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33节

  江东豪右一副“臭江北的来我们江东要饭了”的态度,孙权要屈身拉拢。

  身陷窘境,在倾尽全力培养的太子孙登病故之后,孙权干脆玩儿了个二宫之争。

  抛出两个孩子分立太子鲁王,冷眼看四姓大臣们站队攻讦,然后杀了个人头滚滚神清气爽。

  最后出了一口气的孙权于二宫之变结束的第二年撒手人寰,葬蒋陵。

  孙权的墓葬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点儿就是选的地方不错,蒋陵所在的梅花山是砾岩,十分坚硬。

  故而明朝修陵墓时本来是要给孙权的坟平了的,但当时手段搞不定这种岩石。

  被教员称赞用兵仅次于二凤的朱元璋便很大度表示:孙权也是好汉,让他留着给我看大门吧。

  老朱大度了,但当时的工匠图省事,移走了孙权的石麒麟,并拆了墓葬神道。

  到了清朝时孙权的后人为了报复,买下了老朱称吴王时的后花园在上面种菜。

  你让我祖宗守墓,我在你王府动土,也算是一报还一报。

  而孙权墓到了咱们如今也算一个景点,前些日子还有个趣事儿:

  有一位高考学子带了个小老虎手办、虎皮卷蛋糕、合肥地图、中科大录取通知书前去吊唁孙仲谋。

  中科大是咱们国内顶流大学之一,校址就位于合肥。

  希望仲谋兄泉下有知的话,笑一笑吧。】

  张飞面色倒是有点愁苦了,他猜也猜得到,张飞墓多半没什么说法了。

  刘备想了想自己的惠陵,更开心了。

  不过还是要为老祖宗鸣不平一下:

  “论打仗李世民第一就算了,高祖第二都算不上?”

  孔明宽慰道:“主公看此前的天工开物可知,后世农田越来越多,粮食产量也越来越高。”

  “如此地更广,民更多,领军平天下的难度当然就更大。”

  糜竺低声叹道:

  “孙侯如此晚年,不也是一报还一报?”

  “确实。”庞统摇头,他看的也明白:

  “背盟而守成,如何经营得过豪右大族?”

  庞统心里都能猜得出来:江东定然非四姓不得举。

  “只是孙侯晚年竟有如此激烈手段?”

  刘备看着光幕上孙权墓的图片,看着放在墓前的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老虎:

  “孙权少时好射虎……如此看来其并非是孙家异类,只不过是将这股勇烈压在心底罢了。”

  说着说着刘备忽然想起来私下间热情似火的孙夫人,不愧是孙家子女。

  更是想起来此前说过的孙破虏,当年见面也没想到,有朝一日竟会娶其女?

  光幕够大,孔明眼神也够好,轻轻眯眼孔明将图中的通知书读了出来:

  “科学技术大学录取通知书……同学,录取你入我校……”

  “科学技术?”孔明一时间无限神往。

  这便是后世的太学?不授经学,而精研科学技术。

  既是后世学府,那想来唾手可得的《天工开物》在其学府内应该一点都算不上高深。

  如果能在其中学习就好了!这是孔明最真切的想法。

  “经高考而入大学……”庞统一时间也是思绪万千。

  如此唯才是举,而无大族之祸。

  想来孙侯泉下有知,对此应是羡慕得紧。

  昨天批评看在眼里,今日写完跟编辑探讨了一下,然后推了稿子重写,故而迟了,第二更正在赶。

第53章 燕云十六州

  被称赞用兵最强的李世民喜滋滋的,就等着群臣夸耀了。

  结果侯君集首先问道:

  “被赞古时用兵最强的竟唤名二凤?此名甚是奇怪。”

  李世民的笑意登时僵在脸上。

  长孙无忌给侯君集丢了个爱莫能助的表情,随后大声道:

  “贺喜大家,用兵如神之名,亦传唱千古!”

  侯君集转头就看到了大家那精彩纷呈的表情。

  李世民心中哀叹,这光幕现在倒好,连姓氏都省去了。

  贞观君臣直接略过所谓的二宫之变,四百年前的旧事罢了,哪有后世这一千多年后的事情有意思?

  “后辈们颇为有心。”杜如晦捻须而笑。

  房玄龄赞同:“虽有嬉笑之意,然历经千余年依旧被后世惦记,孙权若是知晓应是能笑出来的。”

  其他人赞许点点头:别的不说,历经千年墓穴仍完存者,又有几人?

  盯着那录取通知书看了几眼,李世民颇为感叹:

  “真想一观后世科技学之经要。”

  随即有点沾沾自喜:“看来后世亦沿用科举之策嘛。”

  杜如晦无情指了出来:

  “大家,光幕称此大学仅为顶流之一,由此可见同等规格学府应有数个,无顶流之称学府或更多。”

  “后世崇学之风,非我唐能比也。”

  李世民默然,一股说不明白的思绪也爬上心头:

  后世学府多就算了,所掌握的学识也远超此世。

  那么多如天人一般的学识和手段,究竟来自于何处?

  【与孙权死后还有人“祭祀”相比,首席爱将吕蒙就惨了点。

  九十年代吕蒙的故乡阜南给吕蒙塑像,但不过两年之后这座雕像便被砸烂迁走。

  据称是因为白衣渡江之举败坏商贾名声,而且南方现在多拜武财神,更不喜吕蒙,关二爷成功反将一军。

  而历史上孙权的差评来的很快,陈寿在修三国志的时候,惜字如金用词简练。

  比如曹操是“姓曹,讳操”。刘备是“先主姓刘,讳备”。面对孙权就丝毫不客气:“孙权字仲谋”。

  三人之死也差不多,曹操死曰“崩”,刘备死曰“殂”,出师表第一句就是刘备“中道崩殂”,形容帝王之死。孙权落了个诸侯级别的“权薨”。

  再其次就是陈寿对于孙权的评价,称其“屈身忍辱,有勾践之奇”。这就属于上眼药了。

  孙权是吴王,勾践的成就是灭吴。

  孙权逼死陆逊,勾践逼死文种,得兔死狗烹之名。

  对于孙权的盖棺定论,陈寿也是下了功夫的:性多嫌忌,果于杀戮,胤嗣废毙,遂至覆国,一点都称不上什么好词儿。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孙权和他的大都督向来秉承一个互相成就。

  陆逊早年给孙权上表,形容孙策是“兵不一旅而开大业”,说到孙权就是“陛下承运”。

  后来孙权要打公孙渊的时候,陆逊更是直接化身阴阳人:陛下您多厉害啊,赤壁破曹操,夷陵败刘备,荆州擒关羽,三个当世雄杰都不是您对手,您还跟辽东较什么劲儿啊,他配吗?

  简而言之一句话,我们四个真是太厉害啦。

  几百年后的南宋,辛弃疾也精通此道,写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明面上赞颂孙权,实际上骂南宋与江东一般苟且偷安;用典只用一句,但任谁都知道下一句是刘表儿子若豚犬,谁是豚犬不言自明。

  辛弃疾未必有多佩服孙权,更多的是拿他来骂人用罢了。

  宋朝倒是有个真心敬佩孙权的,那便是三苏里的苏辙,盛赞“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

  不过苏辙是能用数百字论证割让燕云十六州对宋朝的好处,并大言不惭表示“吾无割地之耻,而独享其利”的人,他的赞许估计孙权自己都不想要。】

  “子仲怎么看?”刘备直接点将。

  糜竺拱拱手,知晓问的是关于吕蒙的这一段,只能苦笑道:

  “吕蒙假商贾之名而行奇兵,夺江东之胜,败商贾之名。”

  “不言其他,商贾重契。”

  这句话就已经仿佛什么都说了,背盟毁约成了吕蒙标签之一,那行商不喜吕蒙倒是天经地义了。

  众人议论纷纷,甚至很想现在就去问问吕蒙,对于这种得一时失一世的行径有何看法。

  “得让二哥想办法生擒吕蒙。”张飞自语,一时间众人侧目:

  三将军是想杀人诛心?

  对于陈寿的运笔如刀,刘备面色好看,毕竟他算是受益人了。

  孔明则是有点忍俊不禁:

  “将孙权比勾践……”

  孔明摇摇头本想说一句缺德,不过还是留在了心里,但脸上的喜色倒是都能看的清楚。

  庞统如幽灵一般出现在孔明身侧,轻声道:

  “看来孔明想好如何应对这个盟友了?”

  “自然。”孔明点点头:“主公与孙侯有如此关系,自然规矫孙侯心念汉室。”

  庞统欣慰的点点头,至于怎么规矫他也不问。

  孔明只要能摆脱那种无限妥协的心态就行了。

  而且……庞统心中有句话没说出来:实在不行大不了躲进蜀中不出来,熬死他们又有何难?

  只要等到司马懿掌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张飞则是花了一会儿才捋清楚辛弃疾的意思,只觉得后世文人骂人真可怕,骂的这么难听但还根本听不出来。

  这后世不仅种地强造纸强,甚至骂人也强啊。

  不过就是全用来斗嘴皮子了,这打仗貌似一点都不行啊,甚至令人生气!

  “俺老张家乡竟被割让出去了?!”

  虽然不知晓燕云十六州在哪儿,但燕赵之地,幽州有燕州之称,以及云字打头的有云中郡。

  只需要略略在地图扫上一眼,张飞便能做出一个稳当的猜测:

  家没了。

首节上一节133/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