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658节

  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李泰这是真的放弃了?

  不,这都不能说是真的放弃了,而是彻底放弃了!

  可如今父皇春秋鼎盛,现在就放弃,是不是太早了一些?

  哪怕现在避其锋芒,但十年后,二十年后,李承乾还能一直如此锋芒毕露不成?

  “这个放心,二哥什么人你还不清楚?”虽然不敢相信,但李恪还是答应了。

  其实也犯不着答应,李泰想做的事儿,他举双手支持!

  “那二哥要不要支援我一点儿?”李泰一脸憨厚地说道,“你也知道,我越王府家底都快被我败光了。”

  “我就说你怎么会突然告诉我呢。”李恪闻言笑道,“原来你是在这里等着我呢?

  成,没问题,二哥府上还有些家底,晚上就派人给你送去。”

  “那就谢谢二哥了。”李泰当即又端起了一杯酒,笑道。

  李二看着这两兄弟有说有笑的,倒也笑道:“你看看青雀和恪儿,他们自从一道出使过一次日月山之后,兄弟间的感情明显好了许多。”

  作为玄武门之变的发起者,李二如今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步自己的后尘,见李泰和李恪两人兄友弟恭的一幕,倒是让他多了些许安慰。

  也许这一幕,比之什么寿礼都让他高兴。

  “可怜了高明那孩子。”长孙皇后闻言,有些伤感地说道,“这是高明在外过的第三个年了吧,那孩子当初独自带着长乐,一个人在西北那片苦寒之地挣扎求生,想来也是吃尽了苦头。”

  说起李承乾,李二也是叹了口气。

  虽然现在的李承乾的确是一方霸主了,但那也是现在的李承乾。

  王朝霸业刚刚开始的时候,必然都是从披荆斩棘中走出来的。

  吃苦,也是必然的。

  “你要是想长乐了,朕就派人去将她接回来。”李二叹了口气说道,“这妮子也是怪可怜的,几岁就跟着其兄长漂泊在外。”

  虽然他们都知道,不管是李承乾还是长乐,这俩家伙现在在外面过得都很滋润,但作为父母的,总是还有那么几丝牵挂的。

  “行了吧。”长孙皇后道,“上次长乐回来也没见你把她留下来,还不是让她走了,那妮子,走的时候,硬是忍着没哭。

  听说回去的路上,她还一路宽慰着武家的那个女子。

  小长乐也长大了啊。”

  长孙还是那个长孙,当初让李承乾带走长乐,就是不希望李承乾在成就自己的王图霸业的路上遗忘了亲情。

  现如今,她同样希望长乐能在李二和李承乾之间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之时,能够阻止一二,至少能够给两人一个心平气和谈谈的机会。

  可能这就是一个母亲的无奈吧。

  “是啊,都长大了,你看看青雀他们?哪个没长大?”李二笑道,“时间过得真快啊,谁能想到以前还在满地爬的小家伙,一晃都成了一方霸主了。”

第518章 卷五 吐蕃,作死!

  大明王廷,日月山。

  春节刚刚结束,大明王廷的众人便陆陆续续的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工坊里每日都能听到敲敲打打的声音,商铺中讨价还价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学堂中不时也传来了一阵阵的欢声笑语,哪怕是大明医院里也有悲喜交加的故事传来。

  “殿下,王侍郎和马业他们回来了。”正月底,李承乾正在将作监研究火药的配比之时,尉迟宝林推门而入。

  “回来了?”李承乾闻言,抬了抬头说道,“先让他们去大殿候着,本王倒要看看,这苏毗到底在搞什么鬼。”

  说罢,李承乾起身取下手中的手套,对方铁匠和张二牛说道,“你们再多做几次试验,原料大概就是这些,但具体的配比,还要多尝试一下才行,既然大唐已经在这方面走到了我们的前面,那我们自然也不能落于人后。”

  李承乾终究还是信不过其他人,最终还是将火药一事交给了方铁匠和张二牛。

  当然,正如他所说,这事儿其实也不难,无外乎就是配比的比例罢了,多试验两次总会出结果的。

  “这事儿交给我们,殿下放心就是。”张二牛躬身说道。

  他知道这火药的重要性,殿下能交给他们,那是无上的信任。

  当然,他们也对李承乾有着无上的信任,既然李承乾说这配方没问题,那就一定没问题,说到底,不过是水磨石的功夫罢了,这点儿小事儿,他们还是做得到的。

  李承乾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

  作为大明的王,他不可能每件事儿都亲力亲为。

  回到大明宫的时候,王玄策和马业一行人正候在群英殿之外,李承乾招了招手,刘三便立马上前去安排除了王玄策和马业之外的人先去用餐。

  等他们走后,李承乾才一边走着一边问道:“苏毗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回殿下。”王玄策立马说道,“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苏毗可能被吐蕃给阴了。”

  被吐蕃给阴了?

  李承乾笑道:“具体说说。”

  王玄策立马将他们了解到的情况细说了一番。

  李承乾一听,顿时就乐了。

  “还别说,这吐蕃的确有些东西。”李承乾听完了王玄策的诉说之后,笑道,“当时要是契沙门一个处理不当,我们和苏毗的关系就算不决裂,但短时间内也会出现缝隙,搞不好我们边境还会出现不大不小的麻烦。”

  “谁说不是。”王玄策说道,“吐蕃不要命的拖着苏毗,就是为了让苏毗自顾不暇,若是当时我大明兵出苏毗,搞不好苏毗真有亡国之危,届时,我大明可能就有独面吐蕃了。

  而吐蕃要是吞并了苏毗,也绝对会将目光投向我大明,倒是好算计。”

  “是不错的算计。”李承乾仔细琢磨了一番,也是点了点头,说道,“吐蕃本就有地势之优,真要如此的话,我大明南边怕是难得安稳了。”

  作为一个后世人,李承乾自然知道吐蕃最大的优势是什么,真要让吐蕃吞并了苏毗,大明还真有一场恶仗要打。

  毕竟吐蕃居高临下,而大明虽然地势也不低,但要打上去,适应他们那个海拔的气候,可没那么容易。

  “芒波杰孙波是怎么说?”李承乾问道。

  “按照苏毗王的意思……”王玄策说道,“那支进犯我大明的苏毗大军,他如今自顾不暇怕是顾及不上了,他的意思是希望我大明能出兵帮他们清君侧。”

  “清君侧么?”李承乾有些愣神,良久才说道,“苏毗的局势已经如此紧张了?”

  “殿下有所不知。”马业在一旁说道,“此番吐蕃近乎倾巢而出,而且,吐蕃本来就势大,苏毗若非有我大明的军械支持,其实早就支撑不下去了。

  哪怕就算如此,苏毗也不过是在苦苦支撑,别看他们打得势均力敌的,其实真要说起来,他们早就是强弩之末了。”

  听马业这么一说,李承乾也点了点头。

  苏毗这个国家,还是他穿越之后才听说的,在他的记忆中,其实并没有这样一个国家,如此说来,这个国家的确没有在历史上搅起多大的风雨来。

  又聊了一阵,李承乾摆了摆手,道:“你们先下去休息,至于出兵的事儿,本王还要再合计合计。”

  “臣等告退。”王玄策、马业当即躬身离去。

  等他们走后,李承乾倒是笑道:“吐蕃,松赞干布么?你这是逼着本王早些对吐蕃动手不成?”

  他其实不想这么早就对吐蕃动手,在他的原本计划中,是希望苏毗一直消耗吐蕃的实力,到时候他再来坐收渔翁之利。

  毕竟吐蕃有地势之优,哪怕是李二终其一生也拿吐蕃没有办法,他可不想步李二的后尘。

  “殿下,刑部主事慕容孝永求见。”就在这时,有侍卫进来说道。

  李承乾闻言一愣,这家伙这时候求见?莫非是劫掠日月山孩童的凶手抓到了?

  点了点头,不多时,慕容孝永便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躬身道:“微臣慕容孝永,参见殿下。”

  “可是那劫掠幼童的凶手抓到了?”李承乾直接问道。

  慕容孝永说道:“回殿下,凶手还没抓到,不过现在有些棘手。”

  “棘手?”李承乾眉头一皱,“难道凶手身份不一般?还是说凶手和我大明官员有所勾连?”

  慕容孝永明显听到了李承乾话语中的愤怒,当即便说道:“暂且倒是没查出和我大明官员有何勾连,只是这些孩子如今出现在了大赵王廷。”

  “大赵王廷,李元景?”李承乾听到这个答案,当即也是一愣,“他倒是好胆,胆敢到我日月山劫掠幼童!当真以为本王不敢对他动手不成?”

  说完,李承乾摇了摇头。

  “不对啊,李元景劫掠幼童作甚?据本王所知,李元景虽然无大才,但也没有这些奇奇怪怪的癖好。”

  “那个……殿下……”慕容孝永小心翼翼地打量了一眼李承乾,这才说道,“丢失的幼童之中,有一人乃是普氏族人,听闻还是普尚书的孙子。”

  普西偌的孙子?

  李承乾闻言倒是明白慕容孝永的意思了。

  “你是说李元景此番的目的其实只是普尚书的孙子,想借此要挟普尚书?”

  还别说,这个可能性还真有可能,毕竟如今的普西偌在大明绝对算得上是一方大人物,尤其是他主户部,确实能在某些方面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不无这个可能。”慕容孝永说道,“否则微臣实在不明白大赵王廷这么做有何目的?

  而且,自从普尚书的孙子被掳走以后,日月山也就再也没有幼童失踪的事儿,这怎么看上去,都像是对方的烟雾弹,他们的目的也许只是为了掳走普尚书的孙子。

  只是为了不让我们察觉到他们的目的,这才如此罢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还别说,慕容孝永分析得蛮到位的。

  “那你可有去找普尚书了解过?”李承乾问道。

  慕容孝永摇了摇头,道:“事关重大,微臣获悉之后,第一时间便进宫了。”

  “你且先行下去。”李承乾闻言说道,“继续跟进这条线。”

  对于慕容孝永的表现,他还是满意的。

  等慕容孝永离开后,李承乾立马便找来了吴安。

  “最近,普氏一部可有异样?”

  一听李承乾这么问,吴安当即就是一愣。

  “回殿下,暂且没察觉到任何异样。”

  “有没有什么奇怪的人和普氏一部接触?”李承乾继续问道。

  哪怕普西偌的孙子丢了,但如果普西偌因此受人要挟背叛他的话,他依然不能接受。

  “和普氏一部接触的人就多了。”吴安说道,“毕竟如今的普氏早已今非昔比,攀龙附凤者更是比比皆是。”

  “那普尚书最近有何异样没有?”李承乾又问道。

  “并无什么异样。”吴安道,“当然,具体的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如今密谍司的情报机构不敢说遍布天下,但遍布大明是绝对的,只要是在大明范围之内,稍微大一点儿的事儿几乎都瞒不过密谍司。

  李承乾闻言,便将普西偌孙子被掳一事儿说了一遍,道:“普尚书乃我大明重臣,居然有贼子胆敢掳走他的孙子,简直是在挑衅我大明的威严!

  虽然普尚书没有向本王求助,但身为大明的王,保护每一个大明子民本王责无旁贷!

  吴安,你速速派人去大赵王廷,务必要将普尚书的孙子以及其他的幼童给救回来!”

  “微臣领命。”吴安一听这话,就懂了。

  虽然李承乾没有明说,但此番可不简单是营救那些孩子。

  等吴安走后,李承乾自言自语道:“普西偌啊,你可千万别让本王失望。”

  不是他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堂堂大明的户部尚书,孙子被掳这么久,居然什么都没做,如果不是慕容孝永,李承乾甚至现在都不知道。

首节上一节658/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