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42节

  而在此时,半空中光幕再次徐徐展开,成都府衙众人精神一振,来了!

  【嗨嗨嗨,今天大佬的礼物也是相当有心意的一天。

  两罐蔗糖UP主自己试了下还挺甜的,住的这边刚好有材料,就动手做了个糖画和冰糖葫芦,大家伙凑合着看吧。

  字帖很喜欢,以及同一个包裹的金属镜子感觉像是铜镜,但为啥是白的呢?】

  众人视线下移,首先看到的是看两小罐蔗糖,则是刘巴送出的。

  道理也很简单,拿了人家的配方做出来了成品,回馈一下也是理所应当。

  第二幅图则是丑的惨不忍睹的一幅糖画,依稀能看出来是一个竖起拇指的拳头。

  第三幅图上是几颗红红的果子,蔗糖已经将其包裹,看上去似乎还……挺有食欲的?

  “这应当是(音同求)果?”赵云当即就认出了这东西。

  这东西在山里能见到,能吃,但简直酸倒牙,因此采的人并不多。

  而制糖坊如今就在成都南边,所有人都去看过,因此后辈这做法简直一看就明白过来了。

  将这个记在心里,众人目光继续后移,并且心里明白,剩下的多半就是那唐皇送的了。

  第四幅图是一幅字,字迹板正但少有烟火气。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落款则是简简单单:雍州三原,李靖。

  爱凑热闹的张飞顿时间有点失望:

  “俺还以为怎么着也得写个托塔李天王呢……”

  最后一幅图是一个白生生的镜子,这反倒让孔明一时间不太敢确认了:

  “似是银镜,但……”

  孔明决定还是看看后世人的评价再说。

  【UP主已经可以了,糖画是咱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到了你手里,我觉得文化遗产四个字儿可以去了,非物质恰如其分。

  冰糖葫芦还是可以的,毕竟这东西做起来没啥难度倒是,不过我记得这东西好像还能减缓高血压呢,曹操当年也没交代让姓曹的多吃这个?

  拉倒,咱们现代的山楂也是选培过的,古代山楂酸的不行,在宋朝开发出来冰糖葫芦这个吃法之前,基本无人问津,也就是靠着冰糖葫芦有人吃了,才有人研究,诶,这东西还能入药啊。

  虽然我不懂书法,但还是要评价一句,字不错。

  虽然我不懂工艺品,但还是要评价一句,银镜不错。

  楼上确实不懂了,银镜不是这个样子的,看色泽来说,更大概率是铜镜。

  铜镜不是黄色的吗?咋还有白的,而且做旧的也应该发绿才对,哪有这样的?

  楼上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这怕不是白铜吧?发源自云南的铜镍二元合金,是咱们老祖宗在冶金史上比较重要的独创成就。

  这么一说应该就是这东西,毕竟联系大佬喜欢仿造的爱好,这东西在唐朝算是无价之宝,只有一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用,以及这镜子上的瑞兽葡萄纹也是初唐最常用的。

  我去查了查,这东西产自云南四川,17世纪出口欧洲的铜镍锌三元合金大受欢迎,被称中国银,后来19世纪英国和瑞典仿造成功并大规模生产,反而将中国彻底挤出了市场。

  废话,人家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不比小作坊强多了。

  那我还记得上学时候学过,镍这个金属是甘肃最多啊,而且甘肃还富铜矿,为啥反而是云南探索出来这个东西。

  少战乱呗……而且甘肃哪止这么点,多铜,多煤,多钼锂金锌铝等等,是实打实的工业矿都,但这边战乱没停过,所以都没法开发。

  整条河西走廊战乱都没停过,最简单的例子,青海湖附近的盐湖产的青盐,比卤法的苦盐好非常多,但唐朝时地处和吐蕃战争的前线没能开发,元看不上,宋自顾不暇,明朝顾不上,一直到清朝时候才有正式开发。

  咱们现代人可太懂西域的水果、牛羊、棉花有多好了,所以还是得国家强盛才行。】

  “二元合金……”

  孔明念叨着这个名词,若有所思。

  作为一个博闻强识的人,孔明清楚记得这也是光幕第一次正式的提到合金。

  此前曾经开玩笑说晚唐圈子牢固如钛合金,当时还不明白其意思,但现在好似明白了一点。

  多种金铁调配,反能制出效果更加好的金属?

  只是……其中难处孔明也清楚:石炭的品质。

  虽然没办法如后世一般将温度量化,但根据将等重铁块融为铁水时间的长短也能大概判断出来炉内的温度。

  如今成都和公安的铁匠作坊,靠着排风、小高炉、石炭等物,已经能将炉子的温度推得很高了。

  但如今问题就是,同样的铁矿,同样的炉子与排风,用不同品质的石炭炼出来的铁品质也完全不同。

  无烟的石炭能炼出来如偃月刀这般云长爱不释手的兵器。

  浓烟的石炭炼制出来的刀兵砍个石头都能自断,差的实在太多。

  如今孔明倒是产出了别的想法,既然劣炭炼劣铁,那干脆再往里面掺杂点别的金属矿,或者掺杂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是不是也能救回来一点?

  至于说将浓烟石炭变为无烟石炭……匠人们和孔明也都暂时没什么办法。

  不过成都府衙内如孔明一般想法的人并不多。

  刘巴是在想着这白铜是不是也能用来制货币?但能回本吗?

  庞统则是在畅想,这河西真不愧是宝地,必为主公为大汉取之!

  张飞的想法就要更加简单直白:

  “子龙,那果……不,那山楂何处有?快带俺寻上一些。”

  “俺尚有余下的蔗糖,来给你做那冰糖葫芦!”

第263章 凿空西域

  这一日对于王玄策来说实在太过于离奇。

  他的眼神很好,当然也是看到了那些飘过的问题。

  什么王玄策打了个问号啦,王玄策怒骂大唐史官啦。

  结合前面的文字,短短几句话让王玄策总结出来了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

  他以灭国之功,名留青史。

  小马扎坐的有点疲累,但王玄策还是忍不住挺直了脊梁。

  是真的吗?应当是真的。

  不然也没法解释,朝廷为什么会对一个远在融州的县丞如此大费周章。

  刚到融州时,那黄水县令说,既然来此地便先做好任职五年的准备。

  结果准备是做好了,但不过半年便等来了返京的一纸调令。

  想起来临走时那县令的表情,王玄策一时间都有点惭愧了。

  而似是也唯有如此,才能解释他为何能如此受青睐。

  但反而压力倍增:他是王玄策没错,但他根本不知道光幕口中那个灭国的王玄策究竟有何际遇。

  难怪当时第一次见面陛下就如此漫谈,东聊倭国,西至西域。

  此时想起来当时脑袋昏昏沉沉连答了什么都记得不大清楚,王玄策就恨不得以头抢地。

  凌乱的心态让他对李靖老将军能将字帖送入光幕都少了几分好奇的心思。

  而光幕结束后,心绪最为难平的还是李世民:

  “这河西,果真宝地也!”

  后世说的复杂,但李世民理解的颇为简单:

  有重矿,能养马,通西域,如此宝地还有什么可多要求的?

  虽不知晓后世州县如何划分,但李世民是记得在张议潮篇看过晚唐时那不争气的子孙对于河西的详细划分。

  其中就包括甘州和肃州,这便足以确定甘肃在哪里了。

  毕竟都是大家都是华夏,地名沿袭古已有之,实属稀松平常。

  “愿为陛下凿空河西!”李率先请战。

  这不仅仅是为了大唐,也是为了自己正名。

  他是名将,而非道公!

  苏烈也寸步不让:

  “陛下剑锋所指,臣万死不辞!”

  两位年纪与李世民仿佛的将军战意盎然,李靖同样一拱手,那意思再简单不过。

  李世民长笑一声:即使不能御驾亲征,手握三名将,怎么输?

  秦琼看着同样在看热闹的尉迟敬德,心下略有遗憾。

  他若是有尉迟敬德这般强壮之躯,定然是要以门神之名请战的。

  坐镇西域,戍守国门,理所应当。

  但可惜……轻轻咳嗽一声,秦琼打算待会儿出宫时与这老兄弟说道一下。

  要多与药师将军请教兵法,也要多看看西域的情报。

  西域万里,不缺建功立业之地,如今尚未垂垂老矣,怎能全靠陛下荣宠而活?

  而他也要拖着羸弱之躯拜访一下这新的太医令了。

  希望真如这药王所说,能让他临阵领军,不至于卧在病榻度余生。

  李世民办事向来效率,既然光幕结束,便挥手示意各自散去。

  末了也不忘交代一句:

  “侯君集以及承乾之事,勿要外传。”

  随即似乎是想起来了那《李卫公问对》中的“勿泄也”,赶忙补了一句:

  “亦不得见于文字。”

  一个重臣一个太子,哪怕只是传了一些捕风捉影的话出去,也是有可能引起朝局猜忌的。

  众人自然晓得,同时都看着李靖笑,笑得这老将军摇摇头率先离去。

  王玄策一脸莫名的被李世民留了一留。

  坐在小马扎上,看着那长孙无忌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的离开甘露殿。

  然后就眼睁睁看着内殿屏风里转出来一个一脸恬淡之色的和尚。

  “玄奘大师可有决定?”李世民问道。

  和尚双手合什执礼而拜:

  “愿为我唐,凿空西域。”

  依然还是要出行啊……李世民心里却也觉得毫不意外了。

首节上一节242/5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