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714节

  “那我们现在怎么做?”李景仁问道。

  李承乾想了想,说道:“马业,你派人通知苏毗王,本王要和他在苏毗叛军所地会盟,时间就定在后日正午。

  同时,将大唐太上皇驾崩的消息传出去,尤其是大唐皇帝招本王回京奔丧的事宜,一定要传清楚。

  要让苏毗王知道本王如今的难处。

  否则,真让他认为本王此番是来挥兵南下的,恐会和吐蕃联手,届时可不是本王想看到的结果。”

  马业闻言,当即也是躬身领命。

  而马业一走,程处亮便犹豫道:“如此一来的话,殿下的处境是不是有些危险?毕竟是在苏毗的地界,谁知道他们有没有什么后手?

  要不将会盟的地点改到镇南府?”

  “改到镇南府?”李承乾笑道,“你以为我大军南下的消息能瞒多久?这会儿,也许苏毗王已经获悉了情况,改在镇南府,他敢来?

  不过镇南府他不敢来,苏毗叛军的地界,本王却是敢去!

  再说了,在数万大军之下,他苏毗王还敢行刺本王不成?

  莫说是他苏毗,就算他苏毗和吐蕃联手,我大明就怕了不成?

  之所以如此,不过是因为本王不愿意牺牲太多我大明的将士。

  如果要硬打,也不是不行!”

  程处亮等人闻言,也点了点头。

  的确是这个理。

  以如今大明的实力,硬撼苏毗和吐蕃联手,也有一战之力。

  只是如此一来的话,自身实力也会受损。

  可如今刚和大唐闹了些不愉快,李承乾也得多做一手准备。

  “可苏毗能拉拢过来么?”薛仁贵问道,“我大明不过是击溃了苏毗叛军,苏毗和吐蕃立马就有了反应,这显然是在防着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想联合苏毗对付吐蕃,怕是有些难度。

  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想必那苏毗王也是懂的。”

  “尽人事听天命吧。”李承乾也是摇了摇头。

  他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但并不代表他没有思路。

  只是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他也不敢轻易的夸下海口。

  “对了,薛将军,长明军也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如果此番会盟不顺,那接下来,我们就要打一场硬仗了。”

  说实话,李承乾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打硬仗,不是不能打,主要是大明还有强敌在侧。

  他此番没有回长安,天知道长安那边是个什么态度?

  …………

  而当马业的人来到苏毗大营的时候,苏毗王闻言也是一愣。

  “会盟?这个时候会盟?还是在苏毗的地界上!”苏毗王属实没想到。

  “是的,我大明此番南下也是有难言之隐,届时还请殿下亲至,我王定会给殿下一个满意的答复。”马业的麾下说道。

  当然,这话也是有人专门教过的。

  不然就他们这些刀口舔血的家伙,怎么也说不出这么文绉绉的东西来。

  苏毗王闻言迟疑了一下,倒是没急着答复,而是让麾下将人带下去暂做休息,这才和营帐中的心腹说道:“你们觉得大明这是什么意思?”

  “殿下,这会不会和大唐太上皇驾崩有关?”心腹当即说道。

  李渊驾崩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他们这里来了,毕竟这么大的事儿。

  为此,苏毗还专门派了使节入唐。

  “大唐太上皇驾崩?”苏毗王呢喃了一句。

  “对。”那心腹继续说道,“近来,微臣听闻,这大唐皇帝宣天下诸王、宗亲回长安为太上皇服丧,这明王是不是不愿意回去……”

  “他有什么不愿意回去的?”苏毗王闻言,冷哼道,“如今的大唐,谁还能撼动他的太子之位不成?

  以他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为强势的太子了,他担心什么?”

  “说是这么说。”有人说道,“可如今大唐的皇帝正是春秋鼎盛之际,真愿意看到这么一个强势的太子?”

  “等等……”苏毗王摆了摆手,道,“这个姑且不论,毕竟我们不知道具体情况,现在的问题是,这会盟,我们去是不去?

  去的话,这明王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不去的话,是不是又显得我苏毗有些怯弱了?

  毕竟人家连会盟的地方都放在了我苏毗的地界上。”

  他不愿意去分析李二父子之间的矛盾,这个东西,他又不是当事人,他知道个屁。

  说到这个,众人也沉默了。

  他们其实都清楚,大明这些年之所以愿意扶持苏毗是为了什么,可如今大明大军南下,要问他们慌不慌,呵呵,不慌才怪。

  他们有和吐蕃对峙的实力,可这些年,在领教过大明军械之利后,他们对大明的忌惮是越来越深了。

  “殿下,微臣觉得倒是可以一去。”过了一会儿,有人说道,“如果单论军事实力的话,我苏毗决计不是大明的对手,这不是微臣长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

  这是客观事实。

  别看如今我们已经到了这里,但大明真要挥兵南下的话,我们挡不住的。

  虽然吐蕃和我们在这方面有着默契,但那终究是别人的力量,太过虚无缥缈了一些。

  还不如借机弄明白大明到底是个什么意图。”

  “可这样是不是冒险了一些?”当即就有人反驳道。

  那人闻言,冷笑一声:“当初你们让殿下带兵北上的时候,就不冒险了?现在跟老夫说冒险?”

  他当初就反对苏毗王亲自率兵北上,毕竟没弄明白大明的意图之前,北上那就是送人头,这大明真要挥兵南下,他们这区区一万人马是挡得住还是怎的?

  说到这个,众人都沉默了。

  片刻后,还是苏毗王一锤定音,道:“去!既然是会盟,想必他李承乾也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儿,毕竟作为大唐太子,汉家礼仪还是要讲的。

  难道他还敢在会盟的时候,杀了本王不成?

  本王正好看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来都来了,风险也都承担了,如今他又如何能够退缩?

  而且,纵观历史,两国会盟之际,当场翻脸的还是少数。

  再说了,他也是一个要脸面的人。

  李承乾要是把会盟的地方定在大明,他不去也就不去了,可会盟的地方偏偏是他苏毗的地界,这都不敢去,传出去,苏毗王的脸往哪里搁?

  当下,他又和众人商议了一番具体的细节。

  ……

  两天时间,转瞬即至。

  李承乾也早早来到了苏毗叛军的地界。

  这两天,李承乾其实也没闲着,一边让人准备着会盟的事宜,一边也在安抚着苏毗的百姓。

  至于那些叛军的处置,他倒是没有过多的干涉。

  还是那句话,让达步屈的麾下将这股子邪火撒在敌人身上,总好过撒在自己人身上。

  憋屈压抑了三年,不让他们泄泄火,未来搞不好就会成为祸害。

  当然,李承乾的这个举动,也让达步屈的麾下很受用,他们正憋着一肚子火呢,就担心李承乾一声令下就要优待俘虏,结果,李承乾屁都没放一个,只是专门将众人集结了起来,一起聊了聊天。

  这倒是让众人对李承乾的好感倍增,说实话,那一瞬间,他们有被感动到。

  作为一个普通的将士,王能亲自嘘寒问暖,这能吹一辈子了。

  这一日,苏毗,一座大山的山脚之下,李承乾和苏毗王几乎同时到了会盟现场。

  走完了基本的礼节后,李承乾笑道:“数年不见,苏毗王倒是风采依旧。”

  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开这个头,随便就恭维了一句。

  老话说得好,千穿万穿,唯有马屁不穿。

  “明王说笑了。”苏毗王闻言笑道,“这几年,满耳大明,倒是我苏毗,却是连一个小小的吐蕃都拿不下来,还要明王救济,汗颜啊。”

  一听苏毗王这话,李承乾立马就懂了,这家伙开始试探了,当下也是一脸歉意地说道:“说起来,此番贸然南下还请苏毗王多多担待才是,本王也是到了无法施为的地步,才……。”

  “嗯?”苏毗王闻言一愣,道,“此话怎讲,这几年大明王廷如日中天,怎就无法施为了?”

  “莫不是苏毗王还不知道?”李承乾一脸惊讶道,“前些时日,大唐太上皇驾崩,大唐皇帝宣天下诸王、宗亲回京服丧。

  苏毗王也知道,本王毕竟是大唐太子,嫡子嫡孙,岂能推脱?

  可本王真不敢回去啊!”

  “这天下还有明王不敢的?”苏毗王故作惊疑地说道。

  摇了摇头,李承乾无奈道:“不敢的多了,你我都是王,应该最能体会各中无奈吧?”

  一说到这个,苏毗王也沉默了。

  这倒是,虽然他们在各自国内都是万万人之上,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但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越是到他们这一步,越是得小心谨慎。

  “苏毗王应该明白的,储君之位,好坐又不好坐。”李承乾无奈道,“好坐,那是因为它代表着无上的权利,不好坐,那是因为还有无数双眼睛盯着。

  本王自幼便被立为太子,可那些年的日子究竟如何,只有本王自己才最清楚。

  想当初,本王为何会狼狈离京?”

  说到这里,李承乾惨笑一声,道,“不就是因为本王是大唐太子么?大唐私自酿酒之人何其多?

  为何到了本王这里就不行了呢?

  关键是,当时本王还并非是为了口舌之欲!

  无数人的指责,不就是因为本王是太子么!就是因为太子这个身份,本王做任何事情,都会被人无限量的放大。

  哪怕是本王用膳,坐姿不端,都会……”

  听李承乾诉完苦,苏毗王也是暗自点了点头,他当初在苏毗虽然没有李承乾那么夸张,但也大差不离。

  对于他们这样的身份,有些时候,真就不如一个普通人。

  当然,普通人做梦都想成为他们。

  人嘛,就是如此。

  门里门外的区别罢了。

  门里的人想出去,门外的人想进来。

  良久,苏毗王才说道:“可这和明王回不回长安有何关系?事到如今,还有谁敢对明王指摘不成?”

  “指摘?”李承乾轰然大笑,“苏毗王还是不懂啊,你可能忘了,忘了本王的父皇是怎么登基的了。

首节上一节714/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