂。

  孔明猜出些许一二:“这后世繁华恐超历代之合,那路上的工巧车数以千万记,平底起阔桥应是为了调节之用。”

  一时间厅内更加寂静,如此豪迈手笔于众人来说属实有点难以想象。

  前些天众人还未据有江陵而高兴,还为将来的天下雄关江陵双城而期待。

  但如今后世的成都之景属实让人有些丧气:仅靠人力如何能及?

  或是看出了厅内低迷的气氛,黄月英轻轻拍手将目光吸引过来:

  “妾身虽不懂后世这造桥筑楼之术,但先贤荀子有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后世有此天工之术亦有诸君功劳在内,何必妄自菲薄?且我等复汉室,兴科学,未必不能赶上后世之一二。”

  “虎渡河圆车如今日日都在造福百姓,一年之前诸位又如何能想到今日之景?”

  孔明笑看自己夫人,其他人也面露醒悟之色。

  光幕不会等人,一条街景已经出现在画面中:

  【小关庙街原本有一座祭祀关平的小关帝庙,可惜如今也已经拆除,但这条街上还是能看到一些小关庙的痕迹。】

  关平有点懵逼:“啊?我还会被立庙祭祀?”

  “大侄儿!”张飞此时眼神中有怜爱之色:“十年后你和二哥双双战死麦城,百姓感你忠义,如何不能祭祀?”

  关平:???

第72章 昭烈庙

  刀了张飞一眼,关羽对着虎目含泪的关平斥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战阵陷落敌手唯死而已,有何好哭?”

  “百姓让你我父子二人享香火千年,那就更应做好分内之事,今日起更应以兴复汉室为己任!”

  关平擦擦泪水,躬身道:“孩儿省得!”

  二哥,孩子不是这么教的啊……张飞心中叹气,只能上去拍拍大侄子肩膀:“如今我等已有防备,定不会让二哥跟你折于麦城!”

  嗯……二哥眼神的杀气怎么更加溢出了?

  【小关庙街往北是点将台街,这里曾是蜀汉的练兵场,据说丞相历次北伐也都是在此点将。

  再往西南走一段是桓侯巷,221年张飞去世之后谥桓侯,在此修有张飞祠,虽然后来拆除,但依然叫桓侯巷。】

  “俺……死了?”

  “二哥归天不过两年,俺老张居然也没逃过吗?”

  张飞怔住了,光幕此前一直不提还以为自己活的长久,万万没想到在这里得知如此突兀的消息。

  “翼德……”刘备看着自己三弟怔然的神色有点担忧。

  “嘿!”张飞摇摇头一脸洒脱:“算算时间,俺老张死在了为二哥报仇的夷陵之战,没能砍了那孙权有点遗憾!”

  “但至少二哥在泰山府君那儿也不孤单,对吧?”

  关羽不说话,只是紧紧握住了张飞的手。

  “就是可惜。”张飞咂咂嘴:“按俺老张死的时间,没能看见光幕所说的夷陵七百里大火,不晓得是何等光景?”

  关羽抽回了双手,什么三弟,我不认识!

  刘备既想抽张飞脑瓜子一记,又心疼这个三弟也走在了自己前面,最终也只能交代一句:

  “三弟,你还是少说话吧。”

  【桓侯巷往南一点便是万里桥,夷陵之战后为了能北伐曹魏,丞相派费出使孙吴重结盟好。

  这一趟注定会被孙权百般刁难,费也心知肚明,因此出发前长叹: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而得名。

  万里桥向南是洗面桥,关平关羽战死后刘备悲痛万分,在此修建了关羽的衣冠庙。

  刘备每次祭拜前都会焚香洗面祛风尘,因此得名洗面桥。】

  看着自己的塑像刘备笑笑,对于后世如此铭记他们兄弟之情颇为感激。

  而这衣冠庙也是应有之义,自己的兄弟如何不能祭拜?

  孔明则是看着费的名字摇头轻叹:蜀魏是汉贼不两立,孙吴可没如此想法。

  再算上荆州之败和夷陵之败,这费出使定然是难上加难,何止百般刁难,说不得应是百般羞辱。

  如今定然不让如此良臣受此折辱。

  【洗面桥往西,便是最为重要的武侯祠了!

  虽然都称武侯祠,但实际上是由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和惠陵组成。

  既是名胜古迹,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堂并与陵园合一的名胜。】

  刘备不知道该做何种表情,光幕很早就说过有武侯祠,并且当时也有文字说武侯祠内有蜀汉忠烈,当时还觉得这祠庙名字颇为奇怪。

  结果闹了一圈实际上这就是自己的庙?只是孔明的名头太大才导致这个名字没多少人提?

  面对刘备幽怨的眼神孔明也只能干咳一声,心里虽然有点美滋滋的,但一定不能被主公看出来。

  “大哥你要这么想。”张飞开导道:“你的陵墓都在这儿了,后辈们来这儿对军师只是拜拜,对大哥你那真的是在与上坟……哎哎哎,大哥你拔剑干嘛!你不想想哪个皇帝能有你这待遇,每天都有万儿八千人来上坟呢!”

  如此追了两圈刘备只能郁闷的还剑入鞘道:“躺在其中每天看这么多汉家后辈倒也不错,但是不是太吵了一点。”

  “至少大哥你完完整整葬进去了……二哥你看我作甚?”张飞左右张望一下,还是决定就此止住话题。

  【咱们顺着门进来,首先要看的是右手边的三绝碑。

  何谓三绝?

  其一文绝,撰文者裴度出生在安史之乱后,历仕七朝官至宰相,与白居易交好,是晚唐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文盛赞丞相有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及治人之术。

  其二书绝,誊文写碑者柳公绰与其兄柳公权均为当时书法大家,其书端肃浑厚,古朴自然,是为一绝。

  其三德绝,后来四川巡按使赞叹武侯之功德,与裴文柳字垂于不朽。

  不过还有另一说法,认为第三绝乃是镌刻者乃是蜀中名师鲁建,其技法精湛可为一绝。】

  “这第三绝定是这镌刻名师!”孔明急忙断言:“能用石刻还原出一代书法大家的神韵,非大师不可,该当一绝!”

  众人看着孔明窘迫的样子不由得大笑,马良也笑嘻嘻道:

  “军师,看来不仅仅是这后辈,连那后世也多崇你敬你拜你呢。”

  孔明轻叹一声:“敬者拜者,乃是为蜀汉丞相诸葛亮而来,如今我乃左将军帐下军师将军诸葛孔明,寸功未立,如何能厚颜领此赞颂?”

  “且即是那丞相诸葛亮,能有功绩也离不开上下一心,文物相和,也定然非一人之功。”

  刘备笑着捉过孔明双手赞叹道:

  “后世说的倒是不假,孔明的立身之道,当属一绝,我等当学习之。”

  孔明脸上窘意更盛,众人莞尔,目光移到光幕上继续看下去。

  唯一的遗憾就是光幕拍的并不清晰,无法将那可称一绝的碑文细细看一遍。

  【在三绝碑对面还有一碑,这个石碑就晚一点,记录了武侯祠的变迁。】

  刘备算是发现了,这后辈即使站在他汉昭烈庙的牌匾下依然能面不改色的称之为武侯祠。

首节上一节46/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