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624节

  说到底,这不过是殿下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罢了。

  当然,说到以民为本,殿下做的可不止这些。

  那老臣再说说大明医院。

  想必诸位对这大明医院都一知半解吧。

  说实话,当初老夫听闻的时候,也是一知半解,最后得殿下讲解,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说白了,大明医院就是一家专门为大明子民治病的地方。

  占地十数亩,每日每夜都有大夫当值,在医院里,还有专门为病患修建的住院部,顾名思义,可以住在医院,有大夫日夜巡视,随时监控病情。

  当时老夫在日月山的时候,恰巧去过一次正在兴建的大明医院,当时殿下刚好也在。

  只不过是为了窗户纸的事情,殿下亲自交代大明工部尚书伊原锡,要求医院所用的窗户,全部改用昂贵的玻璃。

  当时伊尚书觉得此举太过于浪费了一些,但殿下却说,哪怕只是因此能多救一个人,那这笔投入就不算浪费!

  可见殿下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已经到了哪一步?

  而殿下对待工匠之所以如此优待,按照殿下的话说,工匠也是大明的子民,作为他们的王,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难道不应该是一个王的责任么?”

  “玻璃?”有人喃喃自语,“真有这么夸张?大明能有如此多的玻璃?”

  这个年代的玻璃,说的是一种玉石,和后世的玻璃是两回事儿。

  而听到他这话,当初一起跟随段纶出使的一个官员立即说道:“此玻璃非彼玻璃,怎么说呢?

  大明的玻璃是那种白白净净的,就像冰块一样,但很薄,透光性也很好,本官有幸进过大明宫,大明宫用的就是这种玻璃。

  白日之中,整个大明宫都明亮如野,尤其是冬日,暖洋洋的阳光穿过玻璃,整个人都是暖和的。

  本官还记得,当时殿下说,病患若是能每日多晒晒太阳,对身体是极好的,所以才要用造价如此昂贵的玻璃。”

  “世间真有如此神奇之物?”有人一脸惊呼道。

  “确有此物。”阎立德立马说道,“玻璃也是大明将作监研发出来的,此物若是出现在长安,定然被哄抢一空。

  陛下,是时候改革了!

  大明的工业已经走到了我们前面,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啊!

  若是再拖延下去,未来的大明,必将以工业来犯,我大唐如何御之?”

  李二看着自己太极殿上那明晃晃的烛光,略带失望的问道:“大明宫果真在白日无需掌灯?”

  摇了摇头,阎立德说道:“就算是夜间,所掌之灯也不多,微臣虽然不愿意承认,但还是得说,如今的大唐,在工业一道上,已经落后大明甚多!”

  听他这么说,众人都沉默了。

  泱泱大唐,就居于人下,他们也觉得丢脸。

  “陛下。”段纶也当即说道,“不提工业改革之事,但微臣觉得,以民为本,不该是错!”

  “陛下,微臣附议!”就在这时,一直没吱声的魏征突然站了出来说道。

  “微臣附议!”萧禹站了出来。

  “微臣附议!”侯君集站了出来。

  “微臣附议!”

  ……

  不多时,越来越出使过大明王廷的官员也纷纷了站了出来。

  至此,戴沉默了。

  郑旭沉默了。

  世家沉默了……

  他们输了,不是输给了段纶等人,而是输给了日月山的那位。

  但他们还没意识到,段纶等人的胜利,将是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胜利!

  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大唐和大明之间的工业竞争,彻底拉开了序幕!

  也正是从今天开始,百工狂欢!

  工业的较量,正式开始!

第495章 卷五 李承乾麻烦了

  贞观七年,冬。

  轰轰烈烈的工业改革终于在长安拉开了序幕。

  当工匠定级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整个长安的工匠顿时欣喜若狂。

  他们在乎的不是级别的工资,而是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虽然以往工匠也有优劣之分,但那个晋升途径,晋升条件都太过于苛刻了一些。

  可如今不一样了,这对众人来说,都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然,段纶他们此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其实并非是他们战胜了世家大族。

  真正让世家大族选择妥协的原因,说到底都是因为利益。

  他们从大明的将作监身上看到了巨大的利益。

  对于他们来说,压制工匠只是为了维护自己这个利益集团的一种手段,但如果工匠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之时,他们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什么士农工商,在绝对的利益面前,第一个打破这个规则的就是他们这些读书人。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当然愿意在保证绝对利益的前提下,同时还能打压其他阶级。

  只是很多时候,怎么可能如此顺遂?

  当工部、少府监、将作监开始为工匠评级的时候,长安的各家勋贵也是头疼的很。

  他们还是低估了评级对工匠意味着什么。

  “郎君,我们工坊里的工匠都在闹辞工。”侯君集府上,有老仆说道。

  侯君集那叫一个蛋疼!

  他娘的,他还是工业改革的支持者,结果第一个倒霉的居然是他,你让他心里怎么想?

  “告诉他们,我们是签订了契约的……”侯君集有些气急败坏。

  要是这些工匠都辞工了,那他们的工坊可就停摆了。

  老仆一听这话,当即就说道:“郎君,闹着辞工的就是那些契约快要到期了的。问题是,我们要是真同意了,那未来其他工匠会不会效仿?”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说就单单闹事儿的几个工匠,他其实还真没当回事儿。

  侯君集叹了口气,问道:“别人家呢?都什么情况?”

  “打听了一下,满长安的情况几乎都一样。”老仆说道,“应该是那些工匠商量好了,估摸着他们也不是说真要辞工,可能是想要和将作监那些工匠一样的权利。

  而且,我还听说,两监和工部都在大肆招募工匠,估计也是在……”

  说到这里,老仆不说话了,有些话不能说得太明。

  侯君集想了想,说道:“这样,你派人去打听一下其他勋贵家的做法,至于我们这边,先拖着。”

  他不想做什么出头鸟,倒不是说他怕,他现在的身份比较尴尬,如果能低调的话,尽量低调一些好了。

  老仆闻言,当即就点头继续忙碌去了。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今天的长安城,比比皆是。

  各家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而真正操纵这一切的自然是李二和两监与户部。

  如果只是单纯的改革朝廷的工匠,不能说意义不大,只能说步伐太慢了一些。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其实还不是这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唐民间的工匠数量还是相当庞大的。

  如果只在朝廷内部改革,未来民间的工匠和朝廷的工匠可能会脱节,这不利于民间工业的发展。

  而且,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了,步子可以大一些,这样的机会,未来可不多。

  府邸中,当书房只剩下侯君集一个人的时候,他也在思考这些问题。

  对他来说,这些其实都不重要,工坊的利益才几何?

  到了他这个地步,要是还为这点儿蝇头小利而烦恼,那就太丢人了一些。

  他真正在意的是面子。

  但如果和他的政治前途相比,那面子又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儿了。

  “麻烦,也不知道那小子到底要作甚。”侯君集自言自语道。

  对于李承乾,他还是很在意的。

  别看他将自己闺女送到日月山后,和李承乾没有任何的私下往来,但并不代表他不支持李承乾。

  这可能也是他和李承乾之间的一种默契吧。

  ……

  同一时间,大明德阳城。

  作为大明王廷除了日月山以外,打造的第一座城池,如今的德阳倒是多了几分繁华。

  当然,德阳能快速繁华起来,那还是沾了日月山的光。

  几乎从大唐方向往来日月山的客商都会在德阳落脚,这也带动了德阳的经济发展。

  加上李承乾又将大量的非军工类的作坊迁徙到了各城,德阳的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那些落户德阳的工坊,也在短时间内帮德阳城聚集了大量的人口。

  “萧钺这小子行啊,德阳城治理得仅仅有条的,街面上的客商也是络绎不绝。”走在德阳城里,程处亮一脸惊叹地说道,“没想到,这小子还有这能耐,这要传回大唐,宋国公不得高兴坏了。”

  一旁,房遗爱一脸不屑地说道:“有日月山在背后撑着,又有殿下把关,说句难听的,这他娘就是拴条狗在这里,也不会比萧钺那家伙差哪里去。”

  “都他妈知道是难听的了,你个王八蛋不知道闭嘴啊!”一茶肆中,萧钺本来在这里等着众人,一开始还蛮为自己兄弟高兴的,结果一听到房遗爱那张破嘴,顿时就忍不住了。

  也就是打不赢,要是有把握,他恨不得将房遗爱摁在地上一顿捶!

  房遗爱扭过头一看,好家伙,当即打着哈哈笑道:“萧老二还是很厉害的,至少换我的话,德阳肯定没有今天这幅光景。”

  这就是个不要脸的。

  对于房遗爱这样的人来说,脸面对他屁用没有,落不着实惠的东西,要来作甚?

  萧钺本来还有些郁结,一听房遗爱这话,顿时就无语了。

首节上一节624/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