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919节

  如果说,李承乾这会儿愿意放弃大明,回大唐老老实实的坐镇东宫,李恪敢对那个位置有任何心思,第一个将李恪骂得狗血淋头的一定是他。

  但刻板归刻板,李承乾打下的偌大土地,他也和李二等人一般,一以贯之的认为那就是大唐的地界。

  哪怕现在不叫大唐,未来也一定叫大唐!

  所以听到郑旭等人商议着以帮慕容戈复国为由,和慕容戈合作,里外夹击对付大明,他哪里还忍得住。

  这不就相当于以洮河郡为代价,谋求与人合作?事成之后让人在洮河郡自立为王?

  “慕容戈只可利用,但大唐的土地,寸土不让!”权万纪怒气冲冲地说道。

  听到他这话,郑旭等人都是一脸的无奈。

  良久,崔沪才说道:“长史误会了,大唐的土地岂能割让他人,只不过是打着这个幌子与其合作罢了,待事成之后,灭之就是。

  一个小小的慕容戈,还能掀起多大的风浪来不成?”

  “小人行径!”权万纪一脸的不屑。

  得,没法说了。

  众人都闭嘴了,好话歹话都说了,这老头就是冥顽不灵。

  当然,他们其实也有些不好意思,在任何一个唐朝官员的眼中,大明王廷虽然暂时称之为大明,但终究只是暂时,那里必将是大唐的土地。

  这几乎是每一个唐朝官员的想法。

  只是有些人等待着那位回长安,登临大宝,届时唐明统一。

  有些人却是想着弄死那位,提前助其唐明一统,成就无上功业,顺势登临大宝。

  不管是抱有哪种想法的,总之,那片土地姓唐,这是无疑的!

  “这个问题暂且先放放。”李恪见众人不再言语,当即便说道,“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大赵王廷,长史早做准备的同时,诸位也要准备一二了。

  真要是打起来,粮草还得有劳诸位了,毕竟父皇南征,又要应付大赵王廷的话,朝廷吃紧啊。”

  “这是自然。”卢正举闻言,当即点了点头。

  他们士族别的不敢说,粮食和民夫是真不缺。

  单单他范阳卢氏,佃户打底数万户之多!

  昨晚上起来晚了,醒来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半了……

第705章 卷五 李二眼中的大明

  对于李恪会有什么反应,李二不在乎,之所以一直都有关注,也不过是因为帝王都有的近乎病态的控制欲罢了。

  他的子嗣如此之多,死个一个两个的,可能会伤心一阵,但也真就只是一阵罢了。

  相较于他,长孙无忌这些家伙其实更加关注长安还有大明的动态。

  别看他们现在是坚定的忠君派,可那边的胜负影响着大唐未来的走向,他们岂能不重视?

  “齐国公,此番陛下南征,几乎抽空了半个朝堂,长安那边留下的几乎都是蜀王一系的官员,真的不会出事儿么?”长孙无忌的临时公廨中,褚遂良一脸好奇地问道。

  他倒不是担忧,毕竟长孙无忌这些数得上号的聪明人都没说什么,那就说明此事无碍,可作为一个臣子,他又怎么会愿意对此一无所知?

  长孙无忌哪里不懂他的意思,当即也是笑道:“无碍,你没见此番南征,那些皇室宗亲陛下都留在长安了么?

  李孝恭、李道宗这些家伙留在长安就是为了制衡蜀王的,更重要的是皇后也在长安。

  而且,在北边还有郭孝恪和程咬金两个老匹夫,如今北边靖绥,你不会以为他们防着的真的是北方吧?

  真要说起来,陛下还是偏心那位,或者说更想解决士族的问题。”

  “陛下对士族已经厌恶至此了?”褚遂良有些意外。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道:“倒也不是厌恶士族,说起来,你我都是士族出生,朝堂上绝大多数的官员也是,就目前来看,朝堂上非士族出身,又能叫得出名字的也就马周、孙伏枷这寥寥几人,你见陛下厌恶这些人了么?

  陛下厌恶的不过是一成不变的朝堂,是士家大族近乎垄断的官场,是下不了乡的皇权。

  要怪就只能怪他们太庞大,也太自傲了。

  贞观六年陛下命韦挺、芩文本、令狐德编撰的氏族志还有印象么?

  他们怎么敢啊!

  居然将崔民干列为一等!

  这便是他们的取死之道……”

  负责氏族志的还有高士廉,不过这是他舅舅,为尊者讳,他倒是没提起。

  “确实是作死。”褚遂良闻言也点了点头。

  他其实听明白了,自家这位陛下想要的可能比这更多。

  而这一切,可能都是受了李承乾的影响。

  李承乾在大明大搞一言堂,这让李二羡慕得。

  凭什么自己儿子都能做到,他这个做老子的反而处处受限?

  “那这么说来的话,魏征其实是帮陛下解决了后顾之忧?”褚遂良突然说道。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道:“这就不好说了,对于魏征,说实话,老夫也看不透了。

  你说他是为了捅破这层窗户纸,给蜀王施压,让其不敢妄动吧,也说得过去。

  可问题是,到了这时候,是蜀王喊停就能停下来的么?

  不过这就是魏征的生存之道,作为隐太子嫡系,他要是不做个诤臣,和陛下上演一出相得益彰的戏码来,他凭什么矗立于朝堂之上?

  说到底,什么犯颜直谏,什么虚心纳谏,都只是各取所需罢了。”

  对于魏征,不管后世怎么评价,他们这些人自有一套评价标准,更何况他们和魏征还曾是敌对阵营。

  李二需要魏征,他们可不需要。

  “也就是说,这是陛下和魏征的默契,合起来给我们演了一出戏?”褚遂良也是一脸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魏征啊,早年他不是没崇拜过这位铮铮铁骨,可随着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日子长了,他的心态也变了。

  “魏征这人,不好说。”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道,“有些时候老夫也觉得他就是一个投机谋存的佞臣,但有些时候又觉得他是一个心怀大唐而非皇权的诤臣,这么多年过去,对于此人,老夫也是愈发地看不透了。

  但要说此番他没料到自己的结局,老夫是不信的。

  能在那场大变革之后还活下来,并且身居高位的人,岂会是一个官场白痴?”

  对于魏征,长孙无忌是真地看不透了,不过好在于大局无碍,他也就不想再去琢磨此人,没有意义,因为琢磨人是最累人的一件事儿。

  ……

  行宫之中,李二倒是没理会这些事宜,这会儿,他正看着孙思邈在忙碌着。

  南征,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南边的瘴气,而整个大唐,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他思来想去只有孙思邈一人。

  当然,要让孙思邈随军出征,他也是下了功夫的。

  指望孙思邈当个军医,孙思邈肯定不会答应,倒不是说职位低微,主要是他认为医术是为了悬壶济世,而非其他。

  最后李二只得以瘴气伤人甚久,还需孙思邈挽救黎民,孙思邈这才答应同行。

  这会儿,孙思邈正在和高州的一众郎中讨论何为瘴气。

  了解瘴气的,自然是高州本地郎中为甚。

  “老道早年也来过岭南,当时就听人说,这瘴气有两种。

  一种是有形的,一种是无形的。

  有形的瘴如云霞,如浓雾。无形的瘴或腥风四射,或异香袭人,实则都是瘴气。

  还有一种,初起的时候,但见丛林灌林之内灿灿然作金光,忽而从半空坠下来,小如弹丸渐渐飘散,大如车轮忽然迸裂,非虹非霞,五色遍野,香气逼人。

  人受着这股气味,立刻就病,叫作瘴母,是最可怕的。

  有些地方瘴气氤氲,清早起来,咫尺之间人不相见,一定要到日中光景,雾散日来,方才能辨别物件,山中尤其厉害。

  所以当地百姓晓起行路,必须饱食;或饮酒几杯,方可抵抗瘴气,否则触之,定然生病。

  是以当地百姓,纵使夏天甚热,挥汗如雨,但是百姓终不敢解开衣裳,当风取凉,夜间就卧,必定密闭门户,这些都是为防有瘴气侵入的缘故。

  早年鲍照在苦热行中所言‘瘴气昼熏体,露夜沾衣’。

  如此种种,老道认为,所谓瘴气,当是温病,也是伤寒的一种。”

  “孙道长言之有理。”听孙思邈说完,高州本地一郎中当即说道,“这些年来,我们也是如此治愈的患者,常以《伤寒论》中的白虎汤、承气汤为患者调养,但收效甚微。”

  李二见众人讨论得正在紧要关头,当下也就转身离去,生怕打扰了这些人。

  既然早就有了南征的想法,李二自然不会干临时抱佛脚的事儿,对于瘴气,他早就有了解决之法,只是也不完美,这才让孙思邈一道同行,就看看他有没有更完美的方法。

  说到底,作为大唐的皇帝,对于百姓,他还是负责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有孙思邈同行,他和他的一众臣子也能在安全上更有保障一些不是?

  “陛下,戎州都督府大都督、樊国公、段志玄求见。”就在这时,有内侍来报。

  李二闻言一喜,当即笑道:“宣。”

  早在几年前,李二便将段志玄改迁至戎州都督府,可以说,第一个知晓李二定会南征的便是段志玄。

  不多时,四十出头,正值壮年的段志玄大步流星的便走了进来。

  “老臣参见陛下。”

  “爱卿免礼。”李二一脸笑意盈盈地说着,甚至还走过去扶了一把段志玄。

  段志玄当即就是一脸受宠若惊的模样,嘴上连连说道:“折煞老臣……”

  李二倒是没在意这些,当下笑道:“这几年辛苦爱卿了。”

  “为陛下尽忠,乃老臣的责任,何来辛苦一说?”段志玄也是笑道,“而且,天下都督府何其多?官拜大都督的又有几人?这可是老臣莫大的荣耀!”

  “哈哈……”李二闻言,也是大笑道,“你这大都督,那是实至名归,真就一个大字了得!”

  段志玄闻言,也是笑道:“那是自然,戎州都督府,下辖羁縻州五十有八,老臣要是想将下辖羁縻州巡视一番,一年都不够用。”

  他这话还真没开玩笑。

  后世人常言云贵川渝乃西南f4,那是一家人。

  这话放在段志玄这儿,还真就没啥毛病,因为的他的戎州都督府下辖的五十八个羁縻州就分布在云贵川!

  而宜宾也正是因此被称之为西南半壁!

  当然,段志玄这回这么说,无非是在表功。

  李二自然听懂了,但也不介意。

  确实,让当朝国公治理数十个羁縻州,的确是辛苦人家了,这有什么好说的?

  “如今戎州治理得如何?”李二当即问道。

  段志玄闻言,立马正经起来,说道:“不负众望,一切都按照陛下预想的那般在进行,此番陛下南征,我戎州可出五万人大军,另可再组织十五万人民夫。”

  李二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问道:“爱卿觉得这些人好治理与否?”

  “极好治理。”段志玄当即说道,“老臣一直秘密派人去日月山学习殿下治理异族的手段,基本上没做什么太大的改变,完全照搬其对异族的治理理念,但对治下的人甚是好用。

首节上一节919/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