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634节

  “尚书,如果真能让两监一部的工匠相互交流一下,那的确能在短时间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众人又不是傻子,只是一听就知道,这就是他们想要的机会。

  “这样,你们去问问那些工匠的想法。”段纶也不是个磨叽的人,当即就说道,“老阎,我们现在就去求见陛下。”

  说罢,众人当即就分头行动了起来。

  当李二听到他们两人的这个想法时,也是点了点头,道:“行,要想在短时间跟上日月山的进度,我大唐的确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

  他对于两监一部可能打破一贯的制衡之道倒是不怎么在意,在他看来,只要他足够强,压根就不需要什么制衡,碾压便是。

  有了李二的许可,两人当即就行动了起来。

  还别说,这年头的工匠虽然有敝帚自珍的习惯,但也有些开明的人。

  虽然两监一部的工匠中,总有那么几个冥顽不灵的老顽固死活不答应,但总的来说,答应的人相对来说还是更多一些。

  当天下午,两监一部的工匠就开始了第一次的交流大会。

  因为之前有和大明工部交流的经验,所以此次的交流大会完全是由将作监在主持。

  成果嘛,是显著的。

  这年头的工匠,尤其是成名的工匠,那都有着自己拿手的绝活。

  这一交流,很多本来萦绕在自己心头的难题,瞬间就得到了解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人城不欺我。”看着这热闹的一幕,段纶相当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大唐的工艺现在还略逊于大明王廷,但大唐的家底那真不是一个刚刚立国不久的弹丸小国可以比拟的。

  “敝帚自珍的陋习,早就该废除了。”阎立德见状笑道,“你是不知道,我之前有一个小小的技术难题,愣是难了我好几年,确实不会……

  但有一次,见我们将作监一年岁不大的工匠,三两下就鼓捣好了。

  真就是应了那句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所以说,有空的话,多搞两次这种交流大会还是不错的。”

  他是真吃了闭门造车的亏,所以将作监内部的技术交流那也是经常有之。

  当然,真正的核心技术,他们会不会藏一手,那也难说。

  “成了,终于成了!”到了第二天,段纶刚到工部就听到有人咋咋呼呼,一脸激动地嚷嚷着。

  跟着声音,段纶就摸到了一个工匠做事的作坊里,问道:“什么成了?”

  “段尚书,我的改良成功了!”那工匠还是一脸激动地喊道,“尚书你看,有了此物,未来我们收割庄稼的时候,至少比以往要快上三成不止!

  可别小看这三成,遇到老天爷不给面子的时候,我们能抢收更多的粮食,能少死不少人!”

  他是越说越激动。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他们虽然是匠人,但对农耕其实也不陌生。

  有些时候老天爷不给脸,碰到连连阴雨的时候收割庄稼,老百姓也只能顶着阴雨玩命的收割。

  呵呵,别说是阴雨了,就是天上下刀子,他们也得收割才行。

  不然的话,粮食不就烂在地里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如此激动的原因。

  段纶看了看他研究的玩意儿,造型的确不小,看上去做工也不简单,但要说这玩意儿能加快三成的收割效率,他还真不信。

  “你确定能行?”段纶小声地问道。

  不成没关系,可要是把不可能吹成了可能,那就丢人了。

  “尚书放心好了。”那匠人说道,“这东西我家研究了几代人了,走到这一步也都好多年了,但有个技术难关一直过不去,昨天交流了一番后,我终于找到了解决之法!”

  “是的尚书。”一旁也有人笑道,“这收割机他家的确是研究了好多年,这一点儿我们都可以作证。”

  其实,各家工匠家里谁家还没有点儿压箱底的东西?

  只是想做出来又怎么可能有那么容易。

  “赶紧试试!”段纶也是激动道。

  “这会儿有没庄稼,怎么试?”有人挠了挠头。

  “老夫只看效率!不一定非得是庄稼,明白么?”段纶还是很清醒的,他要看的只是工作效率而已。

  这么一说,众人立马就懂了。

  刚好工部园里杂草横飞,这会儿不就派上用场了?

  等那工匠激动的在帮着工部修剪园的时候,段纶的手都在发抖。

  终于出成果了,终于能向李二有个交代了。

  “不错,不错!”段纶搓了搓手,道,“给老夫记上,回头重赏!”

  说完,他就让人将东西抬走,他要面见李二报喜。

  还别说,李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手舞足蹈的。

  他在意的不是一个收割机,而是大唐的工艺的的确确是发生了变化,而且是往好的方向在变化,这才是令大唐骄傲的东西。

  “没想到,不过一次交流,就有如此收益?”李二是真的满意,他甚至都想再搞几次这种交流大会。

  而就在他们高兴的时候,将作监里面也疯了。

  他们也憋了个大的!

  轰!

  一声巨响,彻底掀开了新的篇章!

第503章 卷五 龙颜大悦的李二

  “什么动静?”哪怕是在两仪殿中,李二同样听到了这一声巨响。

  别看他身为帝王,但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对这种仿佛天神一般的力量,还是有些心有余悸的。

  他不是害怕这种力量,而是愤怒这种力量不能被他所掌控。

  段纶也有些心惊,那动静可真不小!

  就在这时,一阵浓烈的黑烟飘了起来。

  “好像是将作监的方向?”有一内侍小声说道。

  “传。”李二闻言,立马吩咐道,“传阎立德,看看他们究竟在搞什么鬼。”

  说完,李二又看向了段纶,问道,“你知道是什么情况不?”

  段纶摇了摇头,他知道个屁,不过看这动静,他总有种不好的感觉。

  没多会儿,阎立德就一脸兴奋地跑了过来,真是跑过来的。

  “你们将作监在做什么?看看那滚滚黑烟,难道是想烧了这长安城不成?”本来李二都不生气,但一看阎立德这一脸瑟的模样,不骂他两句总感觉对不起自己。

  阎立德却是一点儿也没当回事儿,一脸激动地说道:“陛下,成了,成了啊!”

  “什么成了不成了的?”李二有些疑惑,不过看阎立德这神态又有些期待。

  “陛下。”阎立德急忙说道,“听到刚刚那声巨响了么?那是我将作监刚刚研发出来的新式军械!

  未来,绝对是左右战场的一大利器!”

  “新式军械?”一听这四个字,李二顿时眼前一亮,“我大唐的新式军械?”

  “正是!”阎立德说道,“其实我们之前也研究很久了,但一直没有突破,这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终于有所成果了。

  陛下,要不去看看?”

  他也激动啊!

  “走,去将作监。”李二闻言,当即手一挥就准备前往将作监。

  一旁,段纶立马说道:“陛下,要不再等等,那东西过于危险了一些。”

  “对,陛下。”一旁的内侍也说道,“要不让阎大将作将其拿到一个安全地方来?”

  开啥玩笑,就刚刚那动静,他们怎么敢让李二去将作监,这要是再来一次,那他们都别活了。

  阎立德也是聪明人,见状立马说道:“是微臣唐突了,这样,微臣立马就让人去取一些来,陛下放心,小计量动静不大。”

  李二点了点头,倒也没多说什么,正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他也不会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这不单单是为自己负责,更是为大唐负责。

  很快,阎立德就安排人回将作监去取东西。

  “说说,到底是什么物什,怎能这般厉害?”李二好奇地问道。

  “回陛下。”阎立德说道,“微臣姑且将其称之为黑火药,其实也是从大明的燃烧弹汲取的灵感。

  当时牛将军不是弄回了一些燃烧弹么?那玩意儿都有那么大的威力,还能轰的一声炸开,微臣一想,我大唐那些炼丹的不是时不时的就炸一次么?

  于是微臣就想能不能从这上面试试,一开始也没什么进展。

  可后来微臣听说,孙道长当年也沉迷过一段时间炼丹,听闻他手上有不少丹方……

  这不,微臣此番去大明王廷就问孙道长将丹方要了过来。”

  “孙思邈的方子?”李二有些意外,“你问他要,他就给了?”

  “嘿嘿……孙道长那人吧,虽说是一医痴,但绝对是一个开明的医痴,只要能治病救人的事儿,他断然不会拒绝。

  而且,要不怎么说巧了呢,今天这动静,还就是孙道长的方子起了大作用。”

  阎立德说孙思邈是个医痴,但他又何尝不是痴迷于工学?

  当然,他痴迷于工学的同时,也不是傻子,李二一听他这话,当下也是了然于心。

  当初阎立德说要去日月山和大明的工匠交流学习,搞不好都是一个幌子,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孙思邈的方子。

  想到这里,李二无语地摇了摇头,道:“搞了半天,还是拾人牙慧。”

  “可不能这么说。”阎立德立马说道,“虽然说我们研究出来的黑火药的确是参考了孙道长的方子,但他的方子里,是硫二两,硝二两,皂角三钱半……(这方子是真的,也的确是出自孙思邈,但你们懂的。)

  这方子我们试过,根本就不行,最后还是我们和很多人交流过后,试过很多东西,最后将皂角换成了马兜铃才有了这个效果。

  就这个过程,折腾了我们可不是一天两天。

  不过现在也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最终的成果到底会怎样,还不好说。”

  阎立德不知道,他直接将火药的历史又生生的提前了一百多年!

  当然,就算没有他,再过一百多年,也会有个叫清虚子的道士,在研究孙思邈的丹方时,将皂角换成马兜铃,从而正式将黑火药推到世界史的舞台之上。

  “先试试。”李二闻言,也不再多言。

  不过就在他说这话的时候,皇宫里的侍卫却是朝他这边涌了过来,说是涌了过来可能有些不合适,准确的说,是护在了他的身前。

  李二倒也没有故意走到最前面去彰显他真男人的英雄气概,而是安静的在人后等着。

  不多时,几个将作监的工匠手里拿着几个瓦罐就走了过来。

  李二一摆手,阎立德立马就动了。

  只见他将一瓦罐摆在距离李二几十米外的地方,然后又将一木箱子去了门,倒扣在瓦罐之上,就这,他还觉得不够,甚至还找了一侍卫搬来了一块石头压在了木箱之上。

首节上一节634/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