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344节

  这……

  他们来的时候,一个个还对大明王廷的治国之道高谈阔论,一个个都做好了封侯入相的准备,结果,大明的国境都没踏入,就被人驱逐了?

  关键还是当着这么多人被驱逐的。

  这会儿,众人都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远行千里,自取其辱啊!

  而在一旁,也有人将这一幕看在了眼里。

  心底暗自庆幸。

第306章 卷三 风波再起,长安笑柄

  贞观六年。

  九月底。

  夹杂着些许凉意的秋风不期而至,也昭示着新一轮的寒冬就在不久的将来,迎面而来。

  没有人知道今年的寒冬又将是怎样的。

  更没有人知道,这该死的老天爷愿不愿意放大家一马。

  当略带寒意的秋风吹来之时,大家都不由自主的担忧了起来。

  连年的雪灾,着实让他们吃够了苦头。

  若是还和往年一样,不是说这个冬天能不能熬过去的问题,而是来年又该如何?

  老百姓嘛,担忧的就是生计问题。

  与他们不一样的则是李承乾。

  李承乾其实不担心如何过冬,甚至来年如何应对他都不担忧。

  相反,他还希望今年的雪更大一些,越大越好!

  这样吐谷浑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甚至面临更大的损失。

  反正他大明王廷是做好了充足准备的。

  他担心啥?

  相对慕容伏允,他的压力要小太多了。

  如今大明王廷就三十来万人口,牛羊牲畜几乎死绝了。

  反观慕容伏允,他的压力多大啊!

  简单来说,李承乾就一个心思,死道友不死贫道。

  真要让慕容伏允恢复了元气,定然会想办法收复赤水源,这是必然的。

  而也就是在立冬的前几天,李承乾找来了伊原锡。

  “伊尚书,各城的进度如何?”李承乾问道。

  伊原锡抬头说道:“回殿下,各城的施工目标都已经提前达成。

  毕竟在我们工地做工能养家糊口,除了那些壮年的汉子,就算是那些女人孩子也是积极的参与了进来,大家都担心这个冬天不好过,所以有多积攒一些粮食的机会,大家都不愿意错过。

  就连铁勒部的族人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整个大明王廷几乎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而且,各军将士也在这场大建设之中,出了很多力。

  预计在第一场大雪来临之前,大明十五城的基础轮廓可以全部竣工。

  当然,城内的房屋营造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说起这个,伊原锡就有些骄傲。

  大明十五城,几乎都是出自他手,当十五城彻底竣工之时,他也算功成名就,注定是要流传千古的。

  李承乾点了点头,对于这样的进度,他不奇怪。

  当几十万人,万众一心的奔着同一个方向去努力的时候,那成果必然是显著的。

  而且,这年头的人实诚,生怕自己的干的活对不起他拿的那些粮食,一个个也是拼了命的在干。

  当然,话也不能这么说,他们之所以干活实诚,说到底还是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

  毕竟,如今的草原上,也就李承乾愿意给他们一份养家糊口的活计,谁又敢不珍惜呢?

  聊了两句,李承乾又将普西偌喊来了。

  “普尚书,如今户部的粮食还剩多少?”李承乾问道。

  普西偌闻言,笑道:“回殿下,近期因为和西突厥还有苏毗、浇河郡及吐谷浑诸部的贸易,户部在各城的长明粮铺都有至少两万石粮食的屯粮,在日月山更是有超过二十万石的粮食储备。

  而随着贸易的持续性,粮食的储备只会越来越多。

  哪怕到来年开春,整个大明王廷都无粮食之忧。”

  李承乾点了点头。

  只要不出现粮食危机,大明王廷就乱不起来。

  没办法,这年头的老百姓要求就这么低,能吃饱肚子即可。

  只要让他们吃饱肚子,那你这个君主就一定算得上个明君。

  至少在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心里,就是如此。

  “这个冬天,你们觉得会有雪灾么?”李承乾问道。

  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其实他也有些纠结。

  他的确希望来一场雪灾彻底摧毁吐谷浑的复苏,但那终究是天灾啊,谁由能控制住了?

  说到这个,伊原锡和普西偌都摇了摇头。

  “殿下,这个不好说。”伊原锡道,“不过微臣觉得,今年就算有雪灾,应该也没有往年那么严重。”

  他这是经验之谈,但也是事实。

  历史上,吐谷浑的连年雪灾也是在今年开始慢慢好转的。

  听他这么说,李承乾点了点头,说道:“不管今年到底是个什么行情,但该做的准备不能松懈。

  普尚书,你回头去统计一下,我们目前所拥有的御寒物资,包括回风炉、手套、披风这些,现有多少,每日产出又有多少。

  伊尚书,也得去统计一下,我们的煤炭开采了多少,每日可开采多少。

  对于这些细节,我们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

  就算遇到比往年更加严重的雪灾,我们也要做到有绝对的把握带领大明王廷的子民熬过去,可明白?”

  “微臣明白。”两人当即起身说道。

  李承乾说道:“去忙吧。”

  ……

  当李承乾为了过冬做准备的时候,吐谷浑,伏俟城。

  慕容伏允却是一脸愤慨地说道:“这李承乾,当真是厚颜无耻!居然还有脸问本汗要嫁妆!”

  王帐之中,众人摇头无语。

  开什么玩笑,这不是我们以前的基操么?

  这是走了我们的路,让我们无路可走?

  “要我说,直接挥兵南下就是,一小小李承乾也敢折辱父汗,罪大恶极!”达延芒结波一脸愤慨地说道。

  对于李承乾,他是真的恨。

  一来是李承乾给了他难以启齿的羞辱。

  二来是李承乾抢了他的女人。

  就这两条,他和李承乾已经没有了任何可以缓和的余地。

  慕容伏允自然知道自己这儿子是什么心思,自从慕容婉秋落到李承乾手里后,他就跟丢了魂一样。

  要是能打,还用他说?

  “大汗,那我们现在?”有人问道。

  慕容伏允笑道:“他既然要,那就给,粮食没有,但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本汗难道还不能给他凑出一些来?”

  怎么说吐谷浑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其底蕴之深厚,那还真不是盖的。

  “给就给。”新任国相,西海王拓跋钊说道,“当初前隋给我们,那是因为我们尊前隋为天朝上邦,这会儿给大明,嘿嘿……”

  他说完,众人顿时大笑了起来。

  这倒是事实。

  给与受,那身份是不一样的。

  经过他这么一说,大家心情顿时就好了起来。

  唯有达延芒结波一脸的阴郁。

  随着众人散去,慕容伏允问道:“浇河郡此番和大明的贸易获利几何?”

  “获利颇丰,但具体几何,暂且不清楚。”他说完,身后有人小声道。

  慕容伏允笑道:“该说不说,李承乾折腾出来的那些物什倒是挺新鲜的,听说如今在我吐谷浑的勋贵阶层中卖得倒是不错。”

  说到这里,慕容伏允脸色突然一变,“可因此,我吐谷浑的粮食也流失了不少,那些勋贵,竟然为了利益,将粮食送给了李承乾,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是在资敌么!”

  只要一想到这个,慕容伏允就怒不可遏。

  但他却没有更好的办法。

  吐谷浑说到底,还是部落制,各部头人如何处理各部的粮食,他真管不了。

  毕竟,各部也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献给了他的。

  剩下的,那是人家的私产,他有什么办法?

  他要是敢打那些粮食的主意,那都不用李承乾或者大唐来收拾他了,手下这各部就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这就是现实。

  或者说,这就是利益团体做大后的必然结果。

  但一想到每日都有粮食源源不断的流入大明王廷,他心就在滴血。

  “大汗,要不我们……”身后那人说着,还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慕容伏允却是摇了摇头,道:“暂时不合适,真要把这些家伙逼急了,他们可没有天柱王的觉悟。

  天柱王啊,虽然他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一说一,他是真的心向吐谷浑,于吐谷浑而言,他并无私心。”

  这会儿,慕容伏允想起天柱王来了。

首节上一节344/922下一节尾节目录