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31节

  什么曹阿瞒啊孙仲谋啊,别来碰瓷,咱千古一帝瞧不上嗷。

  想让真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那也得等晚唐再说。

  这话自然也引来一番恭维,李世民哈哈大笑。

  后面的阎立本运笔如飞,只觉得一支画笔完全不够用。

  假若有下次,是不是得给陛下建议让自己带一些弟子或同僚过来?

  【虽然《吴历》有修饰美化孙权的嫌疑,不过曹老板这句感叹倒是很合理。

  毕竟他是真的被孙权挡在濡须口不得寸进。

  这一年曹老板奔六十了,已经清楚的感觉到了岁月催人老。

  对面年仅32岁的孙权就显得非常的耀眼了,想要个这样的继承人也是顺理成章的。

  或者说,在宛城一夜害三贤之后,继承人的选择已经成了曹操的心病之一。

  在濡须口之战时,曹昂曹冲已死,曹操基本只能在曹丕和曹植当中二选一。

  甚至濡须口之战前,曹操命时年21岁的曹植留守邺城,这已经是对继承人明面上的考察了,但曹植给他交了个白卷。

  后方文臣打小报告:曹植虽然文采飞扬,但经常任性而为,且还有纵酒的臭毛病,这让曹操失望不已。

  26岁的曹丕呢?无所事事,骑马游观,曹操带着曹丕在涡水练水军,但曹丕一点都不感兴趣,反而是骑马游河写下了《临涡赋》。

  所以这曹老板这句话虽然明面上是在夸孙权,但更深层次的也是对自己继承人的一种敲打:

  都给我向孙权学着点,别学刘表家那几个败家玩意儿。

  也因此,曹丕后来面对孙权的请降才会那么忘乎所以,直接几个“帝不听”丢掉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没办法,“别人家的孩子”在你面前伏低做小的诱惑,真不是一般人能拒绝的。】

  灵感难产,第二更要晚点了。

第51章 痛击我的队友

  “好一个一夜害三贤!”张飞笑死。

  实际上他也并不知道所谓的三贤是谁,但一夜嘛,谁不懂?

  刘备反倒是沉默了下来,心里唏嘘不已。

  作为一个老对手当然清楚当年曹操的理想,但可惜世事更易,如今之的魏公已远不是当初的大汉忠良曹孟德。

  刘备甚至都有点羡慕曹操了,若是平复乱世,有此两子文采惊世,足以光宗耀祖。

  可惜,曹操这条路的终点是容不下两个人的。

  庞统看着这宛城事件的另一个主角,回忆了起来:

  “张绣……是不是满门尽死?”

  孔明点点头:

  “曹贼三贤死于建安二年,后来建安四年张绣再降。”

  “后来听闻四年前死于征乌桓路上,有子张泉卷入八年后的魏讽叛乱,满门尽诛。”

  糜竺感觉自己没法理解张绣的想法:

  “还不如来投主公,至少也能保全子孙后代不至于无人祭祀。”

  几人说这些话时候益州三人只能宛如听天书一般尽量记在心里,同时心中暗惭:

  久居蜀中又有张鲁隔断音讯,真不识天下英雄矣。

  法正也忽然萌生起了斗志:计破张鲁,打通汉中,衣锦还乡归扶风县!

  【“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这个是后世有人对孙权的称赞。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老板的肯定。

  这两个评价堪称是孙权前半生最好的注解,毕竟十九岁上位,当时外有反贼内有叛臣,亲哥孙策之死还没查明白呢,另一个亲弟孙翊也被谋杀,称得上内忧外患。

  这种情况下统合兄长旧臣,文拜张昭武尊周瑜,内外平定之后又击杀黄祖吞并江夏。

  并且亲手启用诸葛瑾、鲁肃、陆逊等人,最终赤壁赢下曹操。

  这个时期的孙权有孙策的影子,激昂进取,但手段又刚柔并济,所作所为完全当得起这个评价。

  从历史上看,在周瑜身死之后,孙权的这个形态也完全结束,从进取开拓变成了绝不冒险。

  但其实从历史的缝隙里也能窥见,这个时代的孙权大半是在被周瑜拉着走。

  比如赤壁之战时,周瑜一番苦说劝定孙权决心抗曹,这让周瑜松了口气,然后要五万精兵。

  但是孙权的答复是:公瑾啊,你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只有三万!多了没有!

  咱们就先打着,我呢在后面给你坐镇,要是你打不赢,我就亲自跟曹贼拼了!

  当时周瑜心里估计都懒得骂,江东多少兵我不知道?还跟曹贼拼了,是想留点兵好投降时候拉高价码讨点权利吧?

  赤壁之战时周瑜的副手程普和周瑜的矛盾也是人尽皆知,这个副手谁定的?孙权指的。

  再比如周瑜制定入蜀二分天下的计划时,为了消除猜忌主动要求带上孙权的堂弟孙瑜,并提前答应让孙瑜坐守益州,事成之后自己回襄樊驻守北伐。

  孙权表面上答应,然后反手就把江陵这个进攻益州的跳板借了出去。

  以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俗语人尽皆知,情节上有夸大之嫌,但孙权在里面发挥了什么作用大家都清楚。】

  “孙破虏可瞑目矣。”刘备一时间竟也生出了点艳羡。

  张飞试探着问道:

  “大哥也觉得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备含笑摇头:“阿斗效孙权失仁义,岂不是舍本逐末?”

  庞统不屑:“不过一鄙夫而已。”

  张飞好奇这个新称呼,诚心问道:“鄙夫为何?”

  张松当仁不让站出来给益州增加存在感:

  “未得患得,既得患失,苟患失之,无所不至。”

  “其人为了不失手中之得,便能无所不用其极。”

  刘备略一回想,叹息道:“如何不是?”

  庞统不理会这么多,只是看着光幕上聊到周公瑾时播放的片段,光幕上的男子英姿绝伦。

  虽与记忆中的周瑜不同,但那股英气颇多相似之处,让庞统有些感怀:

  “周公瑾真乃英雄也,奈何……”

  至于是奈何天不假年还是奈何投于孙氏兄弟,庞统没说,但众人也都明白不重要了。

  “若无周公瑾之才,何有我等今日?”

  这个感叹来自于刘备,赤壁之胜他还是记得的。

  刘巴直至此时才“啊”了一声:

  “江东竟欲攻益州?”

  张松笑笑反问道:

  “子初莫不是以为主公所斩李异,乃是诬其罪名?”

  刘巴一时间张口结舌,他一开始真以为就是随便找了个借口。

  刘备笑笑将此事按下。

  ……

  “东吴孙权不似人君,周瑜有英才而不遇英主,苦也。”

  李世民一开口就是一记AOE,不过臣子们也都习惯了。

  或如房玄龄这样听之任之,或如长孙无忌夸赞陛下说得对,或如侯君集称其亦不如陛下万一,或如……

  “陛下之言略显刻薄,有亏君节!”魏征不卑不亢起身。

  李世民冷笑,丝毫不惯着:

  “爱卿欲事如孙权之主乎?”

  此言略为诛心,魏征脸色一红,张口欲言被侯君集拦了下来。

  “魏秘书,此非朝堂,大家闲言臧否旧史乃是君臣亲近同乐,何苦计较?”

  杜如晦等也过来打圆场,才好不容易平息下来。

  不过好在李世民也就嘴上说说,虽然闹得不太愉快但也没动用权限的意思。

  李世民现在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包括容人上也是一样。

  而且想法与杜如晦相同,这魏征既然能被光幕提到,想来应该是有能力的。

  只是不知道能力体现在哪里?

  随即李世民思维跳了一下:

  才能总不会是体现于这轴的不行的脾气上吧?

  【而我们都熟悉的那个“反覆倾危,惟利是视”的江东之主,便是孙权的第二个形态。

  这个时期的孙权饱经战阵,作战经验之丰富,作战水平之不稳定,无人能比肩。

  坑关羽,战合肥,烧刘备,抗曹丕,胜石亭。

  能以三万对三万斩首一万,能以十万败八百留美名。历经大战十余次,小战不可计数。

  这个时期的孙权反覆倾危,反复横跳能跳的队友心累。

  五年四降四叛,左右逢源,从大魏吴王一直跳到了吴国大皇帝。

  而要说孙权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那只能说张文远坏事做尽……

  开个玩笑,其实归根结底的问题还是在江东的兵制上,世袭领兵制这种价码是曹刘都开不起的。

  孙策依靠它团结了最早的江淮旧臣,孙权将它允诺给江东豪右,由此将江东捏到了一起。

  这个兵制让江东的士卒们带上了私人性质,也因此孙权一辈子从没输过本土防御战。

  但这一制度也让将领们养尊处优,绝不可能主动身先士卒攻城拔寨。

  由此让孙权梦断合肥,成就了张文远小儿止啼的威名。

  北伐的野望被张辽直接摁死,也促进了孙权的迅速觉醒:

  曹操打不过,队友还捅不死?

  但实际上逍遥津主动断后的孙权尚有三分英姿,此战算不得生涯之耻。

  曹丕死后曹继位时,孙权锐评:曹丕不如曹操的万分之一,而曹甚至连曹丕都不如。

  这话听起来犹如关二爷的“观汝乃插标卖首耳”。

首节上一节131/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