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567节

  异族,不可轻信!

  不日,当李二的旨意遍发大唐之际,不单单是长安,半个大唐都震惊了!

  普通人可能只知道又要再行盐铁专卖之政,这可能是唯一和普通人息息相关的一件事儿了。

  但稍微了解一些朝堂的人几乎都猜到了这一切是为什么。

  很多人都在冥思苦想,每一次政策的改变,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机会,若是能抓住这样的机会,一飞冲天也不是不可能。

  而当王德全在获悉消息后的第一时间,就让人将消息快马送回了大明。

  如今,长明商号从日月山到长安的沿途各个城池都有自己的分号。

  这些分号当然不单单只是为了做生意这么简单,更多时候,还兼顾着大唐到长安的速递业务。

  这也方便了李承乾和大唐之间的消息往来。

  王德全其实很清楚,李承乾将其留在长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收集大唐的消息,这一点儿,他从没忘过。

  而随着大明王廷逐渐的强盛,王德全更是一门心思扑在了大明王廷的事业之上,什么做生意,呵呵,做什么生意能有谋国更加利益丰厚?

  自从把消息传出去之后,王德全就一直在琢磨,大唐这么做的目的。

  他现在已经不以商人自居了。

  这天,王德全回到了自己的宅子中,召集了他王家的亲信,对众人说道:“从今日起,着手安排我们的人,陆陆续续的混进房玄龄、戴……等人的府上。”

  “掌柜的,这……”手下人听到王德全的话,一个个都是一脸的不敢置信。

  那些人在大唐可都是通了天的大人物!

  万一出了什么差池,他们王家可就凉凉了。

  “是不是太冒险了一些。”有手下说道,“若是被察觉了,这可是里通外国的罪名,要抄家的!”

  对于王德全的决定,他们还是有些惊恐的。

  你说混进一家两家,倒也还好说,但王德全这是想彻底的打入大唐顶级权贵的内围,会是什么结果,还真就不好说。

  王德全摇了摇头,道:“什么里通外国,别忘了,我们如今是大明的人!

  殿下让老夫留在长安,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让殿下未来能顺顺利利的回到长安登基!

  在这个目的之下,任何风险都是值得的!

  我们要是能将这件事儿做好,未来,我王家未必不能位列三公。

  至于风险,你们谁告诉老夫,做什么没有风险?

  但只要利益足够,又何惧风险?

  这一次,是我王家数辈人都渴望的机会,如果成了,我王家将一跃而起,难道这利益还不够么?”

  他不懂什么政治,哪怕在这个圈子里已经厮混了一年,但还是不懂。

  但他知道,这就是他渴望的机会,一个彻底让王家越过阶级的机会,为了这个机会,他甘愿冒险!

  而且,他有句话说得没错。

  他留在长安,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李承乾能顺利回长安登基,保驾护航!

  这才是他应该做的。

  一众王家族人听他这么说,当下就点了点头。

  确实,有这样的机会,他们的确应该尝试一番,至于风险,还是那句话,做什么没有风险?

  只是他们还是太年轻了一些,将那些顶级权贵想得太简单了一些。

  他们那样的人家,哪怕是找个仆役,也会将其底细调查得清清楚楚。

  所以,这件事儿,注定没有那么简单的。

  ……

  当长安开始风起云涌的时候,浇河城,李承乾也正在苦恼。

  自从九月十九,开国大典之后,李承乾也就在次日召见各国使团的时候,见过阿史那泥孰。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甚至都没再看见过此人一眼。

  倒不是说阿史那泥孰在拿捏架子,而是李承乾还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此人。

  可能在大明其他人的眼中来看,阿史那泥孰的归附是一件好事儿。

  但在李承乾看来,这可真算不得什么好事儿。

  如果可以的话,他宁愿阿史那泥孰不归附于他。

  “殿下,阿史那泥孰已经连着几天求见了。”王玄策见李承乾皱着眉头,小声说道,“要是一直避而不见,怕是会动摇西突厥归附的信心。”

  “你懂个屁!”李承乾没好气地说道,“他阿史那泥孰但凡是真心归附,至少会提前给我们通个气!

  以为他为什么非要选在开国大典的时候归附我大明?

  人家比你懂!”

  这几天下来,李承乾其实也渐渐琢磨明白了,阿史那泥孰这就是故意的。

  之所以在大明王廷开国大典的时候整这么一出,就是不想给李承乾任何的退路。

  换句话说,阿史那泥孰其实很清楚,李承乾现阶段是不会招降他西突厥的。

  不另辟蹊径,他就算是想归附李承乾,可能都难。

  而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他阿史那泥孰为什么要带着西突厥归附李承乾?

  归附大唐难道不更好么?

  怎么偏偏就选了他李承乾了!

  王玄策被说得一脸懵逼,他确实不懂,但站在他的立场来看,阿史那泥孰的归附对大明王廷总归是利大于弊。

  至少有了西突厥,大明王廷如今的国力比之以往更甚三分!

  可李承乾的反应却像是吃了多大的亏一样,这让他属实是想不明白。

  不单单是他,长孙冲、高纯行哪怕是普西偌、伊原锡这些人也不懂。

  唯一能理解李承乾的,可能就剩下契何力和牛进达了。

  “殿下担心这是阿史那泥孰的缓兵之计?”牛进达说道。

  李承乾摆了摆手,道:“是不是缓兵之计本王不知道,但阿史那泥孰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选择率领整个西突厥归附本王,动机绝对不纯。

  而且,他根本就没给本王拒绝的机会,在开国大典上,当着各国使团,本王也不可能拒绝他!

  这不是一个归附的态度。

  再说了,现如今,本王根本就没想过要继续扩张大明的领土。

  对我大明来说,吞并了整个吐谷浑就足够我们折腾很长一段时间了。”

  对于这一点儿,至少牛进达是相信的,当即就点了点头,道:“确实,对我们大明王廷来说,现阶段只要经营好大明王廷,就足够了。

  疆域太广,未必是一件好事儿。”

  “这是为什么?”长孙冲有些不明白。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不应该是疆域越大越好么?

  他还没听说,那个国家不想扩张自己领土的。

  “这……”正当牛进达开口的时候,刘三从外面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说道,“殿下,长安王掌柜的急信。”

  一听是长安的信,李承乾的心顿时就凉了下来。

  来了!

  不用看信他都知道,长安那边肯定有反应了。

  “念!”

  刘三一愣:“啊?”

  信都还没看,万一有什么隐秘之事呢?

  李承乾摆了摆手,有些不耐烦地说道:“念!”

  “殿下万安,属下在……”

  “这些繁文缛节的东西就省了,直接说内容!”李承乾有些气急,当即就打断了刘三里嗦的念那些没用的东西。

  刘三闻言,这才说道:“不日之前,大唐皇帝下旨,命卫国公李靖,吴国公尉迟敬德支援宿国公程咬金,务必在年前拿下薛延陀……

  同时,还有明旨传天下,大唐严禁粮食、铁料等一切战略物资出境,另外,户部正在商讨盐铁专卖之政,估计在年底前,大唐将再行盐铁专卖之政。

  ……”

  “这就是你们要问的为什么!”李承乾等刘三念完,说道,“若是阿史那力没有归附我大明王廷,长安不会有这样的反应,现在明白了么!”

  除了契何力和牛进达,其余人都是一脸的震惊。

  大唐北伐薛延陀,他们可能看不懂。

  但大唐施行盐铁专卖还有严禁粮食、铁料等一切战略物资出境,这可就是实打实的是在针对他们大明王廷了。

  一时间,众人都有些难以置信。

  至于么?

  大明王廷到底做了什么,值得长安那边如此针对?

  这个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

  “殿下,这是为什么啊?”长孙冲有些不解,当即就问道。

  李承乾摇了摇头,说道:“你啊,还嫩了点儿!根本就没弄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还有你们,也是如此!

  你们以为西突厥的归附我大明王廷真,我们就占了天大的便宜?

  用你们的脑子好好想想!

  本王说到底,身上还背着大唐太子的名!

  但记住,太子,那就只是太子,也只能是太子,明白了么?”

  李承乾心累。

  他大明王廷什么都好,就是麾下的这些文官,属实跟不上趟。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大明的这些文官,都是他自己慢慢培养的,确实不能指望他们和长安的那些老狐狸一样,能见微知著。

  但这也是他短时间根本就无法解决的短板。

  如果他手下有几个类似房玄龄、长孙无忌一样的人物,呵呵,早就把事情处理的妥妥帖帖了。

  “殿下的意思是,长安在防备着我们?”长孙冲有些惊讶,说道,“可我们什么也没做啊,就连着西突厥都是阿史那泥孰自己找上门来的?长安的那些老家伙为什么要防着我们?

  莫不是陛下身边出了奸佞之辈?”

首节上一节567/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