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67节

  只不过没想到说着说着他还能被拎出来挨上一嘴。

  “朕有孙药王,何须天竺医?”

  如今说起来此话,李世民可谓是很有底气。

  而且经过一年的饮食调养,他已久不觉头风之痛也。

  如今的李世民相当有底气,什么乡间的天竺名医,比得过我青史留名的孙太医乎?

  孙思邈对这些赞誉早已经免疫,此时倒是觉得后世零碎言语间给指出了一个新方向:

  无论大唐还是夷狄,人的内里构造都是一样的,既如此也就是说医理相通,那大可采彼辈之良方,补我辈之药方。

  佛教应当是不需要操心的,毕竟玄奘已经在路上,现有的佛经也已经被译的差不多了,药方更是早早抄录。

  但想到大唐的海政,孙思邈感觉自己蠢蠢欲动了起来。

  或许南方群岛,便有治中原绝症之神药呢?

  只是若是想要出海,说不得还需一支既懂医术也懂航海的人。

  于是孙思邈眼含期待迎上了李世民的目光。

  李世民此时却转过脑袋,细细品味了一句话:

  “国家不幸诗家幸……”

  一旁挂在堂上的秦妇吟霎时间汇聚了不少人的目光。

第280章 医科教条

  “怎么就外来的法师会辩经呢……”

  张飞嘟囔了一句,倒也不是抱怨。

  毕竟想也知道,这道教能拉起来黄巾给大汉送终,那能与其分庭抗礼的佛教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

  而且这佛教可是逼得后来唐朝的皇帝出手“灭佛”。

  这样想来的话,若论对一国之危殆程度,恐怕这佛道两家谁也别说谁。

  庞统对其他的看不明白,但对佛教得势的原因看的清楚。

  故而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

  “这佛教五明某不懂,倒是如此看来,若欲善治国,工巧医方二者,不可或缺也。”

  对此,堂内所有人都一起点头。

  毕竟如今夏侯渊和杜袭等人都还被软禁着呢,且正在重建长安城的工卒当中绝大多数都乃降卒。

  得关中定三秦,而丝毫无损,足可见若欲胜于军阵,并非一定要长于领兵。

  毕竟别的不说,在冬日决战,且敌军有煤饼山取暖,有充足的汤方驱寒防病。

  即便是淮阴侯复生恐怕也会感到相当棘手。

  由此已经足见医、工之威也。

  于是最终堂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了光幕上:有光幕提点,汉之幸也。

  随即顺着光幕,所有人眼光也汇聚到孔明身上:有孔明得后世之钦慕,亦乃我等之幸运也。

  一旁的张仲景也是心有感慨。

  后世之名,医道之魁,医术之兴,疫病难绝,种种想法也萦绕在他心头。

  最终这些复杂的心情汇聚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信心。

  若是旧时张仲景面对疫病孤胆苦战不得胜,那如今吾亦不孤也!

  厅内的气氛也变得愈加融洽,马超难得再次开动脑袋,他看的出来无论是皇叔还是诸葛军师还是张神医,乃至于简先生,心中皆有远志也。

  那他马孟起如今年岁已近四十,远志为何?

  昔日那能让他豪气干云的“制霸雍凉”四字如今反倒是感觉羞于说出口了。

  至于后面光幕所说的福德不一致等话,堂内几乎所有人都嗤之以鼻。

  若是福德等同,那就根本不会有十常侍之乱,何来乱世?

  骗骗百姓可以,对他们这群经乱世至此的人来说,皆不屑也。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疫病都是大体量国家所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汉朝是这样,罗马自然也不例外,而且时间上与汉朝也非常相近。

  古罗马第一次有记录的大瘟疫是公元165年至189年期间,即汉桓帝末期至汉灵帝驾崩的这段时间。

  这很难不让人想起来《出师表》中丞相的第一次分锅: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因为这段时期处于古罗马的安东尼王朝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安东尼瘟疫。

  有关于此的部分内容咱们之前也聊过,当时罗马处于“五贤帝”末期,罗马一边派出使者出使汉朝意欲寻找一个靠谱的盟友。

  一边古罗马也与安息帝国开启了的旷日持久的战争,并且在最后成功攻克了安息帝国的首都泰西封,并将其一把火焚毁。

  但当时天花在安息境内爆发,大量士兵染病使得古罗马仓皇撤回,这些士兵也将疫病带回了古罗马,直接造成了古罗马黄金时代的结束。

  根据如今的资料来看,安东尼瘟疫与汉朝后期的伤寒疫类似,肆虐传播的都并不止一种疫病。

  复合型瘟疫的威力也是巨大的,根据古罗马史学家的记载称,瘟疫每天都能新感染近万人,同时也会有两千余染病者去世,最终瘟疫平息后死亡人数高达五百万,部分行省人口直接灭绝三分之一,古罗马国力也被直接折半,马可奥勒留这位五贤帝的最后一位也是直接死于瘟疫。

  但对古罗马来说瘟疫造成的一系列连锁打击才刚刚开始:

  因为首先面对瘟疫的就是士兵,随着兵力的捉襟见肘不得不从角斗士和奴隶当中招募新兵,士卒素质迅速下降。

  随着人口骤减,用来维护军费开支的银矿开采也陷入停滞,古罗马的经济开始陷入低迷,所有行业都遭遇了重创。

  在罗马公民们松了口气庆幸这场天灾终于结束的时候,191年疫病杀了个回马枪,打得古罗马措手不及,略有起色的国情也重新陷入寒冬。

  次年,马可奥勒留的亲子,古罗马皇帝康茂德被刺杀,安东尼王朝也彻底结束,古罗马由此开始了近百年的“三世纪危机”时期,也就是咱们此前提过的“三十僭主”时期。

  这方面剧本拿的跟中国大差不差:内部互相残杀,北方异族入侵,百姓水深火热,上层鱼死网破。

  不过拜古罗马时对医学的重视所赐,第一次大疫病时期反而成了古罗马医学重要的上升期。

  盖伦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医生,他成功研究了解剖学,考证了心脏的功能,对大脑和脊髓进行了相当认真的研究,并认识到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完善了动物实验,首次开始将在猿猴身上实验获得的医学知识应用到人身上去。

  而随着盖伦的著作传入阿拉伯,古阿拉伯人也从盖伦的著作中总结出了摘要、探索、怀疑、选项、实践、指南,成为医学生必须遵守的医学教条,并一直持续到十七世纪。】

  “这时间……竟如此凑巧。”

  刘备一时间有点发呆,若非后世一直强调科学不言鬼神,那他非得猜测是否真有瘟神乎?

  孔明对此认知一直颇为冷静:

  “由此看来,至多只能说明这罗马与我汉颇为类似,皆不善……公共卫生。”

  “而这气候转冷,看来也并非独祸中原,世界皆不幸免也。”

  判断之余,孔明反倒也有点好奇。

  若是按照这气候周期之说,随着南北朝乱世结束,气候亦再度变暖,东方有隋唐之盛,那西方呢?

  从此前后辈寥寥数语可知,萨珊波斯陨灭,拜占庭相差不远,而最终异军突起者……

  莫非便是这处丝绸之路左右逢源,得古中国和古罗马数般科学精要的阿拉伯帝国?

第281章 殊途同归

  回头稍微捋一下这个阿拉伯的种种成就,孔明忽然就想起来了孔子所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话对阿拉伯来说太合适不过。

  居东西之半,拥罗马之学要,得中国之技艺,最终方缔强国,传承数百年。

  若欲学科学,重学重教固然重要,但彼此交流也同样重要。

  就如那后辈叹息数次的大明朝,若非禁海,或许最终依然难逃覆灭之厄运,但想来至少也能延百年国祚吧?

  摇摇脑袋将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摒弃掉,孔明端端正正将那所谓的医学教条抄录了下来。

  虽说是医学教条,但孔明一眼也能看出来,其严密的步骤亦可用于工学、治学、治政等方方面面。

  而一旁的张仲景自然也不用多说,孔明看过去便见到老人家双眼都乐得眯了起来。

  迎着孔明的目光,张神医大大方方道:

  “此前犹有眷恋成都之安定,畏出蜀之千里路途也。”

  “如今看来,出川即便五千里,此路亦当勤勉而走。”

  这话让厅内大笑,孔明也不由得莞尔。

  心下更是明白,此前光幕泛泛而聊,所言者极少有关医道。

  而此前成都一年经营后可谓焕然一新,且气候相较于北方的苦寒亦舒服不少,老神医不愿离开无可厚非。

  只是没想到出川第一遭光幕,不仅成了唱名主角之一,医道之言更胜往期。

  而这医术教条,对张神医撰写《伤寒杂病论》恐怕也不啻于久旱逢甘霖了,故而难得笑的眼睛都没有了。

  欢乐的气氛当中简雍脸色略有发苦。

  他此前可是说过等天下太平愿往罗马一行来着,但按光幕所说,罗马之乱不输于大汉。

  若是等天下太平启程,岂非是弃安定而赴祸乱?

  但如今知罗马,若是不往罗马一行简雍又实在不甘心,一时间反倒是两难了起来。

  ……

  甘露殿中,熟知汉末至隋这段历史的众人看着远方罗马帝国的乱世,一时间也多慨然。

  “气候动如弹指,帝国倾覆百年。”房玄龄怅然。

  对老房来说,从后世那里看到的宇宙星辰之景这辈子都难以忘怀。

  而愈是回想,便愈感叹人身之渺小,如今更是同样。

  从汉至两晋时,气候转冷了多少?虽无具体记录,但亦能从史册民生当中窥见分毫。

  天暖时漠北并未停雪,天寒时江东也未大冻。

  四季分明之线动移百里,便可亡一国,乱世百年。

  房玄龄的怅然杜如晦看在眼里,于是轻轻拍了拍老友的手背:

  “既如此,方更需扭唐之国运。”

  “以人胜亘古气候,何其伟哉?”

  何其伟哉?短短四个字也让房玄龄豪情顿起。

  他们皆是随陛下定乱世的老臣,若是知艰局就生畏,那也不会如今身处此处了。

  杜如晦笑的风轻云淡,毕竟按既定历史他此时当死,而如今既然还活着,那便当变不变之世。

首节上一节367/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