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538节

  不管怎么说,殿下年纪终究还是太小了,少年得志,又大权在握,若是没有贤良辅佐,就担心殿下……”

  他这话倒是深得人心。

  不管是魏征还是萧禹、哪怕是李孝恭和侯君集又或者一直没开口的戴和段纶都深以为然。

  当然,他们之所以认可,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而房玄龄自然也明白,这会儿想把李承乾召回长安肯定是不可能的。

  别的都不说,就说李承乾不乐意,他们就没招。

  关键的是,暂且大家还不想放弃李承乾这个太子。

  说到底,还是李承乾这个太子能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太大了。

  让他们放弃李承乾绝对是不可能的。

  不过放任李承乾在外面自由生长,也不行。

  这里面牵扯太大,哪怕是魏征也不会同意。

  “那依房卿所言,该当如何?”李二其实猜到了房玄龄的意图,不过这也是他在思虑的问题,当即就推波助澜了一番。

  房玄龄倒也没藏着掖着,而是大大方方地说道:“殿下此番拿下了吐谷浑,必然缺乏治理地方的人才。

  虽然大明王廷和大唐是两个国度,但不管怎么说,殿下始终是我大唐太子,这会儿太子殿下有难,我大唐自该出手援助一二。”

  说到底,房玄龄想在大明王廷安插自己人。

  准确的来说,也不是自己人,而是大唐的官员。

  既然无法召李承乾回长安,那就渗透大明王廷。

  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唯一法子。

  而且这个法子谁都不会拒绝。

  不管是以直言犯谏而著称的魏征、还是以刚直著称的萧禹,哪怕是那些士家大族都不会拒绝。

  仔细想想,可能就连李承乾都不会拒绝。

  无他,这就是利益的诉求。

  未来,李承乾终究还是要回归大唐继承大宝的。

  可如果届时李承乾回归大唐的时候,他的班底没有任何一方势力,也就是说原本大唐的既得利益者都将被淘汰出局。

  那时候,他能坐稳皇位才出鬼了。

  哪怕李家坐得皇位,那也是关陇集团在背后推的。

  到时候,这些家伙要是联手再推出一个人和李承乾打擂台,鹿死谁手就真不好说了。

  但不管鹿死谁手,有一点儿是肯定的,那就是天下大乱……

  所以说,在这个利益的大前提下,不管是一心为民的魏征,还是有着自己远大抱负的李承乾,都得妥协。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归结起来就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利益面前,所有的一切都得为其让路。

  “确实。”李二也点了点头,说道,“高明拿下吐谷浑后,那也就不再是小打小闹了,是真的有能力逐鹿群雄了。

  而据朕所知,大明王廷的确是缺少一些治理地方的人才,作为父皇,朕也有责任,有义务扶持他一把。

  这样吧,诸位爱卿商议一下,列出一张名单来,其他的交给朕来安排。”

  要说不要脸,还得是李二。

  他明明是不想李承乾脱离自己的掌控,但话却说得格外的高大上,当然,做到他这个份儿上,还要什么脸面?

  只要能达到目的,更不要脸的话,他都能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出来。

  “臣等领命。”众人当即躬身施礼。

  李二这话其实也有讲究的,说白了,就是雨水均沾。

  见众人都点头后,李二看了看房玄龄,又说道:“传旨程咬金,让其问问薛延陀什么意思,朕给他一月时间,要么降俘大唐,要么让程咬金挥兵北上!

  总之,一个月之内,朕要结果!”

  听李二这么一说,众人懂了。

  感情李二也在防着李承乾,不过这也正常。

  若是薛延陀落在了李承乾的手里,对大唐来说,就尴尬了。

  “都散了吧,琢磨一下那份名单。”说完,李二摆了摆手,他今天也挺累的。

  说实话,自从李承乾在西北站稳脚跟后,他是一天比一天累。

  比当初李承乾在长安祸祸他的时候更累!

  众人闻言,也不再多言,当即就退了出去,他们其实懂李二的意思了。

  而在他们离开后,李二又招了招手,说道:“让密谍司去查,朕要知道,西域诸国和阿史那力为什么会突然援兵大明,这里面一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给朕查清楚,尤其是西域诸国和高明之间到底有什么交易。”

  对于这一点儿,李二很是介怀。

  他发现李承乾做到了他都做不到的东西。

  这让他极度的不舒服。

  而刚出宫的众人,也正在讨论这个话题。

  西域诸国和李承乾到底达成了什么交易?

  大家都很不解。

  想不通这个,他们这群自诩天下少有的聪明人,只怕短时间内吃啥都不香了。

  至于说李承乾创造出来的种种奇迹,呵呵,大家都习惯了。

  如果说一开始还有些震惊的话,那么到了现在,他们倒是淡定了很多。

  没办法,这一年多以来,李承乾没少刺激他们。

  “接下来,热闹了。”魏征抬头看了看已经黑了下来的夜空,摇头道,“折腾吧,使劲儿的折腾,反正大唐还能让你们再折腾几年。”

  “你……”

第434章 卷四 长孙皇后的敲打

  魏征内心其实也有隐忧。

  李承乾虽然表现出了天纵之才,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对李承乾而言,并非是什么好事儿。

  至于他魏征,其实也有着他的无奈。

  自从玄武门事变之后,他就不再参与派系之争。

  一来是心灰意冷,二来是李二也不会允许他参与这些派系之争。

  所以魏征选择做一个谏臣。

  这也是他的无奈。

  没办法,谁叫他曾是李建成的幕僚。

  昔日李建成和李二争夺皇位的时候,他甚至还怂恿过李建成先下手为强,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先下手为强的那人是李二。

  所以,李二允许他做一个谏臣,甚至允许他做一个名臣,因为这不单单是魏征需要,他李二同样需要。

  说句比较暗黑的。

  李二和魏征这一对千古传诵的君臣,其实就是两人心照不宣地演了一出戏罢了。

  而这出戏,他们两人都是受益者。

  一个赢得了直言犯谏的名声。

  展现出了为官者,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而不畏生死的名臣之风!

  一个赢得了纳谏如流的名头。

  表现出了一个君王博大的胸怀,不管你曾是谁的人,只要一心为了大唐,那朕就能许你高官厚禄!

  妥妥的双赢!

  当然,这是比较黑暗的思想。

  也许人家本身就有那么高尚,也尤未可知。

  这会儿,众人听到魏征这番话倒是都沉默了。

  李承乾经此一役真就是一战成名了。

  未来的大明王廷必定会得到一个高速的发展期。

  而他们那位心眼儿其实不怎么大的陛下,不知道又该折腾出什么幺蛾子了。

  但未来的大唐,有得折腾了。

  “还是商议一下人选的事儿吧。”长孙无忌说道,“诸位应该都明白,若是殿下身边没有我大唐的官员,未来殿下要是回大唐继承大宝,怕又是一场血雨腥风啊。”

  听长孙无忌这么说,众人都点了点头。

  确实。

  皇位之争从来就不是某一个人能决定的。

  孤军奋战的太子,绝逼没有好下场的。

  所以他们压根就没考虑过李承乾会不会拒绝,因为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

  “那就去长明酒楼坐坐?”房玄龄笑了笑。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都笑了。

  虽然他们都相信李承乾不会拒绝,但提前给他透个风也是好事儿。

  说着,几人就直奔长明酒楼而去。

  虽然长安城有宵禁,但这玩意儿对他们卵用都没。

  皇宫中,李二一个人坐在两仪殿微微有些愣神。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李二说道:“把镜子给朕拿来。”

  很快,内侍就把一面人高的全身镜抬了出来。

  李二走到镜子前,左右照了照,这才小声道:“朕真的老了?”

  “陛下说笑了。”一内侍笑道,“陛下正值春秋鼎盛,怎会显老。”

  内侍这话也不单单只是恭维,单从年龄来说,李二如今三十多岁,确实是当打之年,怎么可能老?

  “也是。”李二笑了笑,这才摆手道,“抬下去吧。”

  他又不是脑子有坑,自己老不老还用别人来告诉自己?

首节上一节538/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