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824节

  说着,他抬腿便朝着长明物流走了过去。

  见有客人上门,长明物流的伙计当即将几人迎了进去,笑道:“诸位是有货物要运送么?不知道是什么货物,运往哪里?”

  说着,伙计还招呼着给众人上了茶又上了一盘子点心。

  李二笑了笑,道:“暂时倒是没什么货物要运送,之后可能有需要,这不,先来了解一下。”

  说罢,李二还打量了一眼,只见这会儿人还不少,都有人在招待。

  那伙计闻言,依然笑道:“那先看看我长明物流的收费标准,既然要了解,自然要了解清楚一些。”

  说罢,那伙计拿出一个册子继续道,“这上面有详细的收费标准,客官先看着。”

  李二接过册子打量了一眼,还别说,真就清清楚楚。

  每斤货物每里地多少钱,都写得明明白白的。

  李二甚至算了下,从长安运送一万斤粮食到李靖他们前线需要的价钱,不算不知道,一算,李二发现居然比朝廷自己从长安调派粮食过去还要便宜。

  当下,他就好奇道:“这价格,真有保障么?”

  “客官这话说得。”那伙计当即笑道,“我长明物流也经营一些时日了,在这方面的口碑,那是人尽皆知。

  这点儿客官只管放心好了。”

  “可你们这价格,说实话,让我心里有些没底,毕竟我也算了一下,太便宜了。”李二说道,“在商言商,要是没有利润,你们能做下去。”

  哈哈哈……

  李二刚说完,店铺里其他人顿时就大笑了起来,一个大胡子更是笑道:“便宜还不好啊?”

  “不是便宜不好。”李二倒是没有介意,很认真地说道,“只是这么便宜,他们哪来的利润?没有利润,你就不怕他们以次充好?”

  一听李二这话,那伙计也是立马严肃了起来,说道:“这位客官说得不错,做生意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不赚钱的生意谁做?

  不过既然我长明物流能做下去,自然是有可观的利润。

  说起来,整个天下做物流的这么多,真要说的话,如今可能只有我长明物流是利润最高的。

  这个,我也不用瞒着诸位。”

  “别的不好说。”就在这时,一个刚办理完业务的老者却是说道,“但老夫和长明物流合作了这么久,还从未出现过以次充好的情况。

  说实话,老夫不是没用过其他物流,做生意嘛,货比三家很正常,但用来用去,还就长明物流最让人省心。”

  “对对对,我也是,虽然现在做物流的多了,但没一家能像长明物流这样省心的。”老人一说完,立马又有人笑道。

  见状,李二歉意地笑了笑,说道:“抱歉,是我唐突了。”

  “没事儿,第一次都这样,毕竟是做生意,谨慎一些也没错。”活计倒是没在意。

  这些年来,李二这样的人他也见多了,有啥好在意的。

  又了解了一阵,李二便起身告辞。

  不过李二并没有走远,而是在不远处等着,一群随行的人也不知道李二在等什么,直到那个老人走了出来,李二才迎了上去,拱手笑道:“老丈,在下有一事还想请教老丈一二,不知道老丈可有时间?”

  老人见是李二,倒也没拒绝,笑道:“你啊,定然还是在怀疑长明物流。”

  “倒也不是怀疑,毕竟第一次合作,还是谨慎一些的好。”李二笑道,“前面有个茶肆,不如喝一壶茶?”

  老人没拒绝,很快,一行人便来到了李二说的茶肆。

  点了一壶茶后,李二便问道:“刚刚我也看过长明物流的收费标准,算了一下,他们的价格居然比朝廷的还低,这么低的价格,他们真能有利润?”

  李二说的是朝廷调派,不过老人却以为李二说的是朝廷弄的那个大唐物流,当即也是笑道:“这不正常么?”

  “这正常么?”李二也是一愣。

  “你啊,应该没做过生意。”老人笑道,“真要是做过生意,就应该知道,他们这价格,大概也就比我们自己亲自跑一趟的销,少个一两成上下的样子,当然,货物多,距离短,可能也就少个一成,但要是货物多,距离也远,那就少了个两成左右。

  可一两成对我们这些做生意的人来说,那就不少了。

  有多少生意,利润可能就在那一两成上面。

  至于你说比朝廷的便宜,呵呵,那不是比朝廷的便宜,那是朝廷的靡费太多了。”说到这里,老人叹了口气,道,“哎,终究不是自己的生意,靡费高些谁又在乎呢。”

  李二明白了,其实他早就明白了。

  毕竟他昔日也是别人的臣子,吃自己的要省,吃公家的要吃饱的道理,他又何尝不明白?

  只是他还是想不明白长明物流的利润点在哪里,当下继续问道:“老丈也说了,我们自己跑一趟要费更多,难道他们跑一趟能把这钱给省出来?”

  “这个你就不懂了吧。”老人笑道,“人家跑一趟又不是只运我们一批货物,人家是这条线上的货物一起跑这一趟。

  只要这条线上,货物够多,虽然他们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但利润不也就出来了?”

  长明物流的盈利点,其实大家都知道。

  在这一点上,是瞒不了谁的。

  “既然如此,为何其他几家物流做不起来?”李二闻言有些不理解,利润点都这么清晰了,其他几家物流是傻子么?

  他是知道其他几家物流的,不说朝廷牵头办的,就说那些士族一起弄的,实力还是有的,怎么就让长明物流一家独大了?

  “哎……”说到这个,老人摇了摇头,道,“那几家物流老夫也都去过,别的不说,店大欺客这一点儿,他们倒是做得极好。

  行了,你要想多了解,就自己去看看,该讲的都讲了,老夫家里也还有事儿,就先走了。”

  说罢,老人也就起身拱手告辞。

  他发现了,这家伙就不是做生意的,应该是朝廷里下来调查的,这种事儿,他可不想掺和。

  李二倒是没再说什么,看着离去的老人,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李二才说道:“走,去朝廷开办的物流看看。”

  朝廷开办的物流,就叫大唐物流。

  等李二走进大唐物流的时候,脸都黑了下来。

  相比长明物流门庭若市的场景,大唐物流却是门可罗雀。

  而且,他进来后,连个接待的人都没。

  掌柜的趴在柜台上打着呼噜,而两个伙计也是坐在椅子上小憩,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忙了一天,累着了。

  随行的内侍,当即使了个眼色,身后几人连忙走过去,将几人给唤醒。

  “生意来了,都不做生意了?”

  没吵醒的几人,这会儿还有点儿睡眼惺忪的,闻言,虽然恼怒,但也没多说什么,那掌柜的看了眼两个伙计,骂道:“谁叫你们睡觉的,赶紧的,给他们一张价目表,我再眯会儿。”

  说完,那掌柜真就趴了下去。

  内侍正准备开口,李二却给他一个眼神,让他闭嘴。

  而被唤醒的伙计,也是有些不耐烦,翻箱倒柜的找出一叠崭新的价目表后,又不知道从哪里找出一张表单,说道:“先自己看吧,看完确定了,就把这张表填了,填好后再喊我。”

  说完,那伙计伸了个懒腰,扭了扭脖子,估摸着睡觉的时候,脖子睡失枕了。

  李二倒也没有动怒,忍着怒气看着手上的价目表。

  好吧,这玩意儿没啥好说的,估计就是从长明物流那边抄来的。

  不过价格却是微微要比长明物流那边高一点,不多,也就高一点儿而已,属于之前老人说的那种,自己跑一趟成本的九成左右。

  “你们这价格,比长明物流还贵啊。”李二笑道。

  “嫌贵你们就去找长明物流得了。”那正在扭脖子的伙计,闻言说道,“不过莫怪我没提醒你们,我们这是朝廷的官办物流,一切都有保障,一分钱一分货,这个道理都不懂,还做什么生意。”

  “那是,那是……”李二笑了笑,他现在倒是明白长明物流为什么能一家独大了。

第630章 卷五 李二的危机感

  走出店铺的李二,脸色瞬间就变了。

  早已不复之前在店铺里的和颜悦色,一张脸阴沉得吓人。

  自己真就不如高明?

  天子脚下的大唐物流如此不堪,而远离权力中枢千里之外的长明物流却是蒸蒸日上,你让他做何感想?

  好吧,他能理解,真的,能理解,毕竟他昔日也做过别人的臣子,但他不能接受!因为今时今日,身份变了。

  人其实就是如此,哪怕是同一件事儿,只要身份互换,对错参半。

  呼……

  深呼了一口气,李二收起了怒气,瞬间换了一副面容,这才让紧随其后的一行人松了口气。

  “走,再逛逛。”李二笑道,“说起来,也有些时日没在长安城里闲逛过了。”

  作为帝王,控制情绪方面李二还是很到位的。

  说闲逛,那就真是闲逛。

  走走停停,看着长安百姓生活的千姿百态,心情倒是好了不少。

  不管怎么说,治下百姓的生活总算是比早些年要轻松了不少,李二的心情还是不错的。

  这才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人之初、性本善……”

  就在这时,一阵朗朗上口的读书声,让李二为之一愣。

  “三字经?”说罢,李二寻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了过去,只见两稚童坐在石阶之上嬉戏,时不时的还你一句我一句的念叨着。

  对于三字经他自然不陌生,毕竟是当年李承乾送来的贺礼之一。

  当初在看了第一眼之后,他便知道,这三字经将成为新的蒙学之首,这会儿,看着两个稚童都能如此流利地背诵,李二的心里却是并不怎么舒服。

  没有多做停留,李二说道:“走,去书阁看看。”

  所谓书阁,便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大唐书阁。

  当李二再次看到五柳先生的那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时候,心境也是截然不同。

  走进门,第一眼看到的还是那个醒目的白底黑字,静!

  想当初,他第一次看到这个静字之时,是真觉得这个字对这个书阁来说,简直是神来之笔。

  可今天,再看一眼,却是多了几分说不上来的厌恶。

  而此时的书阁中,不少人正坐在长桌上静静地看书,不少人的手里还握着一支炭笔,不时地埋头书写着什么。

  有些没找到地方坐的人,索性就从一旁拿过一个蒲团,靠着书架便沉浸在了书海的世界,不可自拔。

  自始至终,除了极少数的人朝着进门的李二看了一眼以外,再无任何人搭理他们。

  就算是看过来的人,在发现不是熟人之后,也是立马转过头。

  李二对此倒是没在意,毕竟这才是读书人应该有的样子,看向四周的书架,如今已是塞得满满当当。

  比刚开始虽然少了一丝精致,但却多了一些书香。

  没多言,李二也不愿意打扰他们,穿过了几道门,又来到了誊抄室。

  誊抄室这会儿的人也不少,一个个都在埋头奋笔疾书。

  对于他们,李二能理解。

  毕竟,在这个年代,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儿,哪怕这本书只是誊抄本。

首节上一节824/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