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4节

  毕竟,大唐的太子殿下,有这个享受的资格!

  “还请蜀王殿下和怀之先生赐教。”那二十多岁的人显然没听明白,当即就问了起来。

  这所谓的怀之先生,姓杨名德字怀之,是前朝旧臣,不过如今只不过是一散官,是李恪的幕僚,也是他给自己王府准备的长史,如今就等着一个机会向李世民举荐了。

  听他这么问,两人都笑了,李恪则说道:“还请先生给他解惑吧。”

  杨德搓了搓自己的山羊胡,说道:“这事儿,对于东宫的地位,无碍,能做的只不过是消磨东宫的威严。

  而且,此次,满朝的文官,绝大多数都上了弹章,弹劾太子,这就够了。”

  他话没说全,但是够了,都是聪明人,点到即可。

  与此同时,李泰也得知了李世民让太子明天上朝的消息。

  他和李恪的反应一般无二。

  “这下明天有戏看了。”李泰笑意盈盈地说道,说完,当即就吩咐道,“准备一下,明天本王也要上朝。”

  看戏嘛,当然是要在现场看来得爽快,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在明天,他将看到他这一生都少见的大场面。

  而长安城里的达官贵人,这会儿也都得知了消息,当然,这个消息是李世民有心放出来的,如今,一伙以魏征为首的文官,也是摩拳擦掌,准备明天在朝堂上发难。

  对于这一切,李承乾不知道,当然,大致的猜测还是有的,但他这会儿,可是管不得这么多,做了一番安排后,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遍一遍的在心里预演明天的大戏。

  “哼,想看我笑话?老子明天让你们看个大的!”李承乾默默地说道,说完,还有些激动。

  主要是一想到,明天,他就要和历史上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交锋,血液都有些沸腾。

  这一夜,李承乾没睡好,哪怕他非常渴望睡一个好觉,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他来到唐朝以后,在唐朝朝堂上的首秀,但不管他怎么折腾,就是没睡好。

  天还没亮的时候,老太监就吩咐人来伺候李承乾更衣。

  对于唐朝的服饰,李承乾研究过,但直到现在,你让他自己穿衣,他依然穿不明白。

  当然,主要还是太子的着装要求太多。

  洗漱完,李承乾对老太监说道:“刘三他们到了没。”

  昨天得知今天要上朝后,他就安排了刘三他们今天护送自己去上朝。

  老太监知道李承乾的意思,当即点头道:“都到了,殿下。”

  他其实一点儿也不担心太子殿下今天上早朝,毕竟,最近外面闹得沸沸扬扬的无非就是东宫靡费粮食酿酒,但是他作为知情者,自然知道太子殿下为何酿酒,而且这段时间,他经常往伤兵营跑,也知道殿下此举,实乃是功在社稷。

  只要陛下得知了,莫说责怪,赏赐肯定都不会少。

  “对了,之前说这事儿完了,赏你一坛酒的,这样,就今天,待会儿我去上朝了,你去库房领一大坛,而那些最近酿酒的宫女太监,每人也赏赐一小坛。”

  反正都要走了,这些酒不如赏了,也不浪费。

  听李承乾这么说,老太监只当他是高兴,毕竟,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么,今天早朝,注定是太子殿下大出风头的时候。

  “那我替他们谢过殿下了。”当下,他也没推辞,一直送太子出了东宫,而在东宫外,当日受伤的伤兵,一共二十一人,一个不落全都在此。

  也不知道是李承乾鸿运齐天,还是这些家伙真的命硬,就连那些重伤的,此时也能勉强下地走几步。

  此时,一个个看向李承乾,都是满脸的尊敬。

  没办法,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当初都已经当自己死了,如今能再站起来,怎能不感激这个冒了天下之大不韪也要救治他们的太子?

  士为知己者死,在这个年代,就宛如信条一般!

  看了看那些勉强支撑的伤兵,李承乾问道:“不是让他们先休养么?怎么都来了?”

  他的确没让这些勉强能下地的伤兵来。

  “无妨的殿下,我们都是粗人,既然殿下不弃怜惜我们一条贱命,那自然就该时时刻刻为殿下尽忠。”刘三当即说道。

  他当然知道太子殿下为了他们这些人,惹了多大的麻烦,这也是他们表忠心的一种方式。

  李承乾点了点头,也没多说,都无所谓,反正过了今天,他就要鱼入大海了。

  这般想这,最后又看了一眼东宫的大门。

  还别说,真的很巍峨,很壮观。

  只是很可惜,今日过后,这里再也不属于我了。

  有些时候,他其实有些迟疑,要不要如此决绝,毕竟,当太子的感觉,好像也不错。

  但是每当他抱着这样侥幸心理的时候,他就会看一眼自己狗爬一样的毛笔字,最后就彻底的打消了心底侥幸的念头。

  说到底,这终究不是我的年代,也不是属于我的年代,至少现在不是。

  最后看了一眼巍峨的宫殿,李承乾在心里默默地说道:“我还会再回来的。”

  也不知道他这话是在安慰自己还是在欺骗自己。

第7章 卷一 何错之有?

  当李承乾一行人打着灯笼来到太极宫时,文武百官已经悉数就位,正在按照官阶依次入场。

  至于为何打着灯笼,这没办法,李二太狠了,上朝的时候天都还没亮。

  见到李承乾到来,众人也是拱手行礼,虽然行礼的人里面,一大群人都写了弹劾他的奏章,但是该有的君臣礼仪却是马虎不得。

  哪怕是来看热闹的李恪和李泰也是如此。

  对于这些,李承乾并不在意。

  只是第一次经历如此多的人一起上早朝,心里倒是有些震撼。

  虽然在原身的记忆里有过这一幕,但和自己亲眼所见,还是略微有些不同。

  吩咐刘三等人候在这里,李承乾昂首阔步,朝着队首走去。

  而在他刚走出去,李泰和李恪就跟了上来。

  “皇兄可是许久未曾露面了啊。”李泰在旁笑呵呵地说道,肥胖的身躯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李承乾看了一眼跟上来的两人,只是一眼就认出了两人。

  “你和三弟今日怎么有空来上早朝?”这还是李承乾第一次和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家伙打交道,说话的时候手心都冒汗了,他就怕自己露馅。

  李恪笑道:“为父皇分忧,本就是我们身为皇子的义务。”

  相比李泰的肥胖,李恪倒是一表人才,还别说,李世民的几个儿子长得都不赖,不过想想也是,这年头别说皇家了,就算是普通的勋贵世家,单从长相来说,其实都无可挑剔。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有权有势的人找的老婆自然也是数一数二的。

  哪怕老祖宗长得再不堪,几代人的优良改建之下,也能拿得出手了。

  当然,尉迟敬德不算……

  “我就是来看看,反正也没事。”李泰说话就随便多了。

  作为李世民最宠溺的儿子,他说话向来如此。

  李承乾心中冷笑了一声,他又不是不知道,这俩家伙就是打算来看自己笑话的,不过当下也没拆穿他们,以兄长的身份勉励了他们几句,也就没再言语。

  立于百官之前,不管李承乾心里有多紧张,手心冒了多少汗,这会儿也是强打起精神,如标杆一般的立于队首。

  至于欣赏这太极宫的巍峨,他这会儿可没这个心思。

  “上朝!”没多久,随着太监这个封建王朝几千年的糟粕,扯着嗓子的一声高呼。

  李承乾深呼了一口气,迈步向前。

  每一步,李承乾都走得特别稳,特别重,他真的害怕出现任何的差池。

  至于即将见到自己那个便宜老子,被无数包括他在内的后世人称之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要说不紧张那纯粹是骗鬼!

  等李承乾来到大殿上,抱着三分好奇,三分忐忑的往上面一瞅,好家伙,居然没人?

  这让他忐忑的心瞬间就多了一丝安稳,说实话,他最怕见的人就是李世民。

  毕竟,整个大唐能决定他生死的人,也就只有李二了。

  当然,失望也是有的,毕竟昔日吹牛逼的时候,他可没少提及过这位,眼瞅着要看见活的了,结果没瞅着,自然是有几分失望的。

  很快,众人按照官阶落座。

  等所有人都落座后,李二出现了,一身莽龙袍,头戴通天冠,觉得称得上壮硕的身躯往龙椅上一座,自有一股气势。

  自李世民出来后,李承乾就偷偷的打量着他这个便宜老子,还别说,真有几分威严。

  回想一下,他上辈子,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居委会的主任,谁能想到,今天,他却能和一国之君还有满朝文武同朝议事。

  这不得不说是造化弄人。

  按照礼仪觐见了皇帝后,就正式开始了早朝议事。

  “陛下,微臣有本启奏。”这大家屁股刚坐好,一个御史言官就举着笏板就站了出来。

  对于这个御史准备说什么,其实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心知肚明,包括坐在上面的李二也是了然,一瞬间,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承乾身上。

  被这百十号人盯着,李承乾就更紧张了,后背都被汗水浸湿了,只能勉强坐直身子,这在旁人看来,反而多了几分故作镇定的神态。

  从袖笼里摸出奏章呈交上去后,这御史躬身说道:“启禀陛下,微臣近日听闻,东宫大肆靡费粮食酿酒。”说完,他转向李承乾,问道,“敢问太子,可有此事。”

  “确有其事。”李承乾咽了口口水借此掩饰自己的紧张。

  这会儿,他也看清楚了这御史,印象中好像是姓卢,乃是范阳卢氏的族人,至于名字,实在是想不起来了,虽然穿越也这么久了,但是原身的记忆他还是没能彻底的消化。

  听到李承乾的回答,这御史一脸痛心疾首地说道:“殿下可知,我朝为何禁酒?”

  唐初的时候是禁酒的,一是因为接连的大灾,二是为了稳定粮食的供养需求,再加上连年作战,禁酒也就成了必然。

  李承乾没说话,倒不是不知道怎么说,而是一时紧张,居然忘了怎么开口。

  哪怕他之前为此在心中做过无数次的预演,但真当他亲身面对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不是按照他的预演而发展的。

  而他的沉默,让满朝文武甚为失望。

  尤其是李世民,更是面露失望之色。

  太子犯错没什么,但是你要敢于承担,以沉默相对,算怎么回事儿?

  在李承乾身后,李泰和李恪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今天这早床没白起,这一开始就这么精彩!

  对于李承乾的沉默,这御史却是心中冷笑。

  你以为沉默以对就能蒙混过去么?

  “殿下,走出去看看吧,如今长安城还有多少人食不果腹,殿下身为储君,却是带头靡费粮食酿酒,这得多寒百姓的心啊!”说着,这人已是声泪俱下,仿佛在为长安城那些衣食无着,食不果腹的百姓伤心。

  单手拿着笏板,挥袖抹了抹一把不知道存在不存在的眼泪,当他手放下时,徒然厉声道:“那口腹之欲,就真的比我大唐国祚还要重要么!”

  就他这副做派,把李承乾都看傻了。

  那真的是一副为国为民的模样,真的!

  只是满朝文武又有谁不知道,这家伙不过是想打压皇权罢了……

  他姓什么,他姓卢啊!

  范阳卢家的卢!

  但不管他此举是为什么,至少他说的是事实,所以满朝文武再次把目光转向了李承乾,想听听他怎么说。

首节上一节4/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